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是中国古代通行的简约、典雅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中华民族的精神人格、思想智慧、情感操守、行为规范,华夏大地的山川风物、天文气象,中国社会的源流演变、兴衰更替、风貌格局,集中地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表现出来,而这些古代典籍大多用文言写成。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人格,彰显中国气派,精通现代汉语,就必须研习古代典籍,而前提是具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古代汉语呈现出迥异于现代汉语的特点,学习起来具有相当的困难。
关键词: 三步翻译 高层级 文言知识
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三步翻译的方法来解决文言文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所谓三步翻译就是划分音节,组词和造句三个部分组成。
三步翻译,首先要划分音节。我们汉语的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人们可以自然地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汉语普通话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例如“小朋友”写下来是三个汉字,读起来就是三个音节“xiǎo péng yǒu”。汉语的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我们可以运用划分音节的方法可以使的文言句子的难度降低,因为理解一句话是有困难,但理解其中的一个音节、一个词组、一个短语还是比较简单的,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最后一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如果让学生翻译“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时,就可以让学生把一整句划分为几个音节、词组、短语-----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此时学生就可以发现理解句子的难度被降低,只需要翻译“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个语言单位。如果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障碍,就可以进一步去划分音节,比如“夫人之力”可划分为“夫人/之/力”,“不及此”划分为“不及/此”。
三步翻译的第二步就是在划分音节的基础上进行组词,如果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学生马上就可以理解出“夫人/之/力”是“那个人的力量”,“不及/此”是“不会到达这”。
三步翻譯的最后一步就是造句,就是把划分、组词后的零碎的语言单位连缀称一句话。划分音节为:“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组词为:“不可以”、“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会到达”、“这”。造句为:不可以,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会到达这。但语句表达不完整,逻辑性不强,这时就需要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总而言之,就是翻译既要忠实符合于原文,也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
在三步翻译中,本人还是认为组词部分对于学生是有难度的,这里的组词并不是单纯以一个一个音节为词根词缀的组词方法,而是更高层级的组词,这是因为汉语表达本身就很丰富,它有本义,还有引申义,更有比喻义,就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就有很多义项,本义是“隐秘地行走”,还有“藏匿、隐蔽”,“衰微、衰落”,“非、不是”,“微小、轻微”,“卑贱”,“不明;昏暗”,“日月亏缺的”,“秘密”,“偷偷”,“精妙”,“稍微,稍稍”等义项。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进行高层次的组词,提高翻译效率,方法有两种:一是从课文知识迁移到课外。我们教师为了更好的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情况进行掌握,在考试时往往以课外知识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以来,学生对课本上的文言文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心态,反正考试的时候也不考,学不学无所谓,学生一旦抱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即使就是一再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也不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因此,为了将该问题有效解决,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会课外与课内知识迁移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的将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融进来,一方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更多的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就以熟读掌握课内为主,来解决课外的文言知识,学会知识迁移,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句过关,考试中频率较高的实虚词就是课本中的重点词
第二文言文阅读分析理解能力要过关,特别是推测字词句,分析中心能力等,提升学生两种能力,理解推测字,距的能力,强调结合语境学会前后勾连。
当学生具备了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推测能力时,当学生有一定量的文言文阅读积累,学生一定会在文言翻译是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找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最后还需教师强调先有积累,然后灵活运用。
当然在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时候,让学生了解一定量的古代文化常识,如表示礼仪的,官职的地理方位等,因为这些在文言文翻译中是不必翻译,需要保留的。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不断成长,利用掌握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佚名. 高中文言文虚词翻译教学的策略研究[J]. 吉林教育, 2017(38):53-53.
<2>侯新安. 文言文三步翻译法[J]. 高中生, 2007(24):50-50.
<3>朱峰. 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关键词: 三步翻译 高层级 文言知识
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三步翻译的方法来解决文言文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所谓三步翻译就是划分音节,组词和造句三个部分组成。
三步翻译,首先要划分音节。我们汉语的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人们可以自然地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汉语普通话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例如“小朋友”写下来是三个汉字,读起来就是三个音节“xiǎo péng yǒu”。汉语的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我们可以运用划分音节的方法可以使的文言句子的难度降低,因为理解一句话是有困难,但理解其中的一个音节、一个词组、一个短语还是比较简单的,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最后一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如果让学生翻译“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时,就可以让学生把一整句划分为几个音节、词组、短语-----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此时学生就可以发现理解句子的难度被降低,只需要翻译“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个语言单位。如果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障碍,就可以进一步去划分音节,比如“夫人之力”可划分为“夫人/之/力”,“不及此”划分为“不及/此”。
三步翻译的第二步就是在划分音节的基础上进行组词,如果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学生马上就可以理解出“夫人/之/力”是“那个人的力量”,“不及/此”是“不会到达这”。
三步翻譯的最后一步就是造句,就是把划分、组词后的零碎的语言单位连缀称一句话。划分音节为:“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组词为:“不可以”、“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会到达”、“这”。造句为:不可以,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会到达这。但语句表达不完整,逻辑性不强,这时就需要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总而言之,就是翻译既要忠实符合于原文,也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
在三步翻译中,本人还是认为组词部分对于学生是有难度的,这里的组词并不是单纯以一个一个音节为词根词缀的组词方法,而是更高层级的组词,这是因为汉语表达本身就很丰富,它有本义,还有引申义,更有比喻义,就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就有很多义项,本义是“隐秘地行走”,还有“藏匿、隐蔽”,“衰微、衰落”,“非、不是”,“微小、轻微”,“卑贱”,“不明;昏暗”,“日月亏缺的”,“秘密”,“偷偷”,“精妙”,“稍微,稍稍”等义项。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进行高层次的组词,提高翻译效率,方法有两种:一是从课文知识迁移到课外。我们教师为了更好的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情况进行掌握,在考试时往往以课外知识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以来,学生对课本上的文言文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心态,反正考试的时候也不考,学不学无所谓,学生一旦抱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即使就是一再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也不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因此,为了将该问题有效解决,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会课外与课内知识迁移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的将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融进来,一方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更多的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就以熟读掌握课内为主,来解决课外的文言知识,学会知识迁移,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句过关,考试中频率较高的实虚词就是课本中的重点词
第二文言文阅读分析理解能力要过关,特别是推测字词句,分析中心能力等,提升学生两种能力,理解推测字,距的能力,强调结合语境学会前后勾连。
当学生具备了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推测能力时,当学生有一定量的文言文阅读积累,学生一定会在文言翻译是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找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最后还需教师强调先有积累,然后灵活运用。
当然在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时候,让学生了解一定量的古代文化常识,如表示礼仪的,官职的地理方位等,因为这些在文言文翻译中是不必翻译,需要保留的。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不断成长,利用掌握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佚名. 高中文言文虚词翻译教学的策略研究[J]. 吉林教育, 2017(38):53-53.
<2>侯新安. 文言文三步翻译法[J]. 高中生, 2007(24):50-50.
<3>朱峰. 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