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要把1800点附近作为相对底部区域。是因为管理层在为稳定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利用货币政策不仅是在救市,更是为捍卫金融主权而争。
在上期。我们从政治到经济,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现实,从数据到情绪,从宏观到微观,纵论1800点以来的多重问题。其目的,一方面是在收集有关客观依据,一方面进行心理按摩。以客观的实时数据去制定我们投资决策的方向。
有关行为金融意识,在《钱经》2008年5月号笔者也提示过自己的观点:要想在这个集中暴露人性的市场上笑到最后,经验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把资金撤出股市,但绝不能把目光移开股市。因为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机会总是留给对股市负责的人。你关心股市,它就关心你,尤其在股市低迷时期是最好的蓄势积累学习阶段,这与人生是一样的。
我们过去说到,为什么不把2007年2月2541点看作2008年股市的底?为什么大盘跌到2000点管理层不出政策!1900点也不会出政策!为什么偏要加速跌到1800点附近才出政策。是因为技术形态跌到了曾经10年前的“顶部”,也是跌到因股权兑价主力资金的成本价位上。
所以1800点不仅是10年前的“顶”,而且还是国有股减持兑价以来的“底”。当作用被反作用的力量作为支撑时,大盘出现了中继震荡行情,市场同时迎来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因此我们把先有技术,再有政策的1800点看作为中继反折点的轴心。
当然还有很多技术形态,也可以找到所谓人为论证1800点到了中继反折点。比如2007年和2008年上证大盘走势中主力资金运行示意图,我们把因股改而上升的阶段分成四大趋势,其实也是在对已经走过的行情作一次了结。
在技术形态上,998点至1300点是因国有股减持形成的空头陷阱,之后我们用10年前庄股时代炒股的经验,曾把1 757点和2245点都认为是股改期间的相对顶部。但这一切都只有到了6124点,才使投资者清醒地看到庄家与散户博弈的过程,已经到了新基金推翻庄股炒作的时代。并从图2中找到了曾被管理层培育10年的战略投资基金炒作的强大力量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动力的力量。”
所以9·18政策,即不同于2002年6·24的政策,也不同于今年4·24的利好。是因为那时的政策只是为了缓解大盘暴跌的速率,笔者把这种手段形容为是靠政策改变下跌的方式。而9月的政策不是改变下跌的方式,而是在改变反弹的方式。因为大盘跌到了主力资金的成本区域中,必然有利益制约行为,的动作。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因为2007年时的3000点,是大盘即将疯狂的时候,那时曾把市场中的主力资金之间的换手比作:国内基金换给了境外资金,波段主力换给了长线主力,本土眼光换给了全球眼光,徒弟换给了师傅。加上每天几十万的散户举着全部家当发动了一场人民战争。那时,因股改而抄底的主力资金的成本区域却在1700点之下。
当我们通常把资金推动大盘、价值决定价格、主力控制个股、利益制约行为,仍然看作是股市主流思想时,我们不得不关注当大盘指数再次跌到主力成本区域时,是伤及了主力资金的利益。尤其当行情出现转折点,或遇到重大政策变故。政策只能改变投资者的操作情绪,但量价背离却会直接导致行情趋势上的转变。前者是瞬间或短暂的,而后者会改变中长期行情的性质。就该观点也再次论证了人为预测的一种普遍观点,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技术与政策是同向互补的。
1、从资金、估值、形态窥视A股底部
如今我们再次讨论股市走势时,仍旧会在战略和战术问题上,选择以监测大盘“资金是否见底、估值是否见底、形态是否见底”为由,去关注市场主力资金的现实表现。诸如:是通过盘整震荡在相对1800点附近,降低主力成本区域;还是利用市场某些外来力量,迅速脱离成本区域,这点对监测股市行情走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资金
当大盘指数一年轮回已经从原有的六千一跌到了一千六,似乎可以比做“非常6+1”。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无从定论。但市场中的很多数据却会告诉我们,1800点已经到了相对价值洼地。
据有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告之,10月最后一周新开户人数只有69.5147万户,创本年内新低。这一数据是自今年6月份以来第1次破100万户的新低,也是首次跌破70万户。自9月16日华昌化工(002274)后,已经一个半月停止新股发行,而增发配股在8月21日后也已销声匿迹。不是不想发,而是发不出去,A股新股IPO的长期统计发行市盈率是18.5倍,而目前大盘的市盈率已经跌到了14倍,怎么发呢?A股基本任务就是融资,长期发不出新股,对管理层来说,股市就等于已经死了。
是否可以认为,当股市最重要功能失去后,就可以用一亿投资者去陪葬。这既不可能也不可以。在捍卫金融主权上,不是触发金融危机,而是要稳定金融秩序。所以不可能会推倒重来,钱肯定还是要圈,股肯定还是要炒。
自纸币代替金银货币的那天起,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那么我们是否到了该存金子不买股的时候?
