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话题由来
年初写了篇赏石感悟文章《丙申赏石随笔》(刊于《海派赏石》2016年第一期),文中所述的三个问题,有两个是关于艺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回顾如下:
其一,沪上石界春节正月十五日迎春团拜会上,90高龄的石友朱锦成老先生红光满面、神彩奕奕地登台吟颂赏石感悟诗,深深地打动了与会者并促成我也抒发了一番感受,大意是:唐诗《代悲白头翁》有言,“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上述以朱锦成老先生为代表的白头老者此种精、气、神诸风采,说明了尽管物与人的时空变换中,前者少变,后者易老。人的生命固然有限,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生命中精神世界的维度其可追求性却是无限的。
其二,今年三月中旬,从韩国传来让世界关注的一条消息:在韩国举行的围棋人机大战中,机器人阿法狗以4:1的绝对优势战胜人类高智代表李世石。这个事件揭示了在科学工具理性方面人类已不具优势。长久以来,人们的行为和关注点往往被科学的工具理性所捆绑,被其呈现的物欲怪物所迷惑,心智受遮蔽。幸运的是人类人格尊严的最后领地并未失守,这就是哲学和艺术的天地。有人也许对此不屑一顾,但我却以为人类的出路正在于此领域的辛勤耕耘,这对于我国的进步和振兴尤为重要,因为尽管我国的经济物质建设取得巨大发展,但我们所存在的种种缺失和问题几乎都能从上述领域中找到症结和出路。如果您承认赏石还是一项艺术活动的话,那么赏石活动的意义也应该超越和突破仅是停留于行业经济活动利益的关注点上:此种“只拣芝麻,看不到西瓜”。石头能卖钱决不是赏石活动的根本和全部。
以上所述,是话题的由来,深入推进才有了本文再思考的冲动,容我井蛙鸣声,恭候赐教。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
平心而论,新派赏石恢复的20多年来,石界对赏石艺术的本质特征的认知还是相当的不完善。具体来说分不清科学与艺术的异同。如各地的赏石协会早期大都归类于各地矿部门领导,很自然地遮敝了赏石艺术的人文特征。锦囊挂进豆腐店,难免会沾上豆腥昧。所以有石友置疑,这是赏石走错了路,嫁错了郎。
整体来看,石界的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指导都是围绕着产业经济利益的出发点为出发点。直至2014年12月赏石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刻起,这种遮敝才被有效揭开。认识其中的缘由还需要有个过程,因为当今社会物欲遮敝心智是根深蒂固的。不从艺术和科学的相异性出发,去进行分辨和思考,艺术的人文精神永远不可能得到伸张。
概括说来:科学表现为认识论的范畴,与概念有关,是理性的、严谨的、求真务实的,追求显现功利的,外观表象为“有用”。艺术不属认识论范畴,与概念无关,是感性的,浪漫的,自由的,追求美感的,去功利性的,其外观表象为“无用”。科学是客观规律的逻辑演绎,艺术是主观情感的尽情發挥,审美植根自由,法有无所顾忌,科学表现为理论理性,艺术表现为实践理性。混淆二者,必将遮敝艺术的光芒。
丰子恺先生说:我们的身体被束缚于现实,匍匐于地上,而且不久就要朽烂。然而我们在艺术的生活中,可以瞥见“无限”的姿态,可以认识“永劫”的面目,即可以体验人生的崇高、不朽,而发生的意义与价值了。艺术是人生不可少的安慰,又是比社会大问题的真和科学知识的真更加完全的真,直接了解事物的真相。
确实人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物欲至上是多么地偏离,正如尼采所言:“人的最高尊严在艺术活动的价值之中,因为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永远有充足理由”。
我以为(赏石)艺术人文精神的弘扬与抒发势在必然,人类的进步不能长期受阻于“自然的境界”和“名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与“天地的境界”正在向我们呼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是一种“大文化”的概念,它决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甚至是经济大佬们的陪衬或装饰,而是国家振兴的“重器”。其实早有学者要把艺术列入一种政治体系中去考量,只是还未引起更多的关注。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思变与突破
赏石艺术和生命意义相关联这和禅理十分相似,寒山子有言:“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饱吃须是饭,著衣方免寒。不解审思量,只道求佛难。回心即是佛,莫向外头看。”艺术和禅理在本质上都在于是本心的回归和内修,哪能说“招安”就“招安”,要遮蔽就遮蔽了呢!
