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美国政府推动批准海洋法公约成为一条重要新闻。但对于熟悉海洋法的人而言,这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鲜话题。
今年适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30周年。在公约诞生前10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伊始,首先参加的重大谈判就是联合国海底委员会会议,首个参加的重大多边会议就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在公约诞生后十几年,中国在1996年批准了公约。美国至今困惑的一些问题,中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考虑成熟了。
天下变幻决定海洋变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来遭人诟病,一些人不满意。但这样一个公约的诞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国际背景就是全球殖民地国家的独立、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新兴独立国家对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相当不满,发起了对老牌帝国的一个个攻势,包括改变海洋秩序,也包括把中国“抬进”联合国。
当时他们在海洋法会议上直奔一个主题——扩权。结果除了争来一个12海里领海,还争来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包括外大陆架,还有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确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几乎把美国逼疯了,根据它的实力,依照它的想法,一海里的领海也不会分給这些刚翻身的穷国,结果竟然要去了这么多!在那个年代,对于全面变革的海洋秩序,中国只有勇敢地面对,善加利用。
中国也是会算账的,在很多海洋问题上也是有先见之明、富有创造力的。早在1958年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由于美国等传统大国的阻挠,连领海的宽度都定不下来。中国却硬是在这一年的9月宣布了中国拥有12海里领海,而且一次又一次打退美国的飞机入侵,通过一次又一次激烈碰撞,迫使美国在事实上承认了12海里领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海声明》这个法律文件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同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了“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太平洋”、“西太平洋要西太平洋国家自己来管”的著名论断。不要忘记,这可是在半个多世纪前提出来的。只有具有“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这种非凡气概之人,才能有如此惊人的战略眼光和胸怀。
天下之势决定海洋之势
近几年,中国周边的海洋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这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自19世纪以来,特别是马汉的海权论出笼后,美国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海洋霸权的追逐,包括夺取太平洋霸主地位和对中国海权的瓜分。清朝时期,美国用炮舰政策强取豪夺了在中国领海的自由游弋权和十几个港口的通商权;国民党时期更甚,一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竟使美国舰船可以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停泊,美国太平洋海军司令部也一度设在了青岛。
海权论的鼻祖马汉是一个神奇人物,也有人称他为伟人。试举其神奇之处:在美国刚刚起步争霸时就提出,在中国有竞争优势地位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以海权为后盾;美国一旦能够在长江流域存在,就在中国陆上拥有了优势;菲律宾是我们到中国的踏板;巴拿马运河、夏威夷和菲律宾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进入中国及其长江流域的重要通道,成为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支撑点。他的雄才伟略委实到了无以复加、无人超越的程度,致使美国在每况愈下的梦魇中依然念念不忘“重返”,只是在惊回首之际,中国已经改天换地,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不那么好对付了。
也许是马汉太伟大了,美国一直在沿着他指出的方向前进,也最终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正因为无人超越马汉,所以美国对海权的追逐也到了迷信的程度,以致走向了反面——终于感到力不从心了,只能靠转移力量来弥补亏空。不仅如此,它的硬实力下降后,软实力也往往无济于事,因此发明出一种巧实力,说穿了就是巧舌如簧的能力,正如其掌管外交大权的国务卿异常执着地在南海问题上奔走呼号。
美国最终能否逃脱史上海洋霸主的兴亡规律?史上海洋霸主衰落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它们都太想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却不懂得每个国家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不能追求无限的目标。现在美国把坚决反对了30年的海洋法公约批准问题提上日程,理由之一就是不得不接受它,这是否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凭它一个国家的力量根本抗衡不了世界的意志。
天下方略决定海洋方略
未来的时代是海洋时代,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面对天下大势,中国的头脑是清醒的。“韬光养晦”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中国的立国之道。有人把“韬光养晦”解读为在困难时期的忍辱负重,这并不正确。就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言,一个人无论失意痛苦时还是志得意满时,都应当韬光养晦,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所以中国还有“持盈保泰”之说。
持盈保泰,谦虚谨慎,也是大国的长久昌盛之道,这是国际关系史已经反复证明了的。中国人的为人之道、中国国家的立国之道,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特有的“天下观”。这里的“天下”,不是一个地盘,也不是地理上的中国和世界,而是良好的天下治理和天下体系。它超越了西方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不追求推行自身的价值观,更否定由一个超级大国控制的帝国体系,它以世界为单位思考分析问题,要建立的是协商对话型的、非中心化的平等体系。
从这样的天下方略出发,中国的海洋发展之路必定也要追求“和平、发展、合作”的大目标。在“十二五”规划提出“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之后,各界人士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应当充分考虑和正确认识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既要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又要融入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这一时代潮流,让这两大方面在过程上密切结合起来,在结果上高度一致起来,达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和海洋秩序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国际环境下崛起的,没有英、美等传统大国那样良好的天然屏障,战争手段已不能使用(当然自卫和联合国授权依然合法),有时一些中小国家和国际舆论环境也对大国崛起因恐惧而生刁难。因此中国复兴之路将十分曲折,必须统筹兼顾,以免顾此失彼。海洋的发展需要在国家新时代天下观的指引下,统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统筹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战略规划与实施策略,统筹统一管理与高效合作,统筹维护权益与维护稳定,等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实现海洋安国,海洋富国,海洋兴国。
