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及以下变电所建(构)筑物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探讨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深度以及合理控制剩余湿陷量等是黄土地区工程设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本文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点出发,进行3个方面的相关工作。首先论述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然后,结合220kV及以下变电所内建(构)筑物的类别不同,提出不同建(构)筑物类别的处理方案,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宜采取的相应地基处理厚度和剩余湿陷量控制标准;最后,主要探讨丙类建(构)筑物采用换填垫层法较其它处理方案具有施工简便易行,质量易保证,可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工期短等显著优点,但由于不易达到满足剩余湿陷量不大于200mm的规范要求深度,因此应谨慎采用。
  关键词: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性;桩基;预浸水法;换填垫层法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黄土地区变电所的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在黄土地区主要反映为工程建设由低阶地向高阶地发展,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增大,如建平哈拉道口变电所工程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大于20.0m,海原县武塬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大于25.0m等。处理如此深厚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缺少经验,难以把握,成为困扰黄土地区变电所工程设计人员的一个突出难题,甚至出现了唯桩是从,以及盲目采用桩基的现象。本文就220kV及以下变电所内建(构)筑物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上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初步探讨。
  2 我国境内黄土分布情况
  黄土在全世界分布面积约1.3×107km2,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3%,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于大陆内部,温带荒漠和荒漠地区的外缘等。我国黄土分布面积约4.5×105km2,其中具有湿陷性的约2.7×105km2,分布在北纬33°~47°之间。我国黄土面积分布之广、厚度之大以及地层层序之完整,是举世闻名的,它连续分布在甘肃的中东部、宁夏南部、陕西的西北部和中部、山西和河南的西部及其他一些地区。
  3 湿陷性黄土及其地基处理方式概述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以下简称《黄土规范》)中的规定,应根据建筑类别和建筑物对消除地基湿陷量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一般采用土或灰土挤密桩法、预浸水法或桩基础等,只要严格按照《黄土规范》的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是有保证的。但对于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220kV及以下变电所建(构)筑物,如果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则地基处理部分不仅工期长,相对费用大。这使得一般业主难以承受。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常用处理方法为:垫层法、夯实法(强夯、重夯)、挤密法、预浸水法以及化学加固法等。近年来,许多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不得不建造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因而地基处理的深度和难度越来越大,而现有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高能量强夯和挤密法等),一般只能消除基底下10~15m地基土的湿陷性,当基底下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大于15m时,往往需要采用桩基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或预浸水法进行处理,为了使地基处理工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今后尚应研究和开发行之有效的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新方法。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建平哈拉道口变电所工程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境内,交通较为方便。变电所内建筑物主要有综合楼、配电室、综合泵房、变压器、架构、无功补偿装置和车库等。
  4.2 站址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勘察揭露的地层资料,结合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及地区工程资料分析,按成因类型、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将本次钻探深度内所揭露地层共分为五大层,各土层分布见图1。
  
  根据本次试验成果结合相关地区经验综合分析:①层黄土自重湿陷系数为0.019~0.069,平均值0.039;湿陷系数为0.01~0.079,平均值0.039;湿陷起始压力16~214kPa,平均值75kPa。②和③层黄土不具湿陷性。总湿陷量和自重湿陷量计算结果详见表1。根据本次勘测试验成果结合相关工程资料综合判定:该场地为Ⅳ级严重自重湿陷性场地。
  4.3 站址地基处理
  由于在220kV及以下变电所中架构等非重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类别为丁类,根据《黄土规范》可不作地基处理;主变及综合楼等建筑类别为丙类,根据《黄土规范》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或Ⅳ时,对多层建筑宜采用整片处理,地基处理厚度分别不应小于3m或4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单层及多层建筑均不应大于200mm。
  根据勘察成果结合《黄土规范》中的规定,采用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桩法均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故考虑采用桩基和预浸水等其他方法。但采用桩基时,地基处理费用对整体项目费用所占比例大;预浸水法又施工周期较长,该项目工期又比较紧,因此,甲方希望能对地基处理部分进行优化设计。
  根据本工程项目的特点结合同类工程的经验认为,在做好地基竖向排水设计后,只要没有地下水位区域性上升或农灌工程的长期侧向渗透影响,深部没有产生剩余湿陷变形的浸水条件,理论计算的湿陷变形量不可能发生。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区地下水埋藏较深,一般为潜水类型,潜水水位埋深大于50m。本工程基础设计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又由于该工程项目的特点是该场址周边农田均为旱田,即农灌工程不会影响该工程地基。因此,只要保证处理后人工地基不会发生垂直渗透作用,本工程项目的建(构)筑物是可以安全使用的。
  经过请教有关黄土专家认可,220kV及以下变电所中架构等非重要建(构)筑物可不作地基处理;主变及综合楼等可采用约1.5m厚整片素土垫层再加1.0~1.5m厚3:7灰土整片垫层方案。要求灰土及素土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取样检验,压实系数均不得小于0.95;整片垫层外放宽度根据建(构)筑物的重要程度及受水浸湿的可能性大小从基础外边缘外放不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小于2.0m,工程竣工后做好雨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水工作。
