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以来都是好学生,但也做过不好的事。
小学初中我都是班长,高中是卫生委员和地理课科代表。高中在一所半封闭式学校里住读,每周只有周日下午半天可以外出。
那时觉得“圈养”这种模式,对渴望自由的中学生来说,太不合适。现在想想,大概只有“圈养”才能够约束住我们分散的心思,集中精力在学习上,在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未来可能性上。可那时,哪懂这么多。
那时,周六上午上课,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住读学生不能外出。
我們都不想被关在学校。我和室友都曾模仿班主任签字,自己给自己签了假条。有一次外出,正好在学校大门口碰到班主任。班主任没有拆穿我们,放我们出去了。回来之后少不了一场责问,但被老师放出去那一刻,多少也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
我每次走出校门,总是直奔书店。没有迷恋手机和iPad的岁月里,更加能够集中心思在阅读上,那份快乐,以及阅读时的收获,我想现在很多人都不曾感受过。
正是那些日子的阅读,我找寻到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事业。我未来,一定要做文字工作。我想象过:我要考中国传媒大学,去做一名记者;或者我去做编剧,以后要写很多电影剧本,拍成电影,被很多人喜欢。我也想过做作家,但又觉得作家似乎不太像一个职业。
我没想过,到大学时,我念了中文专业。也才第一次知道,自己高中时偷偷签假条出去买的杂志——《课堂内外》就在我生活的城市。
那种感觉是久违的,有种阔别多年,突然在街头碰见好朋友的感觉。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可心里面却又有说不完的话。
大三那年,我到杂志社实习,成为一名实习编辑。那时做的每件小事,都让我记忆犹新。因为一直梦想的文字工作,就摆在自己面前。后来大学毕业,我成了一名正式的杂志编辑。
大学毕业前夕,图书馆的老师看到我在学校论坛发的长帖一那是一篇关于我大学四年读书心得的文章,她找到我。她想在学校图书馆里组织一场讲座,由我来主讲,谈谈我是如何读书,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以及读书对我的影响。我很忐忑,觉得自己哪有资格站在图书馆舞台上,面对可能比我优秀的人讲如何读书。
我还是去了。那天台下有各个年级的同学,有几个老师。怀揣着不安,讲了两个小时,我发现分享的过程比阅读时的快乐似乎更多。
那一刻,我明白了,阅读之于我的意义。
我不仅从里面找到愉悦,找到自己投身的事业,还找到让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的机会。而这一切,都起始于那个偷偷模仿班主任签字,出去买杂志的少年时代的我。那时我看的《课堂内外》,如今仍是伴随我伴随很多人成长的杂志。我想,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会比我拥有更多更好的人生的可能性。
你听,海浪总是后浪推着前浪,往岸上扑打,那轰隆的拍打声,是每一朵不羁的灵魂自我证明的呐喊。谁不想,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课堂内外》初中版邮局订阅号78-4
主编:满成蛟 微博:@Vincent盒饭君
小学初中我都是班长,高中是卫生委员和地理课科代表。高中在一所半封闭式学校里住读,每周只有周日下午半天可以外出。
那时觉得“圈养”这种模式,对渴望自由的中学生来说,太不合适。现在想想,大概只有“圈养”才能够约束住我们分散的心思,集中精力在学习上,在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未来可能性上。可那时,哪懂这么多。
那时,周六上午上课,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住读学生不能外出。
我們都不想被关在学校。我和室友都曾模仿班主任签字,自己给自己签了假条。有一次外出,正好在学校大门口碰到班主任。班主任没有拆穿我们,放我们出去了。回来之后少不了一场责问,但被老师放出去那一刻,多少也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
我每次走出校门,总是直奔书店。没有迷恋手机和iPad的岁月里,更加能够集中心思在阅读上,那份快乐,以及阅读时的收获,我想现在很多人都不曾感受过。
正是那些日子的阅读,我找寻到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事业。我未来,一定要做文字工作。我想象过:我要考中国传媒大学,去做一名记者;或者我去做编剧,以后要写很多电影剧本,拍成电影,被很多人喜欢。我也想过做作家,但又觉得作家似乎不太像一个职业。
我没想过,到大学时,我念了中文专业。也才第一次知道,自己高中时偷偷签假条出去买的杂志——《课堂内外》就在我生活的城市。
那种感觉是久违的,有种阔别多年,突然在街头碰见好朋友的感觉。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可心里面却又有说不完的话。
大三那年,我到杂志社实习,成为一名实习编辑。那时做的每件小事,都让我记忆犹新。因为一直梦想的文字工作,就摆在自己面前。后来大学毕业,我成了一名正式的杂志编辑。
大学毕业前夕,图书馆的老师看到我在学校论坛发的长帖一那是一篇关于我大学四年读书心得的文章,她找到我。她想在学校图书馆里组织一场讲座,由我来主讲,谈谈我是如何读书,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以及读书对我的影响。我很忐忑,觉得自己哪有资格站在图书馆舞台上,面对可能比我优秀的人讲如何读书。
我还是去了。那天台下有各个年级的同学,有几个老师。怀揣着不安,讲了两个小时,我发现分享的过程比阅读时的快乐似乎更多。
那一刻,我明白了,阅读之于我的意义。
我不仅从里面找到愉悦,找到自己投身的事业,还找到让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的机会。而这一切,都起始于那个偷偷模仿班主任签字,出去买杂志的少年时代的我。那时我看的《课堂内外》,如今仍是伴随我伴随很多人成长的杂志。我想,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会比我拥有更多更好的人生的可能性。
你听,海浪总是后浪推着前浪,往岸上扑打,那轰隆的拍打声,是每一朵不羁的灵魂自我证明的呐喊。谁不想,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课堂内外》初中版邮局订阅号78-4
主编:满成蛟 微博:@Vincent盒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