通过换算,我们发现现在卖出A股换入保值的黄金并不值,因为A股相对黄金显得太“贱”了。现在必须卖掉大约27股A股(平均股价)才能换回1克黄金,而A股相对黄金“高估”的时候所卖出同样数量的A股却可换回3克黄金。
因为都是钱,可以发现A股和金价围绕价值波动率很强,当A股降到每25股可以换1克黄金时,股市相对都处于底位。当然,这不是绝对值,A股曾经贱卖到32股/克,这和黄金现货的波动还有直接关系。如果黄金现货上升,则A股即便不跌也会增值,因为金价上升意味着国际经济趋于稳定,所以他们是关联关系。
相反,当整个经济市场出现萧条、显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无奈心态时,股市也就有可能走进绝境。好比一家上市公司总股本只有两千万股,按目前即时金价行情兑换股票,最终这家公司只值一亿元。如果是真的如此,那么真的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金融危机了。
或者换一种方式,我们现在把钱存回银行是否也是最佳选择?看看这几年的CPI就知道贬值的幅度。以个人感受人民币购买力的愿望及下降速度,早已远远超过官方CPI的数据;况且一年前人民币升值的固定模式已经转变,到如今人民币不可否认已经到了该贬值的时候。
关于估值
股市上的估值见底,一般受制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上市公司本身业绩的变化;二是基本面的估值现状对比;三是无风险收益水平。
在股权变革时期,估值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价格体系上的重新构建,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持续、量值均衡的过程。而短期市 场将会受情绪、政策、基本面等外来因素影响。为此,我们不得不随着对市场合理估值水平的分析,重新考证阶段性市场的合理价格区域。在中国A股市场即将对股权分置改革而进行重大制度上的变革时,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后股改时代(大小非解禁时期)。
基于与国际同轨,走市场经济路线。股改将对股权分置曾长期存在的不公平现状进行从基础制度上的改革。这对中国A股市场来说,将是一场较为长期、全面、深入的价格体系估值的重构过程,更是一场“阵痛”的过程。
2008年前10个月,上证股指暴跌72.8%,接近死亡的A股直接灰飞烟灭也不能了结这场阵痛。跌了自然会向下看,但极端观点还在认为,A股跌得还不够,还没有跌到最悲惨的地步。就市场平均市净率比较而言,1993年325点和2005年最低的平均市净率分别为1.018和1.62,而2008年10月的平均市净率是1.954,相比之下大盘还有20%下跌空间。
那么平均市净率1.62的值是否就是底?同样谁也不敢打保票。为此查询汤森路透全球主要股指估值走势,发现俄罗斯的平均市净率不到1倍外,统计全球主要15个市场,平均市净率都是1.6倍左右,因此只能认为A股市场的平均市净率同成熟的股市相比,还相对靠谱。
但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股市1993年当时平均市净率从1.954到最低1.018只用去17天。2005年破1.97到6月27日反弹,再到7月18日市净率达到1.62也只用了16天,随后都出现过大幅度反弹并快速覆盖1.954的位置,从破位到覆盖的时间前后不超过30天。
是否应该追求这个绝对估值,除了需要重新考虑相对跌幅外,还应关注以目前A股72%的跌幅,与香港、台湾和美国股市曾都有过跌幅超过80%以上的记录相比,就理论值看跌幅本身,A股同样还有20%-30%的最悲观预期。
是静心等待最悲惨20%下跌的到来,还是顺市场行为而动,这不仅是一个决策问题,同样也是稳健投资者的操作行为。就经验而论,去做最悲惨的准备,还是在等最坏的事情发生,这是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但历史经验告诉过我们,跌破后的覆盖时间并不会很长。
