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馆在新农村建设之中的作用,然后基于作用出发探讨了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的地位:文化馆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精神文明的建设者;“非遗”保护、研究工作的承担者;调动农民自我参与意识的实施者,最后简单论述了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巩固地位的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馆;地位;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2
一、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的作用
地市级(不用刻意强调,建议删除)文化馆在探索文化服务于农民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推动基层文化发展的新路子中,为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和谐音符,为百姓创造文化净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农村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后,农民必然会对文化产生迫切需求。地市级(不用刻意强调,建议删除)文化馆扎根于基层,它以奉献给农民真切的文化实惠为宗旨,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能,以先进文化滋养农村这块沃土为目的。他们根据各自所辖村落区域(市级文化馆没有)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经济条件等,运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不断提高和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音符。文化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能满足各年龄段农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引导农民自办文化深受百姓欢迎。它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是加强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事业的一种有效载体。广大文化馆员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仅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而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了农村文化事业,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和谐音符。
(三)为百姓创造文化净土。文化馆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文化馆通过开展种种文化活动,调动了农村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让农民在娱乐中得到启发,受到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观念等各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了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了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形成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的好风尚,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二、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的地位
(一)文化馆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首要任务就是担负着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使命。人民群众需要文化馆去深入他们中间,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了解他们关心的国家大事,了解党有关农村的方针、政策。因此,文化馆人就要身体力行,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用鲜活的艺术形式去做先进文化的宣传者、传播者。
(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毋庸讳言,与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相比,当前农村文化的单调,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依然存在。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紧迫性可见一斑。文化馆担负着城乡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文化馆文艺人才聚集,在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有着组织、辅导、指导和传授技能等特定优势,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人民的思想、品德、情操,有益人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精神文化建设。
(三)“非遗”保护、研究工作的承担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其发源于民间并传承于民间,因此比任何一种文化方式更贴近人民生活。普查中我们也痛心地看到,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出现这种局面有多方面因素,经济发展是其中之一。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文化馆集中了特定地域范围内各相关专业人才,拥有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戏剧、摄影等方面的专业干部至少在本区域范围是首屈一指的佼佼者。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正需要各方面相关人才的技术支持。按照非遗门类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戏剧、曲艺、民俗、技艺、体育游艺与杂技这些项目恰恰是与群文专业干部的专业是对口的。各部门需要团结合作同时各自发挥其职能,将具体工作督促渗透到各个领域,互相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化的保护。
(四)调动农民自我参与意识的实施者。送演出下乡确实活跃了农民文化,但也要看到,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了。特别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年轻人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因此,农村文化应让农民唱主角。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巩固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的地位的策略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传统文化主要留存于广大农村。因为传统文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典籍文化,这是一种存在于文字中的“死”文化;另一种就是民间文化,这一种“活”文化的土壤就是广大的农村。农村民工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文化馆、站干部应积极主动地指导农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注入新时代的内容与活力,为我所用。新农村文化除了挖掘传统的,引入外来的,还要整合优势,不断创造,才谈得上新农村文化的真正发展。要有所创造,就必须发挥农村文艺能人、骨干的积极作用。
群文工作者应深入了解,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并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文艺活动。另外,农村中的民谣、民谚、民间故事等,也传递着劝世、警世、爱国治家的良言,群文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整理,将传统文化融人时代精神理念,使之发扬光大。让农民在祖宗先贤中找到自己引以为荣的精神源头,认识身边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馆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乡村文化走产业化道路,以补充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后劲。农村蕴含着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因子,像古民居群、庙宇宗祠、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风情、故事传说,以及历代名人的足迹履痕、恬静的田园风光、富有特色的农家饮食文化等,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是都市里无可比拟的景观。只要进行科学的开发,引导民资民力参与建设,优化配置,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形成乡村文化产业,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活跃农村文化市场,这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群文工作者不应固守在原有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方式上,应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前瞻性,既要主动当好领导的文化参谋,又要深入農村扶持引导农民,尤其要发动传统工艺、特色文化的传人自办文化,走“文经发展”路子,达到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龙滔,周铭蓉.“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图书馆的实践--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的探索[J].图书馆,2014,(3):31-34,46.DOI:10.3969/j.issn.1002-1558.2014.03.008.
[2]史东音.关于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的若干思考[J].艺术百家,2012,(z2):449-450.DOI:10.3969/j.issn.1003-9104.2012.z2.138.
