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永红: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风云学子、西北地区休学支农支教第一人物、80后校园青春及农村现实文学写手、西北青年纵队大学生志愿者总负责人、中国大学生反哺农村工程发起实施者、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学员、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支农调研队队员、陕西省洛南县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负责人、洛南县东麻坪农民协会创始人兼名誉会长。代表作品:长篇《洛子情殇》《我主青春》、中篇《桃花缘》、散文《向东走向西走》等。
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许我们不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但是最起码我们可以思考,思考我们国家的命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连这种思考的勇气也没有了。
—引言
放飞理想
2005年7月,有一件事轰动了西安西北政法学院和陕西洛南县。马永红费尽周折,终于使得学校同意了他“休学支农”的要求,并在当年10月,把户口从西安转回了乡村。
当他背着大学里的铺盖卷从西安重返村里时,母亲哭了,从不落泪的父亲也哭了,他们为儿子的选择感到绝望,因为盼着他早些毕业,好供弟弟妹妹上学的指望又落空了。
而立志要“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马永红,几乎无视这苦难的现实,带着他近乎浪漫的执拗,回到了生养他的村庄,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新乡村建设”。
马永红今年23岁,家住洛南县麻坪镇合兴村五组,是西北政法学院公安学院03级边防管理专业学员。合兴村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由于地处旱塬,一遇天旱,群众连水都吃不上,现大多数人家里都吃的是窖水,群众生活还很困难。
马永红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耕种的8亩烟田,遇到正常年份,每年有8000元的收入,一遇灾年,收入就寥寥无几。马永红的爷爷奶奶都年事已高,他还有弟妹分别上高中和初中,为了供马永红和弟妹上学,家里已一贫如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境遇不好的家庭,使得马永红比别的孩子成熟的早。他曾亲眼见到村民用剧毒农药3911治牙疼导致死亡;近亲结婚者普遍,导致先天性生理缺陷和智障者增多,从上学那天起,他就立志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沸腾的大学生活,给马永红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他除努力学习外,还志愿参加和组织了几次较有规模的支农支教活动,还多次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在学校已小有名气。让马永红真正痛下决心休学支农支教的是6月4日那天,他在钟楼附近搞宣传,并拍卖他的长篇小说《洛子情殇》的版权,将其所得收入资助家乡的农民和贫困学生,有人讥笑他,“靠你一人的力量能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真是异想天开。”那人的话深深地刺痛了马永红,一个大胆的想法便萌生出来;休学一年,回家专心致志地去支农支教。学校和家里坚决反对他的想法。休学支农支教在我国大学没有先例,再说,马永红家境贫寒,本来就是最需要人帮助的人,却要去帮助别人。而家里人已很难负担他上学,指望他早日毕业减轻家庭负担。
大一下学期公安系组织过一次下乡助教活动,那次,马永红和同学们一起给陕西蓝田一个贫困乡村的学校带去了募捐来的衣物和书籍,并且花了一天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课、和孩子们联欢。孩子们的夹道欢迎、村民们饱含真情的感激之词让马永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我从农村来,应该回到农村,帮助家乡改变贫困和落后的面貌。”
马永红立即将自己的设想付诸行动,他联络了一批西北地区各大学的青年志愿者,组建了“西北青年纵队”,自任总队长,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2005年寒假,马永红带着陕西7所高校的14名大学生回到合兴村,对当地农民进行法律知识、致富意识的培训,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激发活动和作文培训活动。按照自己的理解,马永红将这些活动统称为“大学生反哺农村工程”。
马永红的父亲马民治说他是拗不过儿子才答应的。老马的真实想法是:“安安心心念书多好,何必休学干些看不到希望的事?”当然,他也认同孩子的选择,起码,这是一种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行动。
马永红休学一年支农的决定引起了争论。赞同的少之又少,甚至在和他一起参加支农的同学中也难找到支持者。而他说:“大学生休学支教在全国已有先例,我也知道等毕业了再去支农支教也许效果会更好,但是休学一年支农支教的想法是这样强烈,如果我现在不去做,我想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马永红的一位老师也曾劝学生放弃此念头,但在听了马永红的解释后,老师不仅变成了马永红的支持者,而且还愿意在他休学期间资助他每月150元。
