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哈贝马斯的交拄行为理论,提倡主体之间平等的、对话式的交往,为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和谐关系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在图书馆日常服务中,应当引入交往行为理论,发扬平等,实现主体间性,建立和谐的馆员与读者关系。
【关键词】和谐;交往理性;主体间性;平等
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解读
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对交往问题进行系统的、深入的专门研究的理论家。他将交往问题作为社会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从而为交往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哈贝马斯认为,“与交往的、断言的、自我表达的及规范调节等四种语言行为相适应,社会行为也可以分为四种”[1]。一是目的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这四种行为有不同的取向,关联于不同领域的世界,具有不同的有效性要求。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它指的是“平等主体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作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一致的行为”[1]。
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交往理性,理论基石是“主体间性”和“恰当的对话”。所谓交往理性,是同工具理性相对应的概念,是从“以主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的理性。交往行为的目的是通过无任何强制性的诚实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以实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由此保持社会的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2]。交往行为关注的中心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在哈氏看来,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恰当的对话”。这一理论对高校图书馆建立和谐的馆员与读者关系有着深刻的启示。
2.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不和谐现状
在图书馆的读者工作中,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他们之间的和谐会直接影响着和谐图书馆的建设,因此构建和谐的馆员与读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然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馆员与读者之间不和谐的现状。
一是素质的不和谐,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绝大部分是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和求知欲旺盛的莘莘学子,他们一般都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而图书馆的馆员总体来说来自不同的专业,相对缺乏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相关心理学知识,不善把握读者心理,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从而不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和深层次服务。
二是地位的不和谐。在由馆员向读者提供服务过程中,两者所处的地位不同,二者是服务与被服务、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虽然每一个图书馆都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并倡导馆员在工作中身体力行,但在读者看来,馆员相对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对读者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对读者的咨询敷衍塞责、服务态度不主动热情,甚至由于工作方法欠佳不能妥善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而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纷争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从而引起读者的不满并加深与图书馆馆员之间的隔阂[3]。同时由于个别同学存在偏见,也会出现对馆员不尊重的现象,比如借还书时用“唉”等字眼来称呼馆员,因此造成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不和谐。
3.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构建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和谐关系
3.1 构建馆员与读者平等关系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基石之一是“主题间性”,强调对话双方作为交往主体的存在,而消解了人被当作工具的客体属性,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回归。
对话双方应具有平等对称的地位和权利,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有权对别人的任何意见提出批评、质疑和反對;
所有交往行为参与者都有同等权利做出解释、主张、建议和论证,并对话语有效性规范提出质疑、提供理由或表示反对[4]。
在传统的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中,馆员是服务者,读者是被服务者;馆员是组织者,读者是被组织者;馆员具有指导读者的权力,而读者必须服从馆员的指导,听从馆员的指挥[5]。而“读者至上论”则主张“读者第一”,“读者是上帝”,一切以读者马首是瞻。上面两种情况下,无论是把馆员还是把读者放于主体地位,在实质上都是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立起来,划分成主客体,都会造成另一方的失语,抹杀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使馆员与读者和谐关系建设失去有利基础。而依哈贝马斯交往理论,馆员与读者之间应当摆脱服务与被服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对立的关系,取消任何一方的单方话语霸权,建构起平等的主体对话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无论是馆员还是读者,双方都是交往主体,不存在主客之分,都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都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有权反对另一方的意见。
3.2 借助有效对话,促进馆员与读者相互理解。
对话是交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本质并非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双方通过信息交流,达到一种新的认识与行为境界。因此真正的对话总是蕴含着一种合作关系。在馆员与读者交往过程中,应加强沟通对话,在自律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6]。一方面,要取消馆员一方的话语霸权,不因自己身份或地位的特殊而使读者被迫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要把自己与读者放于同等的地位,本着真诚的态度去接触读者,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并不断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作为读者,也要避免主动失语,要诚恳真实、发自内心地述说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传达给馆员,同时也要尽量去理解和尊重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只有通过真诚对话,及时交流信息,相互包容,才能达到真正的共识与和解。
3.2 拓展沟通渠道,增进馆员与读者无障碍交流。
沟通无极限。要想构建和谐的馆员与读者关系,还需在服务过程中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建立多种沟通渠道,这样双方才可以更自由、更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消除双方的对抗,达成相互理解与意见一致。图书馆可以建立以下几种沟通渠道:第一,馆员与院系开展座谈,面对面沟通及参加组讨论等,达成双方的和谐。第二,设立服务信箱或邮箱。读者可以把自己的需求、意见及建议以信的形式发送到图书馆的信箱或邮箱,馆员进行查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间接方式。第三,在线咨询。图书馆馆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如图书馆BBS、MSN以及QQ,通过在线与读者交流沟通,不断缩小与读者的分歧,达成一致。这种方式更方便、更直接,也更快捷,读者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与馆员沟通。
总之,和谐馆员与读者关系的构建对和谐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交往行为理论的观照下,馆员与读者应立足于充分考虑对方的基础上,才能把双方真正摆放在一种平等、理解、双向交流的位置上,也才能构建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I卷):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唐静,朱智广.和谐实践教育模式新探——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J].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5-117.
[3]李欣业.构建设和谐的馆员与读者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2):236-237.
[4]陈宝庆,李雁伟.交往行为理论评析[J].中国社会学网,www.sociology2010.cass.cn/news/133605.htm.
[5]于向前.馆员与读者关系[J].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2009(22):17-220.
[6]胡弼成.李姝辄.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其回归[J].教育与现代化,2010(2):11-15.
