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实习护士的培养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Ji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手术室内的护理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并且高度要求无菌,高护开始接触手术室的时候会产生神秘甚至恐惧感,这些年来护理队伍持续增加,活跃在手术室内的实习护士数量上明显增长不少。为确保高护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的熟悉手术室,熟练使用手术室护理各种技术,进而满足手术室实习需要,身为实习护士的管理者来说,应积极致力于训练一批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护理队伍,尽可能提升手术配合的质量,满足医疗市场需要,确保手术室内进行实习的护理人员可以满足未来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带教;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88-01
  手术室一般来说是专业技术较强的科室,所要求的无菌性高,手术具体的种类也很多,仪器、设备、手术器械迥异于一般病房。实习护士一开始会有很强的陌生,个别还会出现恐怖感,总体表现紧张,多数一时间难以适应,这也主要受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专业性强的影响。近些年以来,护理的队伍不断增加,活跃在手术室的实习护士数量上大幅增加。为了能够使高护生可以尽快的适应手术室环境,真正的熟练掌握手术室护理技术,身为手术室实习护士的管理者,应当重视打造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护理队伍,积极的提升手术配合的质量,满足创新开放的医疗市场,确保手术室内全部的实习护理人员可以过渡到将来现实工作当中,本文针对手术室的实习护士管理展开这几方面探讨。
  1 选好老师注重培养
  临床实习属于实习护士实现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转化,是完成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重要途径,在其中的带教教师扮演者重要的桥梁角色。而其中的带教老师的队伍质量也就决定其是否可以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考虑到具体的每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存在差异、个人的性格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在带教工作当中具体采取的方法以及态度同样存在不小的差异性。
  部分业务能力较强不过带教经验不足,这样实习护士很难适应;部分则理论知识欠缺,这部分人对于实习护士不会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往往只是让实习护
  士一步步“跟着干”而已;还有的将带教看做是额外的一种负担,针对实习
  护士往往只是简单的放任。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在今后日常工作当中,本文总结得出了选择带教老师应当考虑的几项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突出“强、能”。“强”实际上就是指责任心强。必须思想好、作风正,带教的时候能够做到真正的认真负责,确保让实习护士可以收到正规化、标准化的培养。
  而“能”,也就是具有相当的教学能力,兼具临床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倾向于那些至少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还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展开集体学习,积极组织定期考核,针对不称职者进行调整。
  在确定带教老师之后,进而选择一名威望高,业务能力公认较强的高资历的人员担任带教组长,承担起实习护士的集中授课以及手术安排等。
  2 岗前培训集中学习
  通常来说手术室的专业技术较强,不同的区间划分和消毒、灭菌以及无菌技术都需要非常的严格,各科手术之间的配合也很多。即便是实习护士了解了相当数量的手术室相关知识,但相对较少并且较浅,特别是手术配合领域实际上不能满足手术室的现实需要。为确保护士们能够尽可能的熟悉手术室,并了解全面系统的各种知识满足手术室的现实工作需要,我们应当针对实习护士积极地展开岗前培训,由带教组长带领集中学习三天。其中的第1天:手术室的工作重要性,工作的具体范围,手术室室内的布局,不同的制度以及室内的无菌原则以及技术;第2天主要关注的是各科的常见器械、敷料名称以及用途,保养所使用的方法;第3天的内容集中在手术中的主要步骤、配合的各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等。教学过程尤其是练习过程当中,严爵避免走过场。经过几天的培训,实习护士一般能够形成针对手术室的基本知识、技能的了解,进而也就打下了日后进行手术配合的基础。
  3 分科训练重点掌握
  在完成集中学习之后,实习护士针对手术室工作程序以及配合方法等等会形成初步的印象以及知识基础,并且可以在带教教师的带教下积极的进行配合手术。考虑到实习时间限制,要求实习护士固定老师实际上也很难了解比较全面的知识;因此,本文认为不应当选择不固定专人带教分科实习的方法。实习护士到科后交给带教组长具体安排时间,并参照实习大纲具体要求借一些普通的手术配合为基础,参照当日的手术状况,有目的并且有计划的结合不同的手术,让实习护士能够记录所配合手术的情况。
  4 定期反馈,总结评估
  经过一段实习后,带教组长积极的带动实习学员展开讨论,进而积极的了解实习护士所了解的知识以及思想情况,对这部分实习护士学习过程当中所体现的优点以及缺点等等做公正的评价,积极的发扬他们的优点,并拟弥不足。实习当结束的时候,对于那些没有接触到而实习大纲明确提出了相对应要求的手术应当考虑积极的进行弥补,进而在此基础上确保实习护士在有限时间内能够了解实习大纲要求,并接触各科手术,进而有效的锻炼增长知识。
  5 严格要求, 考核出科
  临床实习也就是一个理论应用以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培养形成良好习惯的开始,手术室的工作要求严谨性相对较高、无菌要求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质量相当的高,这一点也直接的会影响到患者的安危,因此对实习护士应做到严格要求,结合既有规章办事,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负责任的把好关。临出科前针对实习护士展开理论以及操作层面的考核,从而检验对手术室工作所掌握的程度了解清楚,理论方面带教组长结合既定的实习大纲进行统一的出题展开考核,至于操作交给带教老师打分,对于最终的成绩必须要求实事求是地反映到实习手册。
