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如有神在(六)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经》之号
  一天,我问一个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小万:“号(hào)脉的号是什么意思?这意思是怎么来的?”
  小万说:“号就是切,切脉,也就是诊脉。”
  我问:“号为什么有诊的意思呢?”
  小万:“这……还真没想过。”
  我说:“你们医古文的老师没讲过号吗?”
  小万说:“沒讲过,你知道号为什么有诊义?”
  我说:“其实特简单,号脉号脉,就是对号入脉。就像上影院看电影要对号入座。”
  号脉的诊断之义是从编号这来的。
  中国人很早就会按顺序编号了。如按天干顺序就编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的次序符号。按地支就编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次序符号。先人拿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符号,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如甲午年,丙申年,辛亥年等等。
  中国传统医学把人的脉象也编上了号,依人的脉搏所表现的快慢、强弱、深浅等情况,编为浮脉,沉脉,迟脉,数(shuò)脉,滑脉,涩脉等等符号,而每个脉号都会对应人的某些生理或心理的变化。有经验的中医生,就会根据这脉号,如脉沉,人有什么病会脉沉?就准确地诊断出病人的疾病。
  中医生号脉不像我上面说的这么简单。我在江阴见过一个老中医的门诊,有上百个人早起排队挂他的号。但只有前二十个人能挂上号,老中医一天就看二十个病人。没挂上号的人有的不甘心,还等着,希望老中医看完二十个人如有时间再加号。
  我见他号脉比较慢,有时一个脉要号十分钟以上。号完脉他就说病人的病,只见病人频频点头。有时他还让助手从里屋拿出一病历。我顺着门缝看里屋四墙的柜子全是病历。老中医从他师傅那继承的传统,看过的每一个病人都写病历,上面起码有脉号和所对应的病,以及这个病人脉象的变异,于是他编的脉号又多出新添的。就这样每天坚持,他写了六十五年的病历,积累了五十万份病历。如果按甲、子、葵、亥编号,那也循环了三万多个周期。所以他看的不管什么病人,只要一号脉,都能对号入脉,那五十万中的脉象总能对上一号。杜甫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位老中医也是下笔(开药方)如有神,即药到病除,因为他号脉早破万例了。
  号脉的号,动词是从编号的号,名词转移过来的,首先是有脉象的编号,即脉号,才有号脉的,即对号入座。
  号还有一意思,种、类。如:他这号人,就这样,别理他。但这种用法只能是贬义。这是怎么来的?
  原来监狱里关押犯人的房间叫号子。为什么?因为每个房间都有统一编排的号码,进而每个犯人也有统一编排的号码。蹲过号子的人肯定都犯过法,从号子里出来的人,人们也惯性地称他们为“这号人”。
  医院的病房病人也是这样编号,三号病房六号病床,病号、病号饭就这么来的。
  号的编号之义来源于商号。先民建城开市早就知道商店要集中,这一便于市民购物,二便于管理,于是,把商店、银行等编上号。
  那商店的编号又源自哪呢?商店的编号源自它的名称,如“天福号”、“全聚德”、“同仁堂”等等,这些老字号就是他们的名称。称号,号称的字义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这号源自名称,比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诸葛亮号孔明。
  那人的名称又源自哪呢?源自国号、年号。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国号为秦,刘邦胜项羽改国号为汉等等,而唐太宗李世民当政后改年号为贞观,唐玄宗李隆基当政后改年号为先天、开元、天宝等。
  号首先是帝王改朝换代取的国号、年号,就是取个名字。先民那是不崇洋媚外,而是崇古媚上。于是,也照着黄帝给国家、年代起名字,给自己也取个字号。
  帝王为什么要用号统称国号和年号呢?因为号最大。国号是一国之名,当然要最大的名。凭什么说号最大的?号的古字形有háo和虎拼象而成,“號”。号háo是人或动物的喊叫声,háo的声音也是象人或动物的号叫声。在先民眼里,老虎是百兽之王,它是最凶猛的,虎的号叫声也是野兽中最响亮最有威力的,于是帝王就用虎的号叫声来象征自己的权威。
  现在的字号多是视觉形象或文字的,在远古,没有文字的时代,号是听觉声音的。例如某个氏族仿某种动物的叫声当自己的族号,这某种动物就是自己氏族的图腾。如北方某民族以狼为自己氏族的图腾,仿狼的号叫声就是自己氏族的族号,类似后来的国号。
  再后来,人们又用动物的角、骨、贝壳等吹出声当自己的族号,开始是角、骨、贝壳(海螺)原生材质单纯的基音,后来为了其他氏族相区别,吹一些变化音或旋律、固定下来当自己的族号。再后来就用木、竹、泥、甚至金属,做成能吹出各种调调的号。
  就是今天的城市,有些游商还是用固定声音作为自己的字号。如磨剪子磨刀的师傅会吹小号,声为“喇——叭”。剃头匠会用一种唤头,那声一出来,虽不大,但传远,震得人头皮发麻。卖酱菜的为唱“韭菜花,臭豆腐——”等等。坐商一般就不用声音字号了,多用个性书法的牌匾或美术图案等等。
