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楼南书房是读书人文化自觉的一个典型缩影,拒绝无条件迎合社会需求,润物细无声地承担起文化担当,在混沌中摸索出一条通往新时代的道路。
书店是一座城市人文情怀的缩写,传递出城市独有的精神气质和内涵。城市文化专家丁俊杰表示:“一个城市的成就,不完全看它接待了多少高贵的客人,还应该看它接待了多少精神流浪者。”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糅众家之长而纳之,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城市个性。近些年,在全民阅读等国家政策的倡导下以及一部分人的文化觉醒,象征着人类精神栖息地的读书空间在南京遍地开花。在南京闹市区一隅就有一间书房,让行色匆匆的人们捧起书籍,使每个路过的灵魂不再流浪。它叫“二楼南书房”,是南京第一家24小时免费向公众开放的阅读空间。自2015年4月开放以来,无论是阖家团圆的春节,还是湿冷的冬夜,书房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而二楼南书房创建者陈烨,更像是一个掌灯人,以读书人的社会角色,自觉担当起推广全民阅读和文化交流的使命。
将书房开进老宅
二楼南书房位于秣陵路21号民国建筑4号楼,离新街口地铁站15号出口只有500米。陈烨曾介绍说:“想要顺利抵达书房大门,要闻着不知谁家传来的菜香味儿,穿过头顶晒着的几床被褥、几件衣服。运气好,你还能碰到一桌玩掼蛋的居民。”去的那天,确实看到一条颜色鲜丽的裤子在二楼南书房门口的晾衣绳上晃荡。
陈烨是80后,家住南京市秦淮区扇骨营古街道。他曾在法院从事过3年书记员工作,也曾在公司担任过1年多的法务经理。2010年,陈烨突然辞职,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安静地读点书。1年多的时间里,他看了大量以前想看没看的书……静极思动,大容量的文化输入后,陈烨有了想和更多人交流的想法。2011年,他开始在南京组织文化交流,讲座、沙龙、读书会、公益……2年间,陈烨做了大大小小两百多场活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一个以自己为连接点的“小而美”的文化圈。
在做了很多文化活动之后,陈烨发现了自己面临的问题:一是没有自己的平台,活动时多是借先锋书店、青果、雕刻时光等平台的场地;二是没有自己的商业模式,每个活动从策划到执行,从物料到人工成本,包括老师们的餐饮住宿,都由他出资。2013年年底,陈烨对前两年的支出进行了统计,显示每年仅活动支出就超过20万元,这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这笔钱做一个自己的平台呢?这也就有了二楼南书房的构思雏形。当我们问陈烨为什么愿意花那么大精力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时,陈烨简单回答道:“个人爱好,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的愿望。”他的话里,折射的是文化人的价值追求。
2014年4月,陈烨租下了一处1932年建造的民国建筑的二楼,因处二楼,又朝南,故取名为二楼南书房。他说:“民国建筑是南京独特的文化资源,但有的保护开发处于不健康状态,一种是过度商业化,多改为酒店、会所、饭馆,文化承载力不足;另一种是像秣陵路21号这样的老社区,破旧不堪。我把书房开进民国建筑,一方面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发掘南京民国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
原先的秣陵路4号楼常年无人居住,居民早已习惯把那里当成停车位,但二楼南书房建成后,为了不影响读者出入,门口不再允许停车。这让居民感觉利益受损,给书房的运营带来了一些阻力。陈烨在书房门口修建了一个青砖花坛,没过多久就被砸烂,重修后又被砸烂了。这件事使得陈烨心里有些波动,但事实让他又燃起了希望:“年纪大的人可以不看书,但他们的后代呢?以前这些小孩放学后到处跑,现在书店开了,就会来我这看书、做作业,这种潜移默化的转变对这个社区乃至城市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庄子的《齐物论》中有句名言,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二楼南书房没有大刀阔斧的豪迈,而是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这匹大马,赋予书店能呼吸、知冷暖的书香磁场。这正是吸引众多读书人的一种特质,也是二楼南书房有意无意间绽放出来的读书人的文化姿态。
