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人们对愤怒的包容度远远低于自己的预估。不管是看到别人发火还是自己感觉气愤都会觉得不舒服,尤其在看到自己孩子生气时,更是无法忍受。
我经常听到父母们对生气或哭泣的孩子说:“别哭了!”“这有什么好哭的!”这种做法来源于父母们自己的童年经历——那时他们就是被这样要求的。但很少有父母明白,让感到委屈、伤心、生气的孩子“别哭”,是不折不扣的冷暴力。发泄愤怒本来是孩子最自然、健康的学习控制情绪的方式,父母却武断地阻止了这个过程。
波动的情绪就像身体上的伤口。如果切到自己的手指,你的身体会立即做出反应——收缩血管,释放白细胞。为了让受伤的手指复原,你得让身体的自然机制进行工作。心理与身体一样,有了伤口,它同样需要经历一段修复过程以治愈。缺失了这一过程,伤口无法恢复,一旦遭遇类似事件,旧情绪会崩裂带来更深的痛苦。
除了被父母强制阻止情绪的发泄,孩子们还会模仿父母排泄愤怒的方式。如果一个孩子从没见过父母表达愤怒,那他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就是“绝不能将愤怒的情绪传递出来”这类错误观念。或者父母总是以粗暴有害的方式表达愤怒,甚至上升到暴力程度,孩子只会对“愤怒”这种情绪感到害怕,想法设法回避它。
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表达愤怒,让它变成一种良性的情绪,父母应该首先做出表率。比如在生气时尝试“正念法”,避免用消极抵抗或大发雷霆的方式加剧怒气。
其次,要避免孩子在处理愤怒情绪时创造出一个“虚假自我”: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很多成年人已经深受其害,从小到大,他们都用这样的方式来应对愤怒情绪,结果在虚假自我中把自己真正的情绪剥离开来,永远无法坦率地表达真实的想法。压抑真实情绪会带来严重的心理疾病,因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我”每天都不得不疲于奔命地安抚那些被压抑的情绪,让人变得消极、悲观而肤浅。
阻止孩子表達愤怒的另一个后果是让孩子产生错误的羞耻感。孩子还不能把个人情绪与自我形象分割开来,因此当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却被告知这“没什么好哭的”,他们会认定自己是坏孩子。
那么我们怎么能防止孩子建立“虚假自我”、避免他们产生错误的羞耻感呢?
在抚养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大胆表达情绪的环境。这个环境不只针对孩子,也针对家庭里的所有人。当父母能适应自己的愤怒情绪时,他们才能告诉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愤怒是一种有益的情绪?”当你的孩子表达愤怒时,父母才有能力帮助他们找出愤怒的原因:为什么你会对此感到愤怒?你是怎么将委屈、伤心的情绪上升到愤怒高度的?然后,你再告诉他们情绪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它们的产生总有原因。找准原因、分析内心的真实需求,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控制情绪。
记住,是控制,不是阻止,更不是压抑。
压抑不会让愤怒情绪消失,它潜伏在那里,也许在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爆发出来。害怕自己愤怒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倾听情绪背后传递的信息。与其告诉我们的孩子愤怒是不对的,“幸福的家庭从不会发火”,或者怒火最终将导致暴力与恐惧,不如教育我们的孩子“愤怒没有错”,它不过是心理最自然普通的反应机制,我们能以健康的方式体验它、表现它。
我经常听到父母们对生气或哭泣的孩子说:“别哭了!”“这有什么好哭的!”这种做法来源于父母们自己的童年经历——那时他们就是被这样要求的。但很少有父母明白,让感到委屈、伤心、生气的孩子“别哭”,是不折不扣的冷暴力。发泄愤怒本来是孩子最自然、健康的学习控制情绪的方式,父母却武断地阻止了这个过程。
波动的情绪就像身体上的伤口。如果切到自己的手指,你的身体会立即做出反应——收缩血管,释放白细胞。为了让受伤的手指复原,你得让身体的自然机制进行工作。心理与身体一样,有了伤口,它同样需要经历一段修复过程以治愈。缺失了这一过程,伤口无法恢复,一旦遭遇类似事件,旧情绪会崩裂带来更深的痛苦。
除了被父母强制阻止情绪的发泄,孩子们还会模仿父母排泄愤怒的方式。如果一个孩子从没见过父母表达愤怒,那他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就是“绝不能将愤怒的情绪传递出来”这类错误观念。或者父母总是以粗暴有害的方式表达愤怒,甚至上升到暴力程度,孩子只会对“愤怒”这种情绪感到害怕,想法设法回避它。
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表达愤怒,让它变成一种良性的情绪,父母应该首先做出表率。比如在生气时尝试“正念法”,避免用消极抵抗或大发雷霆的方式加剧怒气。
其次,要避免孩子在处理愤怒情绪时创造出一个“虚假自我”: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很多成年人已经深受其害,从小到大,他们都用这样的方式来应对愤怒情绪,结果在虚假自我中把自己真正的情绪剥离开来,永远无法坦率地表达真实的想法。压抑真实情绪会带来严重的心理疾病,因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我”每天都不得不疲于奔命地安抚那些被压抑的情绪,让人变得消极、悲观而肤浅。
阻止孩子表達愤怒的另一个后果是让孩子产生错误的羞耻感。孩子还不能把个人情绪与自我形象分割开来,因此当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却被告知这“没什么好哭的”,他们会认定自己是坏孩子。
那么我们怎么能防止孩子建立“虚假自我”、避免他们产生错误的羞耻感呢?
在抚养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大胆表达情绪的环境。这个环境不只针对孩子,也针对家庭里的所有人。当父母能适应自己的愤怒情绪时,他们才能告诉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愤怒是一种有益的情绪?”当你的孩子表达愤怒时,父母才有能力帮助他们找出愤怒的原因:为什么你会对此感到愤怒?你是怎么将委屈、伤心的情绪上升到愤怒高度的?然后,你再告诉他们情绪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它们的产生总有原因。找准原因、分析内心的真实需求,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控制情绪。
记住,是控制,不是阻止,更不是压抑。
压抑不会让愤怒情绪消失,它潜伏在那里,也许在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爆发出来。害怕自己愤怒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倾听情绪背后传递的信息。与其告诉我们的孩子愤怒是不对的,“幸福的家庭从不会发火”,或者怒火最终将导致暴力与恐惧,不如教育我们的孩子“愤怒没有错”,它不过是心理最自然普通的反应机制,我们能以健康的方式体验它、表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