今年适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30周年。在公约诞生前10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伊始,首先参加的重大谈判就是联合国海底委员会会议,首个参加的重大多边会议就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在公约诞生后十几年,中国在1996年批准了公约。美国至今困惑的一些问题,中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考虑成熟了。
天下变幻决定海洋变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来遭人诟病,一些人不满意。但这样一个公约的诞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国际背景就是全球殖民地国家的独立、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新兴独立国家对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相当不满,发起了对老牌帝国的一个个攻势,包括改变海洋秩序,也包括把中国“抬进”联合国。
当时他们在海洋法会议上直奔一个主题——扩权。结果除了争来一个12海里领海,还争来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包括外大陆架,还有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确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几乎把美国逼疯了,根据它的实力,依照它的想法,一海里的领海也不会分給这些刚翻身的穷国,结果竟然要去了这么多!在那个年代,对于全面变革的海洋秩序,中国只有勇敢地面对,善加利用。
中国也是会算账的,在很多海洋问题上也是有先见之明、富有创造力的。早在1958年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由于美国等传统大国的阻挠,连领海的宽度都定不下来。中国却硬是在这一年的9月宣布了中国拥有12海里领海,而且一次又一次打退美国的飞机入侵,通过一次又一次激烈碰撞,迫使美国在事实上承认了12海里领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海声明》这个法律文件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同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了“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太平洋”、“西太平洋要西太平洋国家自己来管”的著名论断。不要忘记,这可是在半个多世纪前提出来的。只有具有“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这种非凡气概之人,才能有如此惊人的战略眼光和胸怀。
天下之势决定海洋之势
近几年,中国周边的海洋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这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自19世纪以来,特别是马汉的海权论出笼后,美国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海洋霸权的追逐,包括夺取太平洋霸主地位和对中国海权的瓜分。清朝时期,美国用炮舰政策强取豪夺了在中国领海的自由游弋权和十几个港口的通商权;国民党时期更甚,一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竟使美国舰船可以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停泊,美国太平洋海军司令部也一度设在了青岛。
海权论的鼻祖马汉是一个神奇人物,也有人称他为伟人。试举其神奇之处:在美国刚刚起步争霸时就提出,在中国有竞争优势地位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以海权为后盾;美国一旦能够在长江流域存在,就在中国陆上拥有了优势;菲律宾是我们到中国的踏板;巴拿马运河、夏威夷和菲律宾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进入中国及其长江流域的重要通道,成为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支撑点。他的雄才伟略委实到了无以复加、无人超越的程度,致使美国在每况愈下的梦魇中依然念念不忘“重返”,只是在惊回首之际,中国已经改天换地,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不那么好对付了。
也许是马汉太伟大了,美国一直在沿着他指出的方向前进,也最终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正因为无人超越马汉,所以美国对海权的追逐也到了迷信的程度,以致走向了反面——终于感到力不从心了,只能靠转移力量来弥补亏空。不仅如此,它的硬实力下降后,软实力也往往无济于事,因此发明出一种巧实力,说穿了就是巧舌如簧的能力,正如其掌管外交大权的国务卿异常执着地在南海问题上奔走呼号。
美国最终能否逃脱史上海洋霸主的兴亡规律?史上海洋霸主衰落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它们都太想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却不懂得每个国家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不能追求无限的目标。现在美国把坚决反对了30年的海洋法公约批准问题提上日程,理由之一就是不得不接受它,这是否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凭它一个国家的力量根本抗衡不了世界的意志。
天下方略决定海洋方略
未来的时代是海洋时代,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面对天下大势,中国的头脑是清醒的。“韬光养晦”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中国的立国之道。有人把“韬光养晦”解读为在困难时期的忍辱负重,这并不正确。就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言,一个人无论失意痛苦时还是志得意满时,都应当韬光养晦,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所以中国还有“持盈保泰”之说。
持盈保泰,谦虚谨慎,也是大国的长久昌盛之道,这是国际关系史已经反复证明了的。中国人的为人之道、中国国家的立国之道,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特有的“天下观”。这里的“天下”,不是一个地盘,也不是地理上的中国和世界,而是良好的天下治理和天下体系。它超越了西方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不追求推行自身的价值观,更否定由一个超级大国控制的帝国体系,它以世界为单位思考分析问题,要建立的是协商对话型的、非中心化的平等体系。
从这样的天下方略出发,中国的海洋发展之路必定也要追求“和平、发展、合作”的大目标。在“十二五”规划提出“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之后,各界人士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应当充分考虑和正确认识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既要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又要融入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这一时代潮流,让这两大方面在过程上密切结合起来,在结果上高度一致起来,达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和海洋秩序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国际环境下崛起的,没有英、美等传统大国那样良好的天然屏障,战争手段已不能使用(当然自卫和联合国授权依然合法),有时一些中小国家和国际舆论环境也对大国崛起因恐惧而生刁难。因此中国复兴之路将十分曲折,必须统筹兼顾,以免顾此失彼。海洋的发展需要在国家新时代天下观的指引下,统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统筹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战略规划与实施策略,统筹统一管理与高效合作,统筹维护权益与维护稳定,等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实现海洋安国,海洋富国,海洋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