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博罗谈绘画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不是画家创作的。好的作品其实早已存在,它在茫茫的大千世界中等待一双手的引领和呈现。而画家就像呼儿唤女的母亲,在苍茫时光中,画家把早已独立存在的作品召唤出来,带着满身尘埃和沧桑。画家将它们引领在画布上时,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前世的自己!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用最简洁朴素的方法,說出最深奥繁复的真理。
   好的作品必须处在时间的深处,当你看到它们时,即便是一张刚刚完成的、尚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作品,也像是一幅历经百年烟熏火燎的旧物。它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又有饱经磨难的沧桑感。它既熟识又陌生,并因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散发着暗淡的光芒。
   人的假面是迷惑好多青年艺术家的最普遍的东西。一个成熟艺术家要善于去除人的假面,揭示他们真实的内心。
   相比较而言,悲剧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实际上,悲伤存在于世世代代时时刻刻。悲伤是欢笑之花的蕊,是幽静中花的香气的源泉。
   而忧愁,则是漫漫黑夜隐藏于云团后面的那缕青铜色的月光。
   也许大多数艺术家都崇尚孤独,因为孤独是一个人独立品格的基石,甚至许多艺术家对孤独都是抱有独自欣赏的态度来品尝玩味的。孤独是一服药、一盅毒,孤独是芸芸众生开始思想的溪流。孤独也是一位杰出艺术家创作出好作品的唯一理由。
   艺术家是因为强烈的无法摆脱的孤独,才忍受寂寞不顾一切地创作出了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独饮孤独的心灵才会在黑暗中散发出烛光般的光芒。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迷恋黑暗也是他们的通病。
   “用心灵在这冰冷的世上彼此取暖。”这是我常对友人说的一句话。而孤独则是隐秘的主宰生活的力量。即便身处人群之中,那种巨大的、压迫似的孤独也常让人喘不上气来。
   真正的作品是很难完成的。它总是呈现出一种致命的残缺,残缺即是美,就像维纳斯的断臂。而残缺的另一面则是哀伤,是一种弥漫于人性伤口上的风景。
   在一幅活着的画幅中,你会看见一张面容安详而内心战栗的死者,那正是你自己!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画家内心的火焰。
   战栗涌上指尖……它是描绘之物的复活。它重生了,重生并言说……因为此时画家已回到画幅之中,成为画作中的一个物、一块石头,或一株青草……而死去并成为遗物的东西,则是油画诞生的时间——它的过程,像蛇蜕去的皮屑。
   那些伟大的传世之作,永远处于未完成的等待之中,就如卡夫卡的一些小说。那是区别伟大与平庸之作的唯一标准。时光之手总是不断地改变着它们。不断重读的人有福了。他们看到的令人惊讶的真相,正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真谛。
   有时一幅画即是某个画家终其一生辛勤劳作的作品的总和。它有无限的能量,也有无限的概括力,就像一面万能的镜子,任何人站在它面前时,都能看到站立者自己——因为他自己就是宇宙万物。
   好的画家创作和描绘出的物不是物,是事物的内在的心(那些只擅长描摹事物外表的画家绝不是一个好画家)。一般来说,伟大的画家在他创作出的作品面前,都能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无论他画出的是什么:风景、鸟、海水、云朵、太阳与月亮……一个伟大画家画出的形象,是他思想的笔触化成的。它是他的生活史。
