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五十七年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youreadygo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美利/口述
  肖凌/整理
  
  我是1921年生人,今年已有86岁高龄了。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我和济年可以说是恩爱夫妻永相伴。他已经走了四年了,但是仿佛一天都不曾离开我,仍时时相伴左右。他在世时喜欢敲电脑,用计算机写了不少日记,我一直好好保存着,我准备帮他把这些文字整理出来。在我想他的时候,他的笑貌音容会不断浮现在眼前,伴我度过寂寞的时光。
  
  电话为缘
  我俩结识于抗战胜利的1946年,当时因为抗战,父母分开七八年了,我陪母亲乘飞机到重庆看望父亲。在珊瑚坝机场下飞机后,想打一个电话,但不知如何拨通,无意中发现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正在打电话,我妈妈就上前请教,此人正是赵济年。他本是一个热情的人,见来请教的是一对极有教养的母女,其热心相助自不待言。好像心有灵犀,一种类似一见钟情式的感觉在握电话筒的瞬间撞了我一下。
  济年当时在中央信托局工作。他是浙江人,他的祖上也曾作过官。家里人口众多,生母在他四五岁时就过世了。他中学没毕业就出来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帮助家里抚养弟弟妹妹。他非常聪明,业务做得很好,是中国保险业的元老。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时,他任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国内业务处的处长。年轻时的赵济年不但英俊潇洒,而且兴趣十分广泛。他喜欢摄影、音乐,体育,乒乓球,动手能力也很强。他的这些优点在不知不觉中吸引着我。他说我的美丽沉静、雍容而落落大方也使他怦然心动。
  认识济年的时候我正在上海一家医院做护士,在之后的行医岁月里,我又到协和学习,做了护士长、医师,后又提升为主治医师。当时,我大哥、大姐都在上大学,父亲是一位杰出的电信专家,也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一度被免职,经济压力非常大。我从18岁起,改上上海高级护校,毕业以后和姐姐一起当护士,帮助养家。当时工作是很辛苦的,一个星期得上好几个夜班,医院离家路途很远,回一趟家都很不容易。有时家里没吃的,喝点米汤就去上班。
  六七十年前的职业女性要想事业、生活双丰收是挺不容易的。认识济年之后,我觉得被一个懂得尊重并有教养的人深爱是一件幸事。我挺珍惜,他更是如此。接下来之后自然是鸿雁传书,两地相思。一朵不经意的罗曼之花开出了美丽的果实。两三年后,赵济年登程到上海来求婚,黄浦江见证了我们的百年之好。于是我便起身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为人妻为人母的婚后生活。
  
  温馨的回忆
  我们一生的婚姻生活是和谐与温馨的,虽然这中间有过暴风骤雨。我们一共生养过三个孩子:老大振开、老二振先和女儿珊珊。三个孩子相隔很近。他们小的时候我又要上班又要工作,辛苦是蛮辛苦的,但是我回忆起来还是觉得那时十分幸福。
  记得三年困难时期,没有那么多粮食吃,孩子们喊饿,我就叫他们不要出去跑着玩,多在床上躺一躺。老二振先对我说:妈妈,就吃两顿饭,躺着还饿。老大振开跑到垃圾箱里把别人倒掉的白菜头、白菜帮捡回来,洗一洗煮煮吃。记得有一次别人给了我二两粮票,我买了一个饼子,一想起孩子们,实在舍不得吃,把饼子带回家来。
  我想济年、三个孩子不能没有营养,就买了两只活鸡,想养一养杀给全家吃。叫老二下楼去放一放鸡,没想到给人偷走了。济年生气了,还把儿子给揍了一顿。
  有一次我饿得手发抖,出虚汗,实在难受,就在四川饭店买了一碗汤喝。回家之后,看到全家人也在挨饿,心里很是不安,济年就劝我不要太自责。他说我们还是要苦中作乐,星期天全家一起上紫竹院去玩。我记得那次我和济年看见孩子们营养不良的状况,一咬牙在紫竹院活鱼食堂吃了一顿鱼,花了26块钱。那鲜美的滋味两个孩子现在提及依旧记忆犹新。那一段清贫、无奈但充满温馨的日子,我永远无法忘却。
  
  永远的珊珊
  1969年我们宿舍楼好像一下子走空了,几乎没有哪家没有去上山下乡的人。济年和他同事一道去了政协湖北沙洋五七干校,我带着女儿珊珊去了中国人民银行河南五七干校,小儿子赵振先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大儿子到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建筑工人。几年之后,楼里的男孩、女孩,插队的、兵团的、参军的、劳改的,各色人等都先先后后、陆陆续续回到了楼里,我和济年也一同从沙河五七干校回到了北京,独独珊珊没能回来。非常不幸的是,她被分配到湖北南漳一家三线工厂后,一次和同伴到河里游泳,一个小女孩被河水卷走了,她奋不顾身,救起了小女孩,却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珊珊突然离世,给了我莫大的精神刺激,为此我得了心因性精神病,落入病魔之手,一直持续了好几年。是老伴、儿子们贴心的关照,才使我终于战胜病魔,从濒临死亡的边缘回来了。一个做母亲的,从痛失女儿到精神濒临崩溃,再到战胜病魔,那得多么坚强、需要多大毅力啊,是济年与我手挽手,才使我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挺住了。济年总劝我女儿是为救人而牺牲的,那是以一命救一命。人生本无常,而生命弥足珍贵,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要顽强地活下去。
  
