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培养现代中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学生学会诵读,会使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简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来浅谈诵读的篇目、方法、成果和意义。
关键词:诵读诗歌 语文 方法 意义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时期吴国大学者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为别人抄书。“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 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被虞翻称为“盖蜀之扬雄”、“今之仲舒”。我想阚泽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和他诵读的良好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的总目标的第二点和第三点也说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并且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进行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为此,我将简要结合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来浅谈经典诵读的篇目、方法、成果和意义。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之诵读篇目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余年的文明古国,伟大的炎黄子孙在这片文明的土地上创造了博大精深、绚烂多彩的文化。在这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有很多经典之作,上至最早婉约细腻的《诗经》,下到现代情深意切的《乡愁》,都一直在散发无穷灿烂的光芒。
除了诗歌适合诵读以外,很多经典的文章也同样适合诵读。
冰心女士的《谈生命》,是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文章语言清新,感情真挚,描写细腻,把抽象的“生命”化为具体的物象。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就分为很多个小段,让学生进行配乐诵读,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
在我们的统编新教材中,也收录了很多适合诵读的篇目。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经典篇目可以让学生进行诵读,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之诵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让学生进行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应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
(一)拿到一篇诵读篇目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该篇目的感情基调
比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和岳飞的《满江红》磅礴大气,悲伤惆怅的如李煜《相见欢》。把握了诵读篇目的感情基调后才能确定用哪一种感情去诵读比较合适。
(二)使用标准普通话,吐齿清晰
普通话在诵读中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发音准确,分清楚“f”和“h”、“b”和“p”、“n”和“l”、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等的区别,使用標准普通话可使诵读更有韵味。
(三)适当停顿
好的诵读是要适当停顿的,诵读不是要求一口气不喘的背诵出来,在每个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甚至标点符号都是需要适当的停顿的。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但是一定不要乱停顿,如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停顿错误,而应该是“断肠人/在天涯”。
(四)适时重音
重音在诵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适时的重音给人以强调之感,比如在一些人物、地点、动词、语气词等地方适时的重音,例如“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在“明星”、“现”、“点”、“街灯”处加重音。
(五)语速时缓时急
一般来说,诵读要根据心情、境况等时缓时急,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适合慢一点的语速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六)把握住语气语调
在诵读时一定要有语气语调的变化,要有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达词句的意思。如“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用疑问的语气;戴望舒的“像我一样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用迷茫的语气。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之诵读展示
在课堂上一点一滴教授学生方法后,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喜欢诵读的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我们学校专门为此成立了经典诗文朗诵社团和读书社团,很多以前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在老师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下逐渐喜欢这一科目,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书籍。
除了成立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外,也可以举办相关的诵读比赛。让学生结合仪表仪态、目光及手势动作等全面展示自己喜欢的诵读篇目。
我利用每天最后一节课给学生上诵读课,不断指导他们的诵读技巧,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练习。如《我的祖国》可分为五部分,一人诵读一部分,然后设计好出场及退场方式,结合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诵读训练,在短短两个周的时间里我指导的该组选手荣获学校组织的诗歌比赛一等奖。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之诵读意义
人生的质量需要不断熔铸,人生的境界需要不断拓展。而诵读经典,体味经典,对于提升人生的质量、丰富人生的内涵,无疑具有不可言喻的意义,对于年轻人来说,尤为如此。青年时代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一阶段,诵读经典,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获得某种深刻的人生启示和积极的人生借鉴。
优秀的诗文,沉淀着人类灵魂深处承载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与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诵读经典篇目,可以使我们在领略经典诗文的语言美和韵律美的同时,感同身受,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正如罗素所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参考文献: [1]《三国志·吴志·阚泽传》陈寿(中华书局 2011版)
[2] [3] [4]《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陆其勇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5]《年轻人要读的50首诗歌》佟自光 陈荣赋(光明日报出版社)