因为在大盘实际走势行为下,上证指数暴跌72%是用了一年,之后还有20%是否也要再等一年,当然不是对等数列。更重要一点,预测下跌幅度与已知下跌幅度之间的比,和已知下跌的时间与预知下跌时间的比也不是同等数列。有关这点可见2001年至2005年国有股减持期间多次触及1300点附近的反弹走势,由此可以认为,顺势而为并不希望我们一定能抓住那个“尖”,也许最悲观的一天,也是最乐观的一天,炒股不该主观臆断。
就市盈率问题,今年6月笔者也在《钱经》对2008年指数波动曾作过以下分析,以2006年和2007年的平均值35倍市盈率作为高估区域,再以6124点的46倍动态市盈率作为极限高估区域,据此对市场平均市盈率有了不同预测的计算。当10个月过后,大盘上证指数已经从原来6124点跌到1664点,如此计算2008年10月25日时的市场净值市盈率,已经跌掉了年初曾经预测的静态估值15倍的预期附近。
关于形态
眼下全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危机,代价巨大。除了金融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特有的货币传导和心理传导作用外,全球的投资者都在经历一场炼狱。而历史走势经验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暴跌总是要回归的。
眼下A股即是最糟糕的时代,也是最美好的时代。市场正处于决战时刻,政府和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这大概率事件。
综述以上资金、估值、形态、市盈率等多方数据表明,现在对于投资者而言,再远离股市也许已经不等于远离风险了,风险与机遇同在。但我们仍然认为1800点并非完全是政策底。只是政策在帮助技术实现了1800点止跌,还应该指出,1800点逼迫政策出台利好,相反政策也在捍卫技术点位不能轻易跌破,这种行为有似1998年保卫1000点大关的走势。
此外,与国际横向比较(市盈率,非亏损,预计非亏损,市净宰倍数)。目前股市静态市盈率也已经接近国际成熟市场估值。
2、股市反倒相对安全
短线,对眼前的这点波动也许兴趣不大、也很无奈。但现在之所以要选择持有甚至增持股票的原因在于:所有的投资品种,只有股市的估值洼地最深、流动性最优。比如与楼市相比,即便经过30%大幅下跌的深圳楼市,目前租金收益率仍在3%至4%左右。也就是说,其市盈率在25倍至33倍之间,平均为30倍。而国内外的长期数据都表明,从增值的角度而言,股权投资的增值率要显著大于房产。
与国债相比,目前国债市盈率也在30倍左右,即便从分红的角度看,A股分红率也高于国债,目前A股未来12个月的分红收益率预计为3.4%,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3.2%。
存银行就更失意了,按照现行的一年存款利率1.036%和温和通胀下5%的CPI折算,现在存一百块钱,五年后的实际价值只有93.83,缩水6.17%,而站在1800点,相信五年中股市出现阶段性超过1911点几乎是必然的,从而至少达到保值的效果。因此在1800点谈话,存银行看着安全,其实未必。总的来说,尽管知道股市有风险。但资本总得有个去处,两害相加取其轻。
尤其对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两个词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了。近期中国6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实属要比美国那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要好使得多。
3、操作的依据是什么?