马永红告诉我们,他休学支农支教,不仅仅因为他是村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而是作为社会上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担当起改变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
走自己的路
马永红他们带着募集到的上千件衣服回到了生养自己的村庄——合兴村。这些全靠父母供给的大学新生,每个人自筹资金,顶着寒风换坐班车、三轮车、摩托车,来到这个小山沟里。他们很快就融入了乡民的生活,在透风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挨家挨户地进行生存状况调查,还帮着农民干一些简单的农活。看着学生们在寒风中冻得青紫的脸,淳朴的村民们被感动了。
第一次支农的成功让马永红陶醉,也让他知道了自己的方向。合兴村小学里,简陋的教室门前挂着“合兴村农民夜校”的牌子。“农民夜校”是马永红支农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课堂上,马永红和志愿者们讲解中央的各种政策精神,包括“三个代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来自农林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则给种田的“老把势”们讲授科学种植的知识。
为了让农民能够自己帮助自己发展,马永红倡议和帮助村民成立了农民协会,后来发展为有三四个村子参加的“东麻坪农民协会”。到现在,合兴村的200多户人家中已经有102户、500多人加入。马永红雄心勃勃地想让农民协会成为一个经济合作性质的组织,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实现致富的梦想。
那年夏天,村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农协的作用。马永红带着农协的会长,一起到县城里统购化肥,几百袋化肥不经过二道贩子,被直接送到农民手里,这样,一袋化肥能省出将近3块钱。不久,他们又统一购进一批猪饲料,也比零散地购买要便宜一些。他还引进了彩色蔬菜种子,发给了农民,让他们自己在家做培育实验。
村里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但没有劳动合同,要不到工资的事很多,马永红就自己去联系劳务输出。今年夏天,村里向山西输出了40多名劳力,都签有劳动合同。
在农民协会的墙上,挂着马永红自己写的对联,字并不好看,内容是:“改变自我做好家乡主人,团结起来建设新型乡村。”“做家乡主人”是马永红对农民们的期望,“建新型乡村”则是他的梦想。。
2006年1月5日,村党支部、村委会、农民协会、支农支教的大学生和合兴村小学五方召开会议,签了合作共建的协议。
2月20日,马永红在杨凌签下了购买3000棵核桃树的协议,钱是西安的一个老板感动于马永红的事迹而出的,总共15000多元。在合兴村,村民们已经挖好了树坑,就等着树苗了。
这是2006年马永红帮助合兴村农民协会做的第一个项目。马永红说,过年之后,农民协会发生了新变化了:“现在是大学生支农办公室和农民协会分开办公,尽管农民们很多事情想不到,缺少主动性,但是现在我可以帮他们想主意,然后他们自己讨论完善和决定。”
变化还不止这些。签了协议之后,县里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与马永红见过几次面之后,县农业局表示将支持马永红的支农支教,并且要把合兴村树为县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马永红现在是村委会主任助理。
永远在路上
作为休学支农的大学生,马永红有自己的打算。他说:“我不会在农村呆一辈子,但我会永远为建设新农村奋斗终身。”在谈到支农的感受时,马永红说:第一,建设新农村仅仅靠农民自己是根本不够的,要靠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需要外来力量的介入;第二,农村的事情真的太复杂太复杂了,真的还是应该更现实一点;第三,还是要和地方政府多多沟通,最好还是低调一点做事情。
“认准了的路,我会义无返顾的勇往直前,一直走到底。我经常在反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战斗,检讨现在是为了将来少走弯路。”对于一年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马永红的心得体会是:
1、虽然我不能改变整个中国农村,但一两个农村总可以吧。如果这一两个也不行,那一两个农村里的一两个农民绝对可以吧,总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很多而袖手旁观站在那里。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有的人追求物质多一点,有的人追求精神多一点,很明显我属于后者,当然我也不刻意去评判那一个更好,只是我个人觉得并且倡导在物质能基本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时,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香车美女高楼别墅不是我的要求,如何能使广大农民获得最起码的国民待遇,过上幸福而又尊严的生活才是我的所求。
而一个人去做一件事情,不管别人认为值与不值,首先他自己必定认为是值得的,否则他不会去做。而人生道路上有许多单行道,一旦踏上将永不能回头,只能前行,即便停也不能,否则后面的车会追上来导致立刻追尾将你撞死,所以后悔了又能怎么样,何况我现在还没有后悔。
支农过程中我做的许多事情都是隐性的,比如精神扶贫就是潜移默化的,可能若干年之后它才能显示出经济利益,值不值不能现在就下结论。同时我所得到的也是隐性的东西,比如做人的原则和实干精神等,但若干年之后某一天某一重要时刻它的价值才会显现出来。
2、所谓的大学不应当只是高楼大厦的那种
因为抱着改变家乡的困苦处境的希望,我经过自己的努力寒窗苦读十余载考上大学,后来发现大学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于是我选择了离开,因为我怕不但自己的思想在这里实现不了,反而会被外界一些东西给泯灭了。在政法学院我只有很少的几个朋友,尽管那几个朋友对我异常的友好,但是我还是受不了那种了孤独与压抑,当时政法学院给我的感觉如同漫漫沼泽,只留两个鼻孔供我出气,我深陷其中,欲进不能。因为你稍一挣扎,流沙会立即淹没你的眼睛。
