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幼儿操作活动的主动性:一、从操作材料入手,激发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二、加强有效指导,运用启发式的语言,表扬肯定与激励评价;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操作更加有趣。
关键词:操作活动;积极性;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61-01
一、操作材料是首要条件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想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操作材料是首要条件。”
1、投放时注意有效性和合理性,结合相应的科学活动目标
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才能把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与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经验搭起一座桥梁,而不再是空白的“纸上谈兵”。使幼儿能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主动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获取科学知识经验。
2、投放的材料注意实效性,利于操作探索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我们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是便于幼儿操作的,而不是一个摆设品。”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便于他们操作的材料,才能使他们能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仍以“水不见了”为例,在探索材料是否吸水的特性时,采用变魔术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变魔术的工具就是一个带盖的八宝粥罐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以及手指的灵活能力,光在罐子盖上挖个小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小朋友们不仅会很快的发现里面装的材料,失去了魔术那种神奇的效果,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那怎么办?结合种种因素,想到在盖子的洞上装一个小漏斗。怎样的小漏斗合适为教学服务?尝试了几次之后,发现瓶装统一冰红茶的塑料瓶子最合适。于是剪下和幼儿人数相等的,再用橡皮带在剪下的边缘粘好,瓶口倒塞在相应的洞里。这样,小朋友倒水又省事又安全。果然,在具体的实验中,小朋友们感兴趣,动手操作积极,有效的达到了目的。准备的水的分量也是一样。刚开始时,投放了过多,一次倒进去之后,发现即使是吸水的材料也是过于饱和,水还会流下来。针对这种情况,再尝试,得出结论是水的分量要适中。用什么材料装水也是探讨和试验过的。通过自己的先实践检验,在集体活动中,用小药瓶装水的方法确实有效使用,魔术的效果很棒,小朋友们也体会到操作探索的乐趣。
3、考虑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常常发现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完成了操作活动而无所事事,能力弱的幼儿面对活动束手无策的样子。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仍旧从材料一头入手。在数量和难易方面着手。能力强的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相对多一些,难一些,结合瑞吉欧的教育思想“跳一跳,够得着”,进一步激发他们操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挑战,乐于挑战。能力弱的相对操作材料少一些,容易一些。一样的活动内容,希望通过不同的材料途径,来达到以他的能力实际水平承载的掌握效果。随着探索过程的发展,再继而逐渐丰富操作材料以及提高材料的操作难度,这样可以继续保持幼儿的探索科学的兴趣,逐步达到教育一致目的。
二、加强有效指导
“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指导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让指导有效的促进操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呢?
1、注意运用启发式的语言
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将知识和经验告诉幼儿,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引导幼儿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如在《水不见了》中,用一个小魔术引出活动的主题。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将活动始终围绕着主题,第一个环节结束,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毛巾吸水的特性。
2、善于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幼儿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就需作为引导者的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可能存在的错误观点,操作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以及碰到的种种困难等等,从而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水不见了》的操作活动中,有的孩子尽管选择的是吸水的材料,但因装水过多,同样也导致了水流下来的现象。他们对此迷惑不解。我适时的介入,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饱和”的原理,虽然不是本次活动的目标,不过却极大的满足了幼儿求知的愿望。
3、表扬肯定与激励评价
幼儿大胆操作,在操作中不断创新,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指导之一。在实验中,幼儿不能避免的是操作中的失败,这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幼儿正确面对失败,鼓励幼儿要在失败里总结经验,进行更大胆的操作与探索。从而培养幼儿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激励幼儿探索选择新途径、新方法处理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信任的眼神和热情的鼓励来激發幼儿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三、有效结合日常生活,提升经验
结合日常生活 ,能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此次操作活动,意义何在?他们会发现:噢!原来科学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对于他们的操作兴趣、操作积极性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使整个课题的实施,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如在《水不见了》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一些材料吸水的特性之后,再围绕试验后的结论,通过课件让幼儿在了解了生活中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的物品,比如拖把,纸尿布,浴擦等,使得空洞的动手操作,一下子赋予了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促进了他们对今后的科学探索活动以及操作活动的兴趣,继而也培养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喜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想要探索,敢于探索,乐于探索。