操作上有两类明确的数据依据,一类是估值和盈亏、幅度与区间限度数据。另一类是资金进出的趋势类数据。根据这些依据决策,其实现在的操作比较简单,对相当一部分股票未来回升的空间是可预见的,这部分仓位坚决持有。而对另一部分仓位,根据资金趋势的变化,随时做好滚动操作。
在投资行为上,当弱市行情继续向下发生转折时,首先注重的不是看谁能够预测下跌的点位或价位最准(熊市不言底)。却应关注支撑股价上升的三大主要因素,即“价值空间、外围资金、获利效应”在市场走势中是否还存在。
如果当这些可能带来盈利效应的模式。都在相对时间内消失时,我们的操作指南则是,哪怕已经套牢,也要降低持仓比例。因为弱市产生向下反转,不仅会产生反转的幅度,还会延长调整时间的长度。所以之后的价位,一定会比技术反转形态初期的价位更低。
因为股市注重的是时间。买卖决策除了技术上对趋势的把握和自身情绪的控制,最重要是选择时机。选股不如选时,这是股市买卖当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没有时间概念,不能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就等于错失良机。不但会直接影响情绪,造成心理压力,还会在强势行情下,失去扩大自身盈利的机遇。
比如,一只受到利好刺激的股票,无量接近涨停,却始终不能涨停。而持有者却总想等到涨停再卖,结果等到尾市收盘又跌下来。这就是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错失交易时间的事例。时间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之所以经常出现这种错失交易的机会,是交易者只顾价格,而忽视时间,把时空转换弄颠倒了。作为合格的交易者,时间因素是决定市场或股票转折的首要因素。所以操作中,应先决定买卖时间,再确定买卖空间。
江恩曾于1908年就提出“控制时间因素”论,指出时间可以超越价位平衡,时间是决定市场的最重要因素。当时间达到成交量将推动股价涨跌时。时间将成为预测大盘走势的一个重要因子。它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提示市场将出现趋势转折信号。所以有人因江思曾利用时间概念预测出700多次转折点,并成功炒作690多次的案例。把他称为炒作大师。
因为行为金融是研究人类理解信息并随之行动、做出投资决策的学科,无论过去的还是将来的,原始的还是长久的。就象江恩大师所说,太阳下面没有什么新鲜事一样。原理不变,需要掌握的只是形式,目前正是考验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观察市场走势的时候。
既然今天利好政策来了、钱也到了。操作就该看我们自己的了。重点在于资金,不在于决心。在于顺势而为,而不在于预知。因为股市这地方,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钱说了算,我们都得听钱的。
(本文完成于2008年11月17日)
在上期。我们从政治到经济,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现实,从数据到情绪,从宏观到微观,纵论1800点以来的多重问题。其目的,一方面是在收集有关客观依据,一方面进行心理按摩。以客观的实时数据去制定我们投资决策的方向。
有关行为金融意识,在《钱经》2008年5月号笔者也提示过自己的观点:要想在这个集中暴露人性的市场上笑到最后,经验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把资金撤出股市,但绝不能把目光移开股市。因为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机会总是留给对股市负责的人。你关心股市,它就关心你,尤其在股市低迷时期是最好的蓄势积累学习阶段,这与人生是一样的。
我们过去说到,为什么不把2007年2月2541点看作2008年股市的底?为什么大盘跌到2000点管理层不出政策!1900点也不会出政策!为什么偏要加速跌到1800点附近才出政策。是因为技术形态跌到了曾经10年前的“顶部”,也是跌到因股权兑价主力资金的成本价位上。
所以1800点不仅是10年前的“顶”,而且还是国有股减持兑价以来的“底”。当作用被反作用的力量作为支撑时,大盘出现了中继震荡行情,市场同时迎来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因此我们把先有技术,再有政策的1800点看作为中继反折点的轴心。
当然还有很多技术形态,也可以找到所谓人为论证1800点到了中继反折点。比如2007年和2008年上证大盘走势中主力资金运行示意图,我们把因股改而上升的阶段分成四大趋势,其实也是在对已经走过的行情作一次了结。
