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句话突出教育的重要意义,但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角度来看,更应看到创新的重要性,要领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工作者对国家,对民族所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84-02
近年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有了充分的认识,都注重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有些教师只是在学生面前提一提创新的重要性,又或是让学生说了做了,但由于忽視了学生的基础底子以及创新练习的经常性,结果没有多大实效。而语文作为孩子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更加应该受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只有做好了语文的教育工作,提高孩子认知世界的能力,才能在各个学科都能提高创新的能力。所以语文这个学科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基础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的真正提高。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探讨和重视。根据本人的经验以及和同行的交流,结合语文教学我有一些肤浅的见解。
一、重视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根本。很难想象出,没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学生会有合理的创新。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语文老师给我读了一篇“幽默”的学生习作《未来的电脑》:“……它可厉害了,当我在地球上玩腻了,想上太空玩玩时,它立刻变成一艘巨大的飞船,把我带到太空去。……它就像魔术师那样,随时变出你想要的东西来……”。本来这次习作确实是希望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但这个学生所创造出来的电脑已经没有电脑的基本特点了。后来通过了解得知,原来那位老师上作文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能想象出多先进就把电脑写得多先进,而对电脑的形状基本功能却没有介绍。这样当然会有部分对电脑不了解的学生会乱创新的,后来这位教师认识到了自己的疏忽,为学生补了有关电脑的知识,结果写得不好的学生后来重写的习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见,在每一次创新练习之前,我们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果预计基础知识未达到条件时,可以通过学生搜集、交流、老师介绍等方法来解决。
二、经常练习让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在我们生活中,常会有这种现象,有的人读书时考试成绩很好,可是参加工作了,什么都不会处理,这种高分低能的人其实就是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基础知识他们能学得这么好,难道他不能学会创新吗?其实他们缺乏的是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我们教师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经常的创新练习。有些教师总是抱怨教材里设置的创新教学内容少。对此,我认为我们有两点必须要注意的。一是要正确认识创新的标准。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要求其有和成人一样的创新能力。他们对问题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知识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就可以了。比如学习语言文字,有的学生原来不知道凡有“扌”的字大多与手有关,后来通过自己的对比观察,发现了这一规律,这就是创新,同时这也是一种总结。正是由于这种创新,使得我们学生能够更快的意识到这种不同,也就能够提高加快学习的能力,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创新是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二是要充分分析和挖掘教材,只要我们用心挖掘,无论是什么教材,我们总会找到让学生进行创新的火种。比如我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海上日出》,在教学“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时,我也让学生来仿写这种句子,表达自己的强烈感情。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学生得到的又不仅仅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而是感受到了思维上的拓展。在后面的语言表达上,很多学生经过教学创新的孩子,都表现出了更加活跃的思维和更强的表达动力。这种教学上的挖掘,让我充分认识到,原来用心的挖掘教材,学生的潜力激发是更大的,这也许就是创新所要达到的重大目的之一。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端正创新标准的认识,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特点,用心挖掘教材,就会让每一节课都有学生的创新之地,使学生得到经常的创新练习,锻炼出敏锐的创新知识意识,形成创新求异的习惯。这种习惯,在他们将来的学习中,必然会产生非常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有证据表明,更加热衷于创新思维的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学习的效率和动力都会比一般的学生好。这样的事实,应该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三、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更是合作的世纪。
放眼世界,当今世界那一项尖端科技创新不是合作完成的?人类基因序列的测定、非典、武汉新冠肺炎被人类战胜等这些例子都证明了合作创新的重要性。这些事实,也就证明了合作的根本原因是这个社会需要合作,而合作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开展的。这里面需要的是一种合作的精神和动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又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
近几年来,我们的公开课普遍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这是我们教学的一项重大变革,但是有些教师采取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容易流于形式,表面看上去是讨论交流,实际是乱哄哄。这是虚假的合作和活跃。不会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的目的。
两年前,我也同样走过这样的弯路,起初我学习观摩的示范课的样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可是学生总是乱哄哄的,我硬着头皮教完一个单元,一测试,吓了我一跳,平均分低了一大截。我想放弃这种教学模式,但我一想示范课的课堂不是这样啊,一定是方法上有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我觉得要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必须让学生的合作学习组织化、经常化、竞争化。
组织化就是要求有组织纪律性,因此每个小组要设立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管好本小组的纪律,同时要组织同学们有秩序地展开讨论,自己更要带头发言。
经常化就是每堂课都必须有合作创新的内容。除了课堂外,课余,特别是放学后也可以集中学习,让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为了便于学生放学后合作学习,我把互为邻居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当然在学习过程中,严禁学生自己不动脑,直接抄别人的学习成果。
竞争化就是每节课评选一个表现最出色的小组,并登记在合作竞争公布表上,期末作总结,进行表彰。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同学们在课堂上不但活跃,而且十分有秩序了,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到了期末考试,全班的语文平均分提高了9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又提高了成绩,我真是惊喜万分。这些提高,分数只是证据,更加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我看到了更多的学生开始在日常中表现出更高的素质和能力。平时的活动中,很多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开始出现质变。相对于分数的提高,作为老师,我更加高兴的是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我相信,这种合作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让他们的学习和人生路更加精彩。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民族的呼唤,是新世纪的呼唤,我们教师对此责无旁贷。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多重视,多进行方法创新,让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创新练习,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84-02