古人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故而物质和精神总是相依相存,不能偏颇,更不能以此夺彼,洋洋得意,自以为是。人应该是有理智的,作家赛珍珠写道:“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皇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确实“上帝造人时,给我们以丰富的感官,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他预设在所有人心底的爱,而不是财富带来的虚幻”(苡程)。在这方面凡高十分清醒:“如果生活中没有某些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就不会留恋生活”。
还是回到本文《话题由来》起始点进行评说,有学者置疑“科学论”范畴中产业和行业的统计和数字:“所有的统计都是虚假的”(威廉·狄尔泰)。因为你永远无法估计出亲情的分量与爱情的价值,同样赏石艺术对上述赏石者所带来生命意义的价值你能估价出多少呢?赏石活动的真正价值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追求吗!
另则,在这物欲迷漫、人心浮躁的年代、难道不应该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进行某种减约和反思吗?阿德勒说:“知识不是最高的智力产品、理解以及超越理解的智慧具有更高的价值”。艺术和审美让我们进入智慧形态、超越现实性、进入可能性。因为现实总是存在着虚假和遮蔽,只有通过智者对现实的去蔽和觉醒,才能走向人类理想的彼岸。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为匮乏性需求和超越型自我实现的需求两类。前者是知识论、科技论所掌控的疆域,后者是艺术、审美、哲学所催生的心灵与智慧的时空。“美不属于决定化的世界,它脱出这个世界而自由地呼吸。”我们赏石人应该有可能是属于这群自由地呼吸着的人,有可能去尽情享受这生命的一份厚礼。就看你是如何去做了。
年初写了篇赏石感悟文章《丙申赏石随笔》(刊于《海派赏石》2016年第一期),文中所述的三个问题,有两个是关于艺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回顾如下:
其一,沪上石界春节正月十五日迎春团拜会上,90高龄的石友朱锦成老先生红光满面、神彩奕奕地登台吟颂赏石感悟诗,深深地打动了与会者并促成我也抒发了一番感受,大意是:唐诗《代悲白头翁》有言,“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上述以朱锦成老先生为代表的白头老者此种精、气、神诸风采,说明了尽管物与人的时空变换中,前者少变,后者易老。人的生命固然有限,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生命中精神世界的维度其可追求性却是无限的。
其二,今年三月中旬,从韩国传来让世界关注的一条消息:在韩国举行的围棋人机大战中,机器人阿法狗以4:1的绝对优势战胜人类高智代表李世石。这个事件揭示了在科学工具理性方面人类已不具优势。长久以来,人们的行为和关注点往往被科学的工具理性所捆绑,被其呈现的物欲怪物所迷惑,心智受遮蔽。幸运的是人类人格尊严的最后领地并未失守,这就是哲学和艺术的天地。有人也许对此不屑一顾,但我却以为人类的出路正在于此领域的辛勤耕耘,这对于我国的进步和振兴尤为重要,因为尽管我国的经济物质建设取得巨大发展,但我们所存在的种种缺失和问题几乎都能从上述领域中找到症结和出路。如果您承认赏石还是一项艺术活动的话,那么赏石活动的意义也应该超越和突破仅是停留于行业经济活动利益的关注点上:此种“只拣芝麻,看不到西瓜”。石头能卖钱决不是赏石活动的根本和全部。
以上所述,是话题的由来,深入推进才有了本文再思考的冲动,容我井蛙鸣声,恭候赐教。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
平心而论,新派赏石恢复的20多年来,石界对赏石艺术的本质特征的认知还是相当的不完善。具体来说分不清科学与艺术的异同。如各地的赏石协会早期大都归类于各地矿部门领导,很自然地遮敝了赏石艺术的人文特征。锦囊挂进豆腐店,难免会沾上豆腥昧。所以有石友置疑,这是赏石走错了路,嫁错了郎。
整体来看,石界的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指导都是围绕着产业经济利益的出发点为出发点。直至2014年12月赏石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刻起,这种遮敝才被有效揭开。认识其中的缘由还需要有个过程,因为当今社会物欲遮敝心智是根深蒂固的。不从艺术和科学的相异性出发,去进行分辨和思考,艺术的人文精神永远不可能得到伸张。