在技术形态上,998点至1300点是因国有股减持形成的空头陷阱,之后我们用10年前庄股时代炒股的经验,曾把1 757点和2245点都认为是股改期间的相对顶部。但这一切都只有到了6124点,才使投资者清醒地看到庄家与散户博弈的过程,已经到了新基金推翻庄股炒作的时代。并从图2中找到了曾被管理层培育10年的战略投资基金炒作的强大力量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动力的力量。”
所以9·18政策,即不同于2002年6·24的政策,也不同于今年4·24的利好。是因为那时的政策只是为了缓解大盘暴跌的速率,笔者把这种手段形容为是靠政策改变下跌的方式。而9月的政策不是改变下跌的方式,而是在改变反弹的方式。因为大盘跌到了主力资金的成本区域中,必然有利益制约行为,的动作。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因为2007年时的3000点,是大盘即将疯狂的时候,那时曾把市场中的主力资金之间的换手比作:国内基金换给了境外资金,波段主力换给了长线主力,本土眼光换给了全球眼光,徒弟换给了师傅。加上每天几十万的散户举着全部家当发动了一场人民战争。那时,因股改而抄底的主力资金的成本区域却在1700点之下。
当我们通常把资金推动大盘、价值决定价格、主力控制个股、利益制约行为,仍然看作是股市主流思想时,我们不得不关注当大盘指数再次跌到主力成本区域时,是伤及了主力资金的利益。尤其当行情出现转折点,或遇到重大政策变故。政策只能改变投资者的操作情绪,但量价背离却会直接导致行情趋势上的转变。前者是瞬间或短暂的,而后者会改变中长期行情的性质。就该观点也再次论证了人为预测的一种普遍观点,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技术与政策是同向互补的。
1、从资金、估值、形态窥视A股底部
如今我们再次讨论股市走势时,仍旧会在战略和战术问题上,选择以监测大盘“资金是否见底、估值是否见底、形态是否见底”为由,去关注市场主力资金的现实表现。诸如:是通过盘整震荡在相对1800点附近,降低主力成本区域;还是利用市场某些外来力量,迅速脱离成本区域,这点对监测股市行情走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资金
当大盘指数一年轮回已经从原有的六千一跌到了一千六,似乎可以比做“非常6+1”。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无从定论。但市场中的很多数据却会告诉我们,1800点已经到了相对价值洼地。
据有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告之,10月最后一周新开户人数只有69.5147万户,创本年内新低。这一数据是自今年6月份以来第1次破100万户的新低,也是首次跌破70万户。自9月16日华昌化工(002274)后,已经一个半月停止新股发行,而增发配股在8月21日后也已销声匿迹。不是不想发,而是发不出去,A股新股IPO的长期统计发行市盈率是18.5倍,而目前大盘的市盈率已经跌到了14倍,怎么发呢?A股基本任务就是融资,长期发不出新股,对管理层来说,股市就等于已经死了。
是否可以认为,当股市最重要功能失去后,就可以用一亿投资者去陪葬。这既不可能也不可以。在捍卫金融主权上,不是触发金融危机,而是要稳定金融秩序。所以不可能会推倒重来,钱肯定还是要圈,股肯定还是要炒。
自纸币代替金银货币的那天起,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那么我们是否到了该存金子不买股的时候?
通过换算,我们发现现在卖出A股换入保值的黄金并不值,因为A股相对黄金显得太“贱”了。现在必须卖掉大约27股A股(平均股价)才能换回1克黄金,而A股相对黄金“高估”的时候所卖出同样数量的A股却可换回3克黄金。
因为都是钱,可以发现A股和金价围绕价值波动率很强,当A股降到每25股可以换1克黄金时,股市相对都处于底位。当然,这不是绝对值,A股曾经贱卖到32股/克,这和黄金现货的波动还有直接关系。如果黄金现货上升,则A股即便不跌也会增值,因为金价上升意味着国际经济趋于稳定,所以他们是关联关系。
相反,当整个经济市场出现萧条、显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无奈心态时,股市也就有可能走进绝境。好比一家上市公司总股本只有两千万股,按目前即时金价行情兑换股票,最终这家公司只值一亿元。如果是真的如此,那么真的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金融危机了。
或者换一种方式,我们现在把钱存回银行是否也是最佳选择?看看这几年的CPI就知道贬值的幅度。以个人感受人民币购买力的愿望及下降速度,早已远远超过官方CPI的数据;况且一年前人民币升值的固定模式已经转变,到如今人民币不可否认已经到了该贬值的时候。
