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与歌本为一体,诗词吟唱在我国由来已久。《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说明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吟唱的雏形可见一斑。《诗大序》也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诗经》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清传奇,中国古典诗词一直都保持吟唱的传统。诗词吟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宝贵而不可舍弃的文化遗产。
现如今,能吟会诵的人越来越少,会吟唱的大都年逾古稀,诗词吟唱的传承陷入濒危困境,我们的诗成了遥不可及的“远方”。引导一代代学生继承中华古典诗词的精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着把古典诗词吟唱引入校园、引入课堂,期望能通过吟唱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品味古典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从而提升对诗词的兴趣,获得美的享受。
一、在诗词教学中吟唱最美诗词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一直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诗歌教学过多注重对字词句的翻译、讲解。古典诗词应当包含“形、音、意”三方面,可诗词教学大多从形到意,偏偏忽略了音,也就是语言声音的感情,形象方面来欣赏,这就轻视了诗词的美感,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性。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充当被动的“接受容器”,课堂上昏昏欲睡,丧失了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于是,我们尝试着在诗歌教学的时候适当增加吟唱的环节,收到了比较好的鉴赏效果。比如赏析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时候,我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诵读全词 置身诗镜”——“品读全词 缘景明情”———“三读全词 拓展延伸”三大环节。第一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从关键词“山一程”“水一程”“千帐灯”“风一更”“水一更”的分析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雪交加、辗转反侧的羁旅关外的场景。第二个环节,则侧重从品读诗句体会全词的感情,我们从“夜深千帐灯”“聒碎乡心梦不成”等句子中,一读再读、一品再品,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慢慢体悟出来,但我总觉得还不够,于是忍不住吟唱了这首词,缠绵婉约的曲调徐徐唱来,隽永的思乡情意让人意犹未尽……在这样充分的铺垫之下,第三个环节——悠悠千古故园情的乡愁得以顺利而自然地拓展延伸。再比如讲授苏轼的《定风波》时,我按照预设的思路设计展开教学:初读诗歌、把握音准——研读诗歌、把握意境——再读诗歌、内化真情——吟咏诗歌、品味韵律。这节课以“读”为主,因声悟情,依情吟诵,最后一曲鹿港调的《定风波》吟唱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我由理解而美读,诵之不足而歌之。吟唱,吟出了诗歌的本真,吟出了教师的风采,也吟出了学生的欲望,学生纷纷要求我教他们唱。那节课,我们在一句又一句的吟唱中结束了课堂,也在吟唱中深切体会到了苏轼心无旁骛、超然旷达的潇洒个性。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就这样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诗歌,体会詩歌的音韵美、情韵美。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不再昏昏欲睡,反而激起了对诗歌学习的主动性。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吟唱变得更有趣、更高效,学生置身诗镜、真正深入诗词鉴赏学习,回归诗歌教学的本真。在诗词吟唱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有机结合,提升了诗歌教学的品位,较好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情趣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在校本课程中吟唱最美诗词
除了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还充分利用校本课程时间来轻吟浅唱学诗词,在吟唱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好。
近几年,我校语文组老师肩负起诠释经典、传承文化的使命,老师们纷纷热情投入其中,筚路蓝缕,在教研组长韦燕智老师的带领下,先后编写了《诗歌吟唱与音韵之美》《诗歌吟唱之中国传统节日》和《经典诗文吟唱之高中必背古诗词》等校本教材。在教材的指引下,高一、高二年级各开设一门古诗词吟唱选修课程。作为一门绝学,诗词吟唱的资料相当匮乏,几乎没有乐谱留存于世,所以我们师生所学的古诗词古调均从古谱翻译而来,没有现成的伴奏可以下载,全部是韦燕智老师根据九宫大成谱、碎金词谱等古谱古调翻译后的曲调做成的伴奏。高一使用教材《经典诗文吟唱之高中必背古诗词》,选取了诸如《渔歌子》《关雎》《满江红》《雨霖铃》《旅夜书怀》等经典诗篇吟唱。
