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小组活动集锦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讲堂
  
  3月7日,自然讲堂第50期,“野花野草在生态进化中的价值”讲座在西单佳能交流空间举行,邀请植物组指导老师莫非主讲。莫非是一个诗人,一个植物摄影师,一个白天在地里观察植物,晚上在书房里写作的独立思考者,通过他对植物的观测和拍摄的经验,从野花野菜的生长环境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它们在城市进化中的生态价值。
  3月9日,自然讲堂第51期,在什刹海银锭桥北云海肴餐厅举行,邀请的是社会运动家及和平朝圣者、学者、教育家及导师,萨提斯·库玛(Satish Kumar)大师,通过分享他创办的小小学校和舒玛特学院两所学校教学理念以及教育目的,来探讨和交流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想法。
  3月13日,自然讲堂第52期,“北京春季观鸟概况”讲座在西单佳能交流空间举行,邀请的是观鸟组指导老师高武老师。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里,他分享了自然界中最为活跃鸟儿们,是如何在春季迁徙、求偶、筑巢、繁殖、育雏,以及在什么时间、地点能看到什么样的鸟儿等观鸟信息。
  3月13日,自然讲堂第53期,在方家胡同益飨沙龙举行“洞悉全球自行车文化”讲座,邀请安东尼·席拉库沙(Anthony Siracusa)与我们分享了丹麦、荷兰、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的政策方针、理念与行动上的剖析以及与自行车文化有关的亲身经历:全球自行车的拥护及政策制定者都在寻找促进或减少自行车使用的因素,但显然还没有万全之策能使自行车成为城市居民的切实可行的交通工具。这次分享让大家了解如何凭借一些简单的政策目标、低廉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社会网络工具创造最佳的自行车城市。
  3月25日,自然讲堂第54期,在什刹海银锭桥北云海肴餐厅举行,由自然之友资深志愿者吴蓓和田达声老师进行了华德福教育的分享,二位老师分别从自己的华德福教育经验,介绍了0-7岁儿童的特点以及教育方法,探讨现阶段的教育问题,以及华德福教育与自然教育有机结合的心得。
  4月3日,自然讲堂第55期,“池塘生春草——谈北京的野菜和杂草”讲座在西单佳能交流空间举行,邀请植物组指导老师莫非进行分享,介绍了早春的物候观察,如何认识北京地区的野菜,以及他眼中的杂草与野菜。
  4月25日,自然讲堂第56期,“节能安居到我家,低碳生活我选择!”分享会在西单佳能交流空间举行,开场放映了台湾环境纪录片《遮蔽的天空》,观影后由自然之友低碳家庭志愿者卢敏分享了低碳家庭项目实施经验。
  
  登山组
  
  4月3日,登山组在延庆黄楼洼长城活动,这段残长城紧邻八达岭,其中一座烽火台是北京地界内唯一的一座圆形烽火台,大家印象很深刻。登山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路不好走,有的地方雪还能到膝盖,参加的新人很多,摔屁蹲不在话下。
  4月24日,登山组在密云黄花顶活动,这里是丰滦密抗日联合政府遗址。向导说当年,鬼子扫荡,这里牺牲了一个县大队好几百人,如今后人在这里立了一块石碑,祭奠那些烈士,登山组全体在这里脱帽行礼,下山时大家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悲壮。此次活动参加老组员居多,活动强度中等偏上。下山照例清理山路上的垃圾,初春时节,人都发蔫,8小时的登山有点小累,但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4月24日,登山组另一队人马带领10名外国留学生进行了清香活动,在西山特别是植物园后山收获垃圾颇多,随着出游旺季的来到,山上的垃圾有像股票一样全线飘红的势头,希望大家还是共同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植物组
  