  我1978年当兵,每天军号伴随我的作息。早晨六点有起床号;六点十分有集合号,出早操;七点有早餐号,八点有训练号,十点有午餐号;下午二点有训练号,六点有晚餐号;晚上十点有熄灯号。遇到突发情况有紧急集合号。
  冯小刚导过一个电影《集结号》,就是因为该吹的集结号没吹,造成一个战斗团队的惨烈牺牲。
  一个小号,交响乐团里一个管乐高声部的一支,吹出的声音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这全在于小号声音背后的一个作战领导的体系。我当兵的时候可以不听起床号的号令,那等待我的将是全连的点名批评。如果在战场上吹响了冲锋号我没冲锋,挨处分是轻的,很有可能我就被就地正法了。在那个非常时期,一个班长就可因我没按着号令行事代表军事法庭审判我并执行。
  号令为什么比天大?号吹出的声音不可抗拒?就是因为指挥号令的人权比天大。   想一想先人以虎号háo象征国号是有物理和生理、心理基础的。因为虎号声的分贝最高,小动物听了浑身哆嗦跑不了,人听了也产生了生理上的震撼和心理上的恐惧。于是先人氏族首领就仿虎号或用其他大声象征虎号,来震慑自己的子民,引起子民的注意,伴随着虎号声,来发布自己的命令。这就是号令的由来。当然,提升巩固这号令威严的是当权者强大的武力和杀一儆百的残酷。就像虎号,小动物如不当回事,那就小动物就成了虎中餐了。
  常听有人对自己的名字不当回事,“不就是个符号吗?”符号和符号是不一样的,虎号和鸟叫能一样吗?因为符号所象征物或指称物会影响你的生理和心理的。
  2015年,我在宝鸡文理学院当青年教师年终考核的评委,饭桌上西安音乐学院一钢琴老师贺立跟我说想改变一下自己急躁火爆的性格。我说这很简单,改一下自己的名字,叫贺柔平,或者把柔平当成自己的号。她说:“名字不就是个符号吗?有那么大威力吗?”我说你试试嘛。
  从此她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字号:柔平,让认识自己的改口叫柔平,昵称柔柔,不认识自己的一上来就叫贺柔平。现在一年半过去了,认识她的人都说柔平(贺立)变了,从说话、走路到性格,都变得柔和多了。
  可见名字这符号的号,也像号令,让你非得执行,不过是你的本能潜移默化地执行。
  我怎么从号脉扯到了人名字号?让我缕一缕,依着字号的正常经历。
  号(號)首先是老虎的号叫声。虎号声震形威,于是帝王用虎号,號当作自己的国号、年号,并用號当作自己施令的引子或符号。并用角、骨、贝、竹、林、铜等做成能吹出号声的乐器。先人崇古媚上,也学帝王给自己起名取号。商店也效法,给自己的店铺起名号,因为商店也是人开的,最早人的名号就是店铺的名號。所谓老字号就是这店铺创始人故去,而他的字号流传到今天。坐商的字号用个性书法或图画固定,遊商用小号等响器当字号。政府为了便于管理街市商号,给它们依次序编号,同理,医院、监狱为了便于管理,也将病床病人和囚室囚犯编上了号。中医也不例外,将各种脉象也起名编号,号脉就是对号入脉。
  这就是号从虎号háo过渡到号hào脉的经历。
  在号的众多组词国号、号令、商号、符号、病号、号子、号召、号手、号角、号脉中,还就是号脉最有慧心。因为号脉不是你一发号,脉搏就照你的施令跳动,而是你潜心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听”你脉搏的沉浮滑涩,对上你数十年积累编号的脉案,准确地判断病。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化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信息技術被应用到了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期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学科理解,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养成创新思维。初中教育也是如此,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学科教育中应用的不断增多,如何将信息技术教育落实在初中教育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提升实际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有效性,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拟通过对现
一  嗜读木心文章逾六载,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遇到先生的文字,我对文学的理解会是什么样子;而年轻一辈的读者如我,也终于等到了写出此等文章、活出如许人生的艺术家。在这个意义上,我虽无福无德随侍先生侧听其言观其行,但他是我的家庭教师。  去岁金秋回香港参加毕业典礼,在刘剑梅师家中做客,其父刘再复先生也在。进门坐定,再复先生兴致勃勃跟我聊起木心,说道:“陈丹青在大陆推介木心,比他的油画贡献还要大!我看到木