为阅读扫除障碍
从二楼南书房创建起,陈烨被询问最多的问题是:在如今数字化大潮下,传统书店日渐凋零,这样一个书店如何生存、如何盈利?很多人担心具有公益性质的二楼南书房无法在商业浪潮里维持太久。“每年4月23日,就有媒体过来,看看我们是不是还活着。”陈烨调侃了一句。
其实陈烨没有太担心。“二楼南书房虽然很多服务是免费的,但基本能运营,关键在于成本低。管理员大多是兼职,租金加水电费每个月不过5000元。”再加上这两年的探索,陈烨逐渐有了一个成熟团队,给甲方(多是社区)提供关于阅读空间打造的专业咨询策划服务,通过提供咨询服务,收取第三方费用。但对于读者,陈烨希望二楼南书房就是纯公益的,希望为读者扫除一切阅读障碍。
“扫除障碍”除了提供免费看书、借书(凭会员卡免费借书)、饮用水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在选书分类上已为读者做了大量甄选工作。
书房里的藏书永远只有3000多册,但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底线”,豆瓣评分上低于7分的书不会选用,确定是有“真材实料”并久经考验的经典之作,才能入驻书房。“虽然有些书在读者中的口碑是不错的,但是有些作者所传达的意识形态争议性较大,或其倡导的价值观不值得宣扬,或其作品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文学作品,都不会用。”不迎合读者,有自己的文化引领性、文化判断力和文化趣味,是陈烨一贯的坚持。
让故事在这里发生
有人这样总结独立书店:个性鲜明,定位准确,寻找相同调性的人。这三点放在二楼南书房完全贴切。二楼南书房像独立于这座城市的一个大众心灵归属地,来来往往的读者上演着各种故事,他们也许是创业者,也许是打算留学的学生,也许是家庭主妇,他们在没人打扰的空间里,各自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角落。
蔡先生是二楼南书房的常客,家住新模范马路附近,工作地点在江宁,无论是从家还是从工作地赶过来,都需要转乘地铁花费半个多小时。当问及被吸引的理由,蔡先生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人来了一次,可能就不会再来;而有些人来了一次,就会爱上这里,成为常客。”在蔡先生眼里,二楼南书房有它的特殊之处——“这个地方能提供的,是其他书店提供不了的。”除了每天晚上隔壁面包店会把一些当天没卖完的面包送过来,解决读者的“饮食之忧”,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一个像家一样的相对私密的空间,也许来这看书的人有着相同的气场,虽然大家彼此不交流,却觉得彼此很亲近。”
陈烨说:“每年除夕夜,总有几个没回家的人来到这里。有半夜喝醉酒、跑过来醒酒的,也有年轻小伙带着心爱的姑娘在这里求婚的。”陈烨从不干预读者的活动,“他们只要遵守公共场合的一些基本规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给我拆了就行。”他的工作室门口挂着“闲人免进”的牌子,似乎在告诉读者:“盡情演绎自己的故事吧,这个空间是属于你们的。”
为城市点燃一盏灯
将书店比喻成城市的文化灯塔,再贴切不过,二楼南书房已在南京竖了四座“灯塔”。
目前,陈烨通过众筹的方式在南京市先后开设了“江东书房”“百家书房”“江宁图书馆市民中心分馆”和“读立空间”四家线下门店,并且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一套名叫“书千计划”的解决方案,能够快速、低成本地建立高品质阅读空间。据陈烨介绍,与二楼南书房合作的以政府为主,因为商业机构考虑的往往是阅读空间能带来多少客流、多少收益,而政府考虑的是社会效益,能为居民提供多少文化服务,举办多少文化活动,让多少人受益,这也是二楼南书房的着眼点。陈烨给二楼南书房的定位是社区书房,就像社区医院一样,将是每个社区必不可少的部分。他希望在二楼南书房落地生根的地方,开枝散叶,带动全民一起阅读。
当下电子阅读和网络电商给传统书店带来了强烈冲击,很多人对实体书店的发展持悲观态度。但陈烨认为,纸质书已经进入了人类基因。
