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也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就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及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学校美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素质教育仍然始终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和口头上而未能成为教育的主导思想。在这种教育体制的笼罩下,各学科自然以其与高考的亲疏远近关系而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美术学科也必然难逃边缘化的命运。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少投入;美术课为主课让路,成了自习课或机动课,教师教学缺少热情,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内容单调枯燥,重技法轻素养,缺少人文关怀;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以个别掩盖整体,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对美术课地位与作用的再认识
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对美术学科十分偏颇的认识,其实美术学科在普通教育中真正应承担的是实施美育的任务。
1.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应该也必然处在整个普通教育的基础地位。如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和健康水平之间的不协调,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错位甚至对立,都反映出美育的薄弱或缺乏。
2.学校艺术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课堂
普通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教学总目标为“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三、新课改下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目的和方向,也就明确了美术课在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推行素质教育就要从美术课教育抓起,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这里只就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传统美术教学的思路模式及方法手段进行改革谈一些个人见解。
1.美术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首先,美术课堂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美术课教学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例如在设计制作课单元,可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或电视片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下来;为自己的亲友同学制作新年贺卡,并鼓励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各种新技法。其次,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野外果园、农贸市场、山麓湖畔,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制作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做到学以致用。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美术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倾向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有的喜爱工笔,有的偏向写意,有的追求厚实,有的欣赏飘逸,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
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比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生树立自信。
总之,努力营造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措施手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一、学校美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素质教育仍然始终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和口头上而未能成为教育的主导思想。在这种教育体制的笼罩下,各学科自然以其与高考的亲疏远近关系而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美术学科也必然难逃边缘化的命运。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少投入;美术课为主课让路,成了自习课或机动课,教师教学缺少热情,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内容单调枯燥,重技法轻素养,缺少人文关怀;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以个别掩盖整体,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对美术课地位与作用的再认识
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对美术学科十分偏颇的认识,其实美术学科在普通教育中真正应承担的是实施美育的任务。
1.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应该也必然处在整个普通教育的基础地位。如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和健康水平之间的不协调,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错位甚至对立,都反映出美育的薄弱或缺乏。
2.学校艺术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课堂
普通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教学总目标为“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三、新课改下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目的和方向,也就明确了美术课在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推行素质教育就要从美术课教育抓起,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这里只就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传统美术教学的思路模式及方法手段进行改革谈一些个人见解。
1.美术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首先,美术课堂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美术课教学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例如在设计制作课单元,可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或电视片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下来;为自己的亲友同学制作新年贺卡,并鼓励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各种新技法。其次,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野外果园、农贸市场、山麓湖畔,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制作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做到学以致用。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美术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倾向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有的喜爱工笔,有的偏向写意,有的追求厚实,有的欣赏飘逸,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
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比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生树立自信。
总之,努力营造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措施手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发挥其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