[6]《罗素自传》伯兰特·罗素(商务出版社 2003版)
关键词:诵读诗歌 语文 方法 意义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时期吴国大学者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为别人抄书。“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 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被虞翻称为“盖蜀之扬雄”、“今之仲舒”。我想阚泽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和他诵读的良好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的总目标的第二点和第三点也说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并且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进行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为此,我将简要结合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来浅谈经典诵读的篇目、方法、成果和意义。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之诵读篇目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余年的文明古国,伟大的炎黄子孙在这片文明的土地上创造了博大精深、绚烂多彩的文化。在这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有很多经典之作,上至最早婉约细腻的《诗经》,下到现代情深意切的《乡愁》,都一直在散发无穷灿烂的光芒。
除了诗歌适合诵读以外,很多经典的文章也同样适合诵读。
冰心女士的《谈生命》,是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文章语言清新,感情真挚,描写细腻,把抽象的“生命”化为具体的物象。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就分为很多个小段,让学生进行配乐诵读,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
在我们的统编新教材中,也收录了很多适合诵读的篇目。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经典篇目可以让学生进行诵读,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之诵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让学生进行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应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
(一)拿到一篇诵读篇目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该篇目的感情基调
比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和岳飞的《满江红》磅礴大气,悲伤惆怅的如李煜《相见欢》。把握了诵读篇目的感情基调后才能确定用哪一种感情去诵读比较合适。
(二)使用标准普通话,吐齿清晰
普通话在诵读中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发音准确,分清楚“f”和“h”、“b”和“p”、“n”和“l”、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等的区别,使用標准普通话可使诵读更有韵味。
(三)适当停顿
好的诵读是要适当停顿的,诵读不是要求一口气不喘的背诵出来,在每个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甚至标点符号都是需要适当的停顿的。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但是一定不要乱停顿,如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停顿错误,而应该是“断肠人/在天涯”。
(四)适时重音
重音在诵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适时的重音给人以强调之感,比如在一些人物、地点、动词、语气词等地方适时的重音,例如“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在“明星”、“现”、“点”、“街灯”处加重音。
(五)语速时缓时急
一般来说,诵读要根据心情、境况等时缓时急,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适合慢一点的语速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六)把握住语气语调
在诵读时一定要有语气语调的变化,要有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达词句的意思。如“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用疑问的语气;戴望舒的“像我一样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用迷茫的语气。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之诵读展示
在课堂上一点一滴教授学生方法后,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喜欢诵读的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我们学校专门为此成立了经典诗文朗诵社团和读书社团,很多以前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在老师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下逐渐喜欢这一科目,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书籍。
除了成立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外,也可以举办相关的诵读比赛。让学生结合仪表仪态、目光及手势动作等全面展示自己喜欢的诵读篇目。
我利用每天最后一节课给学生上诵读课,不断指导他们的诵读技巧,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练习。如《我的祖国》可分为五部分,一人诵读一部分,然后设计好出场及退场方式,结合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诵读训练,在短短两个周的时间里我指导的该组选手荣获学校组织的诗歌比赛一等奖。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之诵读意义
人生的质量需要不断熔铸,人生的境界需要不断拓展。而诵读经典,体味经典,对于提升人生的质量、丰富人生的内涵,无疑具有不可言喻的意义,对于年轻人来说,尤为如此。青年时代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一阶段,诵读经典,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获得某种深刻的人生启示和积极的人生借鉴。
优秀的诗文,沉淀着人类灵魂深处承载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与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诵读经典篇目,可以使我们在领略经典诗文的语言美和韵律美的同时,感同身受,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正如罗素所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参考文献: [1]《三国志·吴志·阚泽传》陈寿(中华书局 2011版)
[2] [3] [4]《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陆其勇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5]《年轻人要读的50首诗歌》佟自光 陈荣赋(光明日报出版社)
[6]《罗素自传》伯兰特·罗素(商务出版社 2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