前些年,某期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一女嘉宾说“宁在宝马里哭泣,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此话一出,引起大家一片热议,有指责其是拜金女的,也有为其辩护的,评论不绝如潮。今年年初,香港科技大学张春田博士《思想史视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后的女性解放话语》一书的出版。一句话的出现和一本书的出版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后者的出版对于我们理解前者,甚至女性解放话语在五四以来近一百年的迂回与展开以及其在
忽然想起萨特的话:小孩都快饿死了,文学还有什么用?     我必须承认,文艺理论的进步与日俱新,我们的文论已经非常超前,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派别林立,大师辈出——孔德的实证主义、左拉的自然主义、马拉美的象征主义、萨特的结构主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贝尔的形式主义、波伏娃的女性主义……再加之前缀为“新”和“后”的子子孙孙,简直多得可怕。如果“百科全书式”的亚里斯多德活到今天,他老人家能不能搞清楚这所有
一、出身“清华研究院国学门”的史家  周传儒(1900—1988),号书舲,四川江安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周传儒虽说是一个历史学家,但这个名字,如今甚至在学界,可能许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了,原因则不外是他没有子女或弟子为之广泛揄扬,但真正的原因则是他有过二十多年的“失业”经历,而所谓“失业”,说白了,当年他是一个“拾荒”老人哪!无法从事研究和写作,干的是“拾荒”活计,岂能名垂天下呢?  周传儒祖辈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最后一章最后一节的标题是“劳动动物的胜利”,这既是全书得出的最后结论,也是她对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境况的总结,因此,关于劳动动物的论述在阿伦特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那么,何谓劳动动物的胜利?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但有其他更加危险的迹象表明:人们愿意演变成动物物种,并且确实已经在向动物物种演变了,而自从达尔文以来,人都认为自己正是从动物物种演变过来的。”这也就是说,所谓
真正的阅读是眼睛与心灵同时抵达文字的阅读。一个合格的读者,应该有一双罗丹所说的“发现的眼睛”。这样一双眼睛,不但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还能毫不含糊地从作品的语言、情节和细节当中找出其间蕴含的全部意思。  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说:“阅读在其深层意义上不是一种视觉经验。它是一种认知和审美的经验,是建立在内在听觉和活力充沛的心灵之上的。”什么叫“内在听觉”,什么叫“活力充沛的心灵”?它不是其他别的什么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中记载了一则故事,看似平淡无常,甚至荒诞不稽,仔细阅读却发现其中另有深意。全文照抄如下:  乾隆丙辰、丁巳间,户部员外郎长公泰有仆妇,年二十余,中风昏眩,气奄奄如缕,至夜而绝。次日,方为营棺敛,手足忽动,渐能屈伸。俄起坐,问:“此何处?”众以为犹谵语也。既而环视室中,意若省悟,喟然者数四,默默无语,从此病顿愈。然察其语音行步,皆似男子,亦不能自梳沐。见其夫若不相识。觉有
鲁迅一生因其坚韧不拔地对黑暗势力的攻击而独立于世,为人景仰,但也因之而不见容于当局。尤其是在其后期,随着国民党独裁专制政权的稳固,对思想和文字的箝制升级,更是使他的文字处于被“明诛暗杀”的围剿之中,文章总被删、改、禁。有趣的是,鲁迅在后来结集时,将被删改的地方以黑点或黑杠重新标注,为我们保存了“中国文网史上极有价值的故实”,也使我们有幸取得了一个可以互相对比的版本,藉此重温历史,看到如鲁迅所说的当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破“四旧”太激烈,把传统中一些有价值的文化也破坏了,这是事实,但同时它也去掉了一些封建糟粕,如迷信、男权的大家长制等,这也是事实。我一直认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最大好处就是女性解放,女性成了“半边天”,女人获得与男人同等的地位与权利,把“三从四德”、“三妻四妾”等垃圾铲除了,这对于受了几千年压迫的中国女性其实是福音。不过,就像余华在《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所说的,这些传统的封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