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
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如此,在教育中更是如此。身为一名教师,我常自诩拥有一份以爱为主题的事业,孕育爱、播撒爱、奉献爱是我不变的爱的追求、工作的信条。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爱是我一切工作的源动力。
看过电视剧《继母后妈》的人都知道继母的可恶和后妈的艰辛。而年轻的我,却当上了14名孩子的“后妈”。由于工作需要,学校把全年级最乱的四班学生分到了其他班,而作为实验班的我班也不例外。并且,分到我班的14名学生中有11名男同学,最顽劣的学生也在我们班,多数都不爱学习。由于我平时管理很严格,加之善于与学生们沟通,因此我们班的学生特别懂事。进入初三更是不用老师费心,被公认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然而,自从这些学生的加入,情况就一落千丈。我班的学生波动很大,家长也颇有微词。而这14名学生也只有几个因为被分到我班而高兴,多数都因我的严格管理而无所适从,尽管我已对他们降低了要求,并给予他们更长的时间来改正错误。这种状况使我又回到了初一时的混乱局面,仿佛随时会有状况发生。
果不其然,我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一天放学,下课铃刚响,我班的大个子张海轩突然站起,朝着四班分来的男生江爱民猛地就是一拳。当时,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江爱民当即就鼻孔流血。接着,江爱民从座位上抽出一根木板向张海轩打去。与此同时,另两名四班的男生也加入了混战,并高喊:“四班的同学上呀”。其他同学见状,纷纷上前阻拦。后来,在我班数学老师的制止下,才暫时平息了双方的怒火。当我赶到时,张海轩已被拉出了教室,而我班其他男生都等在门外,有几个眼睛里竟充满了眼泪。我能理解孩子们的心情,为了班级的利益和老师的辛劳,眼看着自己的同学被打却不能动手。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怒火中烧。但为了大局着想,我已决定对先打人的张海轩严肃处理,尽量当好“后妈”的角色。出乎意料的是,我一走进教室,江爱民就像浑身带刺的小刺猬,冲我大喊,似乎错全在于我。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很生气,但是看到江爱民的鼻子还在流血,我的心又软了下来。可是,当我提到要见家长时,他就扬言不念了,并说此事没完。而且,我要带他去医院或送他回家时,他也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我只好让原四班的两名男同学送他回家。然后,我又回到办公室会见张海轩及其家长。这时,我才了解到这场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原来,自从江爱民来到我班后,各方面表现就特别差。上课什么也不学,除了说话就是睡觉。并且,更令我班学生气恼的是,他经常在背后骂老师,尤其是对我的管教更是心存不满。张海轩是极富正义感的孩子,早就对他的所作所为厌恶至极。于是,就上演了上面的一幕。
当时,我只有两个想法:一是要保护张海轩的人身安全,另一个就是想办法不要江爱民。于是,我就向学生处汇报了情况。多亏了学生处柴主任的调节,此事才得以妥当处理,即给予参与打仗的四个人记过处分。至于对江爱民的去留问题,学校让我再考虑。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有些后怕,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岂不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其实,那14名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环境十分害怕,甚至是感到自卑。我当时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只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会吃亏,而没有考虑他们的立场,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没有公平的对待学生,有辱师道尊严。
也许是因祸得福,从那以后江爱民再也不谩骂老师,其他方面也又有所改进,而且还知道心疼我了。不久,我班开了一个迟到的欢迎会。我在班会上表明了我的立场,并诚恳的向孩子们道歉,表示以后再也没有一班和四班之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用当“后妈”了。然而,正是这段后妈的经历,使我成长了,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师爱的内涵。爱是什么?爱不仅是热情地关怀、无私地奉献,还有尊重和宽容。
一、反思学生
江爱民为何来到我班后表现十分不好,打仗事件发生后又为何如此激动?经过调查了解及与江爱民的长谈,我才知道了原由所在。原来,这14名学生都因由普通班来到实验班而感到自卑,十分害怕被人歧视。而且,由于我班班规极严,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就消极怠工,甚至以为是我有意难为他们。此外,由于教学进度不同,老师在无意间经常会用“原一班和原四班”的话语,在无意间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其实,哪个学生不希望成为好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漫长的过程,期间,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各样的错,我们要用一种宽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去说服教育,去耐心等待。现在,这14个孩子真正地融入了这个新的家庭,生活得十分愉快。由此可见,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与学生沟通。
二、反思自己
