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系趋于创新化发展。当前,我国本科院校亦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但结合创新驱动型经济看,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意识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步创新并改革培养模式。为此,本文将从创新驱动型经济内涵入手,探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创新驱动型经济 应用型 本科院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一、引言
创新驱动型经济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趋势,经历了多年的经济发展与增长,逐步趋于平稳。这样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关注问题,但其中仍存在很多問题,在人才培养层面需要进行改进。
二、创新驱动型经济内涵
创新驱动型经济主要指经济增长进程中,创新占据主导地位所构建的经济增长方式。可通过开发知识产权,从而创造隐藏财富。创新驱动型经济通常包括广告、市场、建筑艺术、古董、电影、录像、软件工程、音乐、表演等。但这些隐藏财富的创造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驱动型经济下的教育新方针。能够有效促进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亦能优化当前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三、创新驱动型经济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我国创新性精英人才的共同努力,亦需要广大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创新性人才与劳动者的有效推动,才能增强我国创新型国力。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原始教学模式存在学科趋同的问题,人才培养结果趋于同质化,理论与实践脱节,虽已调节教学层次,但这样的教学结构无法有效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开展全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有效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2.优化当前经济结构。就目前而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正在从经济大国逐渐向经济强国转变。而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需要进行有效的优化,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体系中价值链的升级。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有效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实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优化我国当前经济结构,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下,全球科技革命正在处于新一轮的额蓄势待发阶段。在这样的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只有创新人员具备竞争能力与优势,才能实现经济转型的发展。此外,技术创新、社会创新亦能有效增强我国经济的内驱力。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正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优秀人才的基地,承担着创新驱动型经济下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产教结合,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高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创新驱动型经济下,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需求。
四、创新驱动型经济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个人素质培养、企业创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培养。其中个人素质培养主要对学生的创业意识、组织能力进行提高,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权利与帮助。对于企业创新培养而言,侧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技巧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创业意识的培养层面,会将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融入日常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但仔细观察不难看出,其中仍有很多问题存在。
应用型本科院校此类教育模式是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教学教育模式较为系统,不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对学生的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等各有偏重,但总体看来不够成熟,大多高校的培养专业具有趋同化特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滞后且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高校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定位存在着偏误,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无法有效融入教育体系中,最终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创新创业知识,更无法有效构建创新创业意识。
2.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模式较为滞后且单一,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教师在授课时以理论为主,而忽略了实践教学,即使有实践教学模式,大多皆以沙盘模拟为主,而很少将学生融入社会市场中,学生无法有效了解当前经济体系下市场的发展现状。
3.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缺乏实践平台,学生即使有实践机会与意向,也无法有效进行实践学习,且部分高校的课题设计项目较为简单,极易复制,最终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4.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大多数教师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无法兼顾,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阻碍的负面作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升办学水平。
五、创新驱动型经济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树立正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教育理念。正确的人才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需以专业为基础,将创新创业体系融入专业教育中,利用日常教学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切实做到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最终适应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潮流。创新精神主要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以及勇于尝试、探索的意志。创业能力指学生适应新事物的能力,使其最终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专业的能力以及高标准的素养。其次,强化教育理念,将其融入教学管理进程中,能够有效提升高校与经济发展的额和谐性、适应性,亦能有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此,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强化教育理念,树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将课堂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亦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形成一种共同探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具有学习热情,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亦可采取探讨、头脑风暴等模式拓展学生的思考层次,使学生形成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切实做到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理念与目标,利用专业学习,将创新创业转化为学习的基础,最终学以致用。此外,教师可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中,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教学核心,并增加实践环节,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谐、统一的环境。切实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2.创新教学体系,理论实践并重。良好的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模块,为了有效适应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背景,高校需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将理论、实践与辅助活动整合到一起。其中理论环节主要开设相关课程,对创新创业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且由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知识而言,在课程设置上则可将其分为两个模块,即必修课与选修课。全校学生皆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修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从而对创新创业不再感到陌生,有着基础的了解。必修课则是对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是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从而有效掌握重点创新创业知识,以此提升自身能力。实践这一环节主要指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的实践模拟,为学生提供一个校内實践的机会。此次模拟则主要通过软件、沙盘等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创新创业,并对整个企业的运营进行管理。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真正体会创新创业的过程。但此实践机会并不仅局限于沙盘与软件模拟中,有条件的高校可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相关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定期进行实践,切身了解企业的管理过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敏感性。为此,高校可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学习到更专业的知识,亦能有真正的锻炼与实践经历,并能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最后,辅助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指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开展此类活动使学生对创新创业逐渐产生兴趣,激发出其创业的热情,并能有效培育出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从而开拓学生视野。为此,高校可定期举办创业大赛,促进学生自主进行团队合作,使其自觉查阅相关资料,并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开展此类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其对创新创业的理解。
