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素质是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体验,培育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词]职业 素质教育 就业质量
一、职业素质概述
职业素质是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获得“用人单位、毕业生双满意”的就业质量,针对当前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劳资矛盾问题,突出职业意识教育在职业素质教育当中的基础性作用,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入点,实行全程职业指导制度,结合专业教育实施系统、连续、全程的职业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使学生自觉接受职业素质训练。通过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体验,培育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认识社会,做到“知己知彼”,正确择业,减少就业错位,提高就业质量。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内容
由“职业”和“素质”组成的“职业素质”,简单地说,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严格地说,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职场的根本。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职业素质要素除了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等。按照职业素质各要素对个人职业适应和职业生涯发展所起的作用,职业素质由三大类要素构成。其中,保障要素是指从业者必备的、对某岗位群工作起基础保障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思想道德和人际交往三个子要素,但单纯具备这些要素还不足以完成岗位工作。支撑要素即适应某岗位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期望和需求
充分认识就业质量是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状况的优劣和是否满意的综合性判断,以毕业生3—5年就业期为调研时段,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及就业质量评价分析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收集社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和毕业生对学院教育教学、就业单位的意见建议,准确分析劳资各方的期望、需求及矛盾冲突对就业质量的重要影响,既要分析毕业生专业能力、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主体意识、职业价值意识、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表现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也要分析毕业生对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前景等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为开展系统性的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依据,并找准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明确职业意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2.以职业意识教育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实践
职业意识就是把对前途和未来的美好追求,寄托在具体的职业上,并以此作为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并按照相应的标准去学习和要求自己,指导自己该干什么和怎么干。职业意识决定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又决定职业道德、敬业程度、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由于职业意识的滞后,造成毕业生角色定位转变不及时,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缺乏,从而直接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度下降。因此,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教育理念,在学校形成职业意识教育全员化、职业化的共识与氛围,切实把人才培养工作转到“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轨道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加强职业意识教育。以职业价值意识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生涯设計为切入点,构建职业意识教育内容体系。加强职业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什么是职业价值观等一系列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职业价值观;通过构建“职业认知—情境体验—成就评价—激发兴趣—情感提升”的职业情感培育路线,加强职业情感的培育,加强对学生职业选择的态度培养,包括选择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的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认识社会,做到“知己知彼”,正确择业。
成立职业意识教育专职部门,与企业合作组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专兼结合的职业意识教育教学团队,建立相关制度,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职业意识教育计划。第一学年以职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为重点,第二、三学年则重点通过职业实践方式推动职业角色转换,最后一学年则突出择业、就业指导,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职业意识教育体系,并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中。实现职业意识教育与学院专业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通过三年的职业意识教育活动逐步完善职业意识教育和评价体系,形成职业意识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实施全程职业指导制度,结合专业教育实施系统、连续、全程的职业素质教育。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计划,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加强制度建设,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融合到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三育人”;制定学院各个实践场所的职业道德规范,将职业道德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考评内容之一;精心设计和组织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增强实践体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担任职业道德教育兼职辅导员,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和生产劳动中自觉培育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既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又突出职业意识教育的基础作用,促进职业道德教育事半功倍;既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又强调职业意识的训练,实现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既重视就业指导,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完善学院、系部、专业的三级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开展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职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化程度,促进学生“学业、就业、职业、事业”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3.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
完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危机干预网络;加强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建设,做好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和学生的心理建档工作,聘请企业家做职业心理准备报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程,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4.构建职业素质教育管理系统
建立并完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管理机制,增强活动策划、实施和评价的监控效果,开发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管理系统软件。通过制度建设和软件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活动管理监控体系,使学院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从策划、实施到评价的全过程得到有力的监控与管理。
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管理系统模块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关键词]职业 素质教育 就业质量
一、职业素质概述
职业素质是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获得“用人单位、毕业生双满意”的就业质量,针对当前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劳资矛盾问题,突出职业意识教育在职业素质教育当中的基础性作用,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入点,实行全程职业指导制度,结合专业教育实施系统、连续、全程的职业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使学生自觉接受职业素质训练。通过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体验,培育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认识社会,做到“知己知彼”,正确择业,减少就业错位,提高就业质量。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内容
由“职业”和“素质”组成的“职业素质”,简单地说,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严格地说,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职场的根本。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职业素质要素除了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等。按照职业素质各要素对个人职业适应和职业生涯发展所起的作用,职业素质由三大类要素构成。其中,保障要素是指从业者必备的、对某岗位群工作起基础保障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思想道德和人际交往三个子要素,但单纯具备这些要素还不足以完成岗位工作。支撑要素即适应某岗位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期望和需求
充分认识就业质量是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状况的优劣和是否满意的综合性判断,以毕业生3—5年就业期为调研时段,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及就业质量评价分析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收集社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和毕业生对学院教育教学、就业单位的意见建议,准确分析劳资各方的期望、需求及矛盾冲突对就业质量的重要影响,既要分析毕业生专业能力、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主体意识、职业价值意识、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表现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也要分析毕业生对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前景等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为开展系统性的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依据,并找准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明确职业意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2.以职业意识教育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实践
职业意识就是把对前途和未来的美好追求,寄托在具体的职业上,并以此作为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并按照相应的标准去学习和要求自己,指导自己该干什么和怎么干。职业意识决定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又决定职业道德、敬业程度、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由于职业意识的滞后,造成毕业生角色定位转变不及时,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缺乏,从而直接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度下降。因此,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教育理念,在学校形成职业意识教育全员化、职业化的共识与氛围,切实把人才培养工作转到“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轨道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加强职业意识教育。以职业价值意识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生涯设計为切入点,构建职业意识教育内容体系。加强职业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什么是职业价值观等一系列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职业价值观;通过构建“职业认知—情境体验—成就评价—激发兴趣—情感提升”的职业情感培育路线,加强职业情感的培育,加强对学生职业选择的态度培养,包括选择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的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认识社会,做到“知己知彼”,正确择业。
成立职业意识教育专职部门,与企业合作组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专兼结合的职业意识教育教学团队,建立相关制度,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职业意识教育计划。第一学年以职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为重点,第二、三学年则重点通过职业实践方式推动职业角色转换,最后一学年则突出择业、就业指导,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职业意识教育体系,并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中。实现职业意识教育与学院专业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通过三年的职业意识教育活动逐步完善职业意识教育和评价体系,形成职业意识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实施全程职业指导制度,结合专业教育实施系统、连续、全程的职业素质教育。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计划,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加强制度建设,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融合到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三育人”;制定学院各个实践场所的职业道德规范,将职业道德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考评内容之一;精心设计和组织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增强实践体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担任职业道德教育兼职辅导员,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和生产劳动中自觉培育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既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又突出职业意识教育的基础作用,促进职业道德教育事半功倍;既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又强调职业意识的训练,实现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既重视就业指导,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完善学院、系部、专业的三级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开展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职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化程度,促进学生“学业、就业、职业、事业”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3.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
完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危机干预网络;加强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建设,做好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和学生的心理建档工作,聘请企业家做职业心理准备报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程,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4.构建职业素质教育管理系统
建立并完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管理机制,增强活动策划、实施和评价的监控效果,开发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管理系统软件。通过制度建设和软件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活动管理监控体系,使学院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从策划、实施到评价的全过程得到有力的监控与管理。
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管理系统模块架构图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