  3月21日,白羊沟初春植物观察,物候延迟,漫山都是枯草。刘博士冬季植物观察——从树干、枯干花序识花、知花。
  3月27日,自然之友年会,温室植物教学植物园的老师认真负责,精彩讲解,尤其吸引大量小孩子的关注。
  4月5日,清明节南植拍花,
  “锵锵三人行”遇到刚回京的李明,南植的桃花、杏花带来了春寒中的美丽跳动。
  4月25日,韭园之行,
  “古道西风瘦马”遇上中雨,但却欣赏到特有的美丽植物,肖老师首次亮相,丰富的知识、积极的教学方法让大家学有所得,不虚此行。
  观鸟组
  3月6~7日。观鸟组组织去河南孟津黄河湿地观鸟,13人报名参加,两天收获鸟种66个。
  3月20日,观鸟组组织去密云不老屯观鸟,31人报名参加,当天收获鸟种48个。
  4月18日,观鸟组组织去延庆野鸭湖观鸟,34人参加,当天收获鸟种58个。
  4月3日,在大兴麇鹿苑,观鸟组开展了“爱鸟周”活动。
  4月17、25日,观鸟组分别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东城区柳荫公园,参与了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月活动。
  3~4月,观鸟组在天坛进行了八次鸟类调查及自然大学鸟学院活动,共有110人次参与,分别记录到19、22、23、28、27、25、3l、29个鸟种;在圆明园进行了七次鸟类调查及自然大学鸟学院活动,共有89人次参与,分别记录到21、16、24、28、28、33、32个鸟种。
其他文献
曾见过太阳雨,今年见识了太阳雪。  在早春的初阳里,大小不一的雪花或急或缓地落下,人的心也时而收紧时而落下。这个早春伴随着动荡不安的岁尾年关,伴随着从未如此强烈的环境忧思。这场诡异的太阳雪飘荡在阳春三月的午后,挑战着人类的气候常识,也拷问着人类的自省之心,对环境的自省之心。  从《后天》、《不能忽视的真相》、《2012》到《阿凡达》,人们对影响人类演化进程甚至颠覆整个地球的巨大环境灾难的认知从概念
期刊
英国有一家“环保达人”去年一整年的生活垃圾只有5公斤,甚至装不满一个垃圾桶。这让忙得不可开交的垃圾清运工都觉得不可思议。而丢掉的垃圾大多是坏了的笔、破了的塑料玩具和一些零食包装袋,全是不可回收的。可以回收的生活垃圾全部被他们变着法子“消化”了。这一家子被誉为英国最环保的绿色家庭。然而这只是他们家垃圾革命的阶段性胜利。新的一年,女主人蕾切勒定下了一个更惊人的目标:零垃圾。  来看看他们家过去一年是如
期刊
北方接二连三的沙尘暴,和西南旷日持久的大旱,使姗姗来迟的春天更加黯然失色。面对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和干裂的土地、绝望的地震,让人在深感痛心的同时,不免忧从中来: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究竟怎么了?  也许是巧合,就在沙尘频频、旱灾连连的时候,笔者有幸参加了纪念竺可桢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对这位已驾鹤西归三十六载的一代科学大家、教育宗师,许多人恐怕已经淡忘了。听与会者缅怀竺先生的所言所行,让人如闻
期刊
汶川大地震发生已有两周年了  回想两年前的5月那紧张、忙碌甚至是有点混乱的救灾工作,所有片段依然历历在目  可是,这段人生中印象颇为深刻的日子却从未被我以任何文字记录下来,更谈不上总结、反思了,只有一些学者找上门来的时候,才会有些短暂的思考。这大概和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有关系吧  这次《自然之友通讯》希望我就NGO面对自然灾害的主题谈一谈,不知道该从何落笔,就把以我所经历的地震救援工
期刊
2008年5月12日,那天下午,我所在的部门正在开部门例会。结束后,从同事那里得知了四川发生特大地震,震中在汶川境内。第一时间,给在四川的几位朋友发短信,询问他们的安危。那天感觉地震、四川还离我很远,但随后一系列的灾后行动,让我和四川灾区越来越近,以至最终负责了灾后绿色学校重建项目。  5月下旬,跟随自然之友灾后救援先遣队前往茂县送医药、物资,当时与梁晓燕老师一起拜访了茂县教育局,当即提出意向,在
期刊
3月20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在郑州召开2020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会议强调,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要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国土绿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坚持规划先行、生态先行、节约先行、改革先行,全力推进九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自然资源新篇章。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九项重点工作,本刊邀请省自然资源厅有关处(室
期刊
北京的冬天总是有一种让人清醒的微寒,仰望水洗般澄澈的蓝天,漫步于整洁的街道,会很自然地想到阵或出现的黄沙漫天的景象,曾经悲观地认定环境注定已被破坏,却鲜少尽力改变现状。其实只要走出去看看,便知道世界和自己的想象有多大差别。  事实上,诺大的城市,居住在不同地点、从事着不同职业的人们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捍卫自然的尊严。冒昧地选择自然之友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标题,只因为这群人:身体力行,真心实意。天下溪:知
期刊
近年来,气候灾害,特别是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频繁。  由国际卫生组织灾难传染病学研究中心(CRED)和联合国国际减灾策略中心(ISDR)等共同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自然灾害的数量以每年8.4%的速度递增,主要是洪水、风暴等和气候相关的灾害的增加。国际红十字会气候中心的首席气候专家Maarten van Aalst也报告了同样的观测结果:19
期刊
2010年2月底,云南元谋县平田乡新昌完小,十几个学生正围着一个大盆洗碗,盆里的水早巳混浊不堪,但全校492名师生的碗筷都是用它来洗的。  新昌完小是一所有在校生近500人的农村半寄宿完全小学,几年来,学校的用水都是从两公里外的山箐中囤积起来的沙滤水。如今这样的水源也显得奇缺。校长文平称,新华村委会多处山箐中水源早已枯竭,学校也多次出现了断水现象。  不仅是这里,在元谋县凉山乡大麦冲村,那迪完小自
期刊
认证    今天和几个NGO合作,做一个环保的第三方认证。事情比较复杂,可以简单归纳为:某工厂(XI厂)连续数年违规排放废气,附近居民闻这个臭气多年,一直投诉或者上访。环保局的处罚往往是罚点小钱(相对于工厂的庞大利润),最多也就罚lO万元。当地环保局也对居民叹苦经,表示很同情居民,但是上面为了GDP,没办法。我们帮助居民到法院起诉,法院也不敢受理此案,说领导不同意。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是死结。而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