  彼此携手
  进入晚年,79岁的我把腿摔断了,是已近八十的济年蹬着三轮车带着我一趟一趟地去医院看病。这份亲情让我永志不忘!2001年济年得了肾癌,我知道这是长期抑郁的结果。远在国外多年的大儿子回来了,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可等他走的时候,病中的父亲伤心得止不住地落下老泪。我们把大儿子与孙女的合影放在家中显著的位置,让儿子的微笑每天陪伴着我们。遗憾的是济年病逝的时候,大儿子振开不在父亲身边。
  济年走了,但是这份他对我、对这个家的挚爱深情,永远留在我心中。我和济年相随57载,这是一份造化,若有来世,我仍愿与他为伴。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记得一位诗人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这些故去的兵团战友属于后者。    一    我刚返京上大学时,常收到战友来信,每次总是异常兴奋地打开阅读。1975年期末考试,我正在教室温习功课,同学送来一封好朋友杰德的来信,看着看着,我愣住了,她告诉我一个坏消息:同一火车赴北大荒的同学孙燕生自杀了。燕生离去决心极大,把雷管捆在肚子上,用绳子套在脖子上,吊挂在树上……  燕生的父母是
期刊
我曾是“北大荒”知青,对那里的思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无减反增,真想什么时候再回去看看那养育了自己7年的第二故乡。  1998年,正值我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0周年纪念,一些知青倡议包了一辆专列,组织大家回“北大荒”看看,当然火车票是自己掏腰包。女儿当时正好是高一暑假,也乐得与我一同返乡。  想不到黑龙江当地的报纸提前登出了所有回乡知青的名单,我们在哈尔滨火车站下车,竟见到了那么多熟悉的知青面孔。我从1
期刊
林总乘鸾将远行,  未留下  片言只语,  曷匆匆!  唯几案文稿,  烟丝缕缕;  两间陋室,  户牖结蓬。  嶺表千寻冰雪胆,  素心一片月华明。    最难忘,  南国浩淼烟波里,  故乡恋情。  梦望江澄练,  玉树葱茏;  白帆迎鸥,  碧湾宁静。  沧海珠明心作笔,  文坛书奋血呕成。  看凤鸣鹤舞水天际,  是归程。  2007年1月28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科技日报》原社长
期刊
至今,我和丁炳昌已经做了35年恩爱夫妻,共同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公平地说,我们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夫唱妇随”,也不是“女尊男卑”,我们俩是比翼双飞。用一句世俗的话说,就是“交椅”轮流坐吧。    那个沉默寡言、又常常出乎意料的人    我读大学时是出了名的“一支笔、一张嘴”,对于一般的男生是绝对看不上的。因此,当穿着一身土布衣衫沉默寡言的丁炳昌出现在我们班上时,丝毫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甚至很久都
期刊
退休之后,有了闲情逸致,迷上了石头。对奇石、美石情有独钟。特别是晶莹剔透、意蕴万千的雨花石,更为我所爱。南京夫子庙、清凉山和雨花台都辟有奇石市场,每逢双休日,这三个地方就特别热闹,花雨缤纷,美不胜收。  美妙的石头,点缀了我的晚年风景。  闲暇时,有人去淘房,有人去淘书,我则喜欢去淘石。热天一瓶水,雨天一把伞,穿梭于五光十色之间。石看八面,靠知性、眼力和缘分去发现蕴含意境和奥妙的石头,那些让人心动
期刊
在“五七干校”的那段日子,是我一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盐碱湖上没有路    那时,我兼职“五七干校”政治教员,按说境遇要比其他人优越得多。我可以不必像那些学员一样,因怕沦为批斗的靶子而忧心忡忡,我还可以以备课等种种缘由借故不参加诸如铲趟锄地等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尽管如此,表面的平静却掩盖不了我内心的空虚和烦躁,因为这里的环境之劣太让人心寒了。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碱滩上,十余间灰暗的“干打垒”
期刊
第一张“全家福”是1978年春节。那年女儿7岁,儿子4岁。当时最值得庆贺的事情是我们终于住进了企盼已久的新房!照片上的我一改过去只穿蓝、灰色衣服的惯例,穿着结婚以来买的第一件新衣服,绛紫色改良西装。刚过而立之年,我却是满脸沧桑。  自1970年结婚后,我和丈夫节衣缩食,攒钱盖房。当时我们住在3间黑又矮的北屋里,窗户上一块玻璃也没有,冬天糊着毛头纸,夏天糊着蚊帐布。椽子都露着楂,房顶上有些地方裂开了
期刊
丁老师:  我在金融系统干了20多年,眼看马上就要退休,却碰上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内退还是续聘,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我自己不想继续干了,因为明摆着单位希望我们老职工早些回家。  可我心里很难受。我在这个单位工作了几十年,青春和大好年华都奉献在了这里。哪怕生病了,只要单位召唤,我都二话不说马上回单位。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在外出差,有时候根本顾不上家里和孩子。我对这份工作是有感情的。  再说,我现在5
期刊
耗了人间柴米油盐70年,承蒙政府关怀,领到一张“寿星证”,凭此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我趁着尚能行走,便用足政策,常乘坐公交车到城里转悠,觉得其乐无穷。  忘忧消闷——人生在世常有烦心事。尤其如我辈贫民。柴米涨价,夫妻拌嘴,儿女捣蛋,疾病烦扰,闲言伤害等等。一挤车,全神贯注,如同演员进入角色,老师登上讲台,一切忧愁烦闷抛却,这比练气功时意守丹田还能排除杂念,有益健康。  欣赏世界——乘车穿行十里长街,
期刊
本期议题  如今选择“黄昏散”的白发伉俪日益增多,这一“熟年离婚”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听听他们怎么说。    如今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耄耋老人离婚,被称为“黄昏散”。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国人的寿命有所增加,经济地位越来越独立。如果能过上有爱与性的生活,那么这些日子将特别富有活力。  但是开始新生活,是不是一定要通过离婚才能实现呢?一则老年人几十年的感情磨合很宝贵,二则进入中晚年的人最需要生活的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