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时高雅旧时物
对扳指的印象,最成熟的应是早些年去故宫博物院时,看到过的一幅《乾隆大阅图》。
画中的乾隆头戴战盔,身披铠甲,配弓戴箭,神态庄重,英姿焕发,描绘的是乾隆即位后第四年,也就是1739年,在京郊南苑举行阅兵仪式的情景。仔细端详,会发现乾隆皇帝右手拇指上佩戴一只白玉扳指。而在《情殷鉴古图》中看到的却是,道光皇帝身穿便服,左手持书,右手拇指佩戴一只半红半白的玉扳指,端坐在石凳上若有所思,好像沉浸在对书的无限回味之中。
之所以会注意这些细节,是因为爷爷就有一枚翡翠扳指,像其他老人的佛珠或者核桃一样,在手里不住地把玩和轻揉。打我有记忆起,这枚扳指就一直在爷爷手中,这么多年,他似乎已经成为爷爷的代言了,小时候放学回家,经常会看到街头巷尾,一位身穿马褂,手中揉着一枚翡翠扳指的老人家在悠闲踱步。
听父亲说,这扳指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的祖辈在清朝以前住在山西洪洞县。明洪武二年冬天山西知府去县里私访,曾以过路客商的名义借宿于我祖上的家里,祖上虽然家境清贫,但是对内部长幼有序,对外人礼敬有加,与借宿的客人虽然素昧平生,也无财力摆设酒宴,却真诚相待,将家中储存过冬的食物尽数拿了出来。知府离开的时候或许被祖辈的仁义打动,便从手上取下这枚扳指当做酬谢之物。后来清军入关,先辈们才迁到今天山东南部的这个小城,并一直生活到现在。
只是当时年幼,虽对它充满了疑惑,但好奇心随即都沉默在了玩耍的诱惑里。当看到帝王配有那扳指的图幅时,好奇才再次涌来。
坊间流传,宫廷御用扳指以翡翠质地为最佳,从故宫现存扳指来看,翡翠质地的扳指虽然为数不多,大量精美的扳指多取材于其他各种玉石,并且其上有乾隆、嘉庆等御用字样的扳指也基本上都是汉白玉质的,但少量的翡翠扳指大多配套有紫檀盒或者丝织布套等来保护,可见当时的宫廷贵族对稀有的质地细腻的翡翠扳指是尤为偏爱的。只是,当时已经远非好奇心了……这扳指到底是何玩物,为何在武王文帝都有佩戴,莫非与文武无关……
众里缤纷凤池夸
后来我又渐渐知道,扳指历史悠久,源于射箭所用的“韘”(音同“射”), “韘”是“韦”字旁,“韦”指的是去毛的熟皮子。也就是说,最初的扳指是用去毛的熟皮子制成的,系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于钩弦开弓,用途是保护拉弦的拇指。
东西方都有弓箭,但弓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复合弓,弓身不需要很长即有很好的弹性,强弓加短身,意味着弓弦拉开后与手指扣弦处是锐角,只能也只需用拇指扣弦。当然,拇指因此任务艰巨,单指扣弦会带来高承重和回弹后的巨大摩擦力,如果不保护拇指,射不了几箭,拇指就血肉模糊了,古人在拇指上系块皮子,既增加拉弓的力量,又可保护手指……于是,扳指应运而生!
