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11月出现的反弹行情?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要把1800点附近作为相对底部区域。是因为管理层在为稳定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利用货币政策不仅是在救市,更是为捍卫金融主权而争。
  在上期。我们从政治到经济,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现实,从数据到情绪,从宏观到微观,纵论1800点以来的多重问题。其目的,一方面是在收集有关客观依据,一方面进行心理按摩。以客观的实时数据去制定我们投资决策的方向。
  有关行为金融意识,在《钱经》2008年5月号笔者也提示过自己的观点:要想在这个集中暴露人性的市场上笑到最后,经验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把资金撤出股市,但绝不能把目光移开股市。因为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机会总是留给对股市负责的人。你关心股市,它就关心你,尤其在股市低迷时期是最好的蓄势积累学习阶段,这与人生是一样的。
  我们过去说到,为什么不把2007年2月2541点看作2008年股市的底?为什么大盘跌到2000点管理层不出政策!1900点也不会出政策!为什么偏要加速跌到1800点附近才出政策。是因为技术形态跌到了曾经10年前的“顶部”,也是跌到因股权兑价主力资金的成本价位上。
  所以1800点不仅是10年前的“顶”,而且还是国有股减持兑价以来的“底”。当作用被反作用的力量作为支撑时,大盘出现了中继震荡行情,市场同时迎来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因此我们把先有技术,再有政策的1800点看作为中继反折点的轴心。
  当然还有很多技术形态,也可以找到所谓人为论证1800点到了中继反折点。比如2007年和2008年上证大盘走势中主力资金运行示意图,我们把因股改而上升的阶段分成四大趋势,其实也是在对已经走过的行情作一次了结。
  在技术形态上,998点至1300点是因国有股减持形成的空头陷阱,之后我们用10年前庄股时代炒股的经验,曾把1 757点和2245点都认为是股改期间的相对顶部。但这一切都只有到了6124点,才使投资者清醒地看到庄家与散户博弈的过程,已经到了新基金推翻庄股炒作的时代。并从图2中找到了曾被管理层培育10年的战略投资基金炒作的强大力量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动力的力量。”
  所以9·18政策,即不同于2002年6·24的政策,也不同于今年4·24的利好。是因为那时的政策只是为了缓解大盘暴跌的速率,笔者把这种手段形容为是靠政策改变下跌的方式。而9月的政策不是改变下跌的方式,而是在改变反弹的方式。因为大盘跌到了主力资金的成本区域中,必然有利益制约行为,的动作。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因为2007年时的3000点,是大盘即将疯狂的时候,那时曾把市场中的主力资金之间的换手比作:国内基金换给了境外资金,波段主力换给了长线主力,本土眼光换给了全球眼光,徒弟换给了师傅。加上每天几十万的散户举着全部家当发动了一场人民战争。那时,因股改而抄底的主力资金的成本区域却在1700点之下。
  当我们通常把资金推动大盘、价值决定价格、主力控制个股、利益制约行为,仍然看作是股市主流思想时,我们不得不关注当大盘指数再次跌到主力成本区域时,是伤及了主力资金的利益。尤其当行情出现转折点,或遇到重大政策变故。政策只能改变投资者的操作情绪,但量价背离却会直接导致行情趋势上的转变。前者是瞬间或短暂的,而后者会改变中长期行情的性质。就该观点也再次论证了人为预测的一种普遍观点,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技术与政策是同向互补的。
  
  1、从资金、估值、形态窥视A股底部
  
  如今我们再次讨论股市走势时,仍旧会在战略和战术问题上,选择以监测大盘“资金是否见底、估值是否见底、形态是否见底”为由,去关注市场主力资金的现实表现。诸如:是通过盘整震荡在相对1800点附近,降低主力成本区域;还是利用市场某些外来力量,迅速脱离成本区域,这点对监测股市行情走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资金
  当大盘指数一年轮回已经从原有的六千一跌到了一千六,似乎可以比做“非常6+1”。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无从定论。但市场中的很多数据却会告诉我们,1800点已经到了相对价值洼地。
  据有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告之,10月最后一周新开户人数只有69.5147万户,创本年内新低。这一数据是自今年6月份以来第1次破100万户的新低,也是首次跌破70万户。自9月16日华昌化工(002274)后,已经一个半月停止新股发行,而增发配股在8月21日后也已销声匿迹。不是不想发,而是发不出去,A股新股IPO的长期统计发行市盈率是18.5倍,而目前大盘的市盈率已经跌到了14倍,怎么发呢?A股基本任务就是融资,长期发不出新股,对管理层来说,股市就等于已经死了。
  是否可以认为,当股市最重要功能失去后,就可以用一亿投资者去陪葬。这既不可能也不可以。在捍卫金融主权上,不是触发金融危机,而是要稳定金融秩序。所以不可能会推倒重来,钱肯定还是要圈,股肯定还是要炒。
  自纸币代替金银货币的那天起,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那么我们是否到了该存金子不买股的时候?