近年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有了充分的认识,都注重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有些教师只是在学生面前提一提创新的重要性,又或是让学生说了做了,但由于忽視了学生的基础底子以及创新练习的经常性,结果没有多大实效。而语文作为孩子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更加应该受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只有做好了语文的教育工作,提高孩子认知世界的能力,才能在各个学科都能提高创新的能力。所以语文这个学科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基础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的真正提高。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探讨和重视。根据本人的经验以及和同行的交流,结合语文教学我有一些肤浅的见解。
一、重视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根本。很难想象出,没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学生会有合理的创新。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语文老师给我读了一篇“幽默”的学生习作《未来的电脑》:“……它可厉害了,当我在地球上玩腻了,想上太空玩玩时,它立刻变成一艘巨大的飞船,把我带到太空去。……它就像魔术师那样,随时变出你想要的东西来……”。本来这次习作确实是希望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但这个学生所创造出来的电脑已经没有电脑的基本特点了。后来通过了解得知,原来那位老师上作文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能想象出多先进就把电脑写得多先进,而对电脑的形状基本功能却没有介绍。这样当然会有部分对电脑不了解的学生会乱创新的,后来这位教师认识到了自己的疏忽,为学生补了有关电脑的知识,结果写得不好的学生后来重写的习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见,在每一次创新练习之前,我们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果预计基础知识未达到条件时,可以通过学生搜集、交流、老师介绍等方法来解决。
二、经常练习让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在我们生活中,常会有这种现象,有的人读书时考试成绩很好,可是参加工作了,什么都不会处理,这种高分低能的人其实就是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基础知识他们能学得这么好,难道他不能学会创新吗?其实他们缺乏的是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我们教师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经常的创新练习。有些教师总是抱怨教材里设置的创新教学内容少。对此,我认为我们有两点必须要注意的。一是要正确认识创新的标准。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要求其有和成人一样的创新能力。他们对问题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知识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就可以了。比如学习语言文字,有的学生原来不知道凡有“扌”的字大多与手有关,后来通过自己的对比观察,发现了这一规律,这就是创新,同时这也是一种总结。正是由于这种创新,使得我们学生能够更快的意识到这种不同,也就能够提高加快学习的能力,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创新是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二是要充分分析和挖掘教材,只要我们用心挖掘,无论是什么教材,我们总会找到让学生进行创新的火种。比如我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海上日出》,在教学“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时,我也让学生来仿写这种句子,表达自己的强烈感情。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学生得到的又不仅仅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而是感受到了思维上的拓展。在后面的语言表达上,很多学生经过教学创新的孩子,都表现出了更加活跃的思维和更强的表达动力。这种教学上的挖掘,让我充分认识到,原来用心的挖掘教材,学生的潜力激发是更大的,这也许就是创新所要达到的重大目的之一。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端正创新标准的认识,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特点,用心挖掘教材,就会让每一节课都有学生的创新之地,使学生得到经常的创新练习,锻炼出敏锐的创新知识意识,形成创新求异的习惯。这种习惯,在他们将来的学习中,必然会产生非常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有证据表明,更加热衷于创新思维的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学习的效率和动力都会比一般的学生好。这样的事实,应该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三、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更是合作的世纪。
放眼世界,当今世界那一项尖端科技创新不是合作完成的?人类基因序列的测定、非典、武汉新冠肺炎被人类战胜等这些例子都证明了合作创新的重要性。这些事实,也就证明了合作的根本原因是这个社会需要合作,而合作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开展的。这里面需要的是一种合作的精神和动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又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
近几年来,我们的公开课普遍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这是我们教学的一项重大变革,但是有些教师采取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容易流于形式,表面看上去是讨论交流,实际是乱哄哄。这是虚假的合作和活跃。不会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的目的。
两年前,我也同样走过这样的弯路,起初我学习观摩的示范课的样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可是学生总是乱哄哄的,我硬着头皮教完一个单元,一测试,吓了我一跳,平均分低了一大截。我想放弃这种教学模式,但我一想示范课的课堂不是这样啊,一定是方法上有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我觉得要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必须让学生的合作学习组织化、经常化、竞争化。
组织化就是要求有组织纪律性,因此每个小组要设立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管好本小组的纪律,同时要组织同学们有秩序地展开讨论,自己更要带头发言。
经常化就是每堂课都必须有合作创新的内容。除了课堂外,课余,特别是放学后也可以集中学习,让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为了便于学生放学后合作学习,我把互为邻居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当然在学习过程中,严禁学生自己不动脑,直接抄别人的学习成果。
竞争化就是每节课评选一个表现最出色的小组,并登记在合作竞争公布表上,期末作总结,进行表彰。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同学们在课堂上不但活跃,而且十分有秩序了,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到了期末考试,全班的语文平均分提高了9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又提高了成绩,我真是惊喜万分。这些提高,分数只是证据,更加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我看到了更多的学生开始在日常中表现出更高的素质和能力。平时的活动中,很多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开始出现质变。相对于分数的提高,作为老师,我更加高兴的是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我相信,这种合作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让他们的学习和人生路更加精彩。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民族的呼唤,是新世纪的呼唤,我们教师对此责无旁贷。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多重视,多进行方法创新,让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创新练习,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