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宁波地区外贸及其相关企业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宁波地区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除了受到企业需求变化的影响,还要承受外来高校竞争者的压力。本文就提升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职业竞争力提出若干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生 需求现状 职业竞争力 提升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依仗拥有地理位置优越的宁波港,逐渐成为了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上海财经大学综合了城市的整体经济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等多重因素,2012年发布了中国城市国际贸易竞争力排名,宁波排名全国第八。宁波在中国城市的国际贸易竞争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也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创造了一片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金融危机后宁波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现状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宁波外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影响到了包括国际物流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专业报关企业等在内的所有与外贸相关的企业。其中,一部分规模比较小的外贸企业受到资金、业务等多重因素影响,纷纷选择结束外贸业务,开始将重心从外销转为内销,或者干脆关闭企业。
虽然金融危机对宁波外贸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外贸人才还存在着一定的需求。根据笔者学校老师对宁波市30家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金融危机以后外贸及其相关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普遍集中在以下六个岗位: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货运代理操作员、货运代理业务员、报关员。在对外贸人才的数量需求方面,2012年~2014年三年内宁波市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比2009年~2011年三年的人才需求略有下降,但总体需求仍然保持旺盛。
金融危机也改变了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情况,虽然对外贸人才数量需求仍然保持比较旺盛的情况,但在人才需求的质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对外贸人才的学历要求有所提高。根据调查,金融危机后宁波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学历要求比较倾向于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高职及以下学历的作为补充。二是更看重应用型综合型人才。金融危机后,宁波市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主要以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尤其是青睐精通国际商务惯例、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通晓外贸专业知识、拥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宁波地区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分析
宁波不少中职学校都设有国际贸易专业,为宁波市培养了一批外贸人才。针对宁波市外贸人才的需求现状,宁波地区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职业竞争力还不够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
造成中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社会对中职教育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目前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知情况是:认为大学教育才是正规的教育途径,学生只有进入大学,才会获得受人尊敬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对职业教育却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持怀疑态度,甚至是看不起。即使子女知识学习能力欠佳、动手操作能力极强,多数家长也情愿花钱读普高,为子女寻找进入大学的途径。对中职教育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如果不能改变,将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是中职学生自身学习素质欠佳。从目前中职学生生源情况来看,中职学生主要分成四类:第一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来学校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个中专或者高级工毕业证书;第二类学生是中考考场失利,心理产生学习心理障碍,认为看不到明天,有自暴自弃的倾向;第三类学生长期生活在问题家庭里面,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第四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这四类学生中,第四类学生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学习意愿,也期望通过学习来具备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但是由于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习惯于“老师和家长”的管理模式,不愿动脑筋,遇到问题,即束之高阁,更不愿挑战任何困难。
2.学生职业竞争能力欠缺
目前外贸企业认为理想的国际贸易人才是一种外贸综合型专业人才,成为这种综合型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较强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商务函电书写能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外贸合同起草能力和外贸单据制作能力。同时,这种综合型人才还应熟悉生产企业实际运作环节,具备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拥有必要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而现实情况是,多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只具备了商务单证制作的基本能力,考取公共英语二级的学生为数寥寥,更不必说与大学英语四级同等水平的公共英语三级。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函电、合同的书写能力极差,离外贸企业理想人才的要求相距甚远。另外,多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未深入到企业一线,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也不愿意从事辛苦的工作,抗压能力差,小团体思想严重,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3.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
宁波地理位置优越,外贸经济发达。受此影响,宁波地区一些学校均开设了国际贸易及其相关专业,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国际贸易及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到毕业季,浙江省其他高校以及其他省份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也会聚集到宁波这个外向型的港口城市。另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虽然不是国际贸易类专业毕业,但是由于自身在学校里积累了十分扎实的英语底子,并取得大学英语六级等英语相关证书,也会加入到宁波国际贸易行业的就业队伍中。
与这些高校毕业生相比,宁波地区本土的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就会显得十分弱。面对这种国际贸易毕业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形,如何提升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成为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三、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职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宁波市拥有着良好的外贸环境,需要一大批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来服务于宁波外贸企业,服务于宁波经济。但同时,政府部门、学校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宁波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1.革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于目前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英语能力匮乏、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操作技能水平低下等现状,为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中职学校需要革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革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全方位推进。
(1)加强职业素养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纳入必要的思想政治课程,还需要融入大量的心理课程,从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开设多样化的职业素养方面的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加强英语教学。需要在招生中招收一些英语中考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安排专业英语教师进入国际贸易专业学科组,专门教授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课程,如外贸函电、商务英语视听说、公共英语等级等课程。在学籍管理制度中增加对学生公共英语的考证要求,如在第三年学习时必须取得公共英语二级的等级证书,在第四年学习时必须取得公共英语三级的等级证书,通过公共英语四级、五级可以增加学分等。
(3)加强考证教学。中职学校都比较重视专业课考证,但对企业实际的证书需求还缺乏了解。中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设置对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和报关员资格证书等的考证要求,专业课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考证教学结合,在课堂上完成考证课程的辅导。在学籍管理制度中,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两种专业资格证书。