  总而言之,目前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其效果。实习护士往往能很快适应手术室的环境,并了解各科手术情况,从而避免了因不熟悉而产生的无所适从的心理压力,避免了一些事故的出现,确保更高的护理质量,确保各个考核成绩能够更好,进而也就给接下来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俊娟,孙红雁. 对手术室实习护士带教工作的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2009 年第32 期.
  [2] 蒋冬萍,窦佰兴,卢伟红.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6( 8) : 256.
  [3] 韩淑萍. 新形式下如何做好手术室无菌管理.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22( 24) : 20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27-02  上皮性卵巢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多数对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敏感,但约50%的完全缓解病例会出现肿瘤复发,预后差,现对我院2008-2012年以来用异环磷酰胺联合依托泊苷治疗的36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析,以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36例
【摘 要】目的:观察基地细胞样乳腺癌(即BLBCs)的形态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并研究其诊断与判断标准。方法:选取10例BLBCs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检验。另外选取10名腔A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参考组,同样进行如上观察与检验。结果:BLBCs的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肿瘤间呈淋巴细胞侵润、地图状坏死、多见核分裂象、生长方式呈推进性均为P=0.000,非典型类髓样癌表现特征為P
【摘 要】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硬膜外腔用药:2%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L加芬太尼0.1 mg(2 mL);对照组硬膜外腔用药:2%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 mL;连续分别记录麻醉前、插管中、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34年5~8月间在前苏联东部地区首先发现本病,故又称苏联夏季脑炎。野生动物,尤其是野鼠是本病的传染源,蜱为媒介。临
【摘 要】目的:观察坤泰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早期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8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坤泰组(试验组)和替勃龙组(对照组),通过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症状得分(Kupperman评分),Kupperman评分反应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Kupperman评分与不良事件频数复合变量的非劣效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事件两组组间比较PO.05
【摘 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42例进行循证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
【摘 要】通过探讨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视频脑电图特征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关键及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1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临床病史及视频脑电图比较分析。结果:EEG异常36例,异常率36%, 其中32例表现为枕区基本节律慢化,α波指数减少,α波调节调幅不良,阵发高幅θ节律等非特异性异常;记录患者发作期的同步脑电变化均未发现癫痫样异常放电。结论:1.视频脑电检查在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鉴别
【摘 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孕妇子痫前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孕28周以上在本院住院的正常健康孕妇43例、轻度子痫前期43例、重度子痫前期43例,用平均动脉压和蛋白尿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数值。结果:子痫前期 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比正常健康孕妇明显升高,重度子痫前期比轻度子痫前期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关键词】C反应蛋白;子癇前期  【中
【摘 要】目的:探讨臭氧联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L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臭氧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臭氧和射频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总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0.0%VS70.0%),且P0.05)。结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LDH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
【摘 要】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952例临产孕妇和100例正常非孕妇女分别进行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Fbg和D-D明显升高,两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存在高凝状态,Fbg和D-D的检测,对临床上预防血栓、异常出血及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