关于估值
股市上的估值见底,一般受制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上市公司本身业绩的变化;二是基本面的估值现状对比;三是无风险收益水平。
在股权变革时期,估值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价格体系上的重新构建,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持续、量值均衡的过程。而短期市 场将会受情绪、政策、基本面等外来因素影响。为此,我们不得不随着对市场合理估值水平的分析,重新考证阶段性市场的合理价格区域。在中国A股市场即将对股权分置改革而进行重大制度上的变革时,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后股改时代(大小非解禁时期)。
基于与国际同轨,走市场经济路线。股改将对股权分置曾长期存在的不公平现状进行从基础制度上的改革。这对中国A股市场来说,将是一场较为长期、全面、深入的价格体系估值的重构过程,更是一场“阵痛”的过程。
2008年前10个月,上证股指暴跌72.8%,接近死亡的A股直接灰飞烟灭也不能了结这场阵痛。跌了自然会向下看,但极端观点还在认为,A股跌得还不够,还没有跌到最悲惨的地步。就市场平均市净率比较而言,1993年325点和2005年最低的平均市净率分别为1.018和1.62,而2008年10月的平均市净率是1.954,相比之下大盘还有20%下跌空间。
那么平均市净率1.62的值是否就是底?同样谁也不敢打保票。为此查询汤森路透全球主要股指估值走势,发现俄罗斯的平均市净率不到1倍外,统计全球主要15个市场,平均市净率都是1.6倍左右,因此只能认为A股市场的平均市净率同成熟的股市相比,还相对靠谱。
但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股市1993年当时平均市净率从1.954到最低1.018只用去17天。2005年破1.97到6月27日反弹,再到7月18日市净率达到1.62也只用了16天,随后都出现过大幅度反弹并快速覆盖1.954的位置,从破位到覆盖的时间前后不超过30天。
是否应该追求这个绝对估值,除了需要重新考虑相对跌幅外,还应关注以目前A股72%的跌幅,与香港、台湾和美国股市曾都有过跌幅超过80%以上的记录相比,就理论值看跌幅本身,A股同样还有20%-30%的最悲观预期。
是静心等待最悲惨20%下跌的到来,还是顺市场行为而动,这不仅是一个决策问题,同样也是稳健投资者的操作行为。就经验而论,去做最悲惨的准备,还是在等最坏的事情发生,这是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但历史经验告诉过我们,跌破后的覆盖时间并不会很长。
因为在大盘实际走势行为下,上证指数暴跌72%是用了一年,之后还有20%是否也要再等一年,当然不是对等数列。更重要一点,预测下跌幅度与已知下跌幅度之间的比,和已知下跌的时间与预知下跌时间的比也不是同等数列。有关这点可见2001年至2005年国有股减持期间多次触及1300点附近的反弹走势,由此可以认为,顺势而为并不希望我们一定能抓住那个“尖”,也许最悲观的一天,也是最乐观的一天,炒股不该主观臆断。
就市盈率问题,今年6月笔者也在《钱经》对2008年指数波动曾作过以下分析,以2006年和2007年的平均值35倍市盈率作为高估区域,再以6124点的46倍动态市盈率作为极限高估区域,据此对市场平均市盈率有了不同预测的计算。当10个月过后,大盘上证指数已经从原来6124点跌到1664点,如此计算2008年10月25日时的市场净值市盈率,已经跌掉了年初曾经预测的静态估值15倍的预期附近。
关于形态
眼下全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危机,代价巨大。除了金融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特有的货币传导和心理传导作用外,全球的投资者都在经历一场炼狱。而历史走势经验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暴跌总是要回归的。
眼下A股即是最糟糕的时代,也是最美好的时代。市场正处于决战时刻,政府和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这大概率事件。
综述以上资金、估值、形态、市盈率等多方数据表明,现在对于投资者而言,再远离股市也许已经不等于远离风险了,风险与机遇同在。但我们仍然认为1800点并非完全是政策底。只是政策在帮助技术实现了1800点止跌,还应该指出,1800点逼迫政策出台利好,相反政策也在捍卫技术点位不能轻易跌破,这种行为有似1998年保卫1000点大关的走势。
此外,与国际横向比较(市盈率,非亏损,预计非亏损,市净宰倍数)。目前股市静态市盈率也已经接近国际成熟市场估值。