关键词:操作活动;积极性;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61-01
一、操作材料是首要条件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想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操作材料是首要条件。”
1、投放时注意有效性和合理性,结合相应的科学活动目标
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才能把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与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经验搭起一座桥梁,而不再是空白的“纸上谈兵”。使幼儿能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主动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获取科学知识经验。
2、投放的材料注意实效性,利于操作探索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我们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是便于幼儿操作的,而不是一个摆设品。”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便于他们操作的材料,才能使他们能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仍以“水不见了”为例,在探索材料是否吸水的特性时,采用变魔术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变魔术的工具就是一个带盖的八宝粥罐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以及手指的灵活能力,光在罐子盖上挖个小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小朋友们不仅会很快的发现里面装的材料,失去了魔术那种神奇的效果,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那怎么办?结合种种因素,想到在盖子的洞上装一个小漏斗。怎样的小漏斗合适为教学服务?尝试了几次之后,发现瓶装统一冰红茶的塑料瓶子最合适。于是剪下和幼儿人数相等的,再用橡皮带在剪下的边缘粘好,瓶口倒塞在相应的洞里。这样,小朋友倒水又省事又安全。果然,在具体的实验中,小朋友们感兴趣,动手操作积极,有效的达到了目的。准备的水的分量也是一样。刚开始时,投放了过多,一次倒进去之后,发现即使是吸水的材料也是过于饱和,水还会流下来。针对这种情况,再尝试,得出结论是水的分量要适中。用什么材料装水也是探讨和试验过的。通过自己的先实践检验,在集体活动中,用小药瓶装水的方法确实有效使用,魔术的效果很棒,小朋友们也体会到操作探索的乐趣。
3、考虑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常常发现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完成了操作活动而无所事事,能力弱的幼儿面对活动束手无策的样子。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仍旧从材料一头入手。在数量和难易方面着手。能力强的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相对多一些,难一些,结合瑞吉欧的教育思想“跳一跳,够得着”,进一步激发他们操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挑战,乐于挑战。能力弱的相对操作材料少一些,容易一些。一样的活动内容,希望通过不同的材料途径,来达到以他的能力实际水平承载的掌握效果。随着探索过程的发展,再继而逐渐丰富操作材料以及提高材料的操作难度,这样可以继续保持幼儿的探索科学的兴趣,逐步达到教育一致目的。
二、加强有效指导
“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指导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让指导有效的促进操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呢?
1、注意运用启发式的语言
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将知识和经验告诉幼儿,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引导幼儿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如在《水不见了》中,用一个小魔术引出活动的主题。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将活动始终围绕着主题,第一个环节结束,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毛巾吸水的特性。
2、善于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幼儿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就需作为引导者的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可能存在的错误观点,操作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以及碰到的种种困难等等,从而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水不见了》的操作活动中,有的孩子尽管选择的是吸水的材料,但因装水过多,同样也导致了水流下来的现象。他们对此迷惑不解。我适时的介入,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饱和”的原理,虽然不是本次活动的目标,不过却极大的满足了幼儿求知的愿望。
3、表扬肯定与激励评价
幼儿大胆操作,在操作中不断创新,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指导之一。在实验中,幼儿不能避免的是操作中的失败,这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幼儿正确面对失败,鼓励幼儿要在失败里总结经验,进行更大胆的操作与探索。从而培养幼儿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激励幼儿探索选择新途径、新方法处理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信任的眼神和热情的鼓励来激發幼儿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三、有效结合日常生活,提升经验
结合日常生活 ,能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此次操作活动,意义何在?他们会发现:噢!原来科学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对于他们的操作兴趣、操作积极性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使整个课题的实施,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如在《水不见了》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一些材料吸水的特性之后,再围绕试验后的结论,通过课件让幼儿在了解了生活中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的物品,比如拖把,纸尿布,浴擦等,使得空洞的动手操作,一下子赋予了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促进了他们对今后的科学探索活动以及操作活动的兴趣,继而也培养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喜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想要探索,敢于探索,乐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