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根据我这些年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做一些探讨。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新课程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同等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学习方式是衡量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重要指标。学习方式应从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才能更好完成知识的积累,以实践促进理论的学习而不至于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这一节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可能抽象的讲解一遍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以及它的功能。好一点的采用课件的形式,将计算机硬件的各个部分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再配合教师的讲授,但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发挥其主动性。因此我们不妨先以多媒体课件讲解一遍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分配一台计算机,让学生自己把机箱打开,将各个部件拆下来自己观察,要求记下各部件的型号以及它们的性能(教师给予提示),然后布置一个作业“调查当前计算机各部件的发展情况并与学校的计算机进行比较,每位同学配置一台电脑,写出部件清单及价格,形成书面报告”。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极大的提高了,而随之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
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收集、分析、处理、传递信息过程中努力发现美好事物,摒弃不健康、不科学的内容,培养其乐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防止学生因盲目依赖丰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而产生心理障碍。教师应随时把握、及时引导。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指导自己的实践。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探索,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更新的教育,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老师把好关,带好头,做好网络世界里学生的灵魂工程师。
(作者单位:835800新疆新源县第八中学)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新课程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同等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学习方式是衡量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重要指标。学习方式应从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才能更好完成知识的积累,以实践促进理论的学习而不至于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这一节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可能抽象的讲解一遍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以及它的功能。好一点的采用课件的形式,将计算机硬件的各个部分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再配合教师的讲授,但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发挥其主动性。因此我们不妨先以多媒体课件讲解一遍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分配一台计算机,让学生自己把机箱打开,将各个部件拆下来自己观察,要求记下各部件的型号以及它们的性能(教师给予提示),然后布置一个作业“调查当前计算机各部件的发展情况并与学校的计算机进行比较,每位同学配置一台电脑,写出部件清单及价格,形成书面报告”。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极大的提高了,而随之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
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收集、分析、处理、传递信息过程中努力发现美好事物,摒弃不健康、不科学的内容,培养其乐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防止学生因盲目依赖丰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而产生心理障碍。教师应随时把握、及时引导。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指导自己的实践。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探索,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更新的教育,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老师把好关,带好头,做好网络世界里学生的灵魂工程师。
(作者单位:835800新疆新源县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