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学术会议及其样式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w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会议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增进学术交流、推动课题研究、启迪学术智慧的学术性话题为主题的会议。在学术界,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实在是太重要了。而人们常说的学术氛围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看是否有经常性的交流与分享了。这一点,我想,无须做更多的论证和解释。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国内的一些学术会议,总是能让人看到不少匪夷所思甚至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大学和机构要举办学术会议,一定要邀请到一定级别的领导或官员出场。领导或官员不出场,这个会议就会给人一种不被重视的印象,没准与会代表们也会有一种受冷落的感觉。所以,会议的主办方一定要拉一位领导或官员来捧场,哪怕这位领导或官员与这个行业领域风马牛不相及也没关系。邀请到的官员级别,决定了这个学术会议的规格。
  再比如说这主席台。学术会场上往往都要安排一个主席台。没有主席台的学术会议在国内似乎是比较罕见的。而主席台上的人员座次和位置安排,大凡是主办或协办过学术会议的,恐怕没有人不知道那是多么高难度、多么艰难、多么专业的一件事情了。谁应该坐在主席台上面,谁应该坐在下面。谁应该坐在中间,谁和谁挨着坐,这是极其有讲究的事情。而归根结底,这是一个级别次第的问题。
  参加国外的一些学术会议以及国内的一些高端的学术会议,不难发现,这些会议中有许多压根就没有主席台,只有一个发言席位。那些与会的要人大腕,被安排致辞发言的人,只是坐在事先预留的前面几排而已。轮到哪位发言的时候,他/她就站起来面向听众发表讲话就是了。
  还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地方,就是有一些学者,总是抱着“你不请我做主旨发言或大会报告,我就不参加你的这个会议”的想法。于是乎,组织学术会议的时候,到底要邀请谁、不邀请谁,邀请几位,这些都成为了令主办方、承办方颇感为难的事情。甚至可以说,这里面的学问比设定会议议题的学问大多了。
  承办国内学术会议,其会务工作量简直大的可怕!而境外的一些学术会议,承办会务往往没有多少人,但会议却总是能井井有条。仔细琢磨,发现这可能有多种原因。第一,国外人力资源昂贵,会议主办承办单位往往无法投入那么多的人力。我们国内的学术会议,人力充盈,成本也不高,所以常见人海战术。第二,境外会议往往是预先交费的,这样,到了会议开幕时,主办方承办方已经基本上没什么可以慌乱的了。而国内大多数学术会议都是到现场缴纳会务费。如此一来,会议大约会有多少代表出席、需要多少床位、需要多少餐位,等等,所有这些,只有到会议真正开始的时候才可以知道。会务忙乱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第三,许多国际会议都使用了会议管理系统,其中包括会议网站、论文投稿、评审等。这样一来,就帮助会议承办方减少了人员投入,提高了会议的效率。而国内的会议,一般会找人或者找一些公司,帮忙制作一个会议网站,页面看上去似乎是漂漂亮亮的,但是往往只是个网页而已。
  过去一些年,参加在国内、国外举办的各种形式各种规格的学术会议,每每都能从中发现一些特别的活动组织形式,也常常为会议主办方的费尽心机所折服。别的不说,单就说这些形形色色的会议称谓吧,在国内我们往往会笼而统之地称为会议,而在英文中则差别甚大。比如,Conference, Workshop, Seminar, Symposium,Poster, MeetUp, Round table, Forum, Summit, Session, Panel, Proceedings, Meeting, Convention, Congress,等等。这些全部都是各种不同的会议形式,这些会议在主旨、功能、形式、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仔细琢磨这些会议的样式,还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开始喜欢上了“高峰”或“峰会”(Summit)这样的字眼。会议喜欢叫“峰会”,论坛最好叫“高峰论坛”。估计在不久的未来,没准还会出现“巅峰会议”之说了。呵呵!
  到底什么是高峰会议?高峰会议里面的“高峰”是什么意思?依我的理解,应该有这样几个意思:一是首脑会议、高层会议、权威的会议,叫“峰会”,一定要最牛、最权威的人出席才配。比如,阿拉伯教育部长峰会(Arab Education Summit),有12个国家的17位教育部长出席。每年举行的世界八国首脑会议“峰会”(G8),也就是这个意思。第二,“峰会”应该是“先锋”和“尖锋”,也就是“领先”和“敏锐”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议讨论的主题应该是最前沿的,具有导向和指引作用的议题。
  其实,想想也是,我们到底为什么开会?难道开会真的是一个人在讲台上哇啦哇啦地讲,所有人都在下面静悄悄地听吗?这样的会议真的是启迪智慧的学术会议吗?
