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两相流动悬跨管道涡激振动动态响应研究

来源 :山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理清气液两相流动对悬跨管道涡激振动动态响应的影响,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不同管内气液两相流动状态、持液率等对涡激振动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 表明:气液两相流动状态下,CL为正值,随着流动状态的变化,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导致总的升力系数出现波动;Cp变化的量级非常小,基本为0,不足以对总的曳力系数产生影响.持液率的变化,会引起升力系数出现明显的变化.管内为段塞流动时,会与悬跨管道升力相互耦合,或者加强或者减弱,造成悬跨管道升力系数不稳定.管内流动状态与悬跨管道振幅联系密切,段塞流动振幅最高,共振风险增加,分层流动振幅较小.因算例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具体影响.
其他文献
绿色材料具有低碳、环保、健康特性,既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经济等问题,又从源头上阻止了环境污染.为了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各国开始大力研究和开发能减少污染的绿色材料,而化学在研究和开发绿色材料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绿色材料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展望了绿色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H2-MBfR)运行的短期实验,考察了共存NO3-N和NO2-N条件下H2-MBfR对水中ClO4-的还原,并建立了电子分配关系.结果 表明:随着NO3-N和NO2-N浓度在0.5~ 50 mg/L变化下,ClO4-的去除通量分别从0.020g· (m2 ·d)-1、0.021g· (m2 ·d)-1下降到0.009 g·(m2·d)-1和0.012 g·(m2·d)-1,说明共存硝酸盐体系下会抑制ClO4-的还原;同时结合电子通量分析表明,NO3-N的电子通量分配随着浓度的升高,
汗潜手印的显现效果直接影响了案件的侦破与证据证明力强弱的推断,最终影响法庭的审判,因此汗潜手印的显现一直是国内外手印专家所研究的重点.本文回顾了汗潜手印常用化学显现法的历史及发展,并对今后汗潜手印化学显现方法的研究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通过土壤分析,评估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程度,选取铁屑和蒙脱石及熟石灰作为土壤稳定化剂,比较土壤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及酸碱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量为10%时,三种稳定化剂对重金属Cr、Zn、Cu污染的土壤稳定效率均可达到90%以上,熟石灰可高达98%,可优选为修复土壤重金属Cr、Zn、Cu污染的稳定化剂.
在钢铁厂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烧结机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物约占40%、二氧化硫约占70%、氮氧化物约占50%,根据现有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硝的工艺和国家超低排放政策的要求,探讨分析了氧化法脱硝、活性炭法脱硝以及中低温SCR脱硝和中高温SCR脱硝工艺的优缺点.表明在目前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的趋势要求下,中高温SCR脱硝是比较适合烧结机烟气脱硝的技术路线.
对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发展进行了介绍.从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流道结构入手,分析其特点和不同的流动传热特性.展望了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在新领域的应用发展.
探索垃圾焚烧与燃煤电厂耦合发电技术路线,技术路线仅新建垃圾储存、焚烧锅炉、渗滤液处理、出渣装置及烟气急冷除尘装置,其他设施利用电厂原有汽轮机、发电机、烟气排放等高标准基础设施进行协作生产.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路线可行,项目建设不仅能综合处理掉大量的生活垃圾,还能余热利用发电,符合国家关于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政策,同时耦合电厂的汽轮发电机组及公用系统,降低项目的 初始投资、占地面积及运营成本.
阐述了环保管家产生的背景、概念、政策发展.重点分析了环保管家目前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部门、第三方服务机构、排污机构三方视角提出了完善建议.
某油脂加工厂油脂废水处理项目,设计处理量为200 m3/d,实际系统运行不稳定,出水达不到园区排放标准.废水经过硅藻土吸附+芬顿+改性聚铝+CaCl2混凝沉淀组合处理后,污水含油,含磷高及产泥量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预处理后COD与TDS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4.44%和82.98%,磷和SO42-去除率分别达到94.32%和85.52%.处理后B/C值从0.36增加到0.64,提升了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改进预处理的方法,为后续的生化以及最终的出水达标排放提供了重要保证.
东北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规模为5×104 m3/d(深度处理总规模为8×104 m3/d,含一期工程3×104 m3/d一级B出水),进水以市政生活污水为主,污水厂出水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设计采用“预处理+CAST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在出水总氮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分时段进水交替A/O模式可实现出水总氮稳定达标.并利用显微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相关特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