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存在对古建筑群抢救不及时、保护不合理等行为,对古建筑群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影响了古建筑群的历史价值;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也造成了大量珍贵古建筑被拆除,降低古建筑群在社会中的地位,而以城市内涝严重为代表的城市化问题影响居住在古建筑群内市民的日常生活;
本文以广州恩宁路骑楼群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该区域城市化问题,简述骑楼群生存的现状和面临的危机,提出未来保护和利用的方法措施,使骑楼群更好适应城市化进程,也为我国其他古建筑群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古建筑群;保护;核心价值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逐渐增大,人地矛盾问题进一步凸显,城市发展与保护古建筑群的价值观互相冲突,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使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古建筑群陷入困境,使蕴含地域特色的古建筑群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古建筑群地区基础设施的滞后,使各种城市问题显外突出,影响居住在古建筑群内市民的日常生活。
本文以广州市恩宁路骑楼群为例,目的在于理顺骑楼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意义,了解骑楼群生存状况,分析得出骑楼不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原因,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综合各方面数据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寻求合理的保护、开发利用方式,让骑楼群既能更好地保存下来,又能适应城市化的发展。
2.恩宁路骑楼发展史
恩宁路骑楼街东起宝华路,西至多宝路,连接上下九和荔湾湖这两大商业区,是广州西关的核心街道之一;
恩宁路骑楼群作为住宅区,于1931年全面建成,大部分业主为民国时期的达官贵人,骑楼群的出现和兴起推动了南国特色建筑由西关大屋向骑楼过渡的历史变化,也推进了广州城市化进程;
建国以后,“粤剧殿堂”八和会馆重建于恩宁路,促使恩宁路聚集了大批粤剧伶人,恩宁路被看作粤剧发祥地盛极一时;
自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广州各大骑楼区被严重破坏,而恩宁路骑楼群也不能避免厄运。2007年,广州市政府出台恩宁路改造方案,顿时社会争议激烈,民间团体纷纷反对,但还是没有挡住推土机的轰鸣声,恩宁路大量民国骑楼惨遭拆除;2010年,满怀西关人集体回忆的金声影院主体也被强拆仅存牌楼……
历经八年风雨,广州第一个旧城改造项目以烂尾的结局收场,恩宁路已从广州的名片变成了一个垃圾遍地、人去楼空的烂摊子;
3.城市化影响与分析
3.1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和骑楼是南国特有的瑰宝。西关大屋标准的结构是以石脚水磨青砖砌墙,正门有硬木大门全套、趟栊门和吊脚扇门的三大门,入内三间两廊,后座还设内厅和内房等;大屋纵深大,分区功能合理,还设有具有防火功能的冷巷;屋檐下常有精美的长卷画图雕刻,内部以豪华酸枝家具装修等等。
西关大屋常分布在临近商业街的河涌边,以东西或南北向为主,呈大屋群分布,以三间两式大廊屋居多;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占地面积大的西关大屋渐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而出现内部分区简化合并,逐渐向骑楼过渡的现象。
据分析,西关大屋的没落是在清朝末年,经济逐渐萧条,人口暴涨,人地矛盾尖锐,不再适宜建造这种占地面积大的住宅,而鸦片战争爆发使外商涌入,先进的西方科技文化的冲击,使融合中西方艺术风格的骑楼则代替了西关大屋成为了上流社会的象征。
3.2骑楼建筑
骑楼建筑结构是横三段,楼底是地铺和长廊,中间是住宅用途的楼层,顶层为山花女儿墙或者塔楼;而骑楼立面则是纵三段来划分建造,一般为等量的三个单位,或者是“一中两侧”的建法,从而达到整体的大三段效果;而骑楼空间形态则是呈现面宽小而纵深大,采取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和,保持了街道完整性。
骑楼有不拘一格,自成风格的说法,现存有仿希腊柱廊式、巴洛克式、哥特式和南洋式等风格骑楼;恩宁路骑楼街以哥特式骑楼和巴洛克式骑楼为主,哥特式骑楼以强烈的垂直线条和拱形窗体著称,用彩色玻璃装饰,突出其建筑的竖向动感;巴洛克式骑楼用各种柔和的曲线曲面装饰,加强了建筑的整体美感。
山花女儿墙是骑楼融合中西方文化标志性体现,它有防火、避阳等作用;主要分为:立柱神龛式、涡卷式圆匾和神龛牌匾混合式三种风格;目前恩宁路骑楼的山花女儿墙完整度较好,不过存在在女儿墙加装空调风机或者塑胶棚的行为,破坏了女儿墙的整体美感。
不同艺术风格从建筑的角度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如巴洛克式骑楼标榜着追求新奇的社会风气;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骑楼失去了住宅形式的主导地位。住宅的刚需和地塊价值的上涨,建造成本巨大的骑楼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追求简单的现代社会风气与装饰复杂,注重线条勾画的骑楼显得格格不入,种种原因导致了骑楼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据实地调查发现,恩宁路现存的骑楼主体保护情况较乐观,但八和会馆情况堪忧,需要用钢架辅助支撑;