高二则使用教材《诗歌吟唱之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春起元日、元宵、花朝、上已、寒食、清明,夏有端午,秋含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则冬至、腊八、小年、除夕。在校本课程教材《诗歌吟唱之中国传统节日》中,我们节选了不同年代的名家作品,有战国屈原的《离骚·端午》,有唐代白居易的《和春深》、杜牧的《清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除夕》、杜甫的《七律·小至》,有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晏殊的《蝶恋花·清明》、秦观的《鹊桥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还有民国苏曼殊的《花朝》,这些作品上下跨越两千多年,具有极强的时间张力,很好地诠释了沉淀深厚历史与文化的传统节日。
诗词吟唱校本课程的开设,使诗词的学习方式更多样、更有趣,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敞开心灵,积极参与其中,既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又地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重新树立了学习诗歌的信心,学古诗、背古文也不再是被动的行为。高三年级虽然因为高考压力不再开设校本课程,但是身为班主任的语文老师,都会适当地在班会课上和学生一起吟唱,且吟且歌中,同学们释放了压力,陶冶了性情,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乐观的心态投入备考学习中。在我们的校园里,除了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还经常有动人心弦的吟唱声,这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三、在清芬诗社中吟唱最美诗词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成立于2013年的我校清芬诗社社名取自李白的《赠孟浩然》。诗社以传承诗词传统文化、深化民族文化美育为宗旨,意在让古籍中的诗词吟唱鲜活起来,参与建设民族校园文化。它由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的学生、北师大南山诗社第五任社长秦中慧老师创办,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最早成立的古诗词吟唱学生社团。诗韵清芬五载,其成长从未停歇,五年來,诗社不断招募诗词爱好者,为社员搭建了解诗词、讨论诗词、学习吟唱的平台,每周四晚修三是诗社吟唱教学活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分钟,但社员们互相切磋、真诚交流,一起吟唱经典的诗词并分享对古典诗词的体会,获得了美育熏陶、心灵净化与经典传承。
诗社每年都联合文学社举办各类校级诗歌朗诵吟唱比赛,如“吟唱经典 唱响广西”校园歌圩文化艺术节、“采撷民族情”民谣创编诵读比赛、“古韵新研民族风”民谣创编诵读大赛……第五届诗社社长陈雪冰在2017年“美韵鸿园”迎新年经典诗文朗诵吟唱比赛中,以一首个人吟唱《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在教师节、毕业典礼、三月三歌台晚会、接待外国友人等活动中,清芬诗社的吟唱表演也都成为重要的压轴节目。今年5月29日,高三毕业典礼,清芬诗社的学生们吟唱一首《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为高三学子祝福,祝愿2018届学子鱼跃龙门,蟾宫折桂。今年暑假8月7日,日本熊本县高中生代表团一行14人到我校交流访问,清芬诗社以一曲《诗经·蒹葭》诗词吟唱,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今年教师节9月10日,诗社的学生则以吟唱《春夜喜雨》、《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与祝福。诗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自治区、南宁市经典诵读系列等活动并获一、二、三等奖,成为我们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其中,2016年第四任社长罗曼君参加了以传承诗词吟唱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比赛,斩获南宁市唯一特等奖、广西唯一特等奖并代表广西到北京参加全国赛进入前十名,获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今年9月16日,清芬诗社5周年古典诗词吟唱中秋诗会上,诗社全体成员自主排练,从音乐、课件制作到舞蹈编排均由社员们自主完成,两个小时的吟唱晚会,12个节目,22人自编、自导、自演,完美地呈献了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向全校师生也向吟唱传承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未断流也不应当断流。古人和诗以歌,我们秉承着“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的精神,让诗词融入旋律的初心,致力于“让沉睡在典籍中的文字重新唱响美妙的旋律”,致力于还原古老的韵律,用旋律谱写和传唱诗词,感受诗词之美,提升人生境界,传承经典文化。在诗词鉴赏中、在校本课程中、在清芬诗社中,我们以行动吟唱最美的诗词,唤醒沉睡在古典诗词中的音乐,向传统文化致敬,与经典为伍,打造诗韵校园!
