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营林方式不科学、天然林比例较低是当前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而言,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做好育苗管理工作、科学造林、加强种苗的检疫与林业管理养护、建立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1天然林比例不足
伴随我国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育林和营林工作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权划分不合理等问题,常常可见天然林转为商品林或是人工林的情况。商品林、人工林相比于天然林,病虫害抵御能力较弱,因此更易出现病虫害。
1.2营林方式缺乏合理
伴随林下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国家对育林和营林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此种形势下,我国林业资源良性发展的一个重点,就是做好营林工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从业人员较少关注营林方式,过度重视林木的生长效率,如此则容易埋下一些安全隐患。例如,一些人工林的植株间距未合理设置,造成人工林光照不足、通风条件交叉,从而为病菌、病虫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1.3未规范使用农药
当前,仍有许多地区在控制林业病虫害的时候,采用杀虫剂和农药等方式,虽然,使用杀虫剂和农药,能使病虫的繁衍得到有效抑制,但是若是杀虫剂和农药的使用过量,则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防治效果,还会致使病虫害发生率提升,加快病虫害的蔓延。
2无公害防治技术
2.1鸟类防治法
可以利用益鸟进行防治,比如喜鹊、啄木鸟等鸟类都是靠捕食树木病虫为生。研究数据显示,啄木鸟成鸟在整个夏季每天可以捕食25只以上的害虫。同时,可以加大对啄木鸟等益鸟的保护与繁殖力度,并将其放到树林中来制约病虫的繁殖与扩散,使用此种方法既节省人力也节约了一部分财力,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2.2微生物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微生物主要是寄居在一种物种身上的微小生物,它通过入侵到病虫身体内部吸收养分,直到将养分完全吸收再将宿主杀死。因此,在对微生物进行治理时,应使用较强的病毒、真菌、细菌来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2.3天敌昆虫防治
林业病虫有着其自身的天敌昆虫,昆虫天敌会对其进行捕食,可以对当地病虫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引入其自身的天敌。同时,应对天敌进行大量繁殖,以便可以对病虫进行大面积捕食,并达到一定防治目的。
2.4生物学农药的应用
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纯与研发的一类新型农药,它有着低残留等特性,主要种类有阿维菌素、苦烟乳油、苦参碱、苯氧威等各种类型的仿生制剂。
3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3.1育苗
育苗工作在无公害防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树木幼苗阶段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差,因此,幼苗阶段是树木最容易感染病虫害的时期。育苗人员在育苗工作中要充分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做好树苗种子的处理工作,提高种子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科学配置施加各类营养元素,以保证树苗的健康、茁壮生长;加强卫生管理,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对于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阶段。
3.2造林
人工林种植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综合考虑当地的水文条件、土壤条件及气候、天气环境,选种适宜的树种,提高造林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较于混交林而言,单一树种林区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相对较低,因此,现代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一片林区内至少要种植2种树种,不仅有利于林区各类生物的繁殖、生长,稳定生态系统的构建,同时对于林区病虫害与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的显著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优先选种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不同种类树木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是不同的,在造林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
3.3加强种苗的检疫
做好种苗的检疫工作是提高苗木抗病虫能力和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以保障苗木健康、茁壮生长。林区种植与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苗木的培育与检疫工作,培育具有较强抗逆性、适应能力及抵御能力的苗木,不给病虫害的繁殖与生长提供场所,保护苗木免受病虫害的侵袭。
3.4加强林木管理与养护
加强林木的管理与养护对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具有显著效果,有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和浇水管理,及时清理林区内的杂草,将受病虫害的枝叶清除干净,对病叶、病枝、病果等进行集中焚烧,以防止病虫害的扩散蔓延。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林木的日常管理,防止牲畜和人破坏林间环境,尤其是要注意杜绝发生乱砍滥伐现象,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3.5建立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但是每种病虫害都有着独特的发病规律,故而,掌握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构建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制定完善的巡检制度,要求林业管理人员定期对林区树木的生长状况、土壤、气象等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加强林业管理人员与气象监测站的合作,保证林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气候和天气的变化信息,并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一旦发现林区发生病虫害或病虫害隐患,林业管理人员要及时采取隔离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防止病虫害现象的蔓延和扩散。
3.6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林业病虫害防治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平,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量,以满足无公害防治的要求。在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中,应该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的作用,即引进病虫的天敌来遏制病虫害,如山雀、喜鹊、麻雀、啄木鸟等益鸟,通过在林区内搭建鸟巢,吸引更多的益鸟进入林区,提高林区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还可引进病虫的微生物天敌,及时将病虫害消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林区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农药,加强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措施:人工机械捕杀,即通过人工的方式捕杀害虫,如人工捕杀成虫、人工抹卵、鼠夹捕鼠等,还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来诱杀害虫,然后再集中消灭,利用糖酒醋溶液诱杀地老虎、黏虫等害虫;阻隔,可以通过涂药、涂胶、树干刷白、圍扎塑料薄膜等方式阻隔害虫上树;高温,高温主要是指利用高温进行种子的处理,将种子携带的病原菌或害虫杀灭,例如在烈日下曝晒种子,是一种操作简单、非常有效的提高种子病虫害抵御能力的手段。
结语
随着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林业工程作为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只有从造林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做到“绿色”,才能真正发挥林业工程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相关部门也应该提高对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的重视程度,提升该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旭,孙军。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进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1):63-64.