  通过换算,我们发现现在卖出A股换入保值的黄金并不值,因为A股相对黄金显得太“贱”了。现在必须卖掉大约27股A股(平均股价)才能换回1克黄金,而A股相对黄金“高估”的时候所卖出同样数量的A股却可换回3克黄金。
  因为都是钱,可以发现A股和金价围绕价值波动率很强,当A股降到每25股可以换1克黄金时,股市相对都处于底位。当然,这不是绝对值,A股曾经贱卖到32股/克,这和黄金现货的波动还有直接关系。如果黄金现货上升,则A股即便不跌也会增值,因为金价上升意味着国际经济趋于稳定,所以他们是关联关系。
  相反,当整个经济市场出现萧条、显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无奈心态时,股市也就有可能走进绝境。好比一家上市公司总股本只有两千万股,按目前即时金价行情兑换股票,最终这家公司只值一亿元。如果是真的如此,那么真的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金融危机了。
  或者换一种方式,我们现在把钱存回银行是否也是最佳选择?看看这几年的CPI就知道贬值的幅度。以个人感受人民币购买力的愿望及下降速度,早已远远超过官方CPI的数据;况且一年前人民币升值的固定模式已经转变,到如今人民币不可否认已经到了该贬值的时候。
  关于估值
  股市上的估值见底,一般受制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上市公司本身业绩的变化;二是基本面的估值现状对比;三是无风险收益水平。
  在股权变革时期,估值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价格体系上的重新构建,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持续、量值均衡的过程。而短期市 场将会受情绪、政策、基本面等外来因素影响。为此,我们不得不随着对市场合理估值水平的分析,重新考证阶段性市场的合理价格区域。在中国A股市场即将对股权分置改革而进行重大制度上的变革时,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后股改时代(大小非解禁时期)。
  基于与国际同轨,走市场经济路线。股改将对股权分置曾长期存在的不公平现状进行从基础制度上的改革。这对中国A股市场来说,将是一场较为长期、全面、深入的价格体系估值的重构过程,更是一场“阵痛”的过程。
  2008年前10个月,上证股指暴跌72.8%,接近死亡的A股直接灰飞烟灭也不能了结这场阵痛。跌了自然会向下看,但极端观点还在认为,A股跌得还不够,还没有跌到最悲惨的地步。就市场平均市净率比较而言,1993年325点和2005年最低的平均市净率分别为1.018和1.62,而2008年10月的平均市净率是1.954,相比之下大盘还有20%下跌空间。
  那么平均市净率1.62的值是否就是底?同样谁也不敢打保票。为此查询汤森路透全球主要股指估值走势,发现俄罗斯的平均市净率不到1倍外,统计全球主要15个市场,平均市净率都是1.6倍左右,因此只能认为A股市场的平均市净率同成熟的股市相比,还相对靠谱。
  但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股市1993年当时平均市净率从1.954到最低1.018只用去17天。2005年破1.97到6月27日反弹,再到7月18日市净率达到1.62也只用了16天,随后都出现过大幅度反弹并快速覆盖1.954的位置,从破位到覆盖的时间前后不超过30天。
  是否应该追求这个绝对估值,除了需要重新考虑相对跌幅外,还应关注以目前A股72%的跌幅,与香港、台湾和美国股市曾都有过跌幅超过80%以上的记录相比,就理论值看跌幅本身,A股同样还有20%-30%的最悲观预期。
  是静心等待最悲惨20%下跌的到来,还是顺市场行为而动,这不仅是一个决策问题,同样也是稳健投资者的操作行为。就经验而论,去做最悲惨的准备,还是在等最坏的事情发生,这是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但历史经验告诉过我们,跌破后的覆盖时间并不会很长。