3.创新教学课时安排,进行特色化教育。教学课时是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因此创新教学课时的安排,促进特色化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四年制,因此需要将四年时间进行分工,构建“3+1”的教学模式。前三个学年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使学生能够完成所有与创新创业课程相关的知识。在第四学年时则需开展相关的实习工作,使学生具有实习、创新创业的机会,从而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完成相关毕业设计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人本化思想,是人才培养进程中的创新性模式,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合理,进度也趋于紧凑,避免了传统四年制的教学模式中的较多不足,减少课程松散,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此外,“3+1”式的课时安排为学生实践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学生可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感受到各个方面的实习过程与实践环境,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发挥,最终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3+1”的课时安排将学校与社会进行整合,是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有效感受社会并了解社会,学生亦可通过一年的观察与思考,从实践中接受社会带来的教育,实现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更快适应社会。
此外,在创新课时安排模式时,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时面临的困境,因此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时间是不够的,在在校学习的三个学年内,还需为学生狗啊金有效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技能。例如,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高校需进行针对化教育,引导学生有序的选择自己的指导教师。在校园内部亦需开展社团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进行实践上的巩固训练。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出其潜力,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需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入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发挥出其潜力,逐步使其具备风险承担的责任感。为此,教师需意识到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切实有效探索新兴技术与新型领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挥出其潜能。并通过开设相关讲座、比赛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最终形成创新创造性思维,真正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化教育体系。
4.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为此高校可通过建立考核标准、构建实践环境、推行资格证制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可将人才培养与政府、企业联系一起,从综合性统筹进行考虑,将传统学历、论文作为考核标准的体系摒除,建立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将基础、实用知识以及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评价、考核的标准。充分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优秀的综合素养以及高标准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构建创业实践环境的建设,优化学生实践的平台,为学生进行个性化、针对化的创业指导。一方面,可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感受创新创业的过程,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与自主经营。另一方面,可创建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创建实体化教育。最后,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检验学生是否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此为基础开展更具针对化的技能培训,使学生更加符合经济、市场的实际需求,最终有效提升学生创业、就业率。
六、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在创新驱动型经济下,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理论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率,亦可推动创新驱动型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刘元禄,任雪.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6):113-114.
[2]原兴国.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34-38.
[3]张恩韶,李清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政治学院学报,2015(03):73-77.
作者简介:潘恋(1982—)女。湖南湘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驱动型经济下湖南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XJK17CGD024.
关键词:创新驱动型经济 应用型 本科院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一、引言
创新驱动型经济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趋势,经历了多年的经济发展与增长,逐步趋于平稳。这样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关注问题,但其中仍存在很多問题,在人才培养层面需要进行改进。
二、创新驱动型经济内涵
创新驱动型经济主要指经济增长进程中,创新占据主导地位所构建的经济增长方式。可通过开发知识产权,从而创造隐藏财富。创新驱动型经济通常包括广告、市场、建筑艺术、古董、电影、录像、软件工程、音乐、表演等。但这些隐藏财富的创造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驱动型经济下的教育新方针。能够有效促进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亦能优化当前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三、创新驱动型经济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我国创新性精英人才的共同努力,亦需要广大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创新性人才与劳动者的有效推动,才能增强我国创新型国力。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原始教学模式存在学科趋同的问题,人才培养结果趋于同质化,理论与实践脱节,虽已调节教学层次,但这样的教学结构无法有效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开展全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有效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2.优化当前经济结构。就目前而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正在从经济大国逐渐向经济强国转变。而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需要进行有效的优化,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体系中价值链的升级。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有效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实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优化我国当前经济结构,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下,全球科技革命正在处于新一轮的额蓄势待发阶段。在这样的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只有创新人员具备竞争能力与优势,才能实现经济转型的发展。此外,技术创新、社会创新亦能有效增强我国经济的内驱力。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正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优秀人才的基地,承担着创新驱动型经济下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产教结合,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高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创新驱动型经济下,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需求。
四、创新驱动型经济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个人素质培养、企业创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培养。其中个人素质培养主要对学生的创业意识、组织能力进行提高,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权利与帮助。对于企业创新培养而言,侧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技巧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创业意识的培养层面,会将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融入日常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但仔细观察不难看出,其中仍有很多问题存在。
应用型本科院校此类教育模式是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教学教育模式较为系统,不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对学生的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等各有偏重,但总体看来不够成熟,大多高校的培养专业具有趋同化特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滞后且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高校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定位存在着偏误,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无法有效融入教育体系中,最终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创新创业知识,更无法有效构建创新创业意识。
2.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模式较为滞后且单一,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教师在授课时以理论为主,而忽略了实践教学,即使有实践教学模式,大多皆以沙盘模拟为主,而很少将学生融入社会市场中,学生无法有效了解当前经济体系下市场的发展现状。
