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CBNweekly B=Keith Burnett
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是当下教育界热衷于谈论的话题,到底效果如何还是未知数。教育的途径和场景都因此改变,如果你想学弹钢琴,只要通过App跟着闪光的琴键练习就可以,越过了打基础的步骤,能够更快掌握弹奏技巧。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Keith Burnett认为,我们目前经历的这种变化是必然的,之前很多需要人按步骤做的事情都在被技术取代,但我们使用技术的价值观和目的是技术无法取代的。
C:技术能给教育带来多元的影响,如何判断哪些技术是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
B:其实如何学习并不重要,只要能学会,任何方式都可以。我们的教育手段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现在的“慕客网”,学生通过网站学习物理知识,和老师面对面。但只有能让你调动全身心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如果我要学钢琴,坐在那里思考如何弹钢琴,肯定是学不会的,得动手去弹。但我们并不能认为技术会阻碍学习,尽管很多人会这么认为。在我们的一个研究制造中心里,程序员和研究者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控制整个生产流程。所以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时,尽量往深层次去学,在玩游戏时想一想游戏是如何研发的,从而保证自己能够学到最难的程度。
C:在你看来,在教育和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技术无法取代的?
B:这是一个开放型的问题,你很难把技术对教育、生活的影响总结出来,因为我们还不知道。之前很多通过人力做的工作,现在被机器取代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身处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技术几乎都能让我们瞬间联络彼此,自由分享想法和图片。但即使技术的发展如此迅速,有些事情还是技术无法替代的,比如我们使用技术的价值观和目的。如果我们不掌控技术,那么它将掌控并改变我们。谁来决定我们的技术是否用于造福人类、治疗疾病,或创造低碳能源?从另一方面看,对技术的不正当使用也可能导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污染人类居住的环境。从长远来看,这些重要的决定需要一定的判断力,甚至有时要从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来考量。而这些是各种App、先进的信息技术,或大规模的创新等无法做到的。
C:在中国,一些学生更倾向于学习IT、金融这类能快速变现的学科,而不愿意沉下心去学习数学或者物理等基础科学,他们认为这些学科的就业前景不好,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B:我不会告诉学生不要学习这些专业,但我会建议他们先看一下课程设置,多听一听学过的人的建议。此外,还要看一看学习这些课程是否能够获得数学能力和逻辑结构能力,因为这些能力会贯穿他们整个职业生涯。不能光看标题和专业题目就去学习。其实,中国学生与其他群体没有什么不同。在学科的选择上,他们都想在短期和长远考虑上找到一个舒适生活和职业选择的平衡点。不管选择什么专业,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必须要努力,因为他们的未来取决于之前的努力程度。此外,还应该考虑选择一门学科对他们未来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从学科的热度和就业率出发,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综合考虑,这门学科是否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选择一个能够不断给你挑战的学习机构,再加上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几率会很大。回到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里,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不仅要考虑自身的需求,同时还要看到作为一个国家来说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气候变化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在未来几十年里,这些领域需要有才能的优秀毕业生持续不断地研究,投身于这些领域的学生往往能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个人的决定,学生应该愿意遵循自己的直觉,结合自己最擅长的技能,找到最能让自己发挥潜能的舞台,然后坚持在这个舞台上做最好的自己。(采访:刘聘婷)
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是当下教育界热衷于谈论的话题,到底效果如何还是未知数。教育的途径和场景都因此改变,如果你想学弹钢琴,只要通过App跟着闪光的琴键练习就可以,越过了打基础的步骤,能够更快掌握弹奏技巧。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Keith Burnett认为,我们目前经历的这种变化是必然的,之前很多需要人按步骤做的事情都在被技术取代,但我们使用技术的价值观和目的是技术无法取代的。
C:技术能给教育带来多元的影响,如何判断哪些技术是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
B:其实如何学习并不重要,只要能学会,任何方式都可以。我们的教育手段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现在的“慕客网”,学生通过网站学习物理知识,和老师面对面。但只有能让你调动全身心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如果我要学钢琴,坐在那里思考如何弹钢琴,肯定是学不会的,得动手去弹。但我们并不能认为技术会阻碍学习,尽管很多人会这么认为。在我们的一个研究制造中心里,程序员和研究者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控制整个生产流程。所以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时,尽量往深层次去学,在玩游戏时想一想游戏是如何研发的,从而保证自己能够学到最难的程度。
C:在你看来,在教育和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技术无法取代的?
B:这是一个开放型的问题,你很难把技术对教育、生活的影响总结出来,因为我们还不知道。之前很多通过人力做的工作,现在被机器取代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身处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技术几乎都能让我们瞬间联络彼此,自由分享想法和图片。但即使技术的发展如此迅速,有些事情还是技术无法替代的,比如我们使用技术的价值观和目的。如果我们不掌控技术,那么它将掌控并改变我们。谁来决定我们的技术是否用于造福人类、治疗疾病,或创造低碳能源?从另一方面看,对技术的不正当使用也可能导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污染人类居住的环境。从长远来看,这些重要的决定需要一定的判断力,甚至有时要从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来考量。而这些是各种App、先进的信息技术,或大规模的创新等无法做到的。
C:在中国,一些学生更倾向于学习IT、金融这类能快速变现的学科,而不愿意沉下心去学习数学或者物理等基础科学,他们认为这些学科的就业前景不好,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B:我不会告诉学生不要学习这些专业,但我会建议他们先看一下课程设置,多听一听学过的人的建议。此外,还要看一看学习这些课程是否能够获得数学能力和逻辑结构能力,因为这些能力会贯穿他们整个职业生涯。不能光看标题和专业题目就去学习。其实,中国学生与其他群体没有什么不同。在学科的选择上,他们都想在短期和长远考虑上找到一个舒适生活和职业选择的平衡点。不管选择什么专业,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必须要努力,因为他们的未来取决于之前的努力程度。此外,还应该考虑选择一门学科对他们未来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从学科的热度和就业率出发,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综合考虑,这门学科是否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选择一个能够不断给你挑战的学习机构,再加上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几率会很大。回到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里,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不仅要考虑自身的需求,同时还要看到作为一个国家来说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气候变化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在未来几十年里,这些领域需要有才能的优秀毕业生持续不断地研究,投身于这些领域的学生往往能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个人的决定,学生应该愿意遵循自己的直觉,结合自己最擅长的技能,找到最能让自己发挥潜能的舞台,然后坚持在这个舞台上做最好的自己。(采访:刘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