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坚持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5例慢性肺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在家进行自我锻炼。通过电话指导训练,及时解决疑点,纠正错误。呼吸肌功能锻炼12~15个月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评估呼吸肌功能锻炼效果。结果:经过呼吸肌功能锻炼后,改善了呼吸功能,使患者呼吸困难得到改善,使活动耐力增加,减少疾病急性发作而就诊的次数,延缓肺功能进行性损害。结论:慢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坚持呼吸肌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 慢性肺疾病 呼吸肌 功能锻炼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慢性肺疾病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65~71岁,平均64.55±15.25岁;平均病程25.13±11.25年。均有长期慢性肺疾病病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9例,支气管扩张3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
呼吸肌功能锻炼措施
⑴腹式呼吸:正常呼吸方式包括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骨和胸骨的活动为主,腹式呼吸以膈肌和腹肌的运动为主,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隆起部及上腹部脏器下降,前腹壁向外突出;呼气时则相反,表现为腹肌收缩,膈肌松驰,前腹壁向内复位,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腹式呼吸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对于有慢性肺疾病的患者,其胸式呼吸不足以满足正常人体的氧需要量,而运用腹式呼吸能尽可能减少肋间肌以及辅助呼吸肌做功,使之保持松弛和休息,减少能量消耗。
腹式呼吸的锻炼方法: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节律。首先保持正确的姿位。可选择卧位、坐位或立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情况进行安排。卧位练习时,两膝半屈,松弛腹肌,可运用软垫或枕头垫于患者膝下。开始练习时,嘱患者放松肌肉及情绪,保持平稳及安静的状态。腹式呼吸时,保持腹部的均匀有节律的运动,可将双手轻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让患者自己感受自己的呼吸,以便能够感受自己呼吸的节律,以及时调整。呼气时,应用手部感受腹部下沉,当下沉的过程中,可以用手部的力量轻轻加压,以运用外部的力量促使腹内压进一步降低,尽量排除沉积在肺内的二氧化碳;吸气时,手部通过轻轻推助腹部隆起,使膈肌下沉,进一步使气体充满胸腔。如此节律进行呼吸,精力集中在呼吸的运动上,放松情绪及全身肌肉,节律缓慢有序,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初始练习,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以后可根据个人对动作的熟练程度,逐渐延长运动练习时间。患者病情较轻或有缓解者可随时随地进行锻炼,力求形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
⑵缩唇呼吸:缩唇呼吸也是呼吸功能受损患者锻炼呼吸功能的方法。通过缩唇,徐徐呼气,可延缓呼气气流压力的下降,降低气道内压,减轻胸内压增加对气道的动态压迫,通畅小气道,使肺内气体尽量排出,以增加肺泡的换气能力,进而改善缺氧状态。
方法: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患者自己调整缩唇呼吸的幅度。缩唇口形太小,呼气阻力过大,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呼出气量反而减少;缩唇口形太大,则不能达到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的目的。缩唇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致熄灭为适度。严格地说,缩唇呼气是腹式呼吸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缩唇呼气与腹式呼吸结合起来锻炼。
⑶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除上述方法以外,医生还可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性的呼吸体操锻炼,即腹式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起到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增强体力的作用。
方法: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节:长呼吸。身体直立,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吸气,口呼气。先练深长呼气,直到把气呼尽,然后自然吸气,呼与吸时间之比为2∶ 1或3∶ 1,以不头晕为度,呼吸频率以每分钟16次左右为宜。
第二节:腹式呼吸。直立位,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做腹式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肌缓慢主动收缩,以增加腹内压力,有利于膈肌上提,将气缓缓呼出。呼吸应有节律。
第三节:动力呼吸。随着呼气和吸气做两臂放下和上举。
第四节:抱胸呼吸。直立位,两臂在胸前交叉压紧胸部,身体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扩张胸部,吸气。
第五节:压腹呼吸。直立位,双手叉腰,拇指朝后,其余4指压在上腹,身体前倾呼气,两臂慢慢上抬吸气。
第六节:下蹲呼吸。直立位,双足合拢,身体前倾下蹲,两手抱膝呼气,还原时吸气。
第七节:弯腰呼吸。取立位,双臂腹前交叉,向前弯腰时呼气,上身还原两臂向双侧分开时吸气。
第八节:行走呼吸。走两步吸气1次,再走5步呼气1次。
以上每节自然呼吸30秒。锻炼次数和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注意事项
医护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时,应严格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及素质设定合适的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不要贸然增加活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具备充分的耐心,态度积极,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并适当休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严密监护患者在锻炼过程中的变化,观察患者反应,如果患者有不适,积极进行调整。当患者气道分泌物多时,应先拍背、排痰。如果患者锻