★作者通联: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
现如今,能吟会诵的人越来越少,会吟唱的大都年逾古稀,诗词吟唱的传承陷入濒危困境,我们的诗成了遥不可及的“远方”。引导一代代学生继承中华古典诗词的精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着把古典诗词吟唱引入校园、引入课堂,期望能通过吟唱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品味古典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从而提升对诗词的兴趣,获得美的享受。
一、在诗词教学中吟唱最美诗词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一直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诗歌教学过多注重对字词句的翻译、讲解。古典诗词应当包含“形、音、意”三方面,可诗词教学大多从形到意,偏偏忽略了音,也就是语言声音的感情,形象方面来欣赏,这就轻视了诗词的美感,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性。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充当被动的“接受容器”,课堂上昏昏欲睡,丧失了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于是,我们尝试着在诗歌教学的时候适当增加吟唱的环节,收到了比较好的鉴赏效果。比如赏析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时候,我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诵读全词 置身诗镜”——“品读全词 缘景明情”———“三读全词 拓展延伸”三大环节。第一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从关键词“山一程”“水一程”“千帐灯”“风一更”“水一更”的分析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雪交加、辗转反侧的羁旅关外的场景。第二个环节,则侧重从品读诗句体会全词的感情,我们从“夜深千帐灯”“聒碎乡心梦不成”等句子中,一读再读、一品再品,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慢慢体悟出来,但我总觉得还不够,于是忍不住吟唱了这首词,缠绵婉约的曲调徐徐唱来,隽永的思乡情意让人意犹未尽……在这样充分的铺垫之下,第三个环节——悠悠千古故园情的乡愁得以顺利而自然地拓展延伸。再比如讲授苏轼的《定风波》时,我按照预设的思路设计展开教学:初读诗歌、把握音准——研读诗歌、把握意境——再读诗歌、内化真情——吟咏诗歌、品味韵律。这节课以“读”为主,因声悟情,依情吟诵,最后一曲鹿港调的《定风波》吟唱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我由理解而美读,诵之不足而歌之。吟唱,吟出了诗歌的本真,吟出了教师的风采,也吟出了学生的欲望,学生纷纷要求我教他们唱。那节课,我们在一句又一句的吟唱中结束了课堂,也在吟唱中深切体会到了苏轼心无旁骛、超然旷达的潇洒个性。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就这样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诗歌,体会詩歌的音韵美、情韵美。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不再昏昏欲睡,反而激起了对诗歌学习的主动性。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吟唱变得更有趣、更高效,学生置身诗镜、真正深入诗词鉴赏学习,回归诗歌教学的本真。在诗词吟唱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有机结合,提升了诗歌教学的品位,较好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情趣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在校本课程中吟唱最美诗词
除了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还充分利用校本课程时间来轻吟浅唱学诗词,在吟唱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好。
近几年,我校语文组老师肩负起诠释经典、传承文化的使命,老师们纷纷热情投入其中,筚路蓝缕,在教研组长韦燕智老师的带领下,先后编写了《诗歌吟唱与音韵之美》《诗歌吟唱之中国传统节日》和《经典诗文吟唱之高中必背古诗词》等校本教材。在教材的指引下,高一、高二年级各开设一门古诗词吟唱选修课程。作为一门绝学,诗词吟唱的资料相当匮乏,几乎没有乐谱留存于世,所以我们师生所学的古诗词古调均从古谱翻译而来,没有现成的伴奏可以下载,全部是韦燕智老师根据九宫大成谱、碎金词谱等古谱古调翻译后的曲调做成的伴奏。高一使用教材《经典诗文吟唱之高中必背古诗词》,选取了诸如《渔歌子》《关雎》《满江红》《雨霖铃》《旅夜书怀》等经典诗篇吟唱。