[2]单阵。浅谈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2):185.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1天然林比例不足
伴随我国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育林和营林工作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权划分不合理等问题,常常可见天然林转为商品林或是人工林的情况。商品林、人工林相比于天然林,病虫害抵御能力较弱,因此更易出现病虫害。
1.2营林方式缺乏合理
伴随林下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国家对育林和营林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此种形势下,我国林业资源良性发展的一个重点,就是做好营林工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从业人员较少关注营林方式,过度重视林木的生长效率,如此则容易埋下一些安全隐患。例如,一些人工林的植株间距未合理设置,造成人工林光照不足、通风条件交叉,从而为病菌、病虫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1.3未规范使用农药
当前,仍有许多地区在控制林业病虫害的时候,采用杀虫剂和农药等方式,虽然,使用杀虫剂和农药,能使病虫的繁衍得到有效抑制,但是若是杀虫剂和农药的使用过量,则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防治效果,还会致使病虫害发生率提升,加快病虫害的蔓延。
2无公害防治技术
2.1鸟类防治法
可以利用益鸟进行防治,比如喜鹊、啄木鸟等鸟类都是靠捕食树木病虫为生。研究数据显示,啄木鸟成鸟在整个夏季每天可以捕食25只以上的害虫。同时,可以加大对啄木鸟等益鸟的保护与繁殖力度,并将其放到树林中来制约病虫的繁殖与扩散,使用此种方法既节省人力也节约了一部分财力,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2.2微生物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微生物主要是寄居在一种物种身上的微小生物,它通过入侵到病虫身体内部吸收养分,直到将养分完全吸收再将宿主杀死。因此,在对微生物进行治理时,应使用较强的病毒、真菌、细菌来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2.3天敌昆虫防治
林业病虫有着其自身的天敌昆虫,昆虫天敌会对其进行捕食,可以对当地病虫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引入其自身的天敌。同时,应对天敌进行大量繁殖,以便可以对病虫进行大面积捕食,并达到一定防治目的。
2.4生物学农药的应用
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纯与研发的一类新型农药,它有着低残留等特性,主要种类有阿维菌素、苦烟乳油、苦参碱、苯氧威等各种类型的仿生制剂。
3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3.1育苗
育苗工作在无公害防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树木幼苗阶段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差,因此,幼苗阶段是树木最容易感染病虫害的时期。育苗人员在育苗工作中要充分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做好树苗种子的处理工作,提高种子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科学配置施加各类营养元素,以保证树苗的健康、茁壮生长;加强卫生管理,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对于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阶段。
3.2造林
人工林种植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综合考虑当地的水文条件、土壤条件及气候、天气环境,选种适宜的树种,提高造林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较于混交林而言,单一树种林区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相对较低,因此,现代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一片林区内至少要种植2种树种,不仅有利于林区各类生物的繁殖、生长,稳定生态系统的构建,同时对于林区病虫害与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的显著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优先选种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不同种类树木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是不同的,在造林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
3.3加强种苗的检疫
做好种苗的检疫工作是提高苗木抗病虫能力和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以保障苗木健康、茁壮生长。林区种植与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苗木的培育与检疫工作,培育具有较强抗逆性、适应能力及抵御能力的苗木,不给病虫害的繁殖与生长提供场所,保护苗木免受病虫害的侵袭。
3.4加强林木管理与养护
加强林木的管理与养护对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具有显著效果,有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和浇水管理,及时清理林区内的杂草,将受病虫害的枝叶清除干净,对病叶、病枝、病果等进行集中焚烧,以防止病虫害的扩散蔓延。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林木的日常管理,防止牲畜和人破坏林间环境,尤其是要注意杜绝发生乱砍滥伐现象,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3.5建立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但是每种病虫害都有着独特的发病规律,故而,掌握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构建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制定完善的巡检制度,要求林业管理人员定期对林区树木的生长状况、土壤、气象等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加强林业管理人员与气象监测站的合作,保证林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气候和天气的变化信息,并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一旦发现林区发生病虫害或病虫害隐患,林业管理人员要及时采取隔离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防止病虫害现象的蔓延和扩散。
3.6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林业病虫害防治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平,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量,以满足无公害防治的要求。在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中,应该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的作用,即引进病虫的天敌来遏制病虫害,如山雀、喜鹊、麻雀、啄木鸟等益鸟,通过在林区内搭建鸟巢,吸引更多的益鸟进入林区,提高林区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还可引进病虫的微生物天敌,及时将病虫害消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林区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农药,加强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措施:人工机械捕杀,即通过人工的方式捕杀害虫,如人工捕杀成虫、人工抹卵、鼠夹捕鼠等,还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来诱杀害虫,然后再集中消灭,利用糖酒醋溶液诱杀地老虎、黏虫等害虫;阻隔,可以通过涂药、涂胶、树干刷白、圍扎塑料薄膜等方式阻隔害虫上树;高温,高温主要是指利用高温进行种子的处理,将种子携带的病原菌或害虫杀灭,例如在烈日下曝晒种子,是一种操作简单、非常有效的提高种子病虫害抵御能力的手段。
结语
随着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林业工程作为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只有从造林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做到“绿色”,才能真正发挥林业工程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相关部门也应该提高对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的重视程度,提升该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旭,孙军。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进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1):63-64.
[2]单阵。浅谈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