[3]张春武,高飞,张郑生等.宁夏各级文化馆人才状况调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1):194-196.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馆;地位;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2
一、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的作用
地市级(不用刻意强调,建议删除)文化馆在探索文化服务于农民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推动基层文化发展的新路子中,为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和谐音符,为百姓创造文化净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农村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后,农民必然会对文化产生迫切需求。地市级(不用刻意强调,建议删除)文化馆扎根于基层,它以奉献给农民真切的文化实惠为宗旨,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能,以先进文化滋养农村这块沃土为目的。他们根据各自所辖村落区域(市级文化馆没有)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经济条件等,运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不断提高和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音符。文化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能满足各年龄段农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引导农民自办文化深受百姓欢迎。它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是加强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事业的一种有效载体。广大文化馆员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仅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而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了农村文化事业,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和谐音符。
(三)为百姓创造文化净土。文化馆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文化馆通过开展种种文化活动,调动了农村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让农民在娱乐中得到启发,受到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观念等各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了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了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形成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的好风尚,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二、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的地位
(一)文化馆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首要任务就是担负着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使命。人民群众需要文化馆去深入他们中间,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了解他们关心的国家大事,了解党有关农村的方针、政策。因此,文化馆人就要身体力行,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用鲜活的艺术形式去做先进文化的宣传者、传播者。
(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毋庸讳言,与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相比,当前农村文化的单调,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依然存在。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紧迫性可见一斑。文化馆担负着城乡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文化馆文艺人才聚集,在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有着组织、辅导、指导和传授技能等特定优势,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人民的思想、品德、情操,有益人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精神文化建设。
(三)“非遗”保护、研究工作的承担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其发源于民间并传承于民间,因此比任何一种文化方式更贴近人民生活。普查中我们也痛心地看到,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出现这种局面有多方面因素,经济发展是其中之一。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文化馆集中了特定地域范围内各相关专业人才,拥有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戏剧、摄影等方面的专业干部至少在本区域范围是首屈一指的佼佼者。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正需要各方面相关人才的技术支持。按照非遗门类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戏剧、曲艺、民俗、技艺、体育游艺与杂技这些项目恰恰是与群文专业干部的专业是对口的。各部门需要团结合作同时各自发挥其职能,将具体工作督促渗透到各个领域,互相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化的保护。
(四)调动农民自我参与意识的实施者。送演出下乡确实活跃了农民文化,但也要看到,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了。特别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年轻人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因此,农村文化应让农民唱主角。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巩固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的地位的策略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传统文化主要留存于广大农村。因为传统文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典籍文化,这是一种存在于文字中的“死”文化;另一种就是民间文化,这一种“活”文化的土壤就是广大的农村。农村民工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文化馆、站干部应积极主动地指导农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注入新时代的内容与活力,为我所用。新农村文化除了挖掘传统的,引入外来的,还要整合优势,不断创造,才谈得上新农村文化的真正发展。要有所创造,就必须发挥农村文艺能人、骨干的积极作用。
群文工作者应深入了解,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并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文艺活动。另外,农村中的民谣、民谚、民间故事等,也传递着劝世、警世、爱国治家的良言,群文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整理,将传统文化融人时代精神理念,使之发扬光大。让农民在祖宗先贤中找到自己引以为荣的精神源头,认识身边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馆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乡村文化走产业化道路,以补充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后劲。农村蕴含着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因子,像古民居群、庙宇宗祠、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风情、故事传说,以及历代名人的足迹履痕、恬静的田园风光、富有特色的农家饮食文化等,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是都市里无可比拟的景观。只要进行科学的开发,引导民资民力参与建设,优化配置,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形成乡村文化产业,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活跃农村文化市场,这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群文工作者不应固守在原有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方式上,应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前瞻性,既要主动当好领导的文化参谋,又要深入農村扶持引导农民,尤其要发动传统工艺、特色文化的传人自办文化,走“文经发展”路子,达到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龙滔,周铭蓉.“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图书馆的实践--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的探索[J].图书馆,2014,(3):31-34,46.DOI:10.3969/j.issn.1002-1558.2014.03.008.
[2]史东音.关于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的若干思考[J].艺术百家,2012,(z2):449-450.DOI:10.3969/j.issn.1003-9104.2012.z2.138.
[3]张春武,高飞,张郑生等.宁夏各级文化馆人才状况调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1):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