2、股市反倒相对安全
短线,对眼前的这点波动也许兴趣不大、也很无奈。但现在之所以要选择持有甚至增持股票的原因在于:所有的投资品种,只有股市的估值洼地最深、流动性最优。比如与楼市相比,即便经过30%大幅下跌的深圳楼市,目前租金收益率仍在3%至4%左右。也就是说,其市盈率在25倍至33倍之间,平均为30倍。而国内外的长期数据都表明,从增值的角度而言,股权投资的增值率要显著大于房产。
与国债相比,目前国债市盈率也在30倍左右,即便从分红的角度看,A股分红率也高于国债,目前A股未来12个月的分红收益率预计为3.4%,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3.2%。
存银行就更失意了,按照现行的一年存款利率1.036%和温和通胀下5%的CPI折算,现在存一百块钱,五年后的实际价值只有93.83,缩水6.17%,而站在1800点,相信五年中股市出现阶段性超过1911点几乎是必然的,从而至少达到保值的效果。因此在1800点谈话,存银行看着安全,其实未必。总的来说,尽管知道股市有风险。但资本总得有个去处,两害相加取其轻。
尤其对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两个词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了。近期中国6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实属要比美国那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要好使得多。
3、操作的依据是什么?
操作上有两类明确的数据依据,一类是估值和盈亏、幅度与区间限度数据。另一类是资金进出的趋势类数据。根据这些依据决策,其实现在的操作比较简单,对相当一部分股票未来回升的空间是可预见的,这部分仓位坚决持有。而对另一部分仓位,根据资金趋势的变化,随时做好滚动操作。
在投资行为上,当弱市行情继续向下发生转折时,首先注重的不是看谁能够预测下跌的点位或价位最准(熊市不言底)。却应关注支撑股价上升的三大主要因素,即“价值空间、外围资金、获利效应”在市场走势中是否还存在。
如果当这些可能带来盈利效应的模式。都在相对时间内消失时,我们的操作指南则是,哪怕已经套牢,也要降低持仓比例。因为弱市产生向下反转,不仅会产生反转的幅度,还会延长调整时间的长度。所以之后的价位,一定会比技术反转形态初期的价位更低。
因为股市注重的是时间。买卖决策除了技术上对趋势的把握和自身情绪的控制,最重要是选择时机。选股不如选时,这是股市买卖当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没有时间概念,不能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就等于错失良机。不但会直接影响情绪,造成心理压力,还会在强势行情下,失去扩大自身盈利的机遇。
比如,一只受到利好刺激的股票,无量接近涨停,却始终不能涨停。而持有者却总想等到涨停再卖,结果等到尾市收盘又跌下来。这就是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错失交易时间的事例。时间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之所以经常出现这种错失交易的机会,是交易者只顾价格,而忽视时间,把时空转换弄颠倒了。作为合格的交易者,时间因素是决定市场或股票转折的首要因素。所以操作中,应先决定买卖时间,再确定买卖空间。
江恩曾于1908年就提出“控制时间因素”论,指出时间可以超越价位平衡,时间是决定市场的最重要因素。当时间达到成交量将推动股价涨跌时。时间将成为预测大盘走势的一个重要因子。它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提示市场将出现趋势转折信号。所以有人因江思曾利用时间概念预测出700多次转折点,并成功炒作690多次的案例。把他称为炒作大师。
因为行为金融是研究人类理解信息并随之行动、做出投资决策的学科,无论过去的还是将来的,原始的还是长久的。就象江恩大师所说,太阳下面没有什么新鲜事一样。原理不变,需要掌握的只是形式,目前正是考验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观察市场走势的时候。
既然今天利好政策来了、钱也到了。操作就该看我们自己的了。重点在于资金,不在于决心。在于顺势而为,而不在于预知。因为股市这地方,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钱说了算,我们都得听钱的。
(本文完成于2008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