关键词 慢性肺疾病 呼吸肌 功能锻炼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慢性肺疾病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65~71岁,平均64.55±15.25岁;平均病程25.13±11.25年。均有长期慢性肺疾病病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9例,支气管扩张3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
呼吸肌功能锻炼措施
⑴腹式呼吸:正常呼吸方式包括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骨和胸骨的活动为主,腹式呼吸以膈肌和腹肌的运动为主,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隆起部及上腹部脏器下降,前腹壁向外突出;呼气时则相反,表现为腹肌收缩,膈肌松驰,前腹壁向内复位,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腹式呼吸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对于有慢性肺疾病的患者,其胸式呼吸不足以满足正常人体的氧需要量,而运用腹式呼吸能尽可能减少肋间肌以及辅助呼吸肌做功,使之保持松弛和休息,减少能量消耗。
腹式呼吸的锻炼方法: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节律。首先保持正确的姿位。可选择卧位、坐位或立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情况进行安排。卧位练习时,两膝半屈,松弛腹肌,可运用软垫或枕头垫于患者膝下。开始练习时,嘱患者放松肌肉及情绪,保持平稳及安静的状态。腹式呼吸时,保持腹部的均匀有节律的运动,可将双手轻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让患者自己感受自己的呼吸,以便能够感受自己呼吸的节律,以及时调整。呼气时,应用手部感受腹部下沉,当下沉的过程中,可以用手部的力量轻轻加压,以运用外部的力量促使腹内压进一步降低,尽量排除沉积在肺内的二氧化碳;吸气时,手部通过轻轻推助腹部隆起,使膈肌下沉,进一步使气体充满胸腔。如此节律进行呼吸,精力集中在呼吸的运动上,放松情绪及全身肌肉,节律缓慢有序,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初始练习,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以后可根据个人对动作的熟练程度,逐渐延长运动练习时间。患者病情较轻或有缓解者可随时随地进行锻炼,力求形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
⑵缩唇呼吸:缩唇呼吸也是呼吸功能受损患者锻炼呼吸功能的方法。通过缩唇,徐徐呼气,可延缓呼气气流压力的下降,降低气道内压,减轻胸内压增加对气道的动态压迫,通畅小气道,使肺内气体尽量排出,以增加肺泡的换气能力,进而改善缺氧状态。
方法: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患者自己调整缩唇呼吸的幅度。缩唇口形太小,呼气阻力过大,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呼出气量反而减少;缩唇口形太大,则不能达到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的目的。缩唇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致熄灭为适度。严格地说,缩唇呼气是腹式呼吸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缩唇呼气与腹式呼吸结合起来锻炼。
⑶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除上述方法以外,医生还可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性的呼吸体操锻炼,即腹式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起到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增强体力的作用。
方法: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节:长呼吸。身体直立,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吸气,口呼气。先练深长呼气,直到把气呼尽,然后自然吸气,呼与吸时间之比为2∶ 1或3∶ 1,以不头晕为度,呼吸频率以每分钟16次左右为宜。
第二节:腹式呼吸。直立位,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做腹式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肌缓慢主动收缩,以增加腹内压力,有利于膈肌上提,将气缓缓呼出。呼吸应有节律。
第三节:动力呼吸。随着呼气和吸气做两臂放下和上举。
第四节:抱胸呼吸。直立位,两臂在胸前交叉压紧胸部,身体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扩张胸部,吸气。
第五节:压腹呼吸。直立位,双手叉腰,拇指朝后,其余4指压在上腹,身体前倾呼气,两臂慢慢上抬吸气。
第六节:下蹲呼吸。直立位,双足合拢,身体前倾下蹲,两手抱膝呼气,还原时吸气。
第七节:弯腰呼吸。取立位,双臂腹前交叉,向前弯腰时呼气,上身还原两臂向双侧分开时吸气。
第八节:行走呼吸。走两步吸气1次,再走5步呼气1次。
以上每节自然呼吸30秒。锻炼次数和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注意事项
医护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时,应严格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及素质设定合适的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不要贸然增加活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具备充分的耐心,态度积极,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并适当休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严密监护患者在锻炼过程中的变化,观察患者反应,如果患者有不适,积极进行调整。当患者气道分泌物多时,应先拍背、排痰。如果患者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