   看贾科梅第的画,我总有这种感觉:仿佛在原始的洞穴里,这些雕像——像是由几亿年生长出来的石灰岩柱,它们身上的力量是自然生长的力量。
   最好的画总有一种原始感。原始感就是未经雕琢的、自然生长的力量,是充满生机的神的东西。
其他文献
期刊
羊舞岭窑   从历史的褶皱处,走到羊舞岭,需要多少窑火,多少窑岁月?   那些最耐高温的技艺,把祖先酸甜苦辣的泥土,幻化成为圆润的形态、色彩、质感和视觉。   细腻的触摸,变成了生活中的器,生命中的重;变成了梦与日子记忆的空间。   透明的水,有了形状。   洁白的米,碧绿的菜叶,金黄色的瓜,浮动着暗香。   走兽家禽留步于鲜美。   天底下所有的味道,都生出了翅膀……   盛满了烟火气的陶,盛满
期刊
山行  西山春尚浅,二月雪初消。  冻梗仍前泛,新桃随例娇。  巡枝悦松鼠,绕石唤狸猫。  一饭留诸去,云深不受招。西山桃花  横波眉眼嫩红腮,合是女郎诗画材。  不到乱山成阵处,谁知能作战云开。海棠花开寄秦月明  不种王家与谢家,水湄山侧最无邪。  卿卿放诞谁拘管,一段风流似此花。  寄秦月明海棠诗外一首,伊爱海棠我爱丁香  托身别自有根芽,暂共春风作一家。  吹落丁香吾不怨,不应吹落海棠花。丁
期刊
世界智能大会概况rn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迅猛发展,大智能时代已然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科技面貌,可以说,21世纪科技竞争的核心就是智能科技.智能科
期刊
秘密花园rn少女……蓝色的指甲,红色的草莓酱,巨型的蝴蝶,失败告终的鞋子.rn她的耳朵塞满棉花糖的烦恼,苹果上的毒蜘蛛悠闲地散步.阳光奶油般巨大、柔软.大海的故事里,有没有
期刊
2018年2月15日,以叙说水俣病真相的小说《苦海净土》而闻名的作家石牟礼道子的追悼会在东京举行.约千人在她的遗像前默哀,表达对她的哀思.被作家池泽夏树誉为“战后日本文学
期刊
墙壁   卧室内的一面白墙经过地壳运动后,形成了一些微耸的丘陵、塌陷的山谷、枯黄的河床……在它的中心地带,一张世界地图定居在这里。蓝色的水远多于黄色的沙。每个国家按照宇宙的旨意排列。它不动声色,鼓动一颗少年桀骜的心——八十天环游世界。紧紧盯住那只雄鸡,寻找故乡的坐标。它在具体之外,像一滴血水融入无尽的中国红。我去过很多的地方,用越南的月亮洗脸,在缅甸的秋千上跳韵律操……为了测量这个世界的尺度,在这
期刊
读一首旧诗   年纪比我们大出四五岁,我们读过的那首小诗,被汉字裹住又被青春握紧。   那是当初精挑细选的默契,你手持钥匙,解开独属于青春的迷惘。   月光恰好照亮了,崇拜诗歌的汉字部落。   那个脖子大脑袋粗的诗人,时光拔光了他自留地里的头发。   他甘愿成为一根头发,粗壮、冷峻,长在诗歌的头上。   比起我们一再遭遇的不如意,这几年,我们误解了太多东升西落的淡然。   多年以后,
期刊
“准备好了吧,马上到你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翼上行走——一种在机翼上进行高空特技表演的运动。看着一架双机翼飞机在高空翱翔,我虽然嘴上回应工作人员说“好,好了”,但是全身上下都在抗拒,始终不敢向前迈出一步。  “小姑娘,不要怕,勇敢地上去吧!”我心中一惊,循声望去,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她身着灰蓝色毛衣,戴着黑框眼镜,笑容十分灿烂。我礼貌地冲她笑了笑,点点头,却又陷入忐忑中。她见状说道:“那我先来
期刊
不只是两个颠倒的数字  是岁月沙漏点滴的消逝  是迎风青少到垂暮鬓白  是詩歌行旅的万里云月  是人生漂泊孤寂的印记  梦中,神明曾问  愿否以八十换回十八  消除如今拥有的一切与记忆  以另一个无知的零重新起程  沉思后的否定  八十年的路有爱 有哀伤  有荣耀 有挫败  皆是真挚的心路历程  不知未来的诗路还有多长  我诗心在浩瀚大海中  已独坐成遗世的孤岛  风中的城堡在酷热沙漠里  只剩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