二楼南书房是读书人文化自觉的一个典型缩影,拒绝无条件迎合社会需求,润物细无声地承担起文化担当,在混沌中摸索出一条通往新时代的道路。
书店是一座城市人文情怀的缩写,传递出城市独有的精神气质和内涵。城市文化专家丁俊杰表示:“一个城市的成就,不完全看它接待了多少高贵的客人,还应该看它接待了多少精神流浪者。”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糅众家之长而纳之,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城市个性。近些年,在全民阅读等国家政策的倡导下以及一部分人的文化觉醒,象征着人类精神栖息地的读书空间在南京遍地开花。在南京闹市区一隅就有一间书房,让行色匆匆的人们捧起书籍,使每个路过的灵魂不再流浪。它叫“二楼南书房”,是南京第一家24小时免费向公众开放的阅读空间。自2015年4月开放以来,无论是阖家团圆的春节,还是湿冷的冬夜,书房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而二楼南书房创建者陈烨,更像是一个掌灯人,以读书人的社会角色,自觉担当起推广全民阅读和文化交流的使命。
将书房开进老宅
二楼南书房位于秣陵路21号民国建筑4号楼,离新街口地铁站15号出口只有500米。陈烨曾介绍说:“想要顺利抵达书房大门,要闻着不知谁家传来的菜香味儿,穿过头顶晒着的几床被褥、几件衣服。运气好,你还能碰到一桌玩掼蛋的居民。”去的那天,确实看到一条颜色鲜丽的裤子在二楼南书房门口的晾衣绳上晃荡。
陈烨是80后,家住南京市秦淮区扇骨营古街道。他曾在法院从事过3年书记员工作,也曾在公司担任过1年多的法务经理。2010年,陈烨突然辞职,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安静地读点书。1年多的时间里,他看了大量以前想看没看的书……静极思动,大容量的文化输入后,陈烨有了想和更多人交流的想法。2011年,他开始在南京组织文化交流,讲座、沙龙、读书会、公益……2年间,陈烨做了大大小小两百多场活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一个以自己为连接点的“小而美”的文化圈。
在做了很多文化活动之后,陈烨发现了自己面临的问题:一是没有自己的平台,活动时多是借先锋书店、青果、雕刻时光等平台的场地;二是没有自己的商业模式,每个活动从策划到执行,从物料到人工成本,包括老师们的餐饮住宿,都由他出资。2013年年底,陈烨对前两年的支出进行了统计,显示每年仅活动支出就超过20万元,这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这笔钱做一个自己的平台呢?这也就有了二楼南书房的构思雏形。当我们问陈烨为什么愿意花那么大精力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时,陈烨简单回答道:“个人爱好,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的愿望。”他的话里,折射的是文化人的价值追求。
2014年4月,陈烨租下了一处1932年建造的民国建筑的二楼,因处二楼,又朝南,故取名为二楼南书房。他说:“民国建筑是南京独特的文化资源,但有的保护开发处于不健康状态,一种是过度商业化,多改为酒店、会所、饭馆,文化承载力不足;另一种是像秣陵路21号这样的老社区,破旧不堪。我把书房开进民国建筑,一方面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发掘南京民国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
原先的秣陵路4号楼常年无人居住,居民早已习惯把那里当成停车位,但二楼南书房建成后,为了不影响读者出入,门口不再允许停车。这让居民感觉利益受损,给书房的运营带来了一些阻力。陈烨在书房门口修建了一个青砖花坛,没过多久就被砸烂,重修后又被砸烂了。这件事使得陈烨心里有些波动,但事实让他又燃起了希望:“年纪大的人可以不看书,但他们的后代呢?以前这些小孩放学后到处跑,现在书店开了,就会来我这看书、做作业,这种潜移默化的转变对这个社区乃至城市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庄子的《齐物论》中有句名言,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二楼南书房没有大刀阔斧的豪迈,而是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这匹大马,赋予书店能呼吸、知冷暖的书香磁场。这正是吸引众多读书人的一种特质,也是二楼南书房有意无意间绽放出来的读书人的文化姿态。
