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学习具有抽象性,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通常需要看“皮”学“骨”难度极高。受“依字行腔”的启发,把戏剧技巧“依腔”融入声乐课堂中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依腔
要在声乐课堂中运用一种技巧,那我们必当了解当前声乐课堂的现状,分析“依腔”的可行性,具体分析才能实施教学。
一、声乐教学课堂与“字腔”问题的现状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的田东实验高中实习时,我发现或许是受广西地区的地方方言影响,该地区的声乐学习者容易出现说话时声音都在口腔里这个情况,而且大多人发音时声音偏扁。发声的重点部位集中在唇齿和舌尖部分,平时在使用普通话交流时就存在吐字不清晰的问题。一到歌唱时这个问题就愈发明显,不仅吐字不清、声音不圆润,而且平时的发音习惯会改变“字”的读音。
以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思乡曲》为例,有部分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容易把“zhong”唱作“zong”,当我让这部分学生朗诵歌词时他们还是读作“zong”,而平舌音和翘舌音在口腔运动时的口腔空间和发力位置都不同,而这个“中”字作为全曲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必定会影响整首歌曲的演唱。“zh”作为翘舌声母发声时本就需要舌头抵住上颚让气息穿过,口腔中已经预留有空间。再连接上后鼻韵母“ong”立刻就能让“中”字产生共鸣,而“中”的发声着力点在舌根和喉咙,又有助于后咽壁的打开。字正才能腔圆,在行腔歌唱时连最基础的字音都搞不清楚,拿着读音都模棱两可的字去歌唱是一定唱不好歌曲的。
二、“依腔”在中学演唱课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依腔”一词出自《唱论》,在现代学者吴静看来,“依腔”的真正含义,是演唱者根据字音而作腔,是“腔随字走”,而不是“字随腔走”。不然就会出现只知有“腔”,不知有“字”的现象。所以“依腔”的涵义为“依字行腔”。“依字行腔”经过长达见的探讨,已经可以被学术界正视并且认同。学者们大多都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即“立足民族,借鉴西方”。目前“依字行腔”不仅可以在声乐方面运用,在播音主持教学中也有些许运用。“依腔”教学符合中学课程标准和歌唱课教学内容。我通过新课程标准总结出中学歌唱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即“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和技能,有表现力的演唱。”针对中学生歌唱时容易出现的声音上的技术方面问题,通过“依腔”可以很好的解决。“依腔”符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关照中学生兴趣爱好。中学生课业繁重,音乐课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佳的放松时期,而在音乐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还属歌唱课。学生们通过歌唱当作解压、放松,并能用歌唱表达言语不方便表述的内心情感。“依腔”作为合理科学的音乐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变声期学生的声带;同时可以改善学生的咬字、吐字,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由此可见“依腔”运用在声乐教学中是可行的。
三、“依腔”在中学歌唱课中的运用
1、关注发声练习
首先是常规练习,在同音高下转换字音的发声练习,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歌唱时转换字音。
其次在一个字上做旋律的练习,感受在同一状态下唱不同音高的感受。
最后根据声乐课学唱的歌曲做灵活性发声练习,如在《思乡曲》中大跳音程较多,所以可以设计关于大跳音程的旋律进行练声。
2、注意吐字、咬字,加强歌词朗诵
应尚能先生把字分成字头、介母、字腹、字尾归韵四个部分,要清楚的吐字咬字就要分别处理好这四个部分。字头一般要做到短促、发力点准确;字腹一般要稳定的延长;介母一带而过;字尾要等到前面三部分都完成后准确归韵迅速收尾。在保证每个字的字头、介母、字腹、字尾归韵都到位的情况下,对歌词进行朗诵。这样即训练了咬字和吐字,又加强了对歌词的深刻感悟和理解。
3、歌曲的艺术处理
笔者认为优秀的歌曲演唱,需要演唱者有科学的发声状态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再结合个人情感的理解表达,这些都建立在清晰的咬字、吐字之上。一首歌的歌词通常是词作者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是词作者和听众的情感交流的途径之一;歌曲美妙的旋律,这是曲作者对自我的表述,也是曲作者与听众的精神交流。歌唱者通过“字”去自然的打开腔体使共鸣体产生共鸣,使字与字之间的链接连贯流畅。而当演唱者做到这一点时“字”就会自然而然的融入音乐中,带听众进入歌曲和音乐所创造的意境中。我遇到这样一位同学,听他唱一首歌曲以后,听众普遍感受到这个人拥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但是听不清他在唱什么。因为听不清他在唱什么所以总觉得他的演唱多了许多炫技,少了些许真情实感的流露。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不仅要“以字行腔”,还要“以字抒情”。歌唱时随着感情的抒发音调会随着情感而流动,而音调受制于字调。所以歌唱时我们要把深情注入每一个字,通过字的轻重缓急处理,来表达情感。通过咬字吐字力度、行腔的状态、音色的明暗等等的不同来体现歌曲的丰富内涵。
现在各国的歌唱教学都向着多元化发展,单一的教学法不能完成对所有歌唱技巧的教学,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唱法可以适用于所有演唱形式或演唱风格。因此,我们也不应该思维定势、鼠目寸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连续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合理确立“依腔”教学的方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改进,我相信“依腔”运用在中学生歌唱课上,一定能取得绝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一定会有卓越的进步。
作者简介:
赵晶晶(1998.7—),女,汉族,江蘇盐城人,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17级在读本科生(如果您是老师或者有工作单位,请写现在的工作单位,职称等信息),学士学位,专业:音乐学(师范),研究方向:音乐学。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关键词】声乐教学;依腔
要在声乐课堂中运用一种技巧,那我们必当了解当前声乐课堂的现状,分析“依腔”的可行性,具体分析才能实施教学。
一、声乐教学课堂与“字腔”问题的现状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的田东实验高中实习时,我发现或许是受广西地区的地方方言影响,该地区的声乐学习者容易出现说话时声音都在口腔里这个情况,而且大多人发音时声音偏扁。发声的重点部位集中在唇齿和舌尖部分,平时在使用普通话交流时就存在吐字不清晰的问题。一到歌唱时这个问题就愈发明显,不仅吐字不清、声音不圆润,而且平时的发音习惯会改变“字”的读音。
以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思乡曲》为例,有部分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容易把“zhong”唱作“zong”,当我让这部分学生朗诵歌词时他们还是读作“zong”,而平舌音和翘舌音在口腔运动时的口腔空间和发力位置都不同,而这个“中”字作为全曲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必定会影响整首歌曲的演唱。“zh”作为翘舌声母发声时本就需要舌头抵住上颚让气息穿过,口腔中已经预留有空间。再连接上后鼻韵母“ong”立刻就能让“中”字产生共鸣,而“中”的发声着力点在舌根和喉咙,又有助于后咽壁的打开。字正才能腔圆,在行腔歌唱时连最基础的字音都搞不清楚,拿着读音都模棱两可的字去歌唱是一定唱不好歌曲的。
二、“依腔”在中学演唱课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依腔”一词出自《唱论》,在现代学者吴静看来,“依腔”的真正含义,是演唱者根据字音而作腔,是“腔随字走”,而不是“字随腔走”。不然就会出现只知有“腔”,不知有“字”的现象。所以“依腔”的涵义为“依字行腔”。“依字行腔”经过长达见的探讨,已经可以被学术界正视并且认同。学者们大多都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即“立足民族,借鉴西方”。目前“依字行腔”不仅可以在声乐方面运用,在播音主持教学中也有些许运用。“依腔”教学符合中学课程标准和歌唱课教学内容。我通过新课程标准总结出中学歌唱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即“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和技能,有表现力的演唱。”针对中学生歌唱时容易出现的声音上的技术方面问题,通过“依腔”可以很好的解决。“依腔”符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关照中学生兴趣爱好。中学生课业繁重,音乐课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佳的放松时期,而在音乐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还属歌唱课。学生们通过歌唱当作解压、放松,并能用歌唱表达言语不方便表述的内心情感。“依腔”作为合理科学的音乐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变声期学生的声带;同时可以改善学生的咬字、吐字,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由此可见“依腔”运用在声乐教学中是可行的。
三、“依腔”在中学歌唱课中的运用
1、关注发声练习
首先是常规练习,在同音高下转换字音的发声练习,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歌唱时转换字音。
其次在一个字上做旋律的练习,感受在同一状态下唱不同音高的感受。
最后根据声乐课学唱的歌曲做灵活性发声练习,如在《思乡曲》中大跳音程较多,所以可以设计关于大跳音程的旋律进行练声。
2、注意吐字、咬字,加强歌词朗诵
应尚能先生把字分成字头、介母、字腹、字尾归韵四个部分,要清楚的吐字咬字就要分别处理好这四个部分。字头一般要做到短促、发力点准确;字腹一般要稳定的延长;介母一带而过;字尾要等到前面三部分都完成后准确归韵迅速收尾。在保证每个字的字头、介母、字腹、字尾归韵都到位的情况下,对歌词进行朗诵。这样即训练了咬字和吐字,又加强了对歌词的深刻感悟和理解。
3、歌曲的艺术处理
笔者认为优秀的歌曲演唱,需要演唱者有科学的发声状态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再结合个人情感的理解表达,这些都建立在清晰的咬字、吐字之上。一首歌的歌词通常是词作者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是词作者和听众的情感交流的途径之一;歌曲美妙的旋律,这是曲作者对自我的表述,也是曲作者与听众的精神交流。歌唱者通过“字”去自然的打开腔体使共鸣体产生共鸣,使字与字之间的链接连贯流畅。而当演唱者做到这一点时“字”就会自然而然的融入音乐中,带听众进入歌曲和音乐所创造的意境中。我遇到这样一位同学,听他唱一首歌曲以后,听众普遍感受到这个人拥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但是听不清他在唱什么。因为听不清他在唱什么所以总觉得他的演唱多了许多炫技,少了些许真情实感的流露。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不仅要“以字行腔”,还要“以字抒情”。歌唱时随着感情的抒发音调会随着情感而流动,而音调受制于字调。所以歌唱时我们要把深情注入每一个字,通过字的轻重缓急处理,来表达情感。通过咬字吐字力度、行腔的状态、音色的明暗等等的不同来体现歌曲的丰富内涵。
现在各国的歌唱教学都向着多元化发展,单一的教学法不能完成对所有歌唱技巧的教学,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唱法可以适用于所有演唱形式或演唱风格。因此,我们也不应该思维定势、鼠目寸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连续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合理确立“依腔”教学的方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改进,我相信“依腔”运用在中学生歌唱课上,一定能取得绝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一定会有卓越的进步。
作者简介:
赵晶晶(1998.7—),女,汉族,江蘇盐城人,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17级在读本科生(如果您是老师或者有工作单位,请写现在的工作单位,职称等信息),学士学位,专业:音乐学(师范),研究方向:音乐学。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