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养生小故事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脘作用广泛,地位重要,在人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至今的医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不仅从传统的思路出发来应用中脘,更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中脘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摸索和擴大,使其更加物尽其用,这其中就有很多鲜活的例子。
  我们的前辈是如何利用中脘的
  在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比较频繁,大多数人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得到解决。在现在山西省的地方,有一户比较富庶的人家,为人谦和,好做善事。一天早上,家里的下人在打扫庭院时,发现大门口躺着一个人。这个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而且已经奄奄一息了。下人立刻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主人,主人忙命人把门口的这个人抬进屋里,一面热粥给他,一面命人赶快去请大夫。不一会儿,大夫就请来了。正好这时粥也温了,下人拿着粥就往这个人嘴里送,结果被大夫给拦下了。
  大夫细细诊过病人的舌脉之后,命人把他随身带来的艾草搓成细细的长条,自己则用勺子向这个人的嘴里送了几口水。然后他点燃艾条,在病人的中脘熏了一小会儿,又喂了他一勺粥,接着又用艾条熏烤,然后又喂一勺粥,其间偶尔再给他一勺水。就这样,喂了大概有小半碗粥之后就停了。大夫临走的时候嘱咐这家人,这段时间千万不要给病人补品吃,就用这种方法,一天3次,每次喂半碗粥,3天之后他再来。
  3天后,大夫如约而来,发现病人神志已清楚,也能开口说话了,但身上还是没有力气,没办法起床。大夫诊完脉后,对这家人说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可以逐渐地加些补品,再调养一段时间就可以痊愈了,没必要吃药。
  在这个故事里,病人就是单纯被饿得奄奄一息,那么按照常理,我们让他吃饱就好了,但是为什么这个大夫却不让他立刻吃粥呢?
  原因就在于这个病人饿到这种程度,脾胃之气已经很微弱了,这个时候即使给他吃很容易消化的粥,他也不一定消化得了,而这位大夫先是给他一点儿水,让肠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在中脘使用艾灸,给他的脾胃一点儿外来的帮助,再稍微给他一点儿食物,这样他才能够消化得了。所以说,这个人能被救过来,关键就在这最开始的一口水和之后的中脘艾灸。
  现代人是如何利用中脘的
  古人的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十分钦佩,也让人觉得有些惊险,但故事中的方法在现代社会未免不太实用。那么,我们就再来说几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让大家近距离地体会一下中脘的奇效。
  有一年冬天,我们高中同学聚会,人基本都到齐了,可是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原来的“班花”。于是,大家开始问她老公(也是我们同学) “班花”去哪了。不问便罢,这一问,他就拉着我不放了,非让我救救他媳妇,说她怀孕3个月了,每天在家就干一件事——呕吐,吃什么吐什么,连水都喝不了,现在就靠打点儿生理盐水和葡萄糖过日子。聚会之后,去她家里一看,我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当年那么丰腴的一个人,现在瘦得皮包骨头,小脸蜡黄。我问她怎么不吃药,她说,药对孩子不好。
  这样我真的很难办,想给她开点儿中药吧,但估计她不会喝,想用针灸,但是怕孩子会有危险,也怕她反应太大。我想来想去,索性就让她自己每天揉中脘,晚上她老公下班再帮她揉公孙。就这样过了一周多,她老公给我打电话,说她比以前好多了,虽然还是吐,但是能吃能喝了,平时还能活动着干点儿家务。就这样,一直到怀孕八个多月的时候,她才算是彻底不吐了。
  还有一个病人,五十多岁,正赶上绝经期。她来看病时,对自己的描述是:老觉得自己怀里揣了个小兔子,时不时地就突突地跳,但是去医院检查,心脏没有任何毛病,连心律不齐的毛病都没有。我们仔细询问了她的发病经过后,发现她并不是心脏有问题,而极有可能是胃的问题。因为她这种心跳不正常的感觉绝大多数是出现在饭后的,随着食物的消化,这种现象就逐渐消失了。
  我们建议她去做个胃镜,结果发现她的幽门轻度狭窄。因为这个病人家住得很远,只能保证每周针灸一次,于是我们就告诉她,每周除了针灸的那一天之外,其余的6天每天在吃饭前都要由上向下地按摩中脘半小时,以帮助治疗。结果她针灸了4次之后就没再来过。几个月之后的一天,她又来了,但这次是来治腰疼的。问她怎么不扎胃了,她说已经好了,就是靠着每天按摩中脘。
其他文献
在韩国街上走路,最大的感觉就是放心,既不会有攒够人就过马路的情形,也不会发生汽车右拐不让行人的情况,大家按信号灯各行其道。  韩国人以急性子著称,过去的交通灯也是“急脾气”。常有行人走到一半变成红灯的状况,让人措手不及。但现在,韩国的行人信号灯周期已有了很大改善,一般行人都有充分的通过时间,在红灯亮起前,所有行人都可穿过马路。原因就在于,信号灯的时间是根据道路的宽度决定的,基本是按照一米一秒的比例
期刊
阴雨天警惕“气象综合症”  文/王楠  专家认为,在阴雨天当湿度增高时,许多人会缺乏自控力,烦躁不安;随着气压的降低,人体的血压、血沉、尿量都会随之产生细微的变化,容易诱发相应的疾病。据专家介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对天气的刺激比其他人反应更强烈、更早,在湿热天气里比其他人更易患上偏头痛、胃溃疡、脑血栓以及皮疹等疾病,医疗气象上称之为“气象综合征”。  比如在阴雨天气里,部分人比别人更易患上偏头痛、
