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论据翻新出奇

来源 :第二课堂(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i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是统帅,而论据是血肉,是供统帅调遣的士兵。在挑选和使用论据时就要根据论点做辐射状思维和多向性选择,力求论据新颖出奇,让读者耳目一新。那么,如何让议论文的论据翻新出奇呢?
  
  一、要避俗取新
  
  选择论据要避俗取新,通俗地讲,就是要“与时俱进”,即选择论据一定要选新近出现的人和事,避免一再选用那些“地球人都知道”,或者老生常谈的“经典”。很多同学在论据上难于出新,首先是一种盲从心理在作怪。他们认为,只有课本上的事例或名人名言才具典型性,才能以一当十。其次,是定势思维作怪。写议论文时,一旦确立论点,便习惯于选择过去积累的典型事实和经典名言,很难跳出圈子去选择新论据。所以,要想论据新颖不俗,一方面要建立以新悦人的意识,只要论点和论据相互契合,论据就具典型性,就有说服力;另一方面,要广开生活的源头活水,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写作时,多思考,多比较,论据就能常写常新。
  2005年山东中考作文以“人类和环境共处”为话题,不少同学运用了“由于过度砍伐和放牧,黄土高原已经严重荒漠化”从反面论证人类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其实,动脑筋想想,不乏新颖的例子。“非典”肆虐,难道不是人类乱吃带来的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北京、天津居民小区楼体整体塌陷,也是人类长期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所致。如果我们随意浏览报纸,不难看到有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的保护,导致癌症病人急增……这些论据更新颖、更有吸引力。只要你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注意从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中及时收集新鲜的写作素材,新鲜的论据就能随手拈来。
  
  二、要避平取巧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读诗如此,作文也是如此。在风景区,一般人很难引人注目,而老外的出现,却很容易引人注意。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论据的选择上,我们对中国的事例耳熟能详,写起来驾轻就熟,而对外国的,要生疏得多。倘若我们舍弃熟悉的,而改用不常见的外国的事例或名人名言作论据,会让人觉得新颖而巧妙。如在选择外国事例或名言时,又注意避俗避熟——尽可能不选那些为人们熟悉的、用俗了的例子,尽可能选择新颖的例子,就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而且,在论据的使用上中西合璧,古今合用,就更有说服力。
  
  三、要平中翻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生发出不同的观点。同一则材料,在具体运用时,在叙述上注意变换角度或有意侧重,同样也能推陈出新。
  如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笔耕不辍,才有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如果你变换叙述的角度,可以证明以下不同的论点。
  1.数十年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才获得成功——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2.数十年的执著追求,面对失败和挫折毫不气馁——执著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是成功的保障。
  3.数十年遍尝百草,无数次的实验才取得成功——实践出真知。
  4.读了医药学书籍800多种,单是摘抄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箱子——没有广博的积累,就不可能有成功。
  好,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关键是同学们平常要有意识地多积累,写作时能灵活运用。
  (编辑 孙世奇)
其他文献
第一次看到这座建筑,是在一个难得的没风、不太冷的冬日午后,西山八大处的静谧衬上纯净的白色建筑是一个很好的组合。在这里时间都好像停止了一样,每座好的建筑都有着自己的
2006年年底,国内城市规划权威出版机构——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该书自出版后得到了城市规划与色彩领域的关注及好评。
Fengshui, or geomancy, an ancient Chinese belief system that addresses the layout of cities, villages, dwellings and buildings, has returned to daily lives of C
新作文:这是你第一次参加放胆作文大赛吗?王婧:第二次了。虽然我知道自己在初三的末尾,可还是会固执地为这次比赛写些什么。不会尝试就无法知道自己能否成功,我只知道自己如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把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并且使主导价值观念在与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中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同,相互交融,达到和而不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开发蒸蒸日上,大型社区兴建的同时更多的是大量的中小型社区的修建。如何营造适宜居住的小型居住区景观环境,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符合小型居住空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笔者基于高职教育这一特点,结合园林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就高职课程综合化、模块化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和
2002年前后,我在SOHO中国本部所在地的现代城办公室里,认识了当时是建外SOHO现场总监的迫庆一郎。这之后,我去参观正在建设中的建外SOHO,就是由迫庆一郎作向导,使我有机会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