概括说来:科学表现为认识论的范畴,与概念有关,是理性的、严谨的、求真务实的,追求显现功利的,外观表象为“有用”。艺术不属认识论范畴,与概念无关,是感性的,浪漫的,自由的,追求美感的,去功利性的,其外观表象为“无用”。科学是客观规律的逻辑演绎,艺术是主观情感的尽情發挥,审美植根自由,法有无所顾忌,科学表现为理论理性,艺术表现为实践理性。混淆二者,必将遮敝艺术的光芒。
丰子恺先生说:我们的身体被束缚于现实,匍匐于地上,而且不久就要朽烂。然而我们在艺术的生活中,可以瞥见“无限”的姿态,可以认识“永劫”的面目,即可以体验人生的崇高、不朽,而发生的意义与价值了。艺术是人生不可少的安慰,又是比社会大问题的真和科学知识的真更加完全的真,直接了解事物的真相。
确实人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物欲至上是多么地偏离,正如尼采所言:“人的最高尊严在艺术活动的价值之中,因为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永远有充足理由”。
我以为(赏石)艺术人文精神的弘扬与抒发势在必然,人类的进步不能长期受阻于“自然的境界”和“名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与“天地的境界”正在向我们呼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是一种“大文化”的概念,它决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甚至是经济大佬们的陪衬或装饰,而是国家振兴的“重器”。其实早有学者要把艺术列入一种政治体系中去考量,只是还未引起更多的关注。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思变与突破
赏石艺术和生命意义相关联这和禅理十分相似,寒山子有言:“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饱吃须是饭,著衣方免寒。不解审思量,只道求佛难。回心即是佛,莫向外头看。”艺术和禅理在本质上都在于是本心的回归和内修,哪能说“招安”就“招安”,要遮蔽就遮蔽了呢!
古人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故而物质和精神总是相依相存,不能偏颇,更不能以此夺彼,洋洋得意,自以为是。人应该是有理智的,作家赛珍珠写道:“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皇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确实“上帝造人时,给我们以丰富的感官,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他预设在所有人心底的爱,而不是财富带来的虚幻”(苡程)。在这方面凡高十分清醒:“如果生活中没有某些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就不会留恋生活”。
还是回到本文《话题由来》起始点进行评说,有学者置疑“科学论”范畴中产业和行业的统计和数字:“所有的统计都是虚假的”(威廉·狄尔泰)。因为你永远无法估计出亲情的分量与爱情的价值,同样赏石艺术对上述赏石者所带来生命意义的价值你能估价出多少呢?赏石活动的真正价值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追求吗!
另则,在这物欲迷漫、人心浮躁的年代、难道不应该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进行某种减约和反思吗?阿德勒说:“知识不是最高的智力产品、理解以及超越理解的智慧具有更高的价值”。艺术和审美让我们进入智慧形态、超越现实性、进入可能性。因为现实总是存在着虚假和遮蔽,只有通过智者对现实的去蔽和觉醒,才能走向人类理想的彼岸。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为匮乏性需求和超越型自我实现的需求两类。前者是知识论、科技论所掌控的疆域,后者是艺术、审美、哲学所催生的心灵与智慧的时空。“美不属于决定化的世界,它脱出这个世界而自由地呼吸。”我们赏石人应该有可能是属于这群自由地呼吸着的人,有可能去尽情享受这生命的一份厚礼。就看你是如何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