  根据《黄土规范》相关条款整片垫层方案显然不符合要求,但正如前面所述原因,该工程地基不可能发生地下水位区域性上升或农灌工程的长期侧向渗透,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及大量试验证明2.5~3.0m厚素土加灰土整片垫层完全可以解决垂直渗透问题。且由于220kV及以下变电所中建(构)筑物特点均在3层以下,即地基上的附加荷载比较小,2.5~3.0m厚素土加灰土整片垫层每层压实系数≥0.95时其承载力特征值应≥200kPa,完全可以满足原基础设计要求。该工程项目现已全部竣工,甲方反映良好。
  5 结语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220kV及以下变电所建(构)筑物采用换填垫层法较其他桩基类处理方案具有施工简便易行,质量易保证,可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工期短等显著优点,但由于不易达到满足剩余湿陷量不大于200cm的规范要求深度,因此应谨慎采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填挖改造场地慎用;
  (2)换填深度以下没有竖直及侧向渗透条件;
  (3)严格控制素土及灰土的压实质量,要求分层铺垫,逐层压实,分层检验,且每层压实系数均不得小于0.95;
  (4)应保证足够的外扩处理范围;
  (5)应征求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
  (6)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做好建(构)筑物的维护工作,防止雨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侵入建筑地基,保证所有给排水设施及场地排水等通畅,变电所内及周边不致发生渗漏现象。对变电所绿化等也应采取相应防水措施。
  参考文献
  [1]陕西省计划委员会编写组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编写组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使工程建设的投资预算达到最优的程度,这个最优程度的预算能否变成现实,取决于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做好了该阶段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利用投入建设工程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尽量少的劳动和物质消耗,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1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期刊
【摘要】多年来,广大劳动人民在同地震的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震、抗震经验。当前,人们抗御地震的主要途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震预报,通过观察、研究地震发生前的预兆,在震前发出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从而减少生命及财产损失,这是地震工作者的任务。但目前对地震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并不高;另一方面是工程抗震,研究如何提高建筑物抵抗地震的能力,使其在遭受地震时不致严重破坏。因此,本文进行高
期刊
摘要:本文以首府呼和浩特市景观雕塑为例,论述在公共环境中雕塑是城市公共文化形象代言人。简述呼和浩特市区景观雕塑风貌,分析景观雕塑五个方面的特点:记录当时思想、宣扬城市历史、传承历史文明、代言城市理念,装饰建筑环境,阐述呼和浩特市的公共雕塑需要挖掘并记录呼和浩特历史、用雕塑表达城市精神,以完成传承城市文明的使命。   关键词:景观雕塑;文化内涵;城市品位;承载    景观雕塑标识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期刊
【摘要】:地铁附近的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形式的选择和设计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基坑形式能够对地面建筑与附近地铁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主要以实例的形式,分析了某市地铁附近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形式,通过对各种形式的支护体系分析,最终有针对性的选择了钻孔灌注桩+水平支撑作为本工程的支撑形式。  【关键词】:地铁附近;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形式;选择  1 引言  城市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
期刊
摘 要:根据城市分流制雨、污系统普片难免存在混流的现象,提出采取截流排污系统改造的现实意义,同时探析了截流改造中的一些设计、施工和污水治理理念。  关键词:截流排污;改造;污染源控制;综合治理    1 国内城市排污体系的现状  ①城市建设之初排水系统设计规模偏小、标准偏低,因此污水量增加后原污水系统难于满足需要,客观上造成了污水与雨水的混流条件。有时甚至排水管理部门为了解决污水的出路也不得不将雨
期刊
摘要:实践证明,分析、鉴定、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并有效地进行裂缝处理,对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了各种裂缝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同时对应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裂缝;形式;原因    1 引言  人们的生活起居离不开房子,而房子的裂缝产生困扰着大家。裂缝可能由一种原因引起、也可能由几种原因同时引起。裂缝的存在既影响结构的美观和正常使用,还可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湛江市某工程为例,阐述了建筑施工中外脚手架的施工注意事项,以确保外脚手架在施工中的安全性。从安全系统学原理出发,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外脚手架搭设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脚手架;施工  1 工程概况  信宜市中心区某办公楼工程为8层,建筑物女儿墙高度为28M。建筑物2楼全部采用外飘1.5~2.0M的做法,故外脚手架第一部分从首层开始搭设,搭至三层楼面女儿墙,
期刊
摘要:随着低碳生活时代的到来,绿色住宅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所向。本文将依据我国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内容要求及具体方法进行全方面的研讨,以此促进我国绿色住宅建筑的快速高效发展。    关键词:绿色住宅;建筑;设计  绿色住宅,即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能源实现一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实例说明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无梁楼板的应用及其对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缩短工期、节约投资等种种优点。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无梁楼盖;技术;经济效益  预应力混凝土是当今世界用途最广、技术先进、强度高、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材料。现代预应力技术是建设部“九五”“十五”重点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之一。它具有改善建筑使用功能,降低工程造价,减轻结构自重,增加建筑净空,扩大柱网、减少柱子和
期刊
摘要:通过总结多层砌体结构可靠度、校舍抗震性能鉴定管理、加固工程质量管理的依据,提出了建筑结构加固措施,促进结构加固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以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  关键词:质量管理;校舍工程;工程鉴定;抗震结构加固  1 加固工程质量管理  结构加固工程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为主,研究结构加固过程实现最优化的技术手段。因此,它具有如下特点:1)结构工程、管理技术相结合的。2)它的核心是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