(4)加强国际贸易相关软件的模拟实训教学。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操作、商检与报关基本都是围绕着软件操作展开的,学生如果对软件操作不熟练,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也会降低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加强国际贸易相关软件的模拟实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已经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对于该专业教学资源的应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常,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及相关软件等。
目前,中职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资源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就教材方面而言,比如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材,有些教材过于理论化(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有些则偏向考证要求(与实际业务严重脱节),这些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遇到障碍。早在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鼓励各所实力较强的学校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将相关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共享。宁波中职国际贸易专业首先可以利用长期专业教学经验来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借鉴其他名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地方教育部门做好牵头工作,组成行业指导委员会,调研企业实际需求和运作情况,结合宁波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有用的教材和相关精品课程的建设。
3.强化师资队伍企业实践能力
有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中职学校进行教学的,没有相关的外贸类企业工作实践经历,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部分教师往往具备较强的理论优势,但缺乏软件操作、单据制作和国际贸易实训能力。还有一部分国际贸易教师并不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由于各种原因转入较为陌生的国际贸易专业任教。上述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欠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鼓励国际贸易专业教师 “走出去”,安排部分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习”,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企业需求的技能信息和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好地来实现课程教学。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国际贸易专业是操作实践要求非常高的专业,用人单位十分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时的专业职业能力与实践经验。因此,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训基地。学校需要在宁波地区寻找合适的外贸类及其相关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签订适合的校企合作协议,或采取专业订单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外贸类相关企业培养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既可以捕捉及时的市场信息,获取企业相关资源,又可以为企业输送“来之即用”的国际贸易人才,达到信息、利益共享的“双赢”模式。
5.突出亲验式教学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的情况,据此可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突出亲验式教学的方式。联系外贸及其相关企业,让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与岗位直接面对面,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和专业的认可度,加强学生的工作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
6.开展专业分流
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在临近实习的前一年的在校学习中,进行学生的专业分流。比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且性格外向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贸易实务班,性格外向但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货运代理班,性格内向学习努力的学生分流到商检报关班。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流教学,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整合教学优质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分流等多途径来培养符合宁波地区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人才,可以克服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职业竞争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教学必须做出改革,这样才能使社会提高对中职生的认可度,才会让毕业生找到体面且受人尊敬的工作,才会让国际贸易中职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才会换来中职教育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唐宇.浅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技信息.2010(15).
(作者单位: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关键词:中职学生 需求现状 职业竞争力 提升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依仗拥有地理位置优越的宁波港,逐渐成为了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上海财经大学综合了城市的整体经济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等多重因素,2012年发布了中国城市国际贸易竞争力排名,宁波排名全国第八。宁波在中国城市的国际贸易竞争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也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创造了一片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金融危机后宁波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现状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宁波外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影响到了包括国际物流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专业报关企业等在内的所有与外贸相关的企业。其中,一部分规模比较小的外贸企业受到资金、业务等多重因素影响,纷纷选择结束外贸业务,开始将重心从外销转为内销,或者干脆关闭企业。
虽然金融危机对宁波外贸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外贸人才还存在着一定的需求。根据笔者学校老师对宁波市30家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金融危机以后外贸及其相关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普遍集中在以下六个岗位: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货运代理操作员、货运代理业务员、报关员。在对外贸人才的数量需求方面,2012年~2014年三年内宁波市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比2009年~2011年三年的人才需求略有下降,但总体需求仍然保持旺盛。
金融危机也改变了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情况,虽然对外贸人才数量需求仍然保持比较旺盛的情况,但在人才需求的质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对外贸人才的学历要求有所提高。根据调查,金融危机后宁波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学历要求比较倾向于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高职及以下学历的作为补充。二是更看重应用型综合型人才。金融危机后,宁波市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主要以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尤其是青睐精通国际商务惯例、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通晓外贸专业知识、拥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宁波地区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分析
宁波不少中职学校都设有国际贸易专业,为宁波市培养了一批外贸人才。针对宁波市外贸人才的需求现状,宁波地区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职业竞争力还不够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
造成中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社会对中职教育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目前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知情况是:认为大学教育才是正规的教育途径,学生只有进入大学,才会获得受人尊敬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对职业教育却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持怀疑态度,甚至是看不起。即使子女知识学习能力欠佳、动手操作能力极强,多数家长也情愿花钱读普高,为子女寻找进入大学的途径。对中职教育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如果不能改变,将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是中职学生自身学习素质欠佳。从目前中职学生生源情况来看,中职学生主要分成四类:第一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来学校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个中专或者高级工毕业证书;第二类学生是中考考场失利,心理产生学习心理障碍,认为看不到明天,有自暴自弃的倾向;第三类学生长期生活在问题家庭里面,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第四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这四类学生中,第四类学生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学习意愿,也期望通过学习来具备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但是由于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习惯于“老师和家长”的管理模式,不愿动脑筋,遇到问题,即束之高阁,更不愿挑战任何困难。
2.学生职业竞争能力欠缺
