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脆弱的梦想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迪拜金融危机事件暂时得到了缓解,但“迪拜现象”只会位移,不会消失。
  
  不知这一追问是暂时的还是永恒的:“迪拜是现实中的梦想,还是梦想中的现实”。随着这座极尽奢华的“中东之珠”的轰然倒塌,对这一现象的求解或许从两本书中可找寻本质的解释:一本是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马克图姆出版的自传《我的梦想》;另一本则是克里斯托弗?戴维森出版的《迪拜:成功的脆弱》。
  从迪拜金融危机事件爆发到现在不到一个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全力应对:12月7日,迪拜世界集团主要债权人委员会举行了首次会议。会议上,迪拜提出的债务重组方案是用现金支付一部分到期债务,剩余部分将转为新的五年期债务。作为债权人委员会成员的阿布扎比商业银行、阿联酋国民银行以及英国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莱斯银行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代表似乎只能接受这一初步解决方案。
  
  “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
  
  到过迪拜的人都会记住一个传奇人物——谢赫?穆罕默德?马克图姆酋长。在迪拜市中心的谢赫扎伊德大道边,竖立着穆罕默德酋长的头像,眼神像沙漠中的猎鹰,头像附带着他的一句格言:“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
  2006年穆罕默德酋长出版了自传《我的梦想》,书中写到说:“我们实施的梦想,是希望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包括连接东西的战略位置,拥有质量先进且高效低耗的基础设施,官僚主义降到最低,实现自由经济政策和零关税。这是一种建立在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天空开放和免税原则上的发展模式,也是迪拜人为生存而战的必然选择。”
  62岁的穆罕默德酋长用了4年时间在“沙滩”上实现着梦想——他将一个没有实业、14万人口的沙漠小城,变成全球贸易中心、金融重镇、旅游胜地,并创建了令人称奇的“迪拜模式”——以高端房地产和金融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靠大规模举债和融资等大兴土木,驱动金融杠杆“利滚利”,以此拉动经济发展。
  如果没有出现资金流断裂,他的梦想几近成功:最高的摩天大楼迪拜塔、最宽的高速公路、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最大的人工岛和最奢华的七星级酒店……然而,这一切已成为了波斯湾明珠的昨日辉煌。
  疯狂的房地产投资背后风险紧随。“从迪拜债务危机的起因看,其经济结构存在很大问题。房地产是它唯一简单的经济模式,而且大量借助外来资金开发房地产,短期内或许能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风险极大。”专家指出。
  下面一组数字足可说明这种简单经济的可怕:迪拜的年GDP为750亿美元,国家总债务却高达800亿美元,2010年底以前到期债务为130亿美元,2011年底以前为约200亿美元。
  据了解,2001年迪拜一幢别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机之前,已涨至最每平方米涨到4万多元。2006年迪拜加大开发力度,投入了8000亿美元,这笔投入所需要的后续资金达到3000亿美元,而此时的迪拜所需资金已经毫无着落,再加上现有地产投资缩水,原有投资大规模撤出,繁荣的迪拜最终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
  
  制度建设不容忽视
  
  昔日的“沙漠之都”如今已是人去楼空。众多的烂尾项目恐怕在未来十几年内都将难以消化,欠下800亿美元外债的迪拜世界房产项目,现在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有些将成为永久性泡沫的纪念碑。
  对于这一场景的描述早已出现在英国杜伦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戴维森《迪拜:脆弱的成功》一书中。出版于2008年的这本书就写曾到:“在迪拜房地产最热时期,会出现开发商在尚未购入土地前就开始卖房的疯狂行为。但全球经济大势不利局面的持续下,资金偏好转移,需求不足等因素最终导致烂尾项目涌现、盈利模式难续、企业偿付无力局面。”在迪拜取得巨大的成功之时,戴维森的新书《迪拜:成功的脆弱性》发出另类声音,曾一度成为迪拜当权者想要禁止的书籍。
  虽然迪拜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的历史不是很长,但它有着一千多年阿拉伯文化的沉淀。戴维森认为,迪拜的发展是从英国统治时期开始起步的,它的发展史也是大英帝国殖民史的一部分。从那时起,迪拜就一直努力在现代的西方价值观和传统的阿拉伯文化之间寻求平衡——在“不断摧毁阿拉伯文化特征的同时重新塑造新的阿拉伯文化特征”。他认为,虽然迪拜不具有现代民主的传统和根基,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权社会”,但是海湾地区传统的君主制政体成功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持了政治稳定,这是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马克图姆最为成功之处。
  但是,戴维森继而又指出,当今迪拜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是它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来自海外的直接投资,外资的主导地位势必会促使影响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各种风险被一时的繁荣所掩盖着。
  垄断现象日趋严重。“制度建设缺失。国内的人民基本上被排除在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之外,尽管迪拜人民享受到了王室所恩赐的高水平福利和繁荣带来的资源租值,但由于没有国内市场制度保障,且生产性资源几乎为王族所垄断,普通国民很少有机会以企业家的角色参与经济发展,经济基础根基不稳。”有学者指出。
  还有学者指出,迪拜“政企合一”的城市开发模式透支了国家信用。这一模式呈现的特征如下:迪拜房地产和基础投资是拉动经济唯一的支柱,否则难以带动高端服务业;国家垄断土地资源,否则投资收益无保障;通过国企来市场融资,否则市场本身不足以支撑信用……迪拜的主要商业活动都烙上了国家意志和信用。
  
  中国会成为下一个迪拜吗?
  
  “蟑螂效应”是华尔街的名言:你如果发现了一只蟑螂,往往说明还有更多的蟑螂在后面。
  迪拜事件发生后,经济学博士马光远一针见血的指出,迪拜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最大的问题是全球资本对新兴市场模式信任是否可以持续,如果迪拜摧毁了全球资本的信任,那么毫无疑问将引发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巨大冲击,并且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
  他给出两点警示:一是,迪拜金融危机有利于我国重新定位房地产。和中国一样,房地产绝对是迪拜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7%发展到10%以上,年均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无论在中国还是迪拜,都存在着对房地产的图腾崇拜。而世界房地产泡沫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凡是房地产泡沫,都有破灭的一天。
  二是,迪拜危机告诉我们,畸形的经济结构如果不及时调整,迟早会成为一颗随时爆炸的地雷。迪拜的产业结构严重畸形,对房地产和投资的依赖过多,和时下中国很多学者鼓吹的“房地产的带动力”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在这种论调下,房地产不仅绑架了银行,也绑架了实体经济,使得中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从常识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如果从全球公认的房价收入比指标和房地产本身的周期看,超常规的繁荣已经让房地产积累了巨大的泡沫和风险。如果我们对泡沫不能给予足够的敬畏,迪拜的今天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
其他文献
“适者生存”。当生存环境已经改变,诺基亚能否继续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原有理念能否适应新的市场。    从木材到橡胶,从电缆再到移动电话,直至今天最终成为手机领域的巨无霸,诺基亚历史中的几次转型都十分漂亮。而此次从手机到互联网的转身却并不那么容易。距离诺基亚提出互联网战略时隔一年多,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不得不让诺基亚本能地采取了一系列自保措施。  今年第三季度,诺基亚出现了1996年来的第一次亏损,亏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