  因为在大盘实际走势行为下,上证指数暴跌72%是用了一年,之后还有20%是否也要再等一年,当然不是对等数列。更重要一点,预测下跌幅度与已知下跌幅度之间的比,和已知下跌的时间与预知下跌时间的比也不是同等数列。有关这点可见2001年至2005年国有股减持期间多次触及1300点附近的反弹走势,由此可以认为,顺势而为并不希望我们一定能抓住那个“尖”,也许最悲观的一天,也是最乐观的一天,炒股不该主观臆断。
  就市盈率问题,今年6月笔者也在《钱经》对2008年指数波动曾作过以下分析,以2006年和2007年的平均值35倍市盈率作为高估区域,再以6124点的46倍动态市盈率作为极限高估区域,据此对市场平均市盈率有了不同预测的计算。当10个月过后,大盘上证指数已经从原来6124点跌到1664点,如此计算2008年10月25日时的市场净值市盈率,已经跌掉了年初曾经预测的静态估值15倍的预期附近。
  关于形态
  眼下全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危机,代价巨大。除了金融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特有的货币传导和心理传导作用外,全球的投资者都在经历一场炼狱。而历史走势经验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暴跌总是要回归的。
  眼下A股即是最糟糕的时代,也是最美好的时代。市场正处于决战时刻,政府和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这大概率事件。
  综述以上资金、估值、形态、市盈率等多方数据表明,现在对于投资者而言,再远离股市也许已经不等于远离风险了,风险与机遇同在。但我们仍然认为1800点并非完全是政策底。只是政策在帮助技术实现了1800点止跌,还应该指出,1800点逼迫政策出台利好,相反政策也在捍卫技术点位不能轻易跌破,这种行为有似1998年保卫1000点大关的走势。
  此外,与国际横向比较(市盈率,非亏损,预计非亏损,市净宰倍数)。目前股市静态市盈率也已经接近国际成熟市场估值。
  
  2、股市反倒相对安全
  
  短线,对眼前的这点波动也许兴趣不大、也很无奈。但现在之所以要选择持有甚至增持股票的原因在于:所有的投资品种,只有股市的估值洼地最深、流动性最优。比如与楼市相比,即便经过30%大幅下跌的深圳楼市,目前租金收益率仍在3%至4%左右。也就是说,其市盈率在25倍至33倍之间,平均为30倍。而国内外的长期数据都表明,从增值的角度而言,股权投资的增值率要显著大于房产。
  与国债相比,目前国债市盈率也在30倍左右,即便从分红的角度看,A股分红率也高于国债,目前A股未来12个月的分红收益率预计为3.4%,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3.2%。
  存银行就更失意了,按照现行的一年存款利率1.036%和温和通胀下5%的CPI折算,现在存一百块钱,五年后的实际价值只有93.83,缩水6.17%,而站在1800点,相信五年中股市出现阶段性超过1911点几乎是必然的,从而至少达到保值的效果。因此在1800点谈话,存银行看着安全,其实未必。总的来说,尽管知道股市有风险。但资本总得有个去处,两害相加取其轻。
  尤其对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两个词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了。近期中国6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实属要比美国那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要好使得多。
  
  3、操作的依据是什么?