1、观念:是否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每个学生至少有九种潜能,分别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他的多元智力论为我们树立了一种积极的学生观、教育观和评价观,那就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领域的同时,作为教育者集体的主导者班主任应帮助其将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身心及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而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
2、关系:师生是否平等
新时期的班主任角色呈现出“自主性、创造性、人格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班主任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找不准自己的角色;要么以导师自居,以公理者自视,要么充当第三家长,严则严到望而生畏,慈则慈到放任不管;要么充当在校保姆,事事包办。这些都不是应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主要“精神关怀者”,影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他人”,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3、方法:管理是否走向“法治”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但在我们身边,有不少班级的大小事务均由班主任包办,学生惟师命是从。从表面上看,学生集体秩序井然,纪律良好,但潜在的教育负效应却令人担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被制约,创造精神被束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显然是极为不利的。新型的班级管理应该从“人治”走向“法治”,这一点,魏书生老师从八十年代就给我们做了极好的范例。
4、言行:是否身正为范
不可否认,现实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但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言行。比如,有些班主任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甚至有些话语严重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再比如有些老师动不动就让犯错的学生站到后面去,或是罚做作业等变相体罚学生,这些不良的言行,最终只能导致师生的两败俱伤。而我在对待这14名学生时,只是从自身的喜好出发,对孩子们的错误表示厌恶和恼怒,这就给其他学生一个错误的导向,从而导致了前面流血事件的发生。教师的言行一定要给成长中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如此,在教育中更是如此。身为一名教师,我常自诩拥有一份以爱为主题的事业,孕育爱、播撒爱、奉献爱是我不变的爱的追求、工作的信条。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爱是我一切工作的源动力。
看过电视剧《继母后妈》的人都知道继母的可恶和后妈的艰辛。而年轻的我,却当上了14名孩子的“后妈”。由于工作需要,学校把全年级最乱的四班学生分到了其他班,而作为实验班的我班也不例外。并且,分到我班的14名学生中有11名男同学,最顽劣的学生也在我们班,多数都不爱学习。由于我平时管理很严格,加之善于与学生们沟通,因此我们班的学生特别懂事。进入初三更是不用老师费心,被公认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然而,自从这些学生的加入,情况就一落千丈。我班的学生波动很大,家长也颇有微词。而这14名学生也只有几个因为被分到我班而高兴,多数都因我的严格管理而无所适从,尽管我已对他们降低了要求,并给予他们更长的时间来改正错误。这种状况使我又回到了初一时的混乱局面,仿佛随时会有状况发生。
果不其然,我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一天放学,下课铃刚响,我班的大个子张海轩突然站起,朝着四班分来的男生江爱民猛地就是一拳。当时,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江爱民当即就鼻孔流血。接着,江爱民从座位上抽出一根木板向张海轩打去。与此同时,另两名四班的男生也加入了混战,并高喊:“四班的同学上呀”。其他同学见状,纷纷上前阻拦。后来,在我班数学老师的制止下,才暫时平息了双方的怒火。当我赶到时,张海轩已被拉出了教室,而我班其他男生都等在门外,有几个眼睛里竟充满了眼泪。我能理解孩子们的心情,为了班级的利益和老师的辛劳,眼看着自己的同学被打却不能动手。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怒火中烧。但为了大局着想,我已决定对先打人的张海轩严肃处理,尽量当好“后妈”的角色。出乎意料的是,我一走进教室,江爱民就像浑身带刺的小刺猬,冲我大喊,似乎错全在于我。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很生气,但是看到江爱民的鼻子还在流血,我的心又软了下来。可是,当我提到要见家长时,他就扬言不念了,并说此事没完。而且,我要带他去医院或送他回家时,他也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我只好让原四班的两名男同学送他回家。然后,我又回到办公室会见张海轩及其家长。这时,我才了解到这场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原来,自从江爱民来到我班后,各方面表现就特别差。上课什么也不学,除了说话就是睡觉。并且,更令我班学生气恼的是,他经常在背后骂老师,尤其是对我的管教更是心存不满。张海轩是极富正义感的孩子,早就对他的所作所为厌恶至极。于是,就上演了上面的一幕。