  去年,出席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会议期间,会议组织者特别设计和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即特别安排了一个单位时间,让学术界人士、政府官员、相关企业人员见面交流。由这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同坐在大厅的一张圆桌上,桌子上摆放着铭牌和会谈顺序,这样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研究机构可以依照事先约定好的顺序,跟政府官员洽谈20分钟。这样的会议真正成了在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架设的一个沟通的桥梁和舞台。而就我个人的信息,这种形式的会议在国内似乎还是比较少见的。
  最近,应邀出席由卡塔尔基金会组织的2014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会议上有不少围绕各种主题的MeetUp,而这种形式的会议活动我以前从未组织过。在网络上一查,发现这个MeetUp是一种新颖的聚会方式。遵循Meetup with Purpose的聚会理念,每次MeetUp活动的组织者帮助人们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召集和组织一场主题式聚会。通过MeetUp这种主题聚会的方式,结交关注同一个主题的学界同行,分享彼此的研究、故事和经历,从而相互启发,推动学术合作与协作,甚至跨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网站专门从事这个事情。这个网站的名字叫MeetUp.com。它是美国非常流行的社交网站,与成千上万的其他交友、社交网站所不同的是,Meetup.com让网友自己组织与其兴趣有关的面对面聚会活动,确定不同的聚会主题,如体育活动,同城交友,唱歌跳舞,旅行游玩等,自己选定活动场地,聚会完毕还可以上网查看聚会照片。类似MeetUp这样,方便组织具有较强学术性的主题式聚会,在国内同样也是不多见的。
  国内,似乎有一些类似形式的活动组织,如豆瓣同城、灵酷网、社区风,等等。其中,豆瓣同城作为一种为城市青年打造的在线“艺术社区”,能够让身处同一个城市的志同道合的人们,拥有一个线上和线下交流及推广思想观点、发展兴趣与爱好、开展艺术展览和戏剧演出的平台。与传统的网络社区不同,豆瓣同城的运行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其整个运行流程可以用“线上(发布或检索活动信息)—线下(实地参加面对面的活动)—线上(分享彼此的心得感受和体会)”来概括,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O2O)的互联网应用。
  其实,今天的学术会议也应该借助信息技术来增进与会代表之间的对话、沟通和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利于交流的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会务系统,使得每一位与会代表在会前、会中、会后都能不断沟通交流,形成一个个专业的、学术的、全球性的实践社群。
  我们期待着这样的互联网应用早日出现,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其应有的力量。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已经从重应用轻理论向理论和应用并重转变。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理论知识可操作性不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如何让枯燥的理论课变得形式多样,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从不想学到愿意学,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
本文为评说俞叶老师《翻转后的课堂如烹小鲜》而写,恰逢微课程教学法问世两周年,便有了独特的意义。俞叶实验翻转课堂从两年前开始,与微课程教学法共同发展,为微课程教学法提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其实践性较强,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我们基于案例化教学模式,设计并实施了一套综合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项目实践的教学模式.实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地完善,我国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力度不断地加强,力争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计算机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影响教学质
● 特色与亮点  1.制作简洁、明了  本学习工具避免了以往课件中烦琐的背景和版式,而是采用了空白的背景,也没有大量地复制图片和文本,更多地采用了教师和学生周末生活的照片和视频作为素材,在动画设置和幻灯片切换的细节方面也力求简洁、精致,真正做到了让多媒体成为一种工具辅助教学,而不是替代教学活动。  2.形象生动,表现力强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因此在制作
我是一名普通的美国初中生,但我的生活和别的学生不完全一样。上学时,我和同学一样,可一到放暑假,别人去沙滩玩,唯有我回到中国老家,在中国插班上学。这种体验,给了我一个看待教育的特殊视角。  中国教育方式和美国教育方式有明显的不同。这两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初中生,在考虑同一个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做法。为什么同样年龄的学生、同样的上学时间,会有这么明显的差距呢?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美国和中
特色与亮点  Sometimes I do housework.学习工具在课前利用微课程,将问题前置,为学生预习思考提供了便利;在课中运用电子白板,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图表﹑点读笔﹑Photo Story制作图片故事﹑相机录制视频﹑PPT制作动画等的应用,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制作背景  Sometimes I do housework.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