  
  操作上有两类明确的数据依据,一类是估值和盈亏、幅度与区间限度数据。另一类是资金进出的趋势类数据。根据这些依据决策,其实现在的操作比较简单,对相当一部分股票未来回升的空间是可预见的,这部分仓位坚决持有。而对另一部分仓位,根据资金趋势的变化,随时做好滚动操作。
  在投资行为上,当弱市行情继续向下发生转折时,首先注重的不是看谁能够预测下跌的点位或价位最准(熊市不言底)。却应关注支撑股价上升的三大主要因素,即“价值空间、外围资金、获利效应”在市场走势中是否还存在。
  如果当这些可能带来盈利效应的模式。都在相对时间内消失时,我们的操作指南则是,哪怕已经套牢,也要降低持仓比例。因为弱市产生向下反转,不仅会产生反转的幅度,还会延长调整时间的长度。所以之后的价位,一定会比技术反转形态初期的价位更低。
  因为股市注重的是时间。买卖决策除了技术上对趋势的把握和自身情绪的控制,最重要是选择时机。选股不如选时,这是股市买卖当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没有时间概念,不能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就等于错失良机。不但会直接影响情绪,造成心理压力,还会在强势行情下,失去扩大自身盈利的机遇。
  比如,一只受到利好刺激的股票,无量接近涨停,却始终不能涨停。而持有者却总想等到涨停再卖,结果等到尾市收盘又跌下来。这就是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错失交易时间的事例。时间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之所以经常出现这种错失交易的机会,是交易者只顾价格,而忽视时间,把时空转换弄颠倒了。作为合格的交易者,时间因素是决定市场或股票转折的首要因素。所以操作中,应先决定买卖时间,再确定买卖空间。
  江恩曾于1908年就提出“控制时间因素”论,指出时间可以超越价位平衡,时间是决定市场的最重要因素。当时间达到成交量将推动股价涨跌时。时间将成为预测大盘走势的一个重要因子。它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提示市场将出现趋势转折信号。所以有人因江思曾利用时间概念预测出700多次转折点,并成功炒作690多次的案例。把他称为炒作大师。
  因为行为金融是研究人类理解信息并随之行动、做出投资决策的学科,无论过去的还是将来的,原始的还是长久的。就象江恩大师所说,太阳下面没有什么新鲜事一样。原理不变,需要掌握的只是形式,目前正是考验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观察市场走势的时候。
  既然今天利好政策来了、钱也到了。操作就该看我们自己的了。重点在于资金,不在于决心。在于顺势而为,而不在于预知。因为股市这地方,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钱说了算,我们都得听钱的。
  (本文完成于2008年11月17日)
其他文献
朋友Alan在一家IT企业供职多年,最近得知公司财务吃紧,准备裁员。原以为自己从不投资股票,也没有买到雷曼债券,即使全球股市跌得再凶,应该跟他也没关系;没想到还是逃不了坏年景的牵连。就在几周之前,Alan看到雷曼兄弟的员工抱着纸箱从办公大楼里走出的场景,感觉一切就像发生在大洋彼岸的肥皂剧,离自己陌生而又遥远。但现在,裁员、降薪——冷冰冰的现实就出现在上海、北京、深圳……你我的身边。  上班族除了工
期刊
债券市场持续走好    近一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连锁金融风暴已经影响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对于全球经济衰退预期的日益增强,使投资者信心几乎降到冰点。为了挽回颓势,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都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希望籍此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各国央行的联手降息,作为标志性事件之一,北京时间2008年1O月30日,美联储将联邦储备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为2003年6月
期刊
日本学者松田育一在《驱散焦躁和烦恼》中对人的大脑构造做出过非常独特的解释:在人的脑子里,同时存在着三种脑子,分别为鳄鱼脑、马脑和人脑。  鳄鱼脑是爬行动物的脑子,马脑是哺乳动物的脑子。人类经过亿万年的演化,鳄鱼脑和马脑还保留在人脑中。从构造分布来看,鳄鱼脑在最底层,中间是进化了的马脑,最上面是居于马脑之上的人脑。  从呼吸到维持心跳、保持体温、消化食物这些自律神经作用,还有睡眠、排泄、自卫等动物生
