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在学习各个科目的时候不单单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在这一基础之上锻炼到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从而成长为一名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那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不单单是学生的事情,也需要学校教学教育者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高效地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析如何对学生美德美育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德美育;渗透策略
汉语是组成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元素,而汉语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语文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为专业的语言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所以,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当下语文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培养学生的美德美育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的意义
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学好语文,并且培养语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和美德美育等等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美德美育,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身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是授课者的角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是课堂的接收者这一角色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立足于教材,立足于生活,基于教材的内容,努力去挖掘生活当中的真实素材,将这些素材会合成一个课堂讲解的工具,进而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为人师者,要有榜样的作用,不能随性而为,作为教师,我们该做的不是掌控孩子的“遥控器”,将孩子们当作成一台机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操控去做一些孩子们压根不想做的事,也不该希望孩子们能完全听从自己想法,毕竟,每个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况且是已经在学生阶段的孩子,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生活中还是学习上的事,哪怕是非常小的一件事,“命令孩子去做”和“孩子自己想去做”,这两者的最终结果将会是截然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要关注的,不是如何想法设法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命令,而是让孩子把观念转变过来,变成孩子自己想去做这一件事情【3】。例如在课文《董存瑞》讲解完后,教师在做总结的时候提抛出问题:同学们,课文中董存瑞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大家已经学习完了肯定都有自己对于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完后,我们就要教育学生要学习他不畏强敌,舍生为国的精神...再把课本延展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别的美好品质呢?乐于助人 拾金不昧...在不断的延展教育里,不断培养学生的美德美育,通过这样的教育,才能在语文里渗透德育。
二、注重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中华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语文课堂所教导的并不单单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从而刺激学生树立德育。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流行文化相比较,传统文化缺乏趣味性的,这使得学生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当中,要注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方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扭转传统文化是枯燥的这一局面,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开天辟地》这篇神话文本时,教师可以将神话故事的神、人以及物等进行还原,让小学生的好奇与神话的神奇能够相遇,让小学生以神话语言将故事主人公盘古、斧子、日月星辰以及山川河流等描绘成一幅画[2]。由这些古代传说可以讲到语文里关于节日的由来,又可以延伸说明节日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经过时间的历练还能延传至今,告诉学生要尊重并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创造合适的审美鉴赏情景,培养学生美德美育
小学学生对于情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从文章、古诗词当中去提炼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他们能够很好地去体会到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是好是坏,所表达的精神是否值得弘扬等等,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基础情况来进行选择,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例如,在《乡愁》的教学中,教师在開展这一文章的教学时,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来进行营造作者的思乡气氛。文章当中描写到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让学生们感受以前的旧时回忆,回忆起那代人的思乡之情,在语文课堂上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具的方式,将邮票、船票、坟墓以及海峡的照片或者相关的事物,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教科书当中过渡到实际事物当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看见真实的事物来体会余光中当时写这一篇诗集时的思想情怀。通过营造思乡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充满思乡氛围下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从古至今中华文化一直不断的思乡之情,达到在语文课堂教学课堂上渗透德育的目的。
通过营造良好的审美鉴赏情景,能够让学生投入自我情感去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文化底蕴,从中进行学生美德美育的培养。简简单单的文字看似很简洁,但其中背后却蕴含着许许多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学生在开展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投入,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鉴赏情景,这样学生无法准确、高效地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能感悟到语文这一门学科背后的魅力,不能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自己的德育【3】。
结束语:总而言之,想要培养学生的美德美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就要从各个方面来着手,并且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及转变传统教学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但是,一切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基础情况为落脚点,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环境。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示知识,渗透德育,赋予较为枯燥的知识“生命力”,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激起兴趣,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邓涵健.细节决定成败——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细节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 2013(09)
[2]孙彩云浅谈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01)
[3]成琳.浅谈艺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 2013(0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德美育;渗透策略
汉语是组成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元素,而汉语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语文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为专业的语言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所以,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当下语文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培养学生的美德美育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的意义
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学好语文,并且培养语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和美德美育等等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美德美育,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身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是授课者的角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是课堂的接收者这一角色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立足于教材,立足于生活,基于教材的内容,努力去挖掘生活当中的真实素材,将这些素材会合成一个课堂讲解的工具,进而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为人师者,要有榜样的作用,不能随性而为,作为教师,我们该做的不是掌控孩子的“遥控器”,将孩子们当作成一台机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操控去做一些孩子们压根不想做的事,也不该希望孩子们能完全听从自己想法,毕竟,每个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况且是已经在学生阶段的孩子,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生活中还是学习上的事,哪怕是非常小的一件事,“命令孩子去做”和“孩子自己想去做”,这两者的最终结果将会是截然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要关注的,不是如何想法设法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命令,而是让孩子把观念转变过来,变成孩子自己想去做这一件事情【3】。例如在课文《董存瑞》讲解完后,教师在做总结的时候提抛出问题:同学们,课文中董存瑞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大家已经学习完了肯定都有自己对于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完后,我们就要教育学生要学习他不畏强敌,舍生为国的精神...再把课本延展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别的美好品质呢?乐于助人 拾金不昧...在不断的延展教育里,不断培养学生的美德美育,通过这样的教育,才能在语文里渗透德育。
二、注重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中华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语文课堂所教导的并不单单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从而刺激学生树立德育。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流行文化相比较,传统文化缺乏趣味性的,这使得学生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当中,要注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方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扭转传统文化是枯燥的这一局面,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开天辟地》这篇神话文本时,教师可以将神话故事的神、人以及物等进行还原,让小学生的好奇与神话的神奇能够相遇,让小学生以神话语言将故事主人公盘古、斧子、日月星辰以及山川河流等描绘成一幅画[2]。由这些古代传说可以讲到语文里关于节日的由来,又可以延伸说明节日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经过时间的历练还能延传至今,告诉学生要尊重并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创造合适的审美鉴赏情景,培养学生美德美育
小学学生对于情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从文章、古诗词当中去提炼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他们能够很好地去体会到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是好是坏,所表达的精神是否值得弘扬等等,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基础情况来进行选择,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例如,在《乡愁》的教学中,教师在開展这一文章的教学时,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来进行营造作者的思乡气氛。文章当中描写到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让学生们感受以前的旧时回忆,回忆起那代人的思乡之情,在语文课堂上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具的方式,将邮票、船票、坟墓以及海峡的照片或者相关的事物,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教科书当中过渡到实际事物当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看见真实的事物来体会余光中当时写这一篇诗集时的思想情怀。通过营造思乡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充满思乡氛围下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从古至今中华文化一直不断的思乡之情,达到在语文课堂教学课堂上渗透德育的目的。
通过营造良好的审美鉴赏情景,能够让学生投入自我情感去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文化底蕴,从中进行学生美德美育的培养。简简单单的文字看似很简洁,但其中背后却蕴含着许许多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学生在开展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投入,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鉴赏情景,这样学生无法准确、高效地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能感悟到语文这一门学科背后的魅力,不能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自己的德育【3】。
结束语:总而言之,想要培养学生的美德美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就要从各个方面来着手,并且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及转变传统教学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但是,一切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基础情况为落脚点,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环境。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示知识,渗透德育,赋予较为枯燥的知识“生命力”,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激起兴趣,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邓涵健.细节决定成败——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细节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 2013(09)
[2]孙彩云浅谈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01)
[3]成琳.浅谈艺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