3.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缺乏实践平台,学生即使有实践机会与意向,也无法有效进行实践学习,且部分高校的课题设计项目较为简单,极易复制,最终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4.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大多数教师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无法兼顾,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阻碍的负面作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升办学水平。
五、创新驱动型经济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树立正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教育理念。正确的人才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需以专业为基础,将创新创业体系融入专业教育中,利用日常教学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切实做到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最终适应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潮流。创新精神主要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以及勇于尝试、探索的意志。创业能力指学生适应新事物的能力,使其最终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专业的能力以及高标准的素养。其次,强化教育理念,将其融入教学管理进程中,能够有效提升高校与经济发展的额和谐性、适应性,亦能有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此,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强化教育理念,树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将课堂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亦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形成一种共同探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具有学习热情,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亦可采取探讨、头脑风暴等模式拓展学生的思考层次,使学生形成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切实做到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理念与目标,利用专业学习,将创新创业转化为学习的基础,最终学以致用。此外,教师可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中,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教学核心,并增加实践环节,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谐、统一的环境。切实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2.创新教学体系,理论实践并重。良好的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模块,为了有效适应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背景,高校需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将理论、实践与辅助活动整合到一起。其中理论环节主要开设相关课程,对创新创业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且由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知识而言,在课程设置上则可将其分为两个模块,即必修课与选修课。全校学生皆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修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从而对创新创业不再感到陌生,有着基础的了解。必修课则是对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是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从而有效掌握重点创新创业知识,以此提升自身能力。实践这一环节主要指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的实践模拟,为学生提供一个校内實践的机会。此次模拟则主要通过软件、沙盘等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创新创业,并对整个企业的运营进行管理。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真正体会创新创业的过程。但此实践机会并不仅局限于沙盘与软件模拟中,有条件的高校可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相关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定期进行实践,切身了解企业的管理过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敏感性。为此,高校可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学习到更专业的知识,亦能有真正的锻炼与实践经历,并能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最后,辅助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指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开展此类活动使学生对创新创业逐渐产生兴趣,激发出其创业的热情,并能有效培育出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从而开拓学生视野。为此,高校可定期举办创业大赛,促进学生自主进行团队合作,使其自觉查阅相关资料,并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开展此类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其对创新创业的理解。
3.创新教学课时安排,进行特色化教育。教学课时是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因此创新教学课时的安排,促进特色化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四年制,因此需要将四年时间进行分工,构建“3+1”的教学模式。前三个学年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使学生能够完成所有与创新创业课程相关的知识。在第四学年时则需开展相关的实习工作,使学生具有实习、创新创业的机会,从而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完成相关毕业设计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人本化思想,是人才培养进程中的创新性模式,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合理,进度也趋于紧凑,避免了传统四年制的教学模式中的较多不足,减少课程松散,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此外,“3+1”式的课时安排为学生实践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学生可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感受到各个方面的实习过程与实践环境,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发挥,最终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3+1”的课时安排将学校与社会进行整合,是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有效感受社会并了解社会,学生亦可通过一年的观察与思考,从实践中接受社会带来的教育,实现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更快适应社会。
此外,在创新课时安排模式时,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时面临的困境,因此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时间是不够的,在在校学习的三个学年内,还需为学生狗啊金有效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技能。例如,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高校需进行针对化教育,引导学生有序的选择自己的指导教师。在校园内部亦需开展社团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进行实践上的巩固训练。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出其潜力,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需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入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发挥出其潜力,逐步使其具备风险承担的责任感。为此,教师需意识到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切实有效探索新兴技术与新型领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挥出其潜能。并通过开设相关讲座、比赛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最终形成创新创造性思维,真正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化教育体系。
4.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为此高校可通过建立考核标准、构建实践环境、推行资格证制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可将人才培养与政府、企业联系一起,从综合性统筹进行考虑,将传统学历、论文作为考核标准的体系摒除,建立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将基础、实用知识以及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评价、考核的标准。充分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优秀的综合素养以及高标准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构建创业实践环境的建设,优化学生实践的平台,为学生进行个性化、针对化的创业指导。一方面,可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感受创新创业的过程,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与自主经营。另一方面,可创建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创建实体化教育。最后,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检验学生是否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此为基础开展更具针对化的技能培训,使学生更加符合经济、市场的实际需求,最终有效提升学生创业、就业率。
六、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在创新驱动型经济下,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理论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率,亦可推动创新驱动型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刘元禄,任雪.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6):113-114.
[2]原兴国.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34-38.
[3]张恩韶,李清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政治学院学报,2015(03):73-77.
作者简介:潘恋(1982—)女。湖南湘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驱动型经济下湖南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XJK17CGD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