后来,有钱的人用玉或象骨取代皮子。一般的兵卒和猎户的扳指,是用酸枣木制成的。作为拉弓的用具,历代沿革。后来引申为能够决断事务,是能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清以前扳指多以兽骨制成,呈黄色,年久变为浅褐色,满清入关后,举天之下奉养八旗之风气日渐奢靡,扳指这种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饰品。
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清乾隆以后扳指的做工越发精益求精,质料越发名贵讲究,出现了玉石、翡翠、玛瑙、珊瑚、茶晶、墨晶、水晶、金、银、铜、铁、瓷等品种,其中还是以翡翠为最珍贵。当然这些扳指质脆,根本不能用于挽弓了。但由于清代满族尚骑射习性的影响,男子本就喜以扳指为饰,用各种美玉材料制作,再雕饰龙马纹、花草纹、山水、人物、诗词等纹饰和图案,镂刻细腻,玲珑小巧。所以扳指之风大肆盛行。
到了清中晚期,扳指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装饰品了,当时还流传着一首诗:“料器而今未必珍,康乾曾贵玉三分。晶莹更比凝冰甚,白腻还如冻雪真。几道旋纹留旧迹,千圈砣线现磨痕。八旗子弟沦纨绔,扳指无弓只炫身。”这已经很形象和巧妙地描写出了扳指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境遇了。
一代高洁见居士
时至今日,爷爷把玩的那枚扳指已经生年不详,父亲也没有考究的意思。找个专家来评估也许只会伤了祖辈传承的情志。
我曾经细细打量过这枚翡翠扳指:通体青翠,流光溢彩,坚硬的质地温滑细腻,线条流畅,韵味十足;握在手中沉甸甸,又凉冰冰;在灯光下可以看到里面浅浅的纹路,那些纹路在光线中熠熠生辉;不知道有着多少年的历史,边边角角的地方有细微的碰痕。虽然如此,却一点也不影响它整体的饱满度,反而倒像是在时间流逝中饱经沧桑,历尽坎坷,更增加了几分沉稳厚重的气质。
父亲幼时调皮,曾在爷爷不注意时将这枚扳指偷来赏玩,不小心将其掉到了院中盛满水的白瓷盆里。翡翠与瓷盆的撞击声让父亲惊慌不已,知道惹了大祸,却害怕爷爷的责罚,正手足无措时,惊奇的一幕让他无意识地喊了出来:瓷盆竟然满盆绿光,一汪绿水光波粼粼,熠熠耀眼。闻声赶来的爷爷一看便知,立即小心从水中拾起扳指,用衣襟轻拭,并不时地放在嘴边哈气。惊慌的父亲再看白瓷盆时,清水已然恢复原样。因为这事,父亲当晚被罚站一个时辰。后来,父亲逐渐明白了这枚扳指的价值与其在爷爷心中的分量,再也没敢拿它造次。
许是缘了这份美好,爷爷在世时曾专门为玉扳指做过一幅画。我当时年幼,实在读不懂他的画与这绿绿的玩意儿有什么关系。只是依稀记得,他将那枚扳指恭恭敬敬摆在案上,宣纸铺开,镇尺压住纸头,各个笔尖蘸满颜色,几笔勾勒出一幅竹石小景,再以淡色渲染,远山淡淡带点青绿,近水清清带点幽蓝。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前总浮现出爷爷作画时的神态:时而闭目仰首,时而远观苍天,时而凝视扳指,时而流畅作画……而今,那枚扳指已经被父亲珍藏,但每逢贵客临门,挂在客厅的爷爷的手记却是家人骄傲的资本。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扳指应该是周朝时武王姬发家传的“潜龙玉扳指”。这扳指由一整块极品翡翠精心雕琢而成,相传是周武王的爷爷亲自雕绘而成。不但精美绝伦,而且佩戴上这扳指,仿佛一下子就有了天生神力相助,戴它射箭百发百中,被传为当时有神力的宝物。爷爷的那枚扳指虽然不能与周武王的家传之宝相比,但对于他老人家而言,却是如很多人手指上的戒指般不能舍弃了。很多个黄昏,他都在老宅的天井和游廊的各个墙角供上一小片蕉叶盛放的玫瑰花瓣,然后一手提着一具冒着烟雾的香炉,一手反复轻柔着那枚扳指在每一簇花瓣前喃喃诵经,小声祈福,炉烟弥漫开来,宅院里处处飘散着浓浓的香气。
阴阳相隔两不忘
