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提出一种海洋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综合集成地理分布式的多子中心多源异构海洋数据,整体上提供常态化实时服务;支持领域智能算法手动建模和应用服务系统访问无缝衔接,船舶、海洋和IT等多领域专家能够协同创新工作,领域专家的建模和IT专家的应用服务系统无缝衔接;海洋领域行业分析及数据共享,可以通过API调用方式实现远程云服务,降低应用系统使用的复杂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一种海洋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综合集成地理分布式的多子中心多源异构海洋数据,整体上提供常态化实时服务;支持领域智能算法手动建模和应用服务系统访问无缝衔接,船舶、海洋和IT等多领域专家能够协同创新工作,领域专家的建模和IT专家的应用服务系统无缝衔接;海洋领域行业分析及数据共享,可以通过API调用方式实现远程云服务,降低应用系统使用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实现绿色建筑和我国推行的“双碳”目标是一致的,如何有效推动建筑产业绿色转型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双碳”目标和绿色建筑的内在联系,分析绿色建筑实施中存在的现实障碍,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颁布以来,地理教学改革迎来新热潮。问题式教学、野外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建结构不良的复杂情境及开展地理课堂深度教学等成为学界讨论较多的问题。地理学科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地理课堂与信息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新教材、新课程落地之际,学界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彰显学科核心素养的尝试。但此类研究多停留于单一软件、
在“碳中和”以及“碳达峰”战略发展规划下,对我国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不仅需要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同时需要采用科学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确保建筑工程具有良好的绿色节能性能,从而能够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措施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以期能够对相关人员有
<正>一、引言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力争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了解建筑能耗,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自1986年实施建筑节能政策以来,我国在理论研究、标准制定、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发展进程分为几个阶段:
为弄清近代方钢-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对近代历史文献中方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相关规定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基于方钢的构造特征,提出方钢-混凝土极限粘结应力的理论模型,对比极限粘结应力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从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影响方钢-混凝土极限粘结应力的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模型的极限粘结应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平均比值为1.08,积分误差绝对值为15.
<正>全力推进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超七成建筑与工业、交通,是我国三大“能耗大户”。从能源终端碳排放来看,这三者碳排放量大体相当;但从全过程碳排放来看,建筑则“独占鳌头”。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数据,以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总量为标准,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6.5%,占比将近一半。
渭南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礼仪文化积淀。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中,渭南将服务礼仪纳入《渭南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通过出台《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礼仪规范》、开展服务礼仪培训、评选服务礼仪“标兵”等举措,将礼仪精神贯穿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各项服务之中,推动“华夏文明之根守护工程”“公共文化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90例抑郁症患者,设为观察组,纳入基线资料配对的90名体检人群,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Glu、GABA水平,计算Glu/GABA并进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患者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组,并比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更需要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事业中,在各专业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然而,当前在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还有待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评估研究》一书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系统性研究,为深化我国高校创
泰国传统民族艺术样态丰富,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承模式。研究泰国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机制,不仅可以追溯泰国传统民族艺术的文化渊源,还可以了解泰民族的文化基因,为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尤其是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