期刊
如今,由于长时间对着电脑、电视,不少人的眼睛都会干涩疼痛,严重的会引发干眼症。眼干涩怎么办?下面为大家介绍养目的办法。  熨目  以手掌熨目,每天晨起或睡前,取坐或立式,闭目,同时双手掌相互快速摩擦揉搓,约半分钟便会感到发热发烫,随即迅速将双手掌按抚于双眼上。待热感不明显时,再重复一次,每日如此循环14次。此法有通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眼呼吸凝神法  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
期刊
别让大雨冲走健康  雨天养生要点:清热、祛湿、健脾  文/吴芳  最近,全国部分地区发生较大降雨过程,容易使人热毒上身,湿气入侵,脾胃不畅,所以清热、祛湿、健脾就成为此时养生的重要部分。下面就介绍一下祛湿健脾秘诀。  调整生活作息  湿邪过重的人,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就会觉得头晕、腿肚发酸。而在排便的时候,大便会出现排便不畅、容易粘附在马桶上,小便的色、味就会特别重。这都是因为湿邪入体。  脾虚的人,
期刊
某日,王大妈突然上腹部疼痛,并且伴有尿色加深,因为没有发热等其他症状,所以也就没在意。疼痛持续了20多天,近几日又出现了全身皮肤黄染,这才引起重视,王大妈来到哈医大三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胰腺癌。  胰腺位置隐蔽易被忽视  据王大妈说,原来总是上腹部疼,以为是胃病犯了,并未在意。哈医大三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张玉宝说,其實有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情况,由于胰腺的位置较深,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其与胃部邻近
期刊
立秋未入秋 提防“秋老虎”  文/杨凤立  养生专家提醒市民,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养生的重点依然是防范暑热侵害。  立秋后仍要防暑  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传统医疗部主任李建介绍,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之前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逐渐减少。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23日接踵而来,“秋老虎”也虎视眈眈,天气逐渐转
期刊
太严肃损伤免疫力  文/安伟  我们身边总会有几个不苟言笑的朋友,他们喜欢绷着脸,摆出一副严肃、深沉的样子。可美国“心理中心网”近日报道的一项新研究提醒,过于严肃的人,免疫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美国俄亥俄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佩吉·左库拉博士等人,招募了34名身体健康的年轻志愿者。其中,一半人被要求准备一项非常正式的演讲比赛,准备过程中需要保持严肃、认真,不允许随便开玩笑、自由活动等;而另一半参试者则
期刊
秋季养生:饮食、起居、保健一个不能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 李海涛  饮食篇  秋补宜滋阴润燥  秋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人们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多吃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感觉脘腹胀满、大便泄泻,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少吃一点具有滋阴作
期刊
秋后别再让关节报天气  文/张芳  支持专家:温建民 著名中医骨科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科主任医师、教授  入秋时节,正是关节炎的高发期,很多患有“骨质增生”、腰腿疼的中老年人又开始发愁起来,因为只要天气稍有变化,关节就会疼痛,简直像天气预报一样。  专家表示,骨关节炎的主要疗法是非药物治疗。其首选方法是要实施正确的生活方式,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这对于减轻疼痛、减少看病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期刊
痤疮不只是“面子”病  文/郭静超  痤疮也叫粉刺,人们常认为它是青春期的产物或是脸部清洁没做好引起的,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近日,美国皮肤病学会专家珍妮·唐尼在“网络村”网站刊文,就人们对痤疮的常见误区进行解读,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常见皮肤病。  误区1:痤疮是年轻人的专利。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痤疮,通常出现痤疮的年龄是18-52岁。  误区2:过一阶段就会自动消失。痤疮可能持续数年,如果不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