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大学科,学好历史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予以补充,而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则更加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才能适应历史课改的要求,才能培养学生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自觉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创新性地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运用跨学科知识
历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沃土,历史教学则是耕耘的过程,而历史教师则是耕种者,历史教师的观念直接关乎着种子的发芽与成长。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独学科的教学各成体系,缺乏必要的沟通,已经不适应现实了,而多学科知识正好可以激活历史教学。当今历史研究盛行的心理史学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为学生体认历史提供了新路径,开拓了眼界,使历史更加生动的展示出来,为历史教学注入新血液。特别是对于历史人物心理的分析,不仅能够能大大活跃课堂氛围,更能帮助学生接近真实客观的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感。
在讲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候,可以从心理史学的角度分析其卑微的身份,幼时全家受过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起兵过程中遭受过背叛等等经历,使得其性格的负面因素远远超过了优良品格。因此即位后支配欲和强烈的自尊心使其促使了中国封建社会更加黑暗和专制,大势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以及晚年猜忌心极重,自私残暴都是其恐怖政治的思想来源。
以近年高考试题为维度,分析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导向。从中不难发现新课改对历史学科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考察。历史总是与时政热点相互联系。当下中日关系如此紧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回顾中日关系史。在探析紧张原因的时候不必老生常谈书本知识,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二战时期日本的对华暴行,分析战争分子和右翼势力、保守势力的心理,从中可以得知对战争的狂热主义,民族自卑感和自负感都是致使整个民族失控的心理根源。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附加分析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特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国的全球霸权和东亚地区主义。如此讲解,历史的枯燥感将不复存在,全是活灵活现的现实。
历史教学过程运用跨学科知识的对策
历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在新一轮课改全面铺开的态势下,必须摒弃原有的应试教学理念,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以及教师素质都应该有很大的转变。应具有运用综合学科知识、具有渗透意识,以此为跨学科教学做好准备,做到人文学科之间,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对历史教学正渗透的作用。具体来讲,可以参考以下3点:
第一,历史教师必须扩宽知识面。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必须开拓视野,具备多元知识结构。首先,历史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意识到学科渗透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努力去适应和尝试。缘于诸多原因,教师现有的知识储备很难胜任深入探讨和解决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扩展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成了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扩宽视野。
一是增加人文社科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美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人文素质学科互相之间彼此有天然的交叉和渗透,学习难度相对较小,实用性则相对较大。如美学与历史教学关系密切,每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都与美学密不可分,雕塑、绘画、音乐等都承载着史实和美学的美丽,如达芬奇的绘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等,从美学的角度去体验、挖掘它并在学生面前呈现它,而需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具备美学知识和美学的表达方式。总之,利用跨学科知识科学地、生动地解析一切历史现象。二是要具备文学知识,增加历史教学的文学素材。此外,语言表达在一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语言的准确、幽默、风趣、形象、生动、自然可以让课堂充满诗意,令人神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陶冶和鼓励。三是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与历史相关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在讲授时随意拿捏材料,深入浅出。
第二,创建跨学科交流模式。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该重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将学科之间的交流成为固定模式,成立联合备课组,每周固定举行1-2次集体备课活动,互相交流讨论,以便于知识的交流与互通,共同探讨学科之间可能渗透的交叉点和切入点。特别是文科综合组更应全部实现集体备课,综合学科之间的联系,把握现实,纵论古今。在交流时尽量选取结合度比较高的知识点进行主题性、研究性、探索性的讨论,各科老师之间还应互相听取其他学科老师的课程,相互听课。
总之,当下历史教学中全面运用跨学科知识已是迫在眉睫的时刻,但是目前形势并不容乐观,任重道远,需要历史教师、学校层面、社会层面等各方面的相互支持与配合。
(作者单位:重庆市兼善中学)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运用跨学科知识
历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沃土,历史教学则是耕耘的过程,而历史教师则是耕种者,历史教师的观念直接关乎着种子的发芽与成长。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独学科的教学各成体系,缺乏必要的沟通,已经不适应现实了,而多学科知识正好可以激活历史教学。当今历史研究盛行的心理史学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为学生体认历史提供了新路径,开拓了眼界,使历史更加生动的展示出来,为历史教学注入新血液。特别是对于历史人物心理的分析,不仅能够能大大活跃课堂氛围,更能帮助学生接近真实客观的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感。
在讲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候,可以从心理史学的角度分析其卑微的身份,幼时全家受过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起兵过程中遭受过背叛等等经历,使得其性格的负面因素远远超过了优良品格。因此即位后支配欲和强烈的自尊心使其促使了中国封建社会更加黑暗和专制,大势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以及晚年猜忌心极重,自私残暴都是其恐怖政治的思想来源。
以近年高考试题为维度,分析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导向。从中不难发现新课改对历史学科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考察。历史总是与时政热点相互联系。当下中日关系如此紧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回顾中日关系史。在探析紧张原因的时候不必老生常谈书本知识,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二战时期日本的对华暴行,分析战争分子和右翼势力、保守势力的心理,从中可以得知对战争的狂热主义,民族自卑感和自负感都是致使整个民族失控的心理根源。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附加分析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特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国的全球霸权和东亚地区主义。如此讲解,历史的枯燥感将不复存在,全是活灵活现的现实。
历史教学过程运用跨学科知识的对策
历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在新一轮课改全面铺开的态势下,必须摒弃原有的应试教学理念,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以及教师素质都应该有很大的转变。应具有运用综合学科知识、具有渗透意识,以此为跨学科教学做好准备,做到人文学科之间,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对历史教学正渗透的作用。具体来讲,可以参考以下3点:
第一,历史教师必须扩宽知识面。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必须开拓视野,具备多元知识结构。首先,历史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意识到学科渗透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努力去适应和尝试。缘于诸多原因,教师现有的知识储备很难胜任深入探讨和解决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扩展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成了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扩宽视野。
一是增加人文社科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美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人文素质学科互相之间彼此有天然的交叉和渗透,学习难度相对较小,实用性则相对较大。如美学与历史教学关系密切,每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都与美学密不可分,雕塑、绘画、音乐等都承载着史实和美学的美丽,如达芬奇的绘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等,从美学的角度去体验、挖掘它并在学生面前呈现它,而需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具备美学知识和美学的表达方式。总之,利用跨学科知识科学地、生动地解析一切历史现象。二是要具备文学知识,增加历史教学的文学素材。此外,语言表达在一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语言的准确、幽默、风趣、形象、生动、自然可以让课堂充满诗意,令人神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陶冶和鼓励。三是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与历史相关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在讲授时随意拿捏材料,深入浅出。
第二,创建跨学科交流模式。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该重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将学科之间的交流成为固定模式,成立联合备课组,每周固定举行1-2次集体备课活动,互相交流讨论,以便于知识的交流与互通,共同探讨学科之间可能渗透的交叉点和切入点。特别是文科综合组更应全部实现集体备课,综合学科之间的联系,把握现实,纵论古今。在交流时尽量选取结合度比较高的知识点进行主题性、研究性、探索性的讨论,各科老师之间还应互相听取其他学科老师的课程,相互听课。
总之,当下历史教学中全面运用跨学科知识已是迫在眉睫的时刻,但是目前形势并不容乐观,任重道远,需要历史教师、学校层面、社会层面等各方面的相互支持与配合。
(作者单位:重庆市兼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