为阅读扫除障碍
从二楼南书房创建起,陈烨被询问最多的问题是:在如今数字化大潮下,传统书店日渐凋零,这样一个书店如何生存、如何盈利?很多人担心具有公益性质的二楼南书房无法在商业浪潮里维持太久。“每年4月23日,就有媒体过来,看看我们是不是还活着。”陈烨调侃了一句。
其实陈烨没有太担心。“二楼南书房虽然很多服务是免费的,但基本能运营,关键在于成本低。管理员大多是兼职,租金加水电费每个月不过5000元。”再加上这两年的探索,陈烨逐渐有了一个成熟团队,给甲方(多是社区)提供关于阅读空间打造的专业咨询策划服务,通过提供咨询服务,收取第三方费用。但对于读者,陈烨希望二楼南书房就是纯公益的,希望为读者扫除一切阅读障碍。
“扫除障碍”除了提供免费看书、借书(凭会员卡免费借书)、饮用水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在选书分类上已为读者做了大量甄选工作。
书房里的藏书永远只有3000多册,但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底线”,豆瓣评分上低于7分的书不会选用,确定是有“真材实料”并久经考验的经典之作,才能入驻书房。“虽然有些书在读者中的口碑是不错的,但是有些作者所传达的意识形态争议性较大,或其倡导的价值观不值得宣扬,或其作品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文学作品,都不会用。”不迎合读者,有自己的文化引领性、文化判断力和文化趣味,是陈烨一贯的坚持。
让故事在这里发生
有人这样总结独立书店:个性鲜明,定位准确,寻找相同调性的人。这三点放在二楼南书房完全贴切。二楼南书房像独立于这座城市的一个大众心灵归属地,来来往往的读者上演着各种故事,他们也许是创业者,也许是打算留学的学生,也许是家庭主妇,他们在没人打扰的空间里,各自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角落。
蔡先生是二楼南书房的常客,家住新模范马路附近,工作地点在江宁,无论是从家还是从工作地赶过来,都需要转乘地铁花费半个多小时。当问及被吸引的理由,蔡先生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人来了一次,可能就不会再来;而有些人来了一次,就会爱上这里,成为常客。”在蔡先生眼里,二楼南书房有它的特殊之处——“这个地方能提供的,是其他书店提供不了的。”除了每天晚上隔壁面包店会把一些当天没卖完的面包送过来,解决读者的“饮食之忧”,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一个像家一样的相对私密的空间,也许来这看书的人有着相同的气场,虽然大家彼此不交流,却觉得彼此很亲近。”
陈烨说:“每年除夕夜,总有几个没回家的人来到这里。有半夜喝醉酒、跑过来醒酒的,也有年轻小伙带着心爱的姑娘在这里求婚的。”陈烨从不干预读者的活动,“他们只要遵守公共场合的一些基本规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给我拆了就行。”他的工作室门口挂着“闲人免进”的牌子,似乎在告诉读者:“盡情演绎自己的故事吧,这个空间是属于你们的。”
为城市点燃一盏灯
将书店比喻成城市的文化灯塔,再贴切不过,二楼南书房已在南京竖了四座“灯塔”。
目前,陈烨通过众筹的方式在南京市先后开设了“江东书房”“百家书房”“江宁图书馆市民中心分馆”和“读立空间”四家线下门店,并且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一套名叫“书千计划”的解决方案,能够快速、低成本地建立高品质阅读空间。据陈烨介绍,与二楼南书房合作的以政府为主,因为商业机构考虑的往往是阅读空间能带来多少客流、多少收益,而政府考虑的是社会效益,能为居民提供多少文化服务,举办多少文化活动,让多少人受益,这也是二楼南书房的着眼点。陈烨给二楼南书房的定位是社区书房,就像社区医院一样,将是每个社区必不可少的部分。他希望在二楼南书房落地生根的地方,开枝散叶,带动全民一起阅读。
当下电子阅读和网络电商给传统书店带来了强烈冲击,很多人对实体书店的发展持悲观态度。但陈烨认为,纸质书已经进入了人类基因。
二楼南书房是读书人文化自觉的一个典型缩影,拒绝无条件迎合社会需求,润物细无声地承担起文化担当,在混沌中摸索出一条通往新时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