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北镇市水稻机插秧的生产形势和作业特点,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的作业能力和示范作用,采取落实责任制的方法全面推进机插秧技术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经验。
关键词:机插秧;水稻;成效;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59-02
北镇市地处辽宁西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县),境内辖20个乡镇(街道、农场)224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3万人,幅员面积1 782 km2,为农业部认定的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2014年以及2016年均被农业部确定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县),水稻机械化生产在全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机插秧作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一直是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关注的工作重点。
1 北镇市水稻机插秧的特点
北镇市现有耕地面积9.4万hm2,拥有新立、柳家、吴家、青堆子、赵屯等8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水稻种植面积1.4万hm2。目前,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耕整地水平达到99%,机插秧水平达到92%(机插秧面积1.3万hm2),水稻机收获水平达到94.8%。全市有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水稻育秧流水线)20台套,水稻插秧机1 070台,(其中高速插秧机342台),水稻联合收获机121台(自走式116台)。
按照北镇市水稻主产区农机化生产特点,结合生态、土壤、气温、降水等生产环境状态,以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农机与农艺要求,研究与制定了一套适合当地机械化作业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种植方式。该种植模式具有轻简化、集成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特点。机械化插秧的前提是育好秧,而实施水稻大棚育秧技术是实现早育秧、育壮秧、早插秧,战胜低温冷害,夺高产的保证。为此,近几年全市集中开展大棚育秧。一是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订单育秧。组织新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等,采用订单化预约模式开展水稻集中育秧,探索工厂化、标准化育秧的新路。二是全市农机大户统一合作育秧。三是机手联户育秧。全市年完成育秧面积100 hm2,其中大棚育秧面积达96.7 hm2,中小棚育秧面积2.7 hm2,平铺育秧面积0.6 hm2,保障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质量和效果,极大促进了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
2 北镇市推进水稻机插秧工作的主要措施
2.1 强化责任,统筹发展
为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实现辽宁省政府提出的全省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工作要求,北镇市政府先后出台《北镇市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实施方案》《北镇市促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指导意见》。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印发具体实施细则,成立以政府、农发局、财政局、监察局及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指导全市水稻机械化生产工作,把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任务分解到相关水田乡镇,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具体落实到村组、地块。落实绩效考核百分制制度,其中,制度建设20分,重点工作80分。组织专家对照指标逐家逐项打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并做好奖惩和通报工作。为全面完成水稻机械化生产任务,在全市水稻种植区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先进乡镇评比活动,以水稻生产机械装备水平、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水稻种植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三项内容为考核指标,利用每千公顷耕地拥有水稻生产机械动力达6 500 kW以上、机具配套比1∶1.7以上、拥有水稻自动育秧机组2台以上、水稻育秧标准冷棚120个以上、水稻插秧机130台以上、水稻机械化整地水平95%以上、机械化插秧90%以上、机械化收获9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2%以上、年组建2个以上农机固定资产150万元农机合作社等指标为积分依据评出先进乡镇,并由市政府给予相应的奖惩。
在强化责任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社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农机化服务与作业模式,采取订单式、套餐式、点餐式等形式多样的综合服务,推动当地机械化育插秧工作全面发展。
2.2 强化服务,做好技术指导
一是扩大宣传。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村级广播等各类新闻媒介的宣传优势,宣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优势以及国家对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各类惠农扶农政策真真切切传递给农民,帮助与引导农民打破传统的生产观念。
二是加强培训。组织技术人员编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读本,并采用现场指导的方式传授相关作业、维修、保养技术要领。针对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标准化流水线育秧、规格化壮秧及机械化插秧等环节,开展点对点、零距离的技术帮扶,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农机化生产技术,解决农民在水稻机械化生产中的盲点与误区。大力宣传机插作业的节本增效作用和优势,引导农民利用先进农机具开展机械化作业。在水稻育插秧作业期间,召开各类作业现场会,利用各乡镇电视台播放技术宣传片,向广大农民普及育秧、机插秧技术知识,推进机插秧生产有序、高效进行。全市年培训农民达500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
8 000余份。
三是强化服务。制订灾害天气应急措施,帮助解决突发应急问题;以全市15家水田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开展系列化服务,积极推行代育秧、代插秧等作业服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引导农机具合理有序流动。
2.3 及时排障,发挥性能
积极组织农机具产销企业、维修网点等技术人员检修保养水稻插秧机、育秧流水线等机具,保障机具调试、故障维修及时,使水稻插秧作业机具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机械性能。
2.4 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充分利用全市15家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与设备优势,解读并落实好省级扶持政策。发挥农机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辐射推动整村、整乡推进。
3 北镇市水稻机插秧工作的成效
通过全市的努力,2015年实现了机械插秧面积稳步增长,覆盖面逐步扩大。为全面完成2015年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任务,农机管理部门一次性将任务落实到乡(镇)、村和地块。全年完成机械插秧面积1.3万hm2,机插水平达92%,全部落实到户,共涉及8个乡镇,分别为新立乡、吴家乡、青堆子镇、柳家乡、赵屯镇、高山子镇、中安镇、沟帮子镇。其中,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承担1.1万hm2,占机插总面积的94%;出动插秧机1 150台,实际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1.3万hm2,超额完成任务。
