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幸福的童年,但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真的幸福吗?看看我们的身边吧,小小年龄就郁闷、焦虑、抑郁,甚至轻生者大有人在。人们习惯把孩子不幸福的原因归结到应试教育上,其实,家长们应该扪心自问: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保护,是否回避了现实世界的许多负面的东西,以至于孩子面对挫折,没有一点抵抗力?
在教育发达国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编者
德国:无所不在的“磨难营”
德国同事苏珊娜7岁的女儿要跟同学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女儿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行囊,可她没有提醒。旅行回来,女儿饿得脸色发黄。这时,苏珊娜才问女儿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清单,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在柏林一所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异常安静。讲台前,殡仪馆的叔叔阿姨正在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假定的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老师告诉我,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
12岁的马丁今年已是第8次参加政府组织的“磨难营”活动了。今年暑假,他将和数百名儿童一起在哈兹山进行野外生存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又充满“磨难”。“‘磨难营’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及正视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能力。”带队的社会志愿者舒密特博士说。
6月的一天,德国汉堡青少年法庭现场,法官正在审讯一名持刀杀人的少年犯。观众席上鸦雀无声,来自汉堡亨利希中学初二B班的20多名学生正专注地聆听着。
接受采访时,校长说:“以前的教育内容属于阳光式教育,而现在的教育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教育。”他认为,如果为了保持学生心灵的“纯洁”,总是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势必会造成学生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就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怎样认识生活和社会、保护自己。”校长说。
(李泉)
瑞典:欺负人是一种优势
刚定居瑞典,我就把5岁的女儿菲菲送进当地一所最好的教会幼儿园。可是,菲菲晚上回来时情绪很不好,还哭着向我抱怨没有小伙伴跟她玩。
第二天,我站在幼儿园游戏场旁边偷偷观察,发现一群孩子在轮流荡秋千,只有菲菲像个傻瓜一样独自站在角落里,可怜巴巴地望着,而老师站在旁边一脸漠然,不管不问。
晚上,菲菲回到家告诉我,老师要求其他的小朋友跟她玩,可是没有人听老师的话,还有两个小男孩把她推倒了。我忍无可忍,马上打电话联系别的幼儿园。可是,瑞典社会福利丰厚,很少有人把孩子往幼儿园送,幼儿园本来就很少,想找一个离家比较近的真是难如登天。
最使我气愤的是,老师明明看见有人欺负菲菲,却从来不干涉。有一次,一个男孩把菲菲的胳膊咬出了两排牙印,我愤怒地去找老师。老师满不在乎地说:“孩子打架无可厚非,也没有人阻止您的孩子去咬别的孩子啊。”我差点气晕了,这不是强盗逻辑嘛!
等那个咬人男孩的母亲来接孩子时,我上前告状,希望她好好管教管教自己的儿子,不要再欺负菲菲了。哪知那个胖胖的女人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说:“难道您的孩子没有牙吗?她不会咬我家的孩子吗?”我语塞,哭笑不得。
有一天,丈夫的同事来家里做客,替我解开了谜团。他说:“在瑞典,孩子受了欺负,父母既不能去找老师,也不能去找欺负人的孩子父母。在这里,欺负人是一种优势的表现,受欺负则是无能的表现。逻辑不一样,评价也不一样。对于孩子之间的互相欺负,老师是不管的,这叫鼓励竞争。欺负人的孩子会体验到实力带来的优势,被欺负的孩子会努力提高竞争能力。”望着正在一旁玩耍的娇娇弱弱的菲菲,我心情非常复杂。
(刘欣)
日本: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日前,日本组织几十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到上海市民家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让上海市民大开眼界。
在厨房,有个1岁多的日本小男孩抓起桌上的一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上海房东急欲阻止,孩子的妈妈却说:“让他去。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男孩咬了一口生馄饨,皱着眉头吐了出来,不哭也不闹,看来此前没少吃这样的亏。
一个不到3岁的日本小女孩要求下厨切辣椒,被呛得泪水四溢,喷嚏连连。上海房东看着心疼,急忙递上毛巾,也被日本妈妈拦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后来,小女孩切完辣椒,眯着眼摸到毛巾架前,取下毛巾,自己到水龙头前擦洗眼睛。
一个6岁半的日本男孩更了不起,在弄堂口看人家补自行车轮胎,三天后居然能像模像样地干起来了。上海市民围观的不少,却没一个让自己的孩子也试试。
日本妈妈为什么要对孩子这么狠心呢?一位日本妈妈回答:“日本是资源贫乏国家,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尽快地适应社会,迎接挑战。”
(费少游)
美国:来自鹿苑的启示
在美国阿拉斯加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鹿群因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而奔跑,很快大量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当地政府曾斥巨资予以挽救,一概无效。
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把几只凶残的恶狠引进鹿苑,病弱残疾的鹿不断被捕杀,几年后,鹿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原因是,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为逃避而拼命奔跑,使得活下来的鹿体质日益健壮。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向关怀”。