恩宁路骑楼现状
3.3城市地位的变化
恩宁路曾经是上流人士的集中地,再发展成为粤剧之乡、南拳发祥地,但随着城市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恩宁路也伴随着粤剧南拳的没落走向低谷,与相连的上下九步行街或者荔湾湖公园相比,可谓“人迹罕见”;
恩宁路改造计划更是将恩宁路的底蕴严重摧毁;
3.5基础设施配套程度
恩宁路曾是富人聚集地,基础设施非常完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恩宁路现有设施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
据走访调查发现,街道里现有两个小学及一个中学,其中西关培正小学是市一级小学,教育资源丰富;但与丰富的教育资源相比,医疗资源较缺乏,街道里仅有一个卫生站,仅可以处理一些日常小病,就医对于生活在恩宁路的居民来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还有一个突出的城市化问题:街道内涝严重;麻石路面曾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麻石路变成了沥青路,使地面下渗面积的减少,必然加大了地表径流的流量,导致原本排水设施落后的恩宁路雪上加霜,陷入“下雨必淹”的局面。
医疗教育设施
4.应对措施
a)科学合理对古建筑进行抢救保护和修缮;在尊重历史和维持建筑本身完整性、协调性的前提下,对破烂不堪的骑楼进行抢救性保护,尽可能保存下来;对年久失修的骑楼,进行恢复性修缮
b)维持原有风貌特色;不仅要对街道内的古建筑物进行保护,还要对原有的古树木、街巷和河涌等进行维护,并且完善街道内的基础设施,缓解城市化问题
c)注重街道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恩宁路的粤剧、手工打铜和铁打正骨均为其特色文化产业,其中粤剧、手工打铜手艺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与街道共同商议,制定相关政策帮助其形成一条综合产业链
d)利用已有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利用恩宁路现有泰华楼等丰富文化遗产,将恩宁路打造成为一个综合的文化休闲产业区,将人流从上下九步行街引入恩宁路
e)划分为历史古建筑特色文化街区;承诺恩宁路街道内所有古建筑就地保留,永久不拆除
参考文献
[1]杨宏烈.岭南骑楼建筑的文化复兴.广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杨宏烈.西关大屋与骑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3]杨希文.发掘历史街区新价值构建民间文化产业群——广州恩宁路骑楼街的保护作用.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2007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本文以广州恩宁路骑楼群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该区域城市化问题,简述骑楼群生存的现状和面临的危机,提出未来保护和利用的方法措施,使骑楼群更好适应城市化进程,也为我国其他古建筑群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古建筑群;保护;核心价值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逐渐增大,人地矛盾问题进一步凸显,城市发展与保护古建筑群的价值观互相冲突,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使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古建筑群陷入困境,使蕴含地域特色的古建筑群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古建筑群地区基础设施的滞后,使各种城市问题显外突出,影响居住在古建筑群内市民的日常生活。
本文以广州市恩宁路骑楼群为例,目的在于理顺骑楼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意义,了解骑楼群生存状况,分析得出骑楼不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原因,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综合各方面数据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寻求合理的保护、开发利用方式,让骑楼群既能更好地保存下来,又能适应城市化的发展。
2.恩宁路骑楼发展史
恩宁路骑楼街东起宝华路,西至多宝路,连接上下九和荔湾湖这两大商业区,是广州西关的核心街道之一;
恩宁路骑楼群作为住宅区,于1931年全面建成,大部分业主为民国时期的达官贵人,骑楼群的出现和兴起推动了南国特色建筑由西关大屋向骑楼过渡的历史变化,也推进了广州城市化进程;
建国以后,“粤剧殿堂”八和会馆重建于恩宁路,促使恩宁路聚集了大批粤剧伶人,恩宁路被看作粤剧发祥地盛极一时;
自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广州各大骑楼区被严重破坏,而恩宁路骑楼群也不能避免厄运。2007年,广州市政府出台恩宁路改造方案,顿时社会争议激烈,民间团体纷纷反对,但还是没有挡住推土机的轰鸣声,恩宁路大量民国骑楼惨遭拆除;2010年,满怀西关人集体回忆的金声影院主体也被强拆仅存牌楼……
历经八年风雨,广州第一个旧城改造项目以烂尾的结局收场,恩宁路已从广州的名片变成了一个垃圾遍地、人去楼空的烂摊子;