期刊
人人自危的时代来了!      两月前,在笔者的一次采访中,某国外猎头公司资深顾问Richard还调侃着,“我们这一代能够赶上这样一次金融危机,也算一件幸事!毕竟亲历了一次巨大的历史性事件。”时隔两月,Richard似乎没有了先前的乐观,毕竟持续惨淡的业绩让人不得不有些慌!“现在兼作一些其他行业业务,不过如果这种危机要一直持续渗透,恐怕哪个行业日子都不会好过!”  美国就业咨询机构Challeng
期刊
“人生最大的愿景是什么?”答案往往如出一辙——“幸福”。那“幸福”又意味着什么呢?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成功、财富自由……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幸福。  然而并非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他的幸福感就越强。那到底人的一生有多少钱才能满足呢?成家立业,抚育孩子,赡养老人,最后安享晚年,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尽早地明确各个阶段的财务目标,制定相应的理财策略,并坚持执行,能够让我们从容地面对生活,体验幸福
期刊
2008年10月20日,位于香港的期货交易所隆重重新上市黄金期货交易品种。开市后,主力10月合约开盘报794美元,收盘价800美元。而当天中国内地黄金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报177元/克,成交金额继续放量至103亿元。可见内外盘的联动是促进黄金交易活跃的一个动力源。在大豆、铜、铁矿石等商品期货一路下跌时,那么现在黄金期货是个好的投资机会吗?  2008年10月20日,位于香港的期货交易所隆重重新上市黄金
期刊
他最初依靠家里给他的生活费进行收藏,20多年来从未间断。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呈下跌局面的今天,他依旧在买进。只是有了更多和卖家讨价还价的理由和心理优势。在潜意识里,他需要追赶的目标是希克、尤伦斯、萨奇等西方著名的大藏家,而且他相信: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领域中,老外最终敌不过本土藏家们的眼光。他认为收藏的法则可以归结为一条:要能够预测艺术史。  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刘太乃,看起来相当年轻,而且染了
期刊
去年九月,第一支股票型QDII基金正式扬帆出海。彼时A股市场正经历最后的狂欢,“港股直通车”热到爆棚,而次贷危机才刚刚显现。从最初四只QDII火热问世,到工银全球逆势出航,股票型QDII基金一年来饱经风雨洗礼。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两房”危机、雷曼破产,商品市场回档,QDII基金经理们正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根据目前公布的最新净值数据,截至11月20日,上投亚太净值
期刊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速减缓,各国中产阶级收入都出现了减速迹象,中国也不例外。全球第二大信用卡组织万事达国际11月发布的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将有60%的中国消费者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削减消费开支。笔者认为,压缩开支的方式如果不正确,将可能使得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但同时却并未起到稳定个人财务状况的作用。怎样的压缩个人开支可以达到最大的效果,中产阶级首选的压缩开支的渠道是什么,为什么应该这
期刊
邱健履历  出生日期:1975年6月25日  籍贯:江苏淮安  身高:175厘米  体重:80公斤  个人爱好:钓鱼音乐  项目:射击步枪  主要成绩:  2000年全国个人锦标赛3×40第1名  2001年世界杯总决赛60发气步枪第1名  2002年釜山亚运会3×40第1名  2003年全国个人锦标赛60发气步枪第1名  2006年全国个人冠军赛3×40第1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