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青年路第二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不仅语文、数学等学科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音乐教学也有了新的发展要求。在当前的音乐教学模式中,老师不但要使学生享受音乐,更要让他们学会在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甚至创造美。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和有效,是每个小学音乐教师都该积极思索的问题。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将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已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重点就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的作用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解析和评说。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体态律动;运用现状
一、体态律动的运用现状
自1900年瑞典音乐家达尔克洛兹提出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法之后,它便被广泛应用于音乐、舞蹈、戏剧以及绘画等各个方面。这种教学活动主要以人的身体为主体,在律动过程中随着不同的音乐节奏可以做出拍击,甚至是跳、跑等动作。这种方式看似极为简单,但是却对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音乐有着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体态律动这种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到世界各国音乐教育中。同样在我国,自体态律动教学方法被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它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大力追捧与欢迎。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体态律动是老师使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投入,以切身感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学习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入门指导——打拍子时,我们可以在有节奏的打拍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顺着拍子的节奏进行身体的晃动。这样,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身心投入,才能够深刻地感受音乐。当他们对音乐节奏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之后,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更复杂的音乐活动中。
2.针对个性,因势利导
在音乐教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体态律动的方法从而较为直观地了解和深刻认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当聆听《青春舞曲》这首欢快明丽的歌曲时,有些学生会随着歌曲的节奏产生非常明显的体态律动,比如跺脚、晃头以及手打节拍等动作,还有一些学生只会做一些不大明显的律动,如用手轻叩桌子或者轻微点头等。这一系列活动都表现出了学生张扬或者内敛、大方或者胆小等不同的个性特征。由此也为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体态律动时制定不同的个性教学方案提供了指导。
3.培养学生兴趣,增强音乐感知力
在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这类曲调激昂、节奏感强的音乐更容易带动起学生的体态律动。当学生在乐曲中随着音乐进行或缓或急的肢体律动时,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会以及乐曲感知能力就会更强。通过对学生一段时间的音乐训练之后,老师就会明显地发现学生的体态律动更加具有节奏感,而且音乐欣赏水平较之前也有明显的提高。甚至有些乐感较强的学生更可以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哼唱以及创编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
三、体态律动的合理运用方法
1.由浅入深,缓步引导
在对学生进行体态律动指导时,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刚开始进行练习时,如,对《粉刷匠》这首歌进行学习时,老师就可以自己边打拍子边做一些肢体的律动,使得学生在感悟到节拍的同时也感受音乐的情绪。老师可以通过歌曲的节奏、歌词对歌曲内容加以丰富,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歌曲的情感体悟进行律动,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对音乐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2.在律动中感知,在感知中律动
在对学生进行《蜗牛与黄鹂鸟》的体态律动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旋律,然后自己在此过程中通过手足配合的体态律动对學生进行引导。比如在“阿树,阿上”这一句唱词中,老师可以在学生唱时在“树”和“上”这两个律动词上挥一挥胳膊或拍一拍手,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句唱词中用手做出不断向上爬的动作等。通过律动引导使学生体悟律动对音乐理解的作用。在老师一段时间的律动指导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对《黑猫警长》《采蘑菇的小姑娘》等进行自我体态律动,使他们通过自我音乐意境的理解进行自我律动,提高律动协调能力,以乐态带动律态。
3.体态律动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需求
根据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深度的体态律动指导。对于低年级对音乐认识与了解比较浅薄的学生,律动主要停留在节拍节奏方面,具体动作也由教师规定,带领学生统一进行律动。高年级作为律动水平上升的过渡阶段,对自我体态律动有了更深程度的认识和较高水平的掌握,他们的律动就已经不能再停留于节拍节奏,而是要通过身体律动更完美地演唱歌曲,例如通过律动帮助学生正确表达歌曲的强弱,帮助分析音乐的乐句等。
参考文献:
[1]刘伟.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5).
[2]李珊倪,胡波.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6).
[2]王玲玲.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3).