目前外贸企业认为理想的国际贸易人才是一种外贸综合型专业人才,成为这种综合型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较强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商务函电书写能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外贸合同起草能力和外贸单据制作能力。同时,这种综合型人才还应熟悉生产企业实际运作环节,具备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拥有必要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而现实情况是,多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只具备了商务单证制作的基本能力,考取公共英语二级的学生为数寥寥,更不必说与大学英语四级同等水平的公共英语三级。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函电、合同的书写能力极差,离外贸企业理想人才的要求相距甚远。另外,多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未深入到企业一线,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也不愿意从事辛苦的工作,抗压能力差,小团体思想严重,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3.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
宁波地理位置优越,外贸经济发达。受此影响,宁波地区一些学校均开设了国际贸易及其相关专业,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国际贸易及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到毕业季,浙江省其他高校以及其他省份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也会聚集到宁波这个外向型的港口城市。另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虽然不是国际贸易类专业毕业,但是由于自身在学校里积累了十分扎实的英语底子,并取得大学英语六级等英语相关证书,也会加入到宁波国际贸易行业的就业队伍中。
与这些高校毕业生相比,宁波地区本土的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就会显得十分弱。面对这种国际贸易毕业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形,如何提升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成为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三、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职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宁波市拥有着良好的外贸环境,需要一大批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来服务于宁波外贸企业,服务于宁波经济。但同时,政府部门、学校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宁波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1.革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于目前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英语能力匮乏、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操作技能水平低下等现状,为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中职学校需要革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革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全方位推进。
(1)加强职业素养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纳入必要的思想政治课程,还需要融入大量的心理课程,从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开设多样化的职业素养方面的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加强英语教学。需要在招生中招收一些英语中考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安排专业英语教师进入国际贸易专业学科组,专门教授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课程,如外贸函电、商务英语视听说、公共英语等级等课程。在学籍管理制度中增加对学生公共英语的考证要求,如在第三年学习时必须取得公共英语二级的等级证书,在第四年学习时必须取得公共英语三级的等级证书,通过公共英语四级、五级可以增加学分等。
(3)加强考证教学。中职学校都比较重视专业课考证,但对企业实际的证书需求还缺乏了解。中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设置对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和报关员资格证书等的考证要求,专业课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考证教学结合,在课堂上完成考证课程的辅导。在学籍管理制度中,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两种专业资格证书。
(4)加强国际贸易相关软件的模拟实训教学。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操作、商检与报关基本都是围绕着软件操作展开的,学生如果对软件操作不熟练,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也会降低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加强国际贸易相关软件的模拟实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已经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对于该专业教学资源的应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常,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及相关软件等。
目前,中职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资源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就教材方面而言,比如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材,有些教材过于理论化(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有些则偏向考证要求(与实际业务严重脱节),这些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遇到障碍。早在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鼓励各所实力较强的学校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将相关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共享。宁波中职国际贸易专业首先可以利用长期专业教学经验来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借鉴其他名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地方教育部门做好牵头工作,组成行业指导委员会,调研企业实际需求和运作情况,结合宁波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有用的教材和相关精品课程的建设。
3.强化师资队伍企业实践能力
有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中职学校进行教学的,没有相关的外贸类企业工作实践经历,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部分教师往往具备较强的理论优势,但缺乏软件操作、单据制作和国际贸易实训能力。还有一部分国际贸易教师并不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由于各种原因转入较为陌生的国际贸易专业任教。上述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欠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鼓励国际贸易专业教师 “走出去”,安排部分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习”,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企业需求的技能信息和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好地来实现课程教学。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国际贸易专业是操作实践要求非常高的专业,用人单位十分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时的专业职业能力与实践经验。因此,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训基地。学校需要在宁波地区寻找合适的外贸类及其相关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签订适合的校企合作协议,或采取专业订单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外贸类相关企业培养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既可以捕捉及时的市场信息,获取企业相关资源,又可以为企业输送“来之即用”的国际贸易人才,达到信息、利益共享的“双赢”模式。
5.突出亲验式教学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的情况,据此可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突出亲验式教学的方式。联系外贸及其相关企业,让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与岗位直接面对面,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和专业的认可度,加强学生的工作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
6.开展专业分流
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在临近实习的前一年的在校学习中,进行学生的专业分流。比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且性格外向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贸易实务班,性格外向但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货运代理班,性格内向学习努力的学生分流到商检报关班。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流教学,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整合教学优质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分流等多途径来培养符合宁波地区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人才,可以克服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职业竞争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教学必须做出改革,这样才能使社会提高对中职生的认可度,才会让毕业生找到体面且受人尊敬的工作,才会让国际贸易中职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才会换来中职教育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唐宇.浅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技信息.2010(15).
(作者单位:宁波第二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