[7]李希红.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促民办高校发展[J].时代经贸,2011(10):154-154.
作者简介:李希红(1977—),女,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馆员,已发文数篇。
【关键词】和谐;交往理性;主体间性;平等
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解读
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对交往问题进行系统的、深入的专门研究的理论家。他将交往问题作为社会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从而为交往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哈贝马斯认为,“与交往的、断言的、自我表达的及规范调节等四种语言行为相适应,社会行为也可以分为四种”[1]。一是目的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这四种行为有不同的取向,关联于不同领域的世界,具有不同的有效性要求。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它指的是“平等主体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作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一致的行为”[1]。
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交往理性,理论基石是“主体间性”和“恰当的对话”。所谓交往理性,是同工具理性相对应的概念,是从“以主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的理性。交往行为的目的是通过无任何强制性的诚实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以实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由此保持社会的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2]。交往行为关注的中心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在哈氏看来,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恰当的对话”。这一理论对高校图书馆建立和谐的馆员与读者关系有着深刻的启示。
2.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不和谐现状
在图书馆的读者工作中,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他们之间的和谐会直接影响着和谐图书馆的建设,因此构建和谐的馆员与读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然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馆员与读者之间不和谐的现状。
一是素质的不和谐,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绝大部分是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和求知欲旺盛的莘莘学子,他们一般都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而图书馆的馆员总体来说来自不同的专业,相对缺乏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相关心理学知识,不善把握读者心理,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从而不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和深层次服务。
二是地位的不和谐。在由馆员向读者提供服务过程中,两者所处的地位不同,二者是服务与被服务、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虽然每一个图书馆都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并倡导馆员在工作中身体力行,但在读者看来,馆员相对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对读者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对读者的咨询敷衍塞责、服务态度不主动热情,甚至由于工作方法欠佳不能妥善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而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纷争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从而引起读者的不满并加深与图书馆馆员之间的隔阂[3]。同时由于个别同学存在偏见,也会出现对馆员不尊重的现象,比如借还书时用“唉”等字眼来称呼馆员,因此造成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不和谐。
3.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构建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和谐关系
3.1 构建馆员与读者平等关系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基石之一是“主题间性”,强调对话双方作为交往主体的存在,而消解了人被当作工具的客体属性,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回归。
对话双方应具有平等对称的地位和权利,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有权对别人的任何意见提出批评、质疑和反對;
所有交往行为参与者都有同等权利做出解释、主张、建议和论证,并对话语有效性规范提出质疑、提供理由或表示反对[4]。
在传统的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中,馆员是服务者,读者是被服务者;馆员是组织者,读者是被组织者;馆员具有指导读者的权力,而读者必须服从馆员的指导,听从馆员的指挥[5]。而“读者至上论”则主张“读者第一”,“读者是上帝”,一切以读者马首是瞻。上面两种情况下,无论是把馆员还是把读者放于主体地位,在实质上都是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立起来,划分成主客体,都会造成另一方的失语,抹杀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使馆员与读者和谐关系建设失去有利基础。而依哈贝马斯交往理论,馆员与读者之间应当摆脱服务与被服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对立的关系,取消任何一方的单方话语霸权,建构起平等的主体对话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无论是馆员还是读者,双方都是交往主体,不存在主客之分,都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都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有权反对另一方的意见。
3.2 借助有效对话,促进馆员与读者相互理解。
对话是交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本质并非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双方通过信息交流,达到一种新的认识与行为境界。因此真正的对话总是蕴含着一种合作关系。在馆员与读者交往过程中,应加强沟通对话,在自律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6]。一方面,要取消馆员一方的话语霸权,不因自己身份或地位的特殊而使读者被迫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要把自己与读者放于同等的地位,本着真诚的态度去接触读者,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并不断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作为读者,也要避免主动失语,要诚恳真实、发自内心地述说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传达给馆员,同时也要尽量去理解和尊重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只有通过真诚对话,及时交流信息,相互包容,才能达到真正的共识与和解。
3.2 拓展沟通渠道,增进馆员与读者无障碍交流。
沟通无极限。要想构建和谐的馆员与读者关系,还需在服务过程中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建立多种沟通渠道,这样双方才可以更自由、更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消除双方的对抗,达成相互理解与意见一致。图书馆可以建立以下几种沟通渠道:第一,馆员与院系开展座谈,面对面沟通及参加组讨论等,达成双方的和谐。第二,设立服务信箱或邮箱。读者可以把自己的需求、意见及建议以信的形式发送到图书馆的信箱或邮箱,馆员进行查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间接方式。第三,在线咨询。图书馆馆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如图书馆BBS、MSN以及QQ,通过在线与读者交流沟通,不断缩小与读者的分歧,达成一致。这种方式更方便、更直接,也更快捷,读者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与馆员沟通。
总之,和谐馆员与读者关系的构建对和谐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交往行为理论的观照下,馆员与读者应立足于充分考虑对方的基础上,才能把双方真正摆放在一种平等、理解、双向交流的位置上,也才能构建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I卷):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唐静,朱智广.和谐实践教育模式新探——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J].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5-117.
[3]李欣业.构建设和谐的馆员与读者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2):236-237.
[4]陈宝庆,李雁伟.交往行为理论评析[J].中国社会学网,www.sociology2010.cass.cn/news/133605.htm.
[5]于向前.馆员与读者关系[J].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2009(22):17-220.
[6]胡弼成.李姝辄.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其回归[J].教育与现代化,2010(2):11-15.
[7]李希红.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促民办高校发展[J].时代经贸,2011(10):154-154.
作者简介:李希红(1977—),女,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馆员,已发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