关键词:机插秧;水稻;成效;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59-02
北镇市地处辽宁西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县),境内辖20个乡镇(街道、农场)224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3万人,幅员面积1 782 km2,为农业部认定的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2014年以及2016年均被农业部确定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县),水稻机械化生产在全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机插秧作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一直是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关注的工作重点。
1 北镇市水稻机插秧的特点
北镇市现有耕地面积9.4万hm2,拥有新立、柳家、吴家、青堆子、赵屯等8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水稻种植面积1.4万hm2。目前,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耕整地水平达到99%,机插秧水平达到92%(机插秧面积1.3万hm2),水稻机收获水平达到94.8%。全市有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水稻育秧流水线)20台套,水稻插秧机1 070台,(其中高速插秧机342台),水稻联合收获机121台(自走式116台)。
按照北镇市水稻主产区农机化生产特点,结合生态、土壤、气温、降水等生产环境状态,以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农机与农艺要求,研究与制定了一套适合当地机械化作业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种植方式。该种植模式具有轻简化、集成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特点。机械化插秧的前提是育好秧,而实施水稻大棚育秧技术是实现早育秧、育壮秧、早插秧,战胜低温冷害,夺高产的保证。为此,近几年全市集中开展大棚育秧。一是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订单育秧。组织新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等,采用订单化预约模式开展水稻集中育秧,探索工厂化、标准化育秧的新路。二是全市农机大户统一合作育秧。三是机手联户育秧。全市年完成育秧面积100 hm2,其中大棚育秧面积达96.7 hm2,中小棚育秧面积2.7 hm2,平铺育秧面积0.6 hm2,保障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质量和效果,极大促进了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
2 北镇市推进水稻机插秧工作的主要措施
2.1 强化责任,统筹发展
为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实现辽宁省政府提出的全省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工作要求,北镇市政府先后出台《北镇市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实施方案》《北镇市促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指导意见》。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印发具体实施细则,成立以政府、农发局、财政局、监察局及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指导全市水稻机械化生产工作,把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任务分解到相关水田乡镇,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具体落实到村组、地块。落实绩效考核百分制制度,其中,制度建设20分,重点工作80分。组织专家对照指标逐家逐项打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并做好奖惩和通报工作。为全面完成水稻机械化生产任务,在全市水稻种植区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先进乡镇评比活动,以水稻生产机械装备水平、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水稻种植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三项内容为考核指标,利用每千公顷耕地拥有水稻生产机械动力达6 500 kW以上、机具配套比1∶1.7以上、拥有水稻自动育秧机组2台以上、水稻育秧标准冷棚120个以上、水稻插秧机130台以上、水稻机械化整地水平95%以上、机械化插秧90%以上、机械化收获9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2%以上、年组建2个以上农机固定资产150万元农机合作社等指标为积分依据评出先进乡镇,并由市政府给予相应的奖惩。
在强化责任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社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农机化服务与作业模式,采取订单式、套餐式、点餐式等形式多样的综合服务,推动当地机械化育插秧工作全面发展。
2.2 强化服务,做好技术指导
一是扩大宣传。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村级广播等各类新闻媒介的宣传优势,宣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优势以及国家对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各类惠农扶农政策真真切切传递给农民,帮助与引导农民打破传统的生产观念。
二是加强培训。组织技术人员编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读本,并采用现场指导的方式传授相关作业、维修、保养技术要领。针对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标准化流水线育秧、规格化壮秧及机械化插秧等环节,开展点对点、零距离的技术帮扶,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农机化生产技术,解决农民在水稻机械化生产中的盲点与误区。大力宣传机插作业的节本增效作用和优势,引导农民利用先进农机具开展机械化作业。在水稻育插秧作业期间,召开各类作业现场会,利用各乡镇电视台播放技术宣传片,向广大农民普及育秧、机插秧技术知识,推进机插秧生产有序、高效进行。全市年培训农民达500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
8 000余份。
三是强化服务。制订灾害天气应急措施,帮助解决突发应急问题;以全市15家水田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开展系列化服务,积极推行代育秧、代插秧等作业服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引导农机具合理有序流动。
2.3 及时排障,发挥性能
积极组织农机具产销企业、维修网点等技术人员检修保养水稻插秧机、育秧流水线等机具,保障机具调试、故障维修及时,使水稻插秧作业机具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机械性能。
2.4 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充分利用全市15家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与设备优势,解读并落实好省级扶持政策。发挥农机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辐射推动整村、整乡推进。
3 北镇市水稻机插秧工作的成效
通过全市的努力,2015年实现了机械插秧面积稳步增长,覆盖面逐步扩大。为全面完成2015年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任务,农机管理部门一次性将任务落实到乡(镇)、村和地块。全年完成机械插秧面积1.3万hm2,机插水平达92%,全部落实到户,共涉及8个乡镇,分别为新立乡、吴家乡、青堆子镇、柳家乡、赵屯镇、高山子镇、中安镇、沟帮子镇。其中,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承担1.1万hm2,占机插总面积的94%;出动插秧机1 150台,实际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1.3万hm2,超额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