编辑 赵飞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不仅语文、数学等学科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音乐教学也有了新的发展要求。在当前的音乐教学模式中,老师不但要使学生享受音乐,更要让他们学会在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甚至创造美。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和有效,是每个小学音乐教师都该积极思索的问题。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将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已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重点就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的作用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解析和评说。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体态律动;运用现状
一、体态律动的运用现状
自1900年瑞典音乐家达尔克洛兹提出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法之后,它便被广泛应用于音乐、舞蹈、戏剧以及绘画等各个方面。这种教学活动主要以人的身体为主体,在律动过程中随着不同的音乐节奏可以做出拍击,甚至是跳、跑等动作。这种方式看似极为简单,但是却对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音乐有着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体态律动这种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到世界各国音乐教育中。同样在我国,自体态律动教学方法被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它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大力追捧与欢迎。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体态律动是老师使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投入,以切身感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学习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入门指导——打拍子时,我们可以在有节奏的打拍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顺着拍子的节奏进行身体的晃动。这样,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身心投入,才能够深刻地感受音乐。当他们对音乐节奏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之后,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更复杂的音乐活动中。
2.针对个性,因势利导
在音乐教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体态律动的方法从而较为直观地了解和深刻认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当聆听《青春舞曲》这首欢快明丽的歌曲时,有些学生会随着歌曲的节奏产生非常明显的体态律动,比如跺脚、晃头以及手打节拍等动作,还有一些学生只会做一些不大明显的律动,如用手轻叩桌子或者轻微点头等。这一系列活动都表现出了学生张扬或者内敛、大方或者胆小等不同的个性特征。由此也为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体态律动时制定不同的个性教学方案提供了指导。
3.培养学生兴趣,增强音乐感知力
在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这类曲调激昂、节奏感强的音乐更容易带动起学生的体态律动。当学生在乐曲中随着音乐进行或缓或急的肢体律动时,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会以及乐曲感知能力就会更强。通过对学生一段时间的音乐训练之后,老师就会明显地发现学生的体态律动更加具有节奏感,而且音乐欣赏水平较之前也有明显的提高。甚至有些乐感较强的学生更可以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哼唱以及创编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
三、体态律动的合理运用方法
1.由浅入深,缓步引导
在对学生进行体态律动指导时,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刚开始进行练习时,如,对《粉刷匠》这首歌进行学习时,老师就可以自己边打拍子边做一些肢体的律动,使得学生在感悟到节拍的同时也感受音乐的情绪。老师可以通过歌曲的节奏、歌词对歌曲内容加以丰富,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歌曲的情感体悟进行律动,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对音乐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2.在律动中感知,在感知中律动
在对学生进行《蜗牛与黄鹂鸟》的体态律动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旋律,然后自己在此过程中通过手足配合的体态律动对學生进行引导。比如在“阿树,阿上”这一句唱词中,老师可以在学生唱时在“树”和“上”这两个律动词上挥一挥胳膊或拍一拍手,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句唱词中用手做出不断向上爬的动作等。通过律动引导使学生体悟律动对音乐理解的作用。在老师一段时间的律动指导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对《黑猫警长》《采蘑菇的小姑娘》等进行自我体态律动,使他们通过自我音乐意境的理解进行自我律动,提高律动协调能力,以乐态带动律态。
3.体态律动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需求
根据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深度的体态律动指导。对于低年级对音乐认识与了解比较浅薄的学生,律动主要停留在节拍节奏方面,具体动作也由教师规定,带领学生统一进行律动。高年级作为律动水平上升的过渡阶段,对自我体态律动有了更深程度的认识和较高水平的掌握,他们的律动就已经不能再停留于节拍节奏,而是要通过身体律动更完美地演唱歌曲,例如通过律动帮助学生正确表达歌曲的强弱,帮助分析音乐的乐句等。
参考文献:
[1]刘伟.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5).
[2]李珊倪,胡波.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6).
[2]王玲玲.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