动物需要“逆向关怀”保护,孩子是否也需要?回答是肯定的。现在的孩子过着越来越优越的生活,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像鹿那样失去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美国教育家卡乐尔
在教育发达国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编者
德国:无所不在的“磨难营”
德国同事苏珊娜7岁的女儿要跟同学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女儿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行囊,可她没有提醒。旅行回来,女儿饿得脸色发黄。这时,苏珊娜才问女儿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清单,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在柏林一所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异常安静。讲台前,殡仪馆的叔叔阿姨正在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假定的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老师告诉我,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
12岁的马丁今年已是第8次参加政府组织的“磨难营”活动了。今年暑假,他将和数百名儿童一起在哈兹山进行野外生存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又充满“磨难”。“‘磨难营’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及正视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能力。”带队的社会志愿者舒密特博士说。
6月的一天,德国汉堡青少年法庭现场,法官正在审讯一名持刀杀人的少年犯。观众席上鸦雀无声,来自汉堡亨利希中学初二B班的20多名学生正专注地聆听着。
接受采访时,校长说:“以前的教育内容属于阳光式教育,而现在的教育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教育。”他认为,如果为了保持学生心灵的“纯洁”,总是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势必会造成学生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就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怎样认识生活和社会、保护自己。”校长说。
(李泉)
瑞典:欺负人是一种优势
刚定居瑞典,我就把5岁的女儿菲菲送进当地一所最好的教会幼儿园。可是,菲菲晚上回来时情绪很不好,还哭着向我抱怨没有小伙伴跟她玩。
第二天,我站在幼儿园游戏场旁边偷偷观察,发现一群孩子在轮流荡秋千,只有菲菲像个傻瓜一样独自站在角落里,可怜巴巴地望着,而老师站在旁边一脸漠然,不管不问。
晚上,菲菲回到家告诉我,老师要求其他的小朋友跟她玩,可是没有人听老师的话,还有两个小男孩把她推倒了。我忍无可忍,马上打电话联系别的幼儿园。可是,瑞典社会福利丰厚,很少有人把孩子往幼儿园送,幼儿园本来就很少,想找一个离家比较近的真是难如登天。
最使我气愤的是,老师明明看见有人欺负菲菲,却从来不干涉。有一次,一个男孩把菲菲的胳膊咬出了两排牙印,我愤怒地去找老师。老师满不在乎地说:“孩子打架无可厚非,也没有人阻止您的孩子去咬别的孩子啊。”我差点气晕了,这不是强盗逻辑嘛!
等那个咬人男孩的母亲来接孩子时,我上前告状,希望她好好管教管教自己的儿子,不要再欺负菲菲了。哪知那个胖胖的女人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说:“难道您的孩子没有牙吗?她不会咬我家的孩子吗?”我语塞,哭笑不得。
有一天,丈夫的同事来家里做客,替我解开了谜团。他说:“在瑞典,孩子受了欺负,父母既不能去找老师,也不能去找欺负人的孩子父母。在这里,欺负人是一种优势的表现,受欺负则是无能的表现。逻辑不一样,评价也不一样。对于孩子之间的互相欺负,老师是不管的,这叫鼓励竞争。欺负人的孩子会体验到实力带来的优势,被欺负的孩子会努力提高竞争能力。”望着正在一旁玩耍的娇娇弱弱的菲菲,我心情非常复杂。
(刘欣)
日本: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日前,日本组织几十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到上海市民家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让上海市民大开眼界。
在厨房,有个1岁多的日本小男孩抓起桌上的一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上海房东急欲阻止,孩子的妈妈却说:“让他去。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男孩咬了一口生馄饨,皱着眉头吐了出来,不哭也不闹,看来此前没少吃这样的亏。
一个不到3岁的日本小女孩要求下厨切辣椒,被呛得泪水四溢,喷嚏连连。上海房东看着心疼,急忙递上毛巾,也被日本妈妈拦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后来,小女孩切完辣椒,眯着眼摸到毛巾架前,取下毛巾,自己到水龙头前擦洗眼睛。
一个6岁半的日本男孩更了不起,在弄堂口看人家补自行车轮胎,三天后居然能像模像样地干起来了。上海市民围观的不少,却没一个让自己的孩子也试试。
日本妈妈为什么要对孩子这么狠心呢?一位日本妈妈回答:“日本是资源贫乏国家,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尽快地适应社会,迎接挑战。”
(费少游)
美国:来自鹿苑的启示
在美国阿拉斯加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鹿群因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而奔跑,很快大量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当地政府曾斥巨资予以挽救,一概无效。
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把几只凶残的恶狠引进鹿苑,病弱残疾的鹿不断被捕杀,几年后,鹿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原因是,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为逃避而拼命奔跑,使得活下来的鹿体质日益健壮。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向关怀”。
动物需要“逆向关怀”保护,孩子是否也需要?回答是肯定的。现在的孩子过着越来越优越的生活,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像鹿那样失去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美国教育家卡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