所谓的大学不应当只是高楼大厦的那种,应该只是思想交流的平台,教给人以思考与观察的方式方法。使人重建或巩固理想坐标,并在践行自己理想的同时拥有自己的思想。有理想的人活得有希望有激情,而有思想的人则活得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它可以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而不是周围一批人而已。而现时的大学给我的除了淡漠的人际关系之外就是许多同学上网打游戏沉迷网络世界,或者追逐异性朋友沉溺于风花雪月不知南北,此外社会上某些不良习气也吹进了大学,这种风气甚至比大学之外吹得更加猛烈,入党竟然要给老师送好多礼物,这让我对被外界对称之为象牙塔的大学失望之极。大一时的大学给我的感觉如同自己亲手酿制的千年美酒,你甚至舍不得一口气喝下去而只是用舌头舔,而到了大二之后的大学给我的感觉则如同一大缸茶里面只有一小滴酒,那里面散发着酒的清香但更多的是无尽的苦涩,于是我说不喝也罢,拂袖离开。其实就在大一结束时我就要离开,只是被好意的师生挽留,后来的大二的支农支教只是给我提供了一个离开的平台。
3.使理想主义之花在适时的春天开放
当初之所以到农村去,必然是抱着对农村很深很深的感情去做的,在这种感情之上进一步调整了我的理想,当我的理想与农民们理想接近一致时,那我的理想就不是乌托邦,而许多人却说我就是中国的堂吉诃德,我所做的是乌托邦,我不同意并决意以自己的实践行动证明给他们看,我也不是什么情商之类欠缺的人,对许多人在评论选举失利时将矛头指向我,我觉得他们才是傻子,要么他们不了解中国农村说错了,要么他们太了解中国农村而不敢实话实说,我有这样一句话:前天我们寻找理想,即人生的奋斗目标;昨天我们寻找同志,即具有共同理想的人;今天我们寻找机遇,即适合共同实现共同理想的外部环境。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肯定了我们之前所做的新型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在理想、同志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建设新农村是可以实现的事情,但是我依然清醒的认识到建设道路上将有体制的藩篱和观念的束薄以及资金的制约,所以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扎实稳步推进,使理想主义之花在适时的春天开放。
4、你必须做出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往往伴随着一种牺牲
农分小农与大农,家分小家与大家,乐为小乐与大乐,你必须做出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往往伴随着一种牺牲。
假如你真爱上一个姑娘并且迷恋着她的话,你会为她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那么为了她能过的好一点你可以省吃俭用,甚至是忍饥挨饿而只为了给她买一些面包和鲜花,这就叫恋爱。支农也一样,如果你真的想为农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的话,你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
不知还有多少人相信人生价值观,我是相信的,有的时候你静下心来想想,那些永载史册为后人记的,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而是为了更多的大多数人为了社会和国家而活的人,我愿意做这样的人。
5、我觉得一个人将来要想成就大业,即便不能成就大业,最起码完善自身,要做到这样两点:第一,关注国家大事。第二,关注小人物命运。关注国家大事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大致走向,适时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获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统一。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可以及时知晓国家和社会的最终走向,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获得个人命运与人民命运的统一。只要达成了这样一个统一,那么你将具备成为一个伟人的条件。
6、什么叫生活?追求理想的生活才叫生活。注意理想是它永远不变的定语。世界上极少有纯理想的人。比如梵高,比如马克思,尽管当初物质生活极其不好,但是后世尊崇。
什么叫理想?理想就像你的梦中情人,她在你心目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没有谁可以取代,当然你爱慕她但是你永远得不到他,你曾经质疑过她的存在,但是你最后还是相信了她,你是那么强烈地爱慕她甚至不忍心去占有她,你还清楚地知道她不仅仅属于你自己。
什么是青春?青春就像一汪流动的水,我们就是水边追逐嬉戏的孩子,我们总会显得不那么安分,时不时地捡起几颗小石子抛向水面,看那溅起的层层涟漪。
什么是人生呢?人生就像海水一样,略带点咸,但美丽的是有前浪后浪,有潮起潮落,做为自己就应该做那风头浪尖的海燕,向着雷鸣闪电高唱着青春的歌。
……
不是豪情壮行,却也“英雄”气慨;没有惊天动地,亦属轰轰烈烈;这就是一个新时代新青年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马永红在人生的理想之路上不断努力前行着,实践着……
休学支农的大学生马永红的思想及行为给予我们“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深刻的启示,也无疑是我们当今大学生可以参照的目标。
愿马永红永葆理想,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