高二则使用教材《诗歌吟唱之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春起元日、元宵、花朝、上已、寒食、清明,夏有端午,秋含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则冬至、腊八、小年、除夕。在校本课程教材《诗歌吟唱之中国传统节日》中,我们节选了不同年代的名家作品,有战国屈原的《离骚·端午》,有唐代白居易的《和春深》、杜牧的《清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除夕》、杜甫的《七律·小至》,有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晏殊的《蝶恋花·清明》、秦观的《鹊桥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还有民国苏曼殊的《花朝》,这些作品上下跨越两千多年,具有极强的时间张力,很好地诠释了沉淀深厚历史与文化的传统节日。
诗词吟唱校本课程的开设,使诗词的学习方式更多样、更有趣,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敞开心灵,积极参与其中,既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又地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重新树立了学习诗歌的信心,学古诗、背古文也不再是被动的行为。高三年级虽然因为高考压力不再开设校本课程,但是身为班主任的语文老师,都会适当地在班会课上和学生一起吟唱,且吟且歌中,同学们释放了压力,陶冶了性情,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乐观的心态投入备考学习中。在我们的校园里,除了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还经常有动人心弦的吟唱声,这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三、在清芬诗社中吟唱最美诗词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成立于2013年的我校清芬诗社社名取自李白的《赠孟浩然》。诗社以传承诗词传统文化、深化民族文化美育为宗旨,意在让古籍中的诗词吟唱鲜活起来,参与建设民族校园文化。它由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的学生、北师大南山诗社第五任社长秦中慧老师创办,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最早成立的古诗词吟唱学生社团。诗韵清芬五载,其成长从未停歇,五年來,诗社不断招募诗词爱好者,为社员搭建了解诗词、讨论诗词、学习吟唱的平台,每周四晚修三是诗社吟唱教学活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分钟,但社员们互相切磋、真诚交流,一起吟唱经典的诗词并分享对古典诗词的体会,获得了美育熏陶、心灵净化与经典传承。
诗社每年都联合文学社举办各类校级诗歌朗诵吟唱比赛,如“吟唱经典 唱响广西”校园歌圩文化艺术节、“采撷民族情”民谣创编诵读比赛、“古韵新研民族风”民谣创编诵读大赛……第五届诗社社长陈雪冰在2017年“美韵鸿园”迎新年经典诗文朗诵吟唱比赛中,以一首个人吟唱《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在教师节、毕业典礼、三月三歌台晚会、接待外国友人等活动中,清芬诗社的吟唱表演也都成为重要的压轴节目。今年5月29日,高三毕业典礼,清芬诗社的学生们吟唱一首《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为高三学子祝福,祝愿2018届学子鱼跃龙门,蟾宫折桂。今年暑假8月7日,日本熊本县高中生代表团一行14人到我校交流访问,清芬诗社以一曲《诗经·蒹葭》诗词吟唱,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今年教师节9月10日,诗社的学生则以吟唱《春夜喜雨》、《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与祝福。诗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自治区、南宁市经典诵读系列等活动并获一、二、三等奖,成为我们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其中,2016年第四任社长罗曼君参加了以传承诗词吟唱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比赛,斩获南宁市唯一特等奖、广西唯一特等奖并代表广西到北京参加全国赛进入前十名,获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今年9月16日,清芬诗社5周年古典诗词吟唱中秋诗会上,诗社全体成员自主排练,从音乐、课件制作到舞蹈编排均由社员们自主完成,两个小时的吟唱晚会,12个节目,22人自编、自导、自演,完美地呈献了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向全校师生也向吟唱传承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未断流也不应当断流。古人和诗以歌,我们秉承着“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的精神,让诗词融入旋律的初心,致力于“让沉睡在典籍中的文字重新唱响美妙的旋律”,致力于还原古老的韵律,用旋律谱写和传唱诗词,感受诗词之美,提升人生境界,传承经典文化。在诗词鉴赏中、在校本课程中、在清芬诗社中,我们以行动吟唱最美的诗词,唤醒沉睡在古典诗词中的音乐,向传统文化致敬,与经典为伍,打造诗韵校园!
★作者通联: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