3.城市化影响与分析
3.1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和骑楼是南国特有的瑰宝。西关大屋标准的结构是以石脚水磨青砖砌墙,正门有硬木大门全套、趟栊门和吊脚扇门的三大门,入内三间两廊,后座还设内厅和内房等;大屋纵深大,分区功能合理,还设有具有防火功能的冷巷;屋檐下常有精美的长卷画图雕刻,内部以豪华酸枝家具装修等等。
西关大屋常分布在临近商业街的河涌边,以东西或南北向为主,呈大屋群分布,以三间两式大廊屋居多;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占地面积大的西关大屋渐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而出现内部分区简化合并,逐渐向骑楼过渡的现象。
据分析,西关大屋的没落是在清朝末年,经济逐渐萧条,人口暴涨,人地矛盾尖锐,不再适宜建造这种占地面积大的住宅,而鸦片战争爆发使外商涌入,先进的西方科技文化的冲击,使融合中西方艺术风格的骑楼则代替了西关大屋成为了上流社会的象征。
3.2骑楼建筑
骑楼建筑结构是横三段,楼底是地铺和长廊,中间是住宅用途的楼层,顶层为山花女儿墙或者塔楼;而骑楼立面则是纵三段来划分建造,一般为等量的三个单位,或者是“一中两侧”的建法,从而达到整体的大三段效果;而骑楼空间形态则是呈现面宽小而纵深大,采取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和,保持了街道完整性。
骑楼有不拘一格,自成风格的说法,现存有仿希腊柱廊式、巴洛克式、哥特式和南洋式等风格骑楼;恩宁路骑楼街以哥特式骑楼和巴洛克式骑楼为主,哥特式骑楼以强烈的垂直线条和拱形窗体著称,用彩色玻璃装饰,突出其建筑的竖向动感;巴洛克式骑楼用各种柔和的曲线曲面装饰,加强了建筑的整体美感。
山花女儿墙是骑楼融合中西方文化标志性体现,它有防火、避阳等作用;主要分为:立柱神龛式、涡卷式圆匾和神龛牌匾混合式三种风格;目前恩宁路骑楼的山花女儿墙完整度较好,不过存在在女儿墙加装空调风机或者塑胶棚的行为,破坏了女儿墙的整体美感。
不同艺术风格从建筑的角度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如巴洛克式骑楼标榜着追求新奇的社会风气;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骑楼失去了住宅形式的主导地位。住宅的刚需和地塊价值的上涨,建造成本巨大的骑楼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追求简单的现代社会风气与装饰复杂,注重线条勾画的骑楼显得格格不入,种种原因导致了骑楼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据实地调查发现,恩宁路现存的骑楼主体保护情况较乐观,但八和会馆情况堪忧,需要用钢架辅助支撑;
恩宁路骑楼现状
3.3城市地位的变化
恩宁路曾经是上流人士的集中地,再发展成为粤剧之乡、南拳发祥地,但随着城市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恩宁路也伴随着粤剧南拳的没落走向低谷,与相连的上下九步行街或者荔湾湖公园相比,可谓“人迹罕见”;
恩宁路改造计划更是将恩宁路的底蕴严重摧毁;
3.5基础设施配套程度
恩宁路曾是富人聚集地,基础设施非常完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恩宁路现有设施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
据走访调查发现,街道里现有两个小学及一个中学,其中西关培正小学是市一级小学,教育资源丰富;但与丰富的教育资源相比,医疗资源较缺乏,街道里仅有一个卫生站,仅可以处理一些日常小病,就医对于生活在恩宁路的居民来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还有一个突出的城市化问题:街道内涝严重;麻石路面曾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麻石路变成了沥青路,使地面下渗面积的减少,必然加大了地表径流的流量,导致原本排水设施落后的恩宁路雪上加霜,陷入“下雨必淹”的局面。
医疗教育设施
4.应对措施
a)科学合理对古建筑进行抢救保护和修缮;在尊重历史和维持建筑本身完整性、协调性的前提下,对破烂不堪的骑楼进行抢救性保护,尽可能保存下来;对年久失修的骑楼,进行恢复性修缮
b)维持原有风貌特色;不仅要对街道内的古建筑物进行保护,还要对原有的古树木、街巷和河涌等进行维护,并且完善街道内的基础设施,缓解城市化问题
c)注重街道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恩宁路的粤剧、手工打铜和铁打正骨均为其特色文化产业,其中粤剧、手工打铜手艺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与街道共同商议,制定相关政策帮助其形成一条综合产业链
d)利用已有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利用恩宁路现有泰华楼等丰富文化遗产,将恩宁路打造成为一个综合的文化休闲产业区,将人流从上下九步行街引入恩宁路
e)划分为历史古建筑特色文化街区;承诺恩宁路街道内所有古建筑就地保留,永久不拆除
参考文献
[1]杨宏烈.岭南骑楼建筑的文化复兴.广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杨宏烈.西关大屋与骑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3]杨希文.发掘历史街区新价值构建民间文化产业群——广州恩宁路骑楼街的保护作用.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2007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