当时,我只有两个想法:一是要保护张海轩的人身安全,另一个就是想办法不要江爱民。于是,我就向学生处汇报了情况。多亏了学生处柴主任的调节,此事才得以妥当处理,即给予参与打仗的四个人记过处分。至于对江爱民的去留问题,学校让我再考虑。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有些后怕,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岂不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其实,那14名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环境十分害怕,甚至是感到自卑。我当时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只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会吃亏,而没有考虑他们的立场,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没有公平的对待学生,有辱师道尊严。
也许是因祸得福,从那以后江爱民再也不谩骂老师,其他方面也又有所改进,而且还知道心疼我了。不久,我班开了一个迟到的欢迎会。我在班会上表明了我的立场,并诚恳的向孩子们道歉,表示以后再也没有一班和四班之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用当“后妈”了。然而,正是这段后妈的经历,使我成长了,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师爱的内涵。爱是什么?爱不仅是热情地关怀、无私地奉献,还有尊重和宽容。
一、反思学生
江爱民为何来到我班后表现十分不好,打仗事件发生后又为何如此激动?经过调查了解及与江爱民的长谈,我才知道了原由所在。原来,这14名学生都因由普通班来到实验班而感到自卑,十分害怕被人歧视。而且,由于我班班规极严,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就消极怠工,甚至以为是我有意难为他们。此外,由于教学进度不同,老师在无意间经常会用“原一班和原四班”的话语,在无意间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其实,哪个学生不希望成为好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漫长的过程,期间,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各样的错,我们要用一种宽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去说服教育,去耐心等待。现在,这14个孩子真正地融入了这个新的家庭,生活得十分愉快。由此可见,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与学生沟通。
二、反思自己
1、观念:是否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每个学生至少有九种潜能,分别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他的多元智力论为我们树立了一种积极的学生观、教育观和评价观,那就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领域的同时,作为教育者集体的主导者班主任应帮助其将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身心及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而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
2、关系:师生是否平等
新时期的班主任角色呈现出“自主性、创造性、人格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班主任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找不准自己的角色;要么以导师自居,以公理者自视,要么充当第三家长,严则严到望而生畏,慈则慈到放任不管;要么充当在校保姆,事事包办。这些都不是应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主要“精神关怀者”,影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他人”,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3、方法:管理是否走向“法治”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但在我们身边,有不少班级的大小事务均由班主任包办,学生惟师命是从。从表面上看,学生集体秩序井然,纪律良好,但潜在的教育负效应却令人担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被制约,创造精神被束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显然是极为不利的。新型的班级管理应该从“人治”走向“法治”,这一点,魏书生老师从八十年代就给我们做了极好的范例。
4、言行:是否身正为范
不可否认,现实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但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言行。比如,有些班主任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甚至有些话语严重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再比如有些老师动不动就让犯错的学生站到后面去,或是罚做作业等变相体罚学生,这些不良的言行,最终只能导致师生的两败俱伤。而我在对待这14名学生时,只是从自身的喜好出发,对孩子们的错误表示厌恶和恼怒,这就给其他学生一个错误的导向,从而导致了前面流血事件的发生。教师的言行一定要给成长中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