爷爷去世时,我满以为这扳指会随着爷爷一起入土,但老人生前却叮嘱要将一生心爱之物留给后人。
像爷爷生前待它一样,父亲很精心地为扳指配了一只浮雕紫檀木盒子,平时都是放在他偌大书架的一隅,偶尔无事的夜里才会小心取出,轻轻揉转。父亲也是谨记爷爷教诲,隔段时间将其放在海生的绿藻中浸泡。有时也用温热的毛巾来擦拭,或者用冰毛巾包裹,说来也怪,被擦拭后的扳指愈加光亮水灵。
原来通过绿藻在水中的自然摆动和水波的作用力有润磨碧玉的作用。再加上碧玉比白玉的质地稍松,年深日久,绿藻植物纤维会渗进玉体,形成独特的玉纹,使扳指的水分更加充足,更加水润清碧,纹彩嫣然。
我想,爷爷留它传予后人,可能是想让他的后人能继续得受这高雅之物的熏陶,不至于在这浊世迷失方向吧。随着时光飞转,我也渐渐明白,爷爷当初画的本不是扳指本身,而是透过这枚小小扳指,爷爷的广袤视野。画里折射出来的更是他老人家教导后人要常怀像玉扳指一样的宽广胸怀。
不知道爷爷是怎样透过扳指的小孔看到了这般境界。只是,越发觉得爷爷与这玉扳指已经浑然一体,无法分离。
过年回家,我看到这枚扳指的花纹里已经透出青白,仿佛是被岁月洗涤过一样。通透得像家门前那湖里的水,绿色的纹络宛若湖水里轻轻招摇的水草,原始而干净,纯粹而赤诚。
对扳指的印象,最成熟的应是早些年去故宫博物院时,看到过的一幅《乾隆大阅图》。
画中的乾隆头戴战盔,身披铠甲,配弓戴箭,神态庄重,英姿焕发,描绘的是乾隆即位后第四年,也就是1739年,在京郊南苑举行阅兵仪式的情景。仔细端详,会发现乾隆皇帝右手拇指上佩戴一只白玉扳指。而在《情殷鉴古图》中看到的却是,道光皇帝身穿便服,左手持书,右手拇指佩戴一只半红半白的玉扳指,端坐在石凳上若有所思,好像沉浸在对书的无限回味之中。
之所以会注意这些细节,是因为爷爷就有一枚翡翠扳指,像其他老人的佛珠或者核桃一样,在手里不住地把玩和轻揉。打我有记忆起,这枚扳指就一直在爷爷手中,这么多年,他似乎已经成为爷爷的代言了,小时候放学回家,经常会看到街头巷尾,一位身穿马褂,手中揉着一枚翡翠扳指的老人家在悠闲踱步。
听父亲说,这扳指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的祖辈在清朝以前住在山西洪洞县。明洪武二年冬天山西知府去县里私访,曾以过路客商的名义借宿于我祖上的家里,祖上虽然家境清贫,但是对内部长幼有序,对外人礼敬有加,与借宿的客人虽然素昧平生,也无财力摆设酒宴,却真诚相待,将家中储存过冬的食物尽数拿了出来。知府离开的时候或许被祖辈的仁义打动,便从手上取下这枚扳指当做酬谢之物。后来清军入关,先辈们才迁到今天山东南部的这个小城,并一直生活到现在。
只是当时年幼,虽对它充满了疑惑,但好奇心随即都沉默在了玩耍的诱惑里。当看到帝王配有那扳指的图幅时,好奇才再次涌来。
坊间流传,宫廷御用扳指以翡翠质地为最佳,从故宫现存扳指来看,翡翠质地的扳指虽然为数不多,大量精美的扳指多取材于其他各种玉石,并且其上有乾隆、嘉庆等御用字样的扳指也基本上都是汉白玉质的,但少量的翡翠扳指大多配套有紫檀盒或者丝织布套等来保护,可见当时的宫廷贵族对稀有的质地细腻的翡翠扳指是尤为偏爱的。只是,当时已经远非好奇心了……这扳指到底是何玩物,为何在武王文帝都有佩戴,莫非与文武无关……
众里缤纷凤池夸
后来我又渐渐知道,扳指历史悠久,源于射箭所用的“韘”(音同“射”), “韘”是“韦”字旁,“韦”指的是去毛的熟皮子。也就是说,最初的扳指是用去毛的熟皮子制成的,系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于钩弦开弓,用途是保护拉弦的拇指。
东西方都有弓箭,但弓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复合弓,弓身不需要很长即有很好的弹性,强弓加短身,意味着弓弦拉开后与手指扣弦处是锐角,只能也只需用拇指扣弦。当然,拇指因此任务艰巨,单指扣弦会带来高承重和回弹后的巨大摩擦力,如果不保护拇指,射不了几箭,拇指就血肉模糊了,古人在拇指上系块皮子,既增加拉弓的力量,又可保护手指……于是,扳指应运而生!
后来,有钱的人用玉或象骨取代皮子。一般的兵卒和猎户的扳指,是用酸枣木制成的。作为拉弓的用具,历代沿革。后来引申为能够决断事务,是能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清以前扳指多以兽骨制成,呈黄色,年久变为浅褐色,满清入关后,举天之下奉养八旗之风气日渐奢靡,扳指这种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饰品。
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清乾隆以后扳指的做工越发精益求精,质料越发名贵讲究,出现了玉石、翡翠、玛瑙、珊瑚、茶晶、墨晶、水晶、金、银、铜、铁、瓷等品种,其中还是以翡翠为最珍贵。当然这些扳指质脆,根本不能用于挽弓了。但由于清代满族尚骑射习性的影响,男子本就喜以扳指为饰,用各种美玉材料制作,再雕饰龙马纹、花草纹、山水、人物、诗词等纹饰和图案,镂刻细腻,玲珑小巧。所以扳指之风大肆盛行。
到了清中晚期,扳指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装饰品了,当时还流传着一首诗:“料器而今未必珍,康乾曾贵玉三分。晶莹更比凝冰甚,白腻还如冻雪真。几道旋纹留旧迹,千圈砣线现磨痕。八旗子弟沦纨绔,扳指无弓只炫身。”这已经很形象和巧妙地描写出了扳指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境遇了。
一代高洁见居士
时至今日,爷爷把玩的那枚扳指已经生年不详,父亲也没有考究的意思。找个专家来评估也许只会伤了祖辈传承的情志。
我曾经细细打量过这枚翡翠扳指:通体青翠,流光溢彩,坚硬的质地温滑细腻,线条流畅,韵味十足;握在手中沉甸甸,又凉冰冰;在灯光下可以看到里面浅浅的纹路,那些纹路在光线中熠熠生辉;不知道有着多少年的历史,边边角角的地方有细微的碰痕。虽然如此,却一点也不影响它整体的饱满度,反而倒像是在时间流逝中饱经沧桑,历尽坎坷,更增加了几分沉稳厚重的气质。
父亲幼时调皮,曾在爷爷不注意时将这枚扳指偷来赏玩,不小心将其掉到了院中盛满水的白瓷盆里。翡翠与瓷盆的撞击声让父亲惊慌不已,知道惹了大祸,却害怕爷爷的责罚,正手足无措时,惊奇的一幕让他无意识地喊了出来:瓷盆竟然满盆绿光,一汪绿水光波粼粼,熠熠耀眼。闻声赶来的爷爷一看便知,立即小心从水中拾起扳指,用衣襟轻拭,并不时地放在嘴边哈气。惊慌的父亲再看白瓷盆时,清水已然恢复原样。因为这事,父亲当晚被罚站一个时辰。后来,父亲逐渐明白了这枚扳指的价值与其在爷爷心中的分量,再也没敢拿它造次。
许是缘了这份美好,爷爷在世时曾专门为玉扳指做过一幅画。我当时年幼,实在读不懂他的画与这绿绿的玩意儿有什么关系。只是依稀记得,他将那枚扳指恭恭敬敬摆在案上,宣纸铺开,镇尺压住纸头,各个笔尖蘸满颜色,几笔勾勒出一幅竹石小景,再以淡色渲染,远山淡淡带点青绿,近水清清带点幽蓝。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前总浮现出爷爷作画时的神态:时而闭目仰首,时而远观苍天,时而凝视扳指,时而流畅作画……而今,那枚扳指已经被父亲珍藏,但每逢贵客临门,挂在客厅的爷爷的手记却是家人骄傲的资本。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扳指应该是周朝时武王姬发家传的“潜龙玉扳指”。这扳指由一整块极品翡翠精心雕琢而成,相传是周武王的爷爷亲自雕绘而成。不但精美绝伦,而且佩戴上这扳指,仿佛一下子就有了天生神力相助,戴它射箭百发百中,被传为当时有神力的宝物。爷爷的那枚扳指虽然不能与周武王的家传之宝相比,但对于他老人家而言,却是如很多人手指上的戒指般不能舍弃了。很多个黄昏,他都在老宅的天井和游廊的各个墙角供上一小片蕉叶盛放的玫瑰花瓣,然后一手提着一具冒着烟雾的香炉,一手反复轻柔着那枚扳指在每一簇花瓣前喃喃诵经,小声祈福,炉烟弥漫开来,宅院里处处飘散着浓浓的香气。
阴阳相隔两不忘
爷爷去世时,我满以为这扳指会随着爷爷一起入土,但老人生前却叮嘱要将一生心爱之物留给后人。
像爷爷生前待它一样,父亲很精心地为扳指配了一只浮雕紫檀木盒子,平时都是放在他偌大书架的一隅,偶尔无事的夜里才会小心取出,轻轻揉转。父亲也是谨记爷爷教诲,隔段时间将其放在海生的绿藻中浸泡。有时也用温热的毛巾来擦拭,或者用冰毛巾包裹,说来也怪,被擦拭后的扳指愈加光亮水灵。
原来通过绿藻在水中的自然摆动和水波的作用力有润磨碧玉的作用。再加上碧玉比白玉的质地稍松,年深日久,绿藻植物纤维会渗进玉体,形成独特的玉纹,使扳指的水分更加充足,更加水润清碧,纹彩嫣然。
我想,爷爷留它传予后人,可能是想让他的后人能继续得受这高雅之物的熏陶,不至于在这浊世迷失方向吧。随着时光飞转,我也渐渐明白,爷爷当初画的本不是扳指本身,而是透过这枚小小扳指,爷爷的广袤视野。画里折射出来的更是他老人家教导后人要常怀像玉扳指一样的宽广胸怀。
不知道爷爷是怎样透过扳指的小孔看到了这般境界。只是,越发觉得爷爷与这玉扳指已经浑然一体,无法分离。
过年回家,我看到这枚扳指的花纹里已经透出青白,仿佛是被岁月洗涤过一样。通透得像家门前那湖里的水,绿色的纹络宛若湖水里轻轻招摇的水草,原始而干净,纯粹而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