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明“死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ptpd_dr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一部书,产生一门学问,在中国有过,那是《红楼梦》,其学科叫红学;因为一个人,产生一门学问,在中国有过,那是钱钟书,其学科叫“钱学”;因为一篇文章,产生一门学问,在中国有过,那是《兰亭集序》,其学科叫“兰亭学”!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历来脍炙人口。文本共四段。第一段记叙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第二段,补述这是怎样的一次聚会。诗人在山水中找到了自我。天气晴朗,视通万里,水声叮咚,鸟语花香,他们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第三段,议论抒情,表达人生无常,死生事大。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会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情随事迁,感慨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感慨事物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悲。感慨时间是短暂的,倏忽之间,正如白驹过隙,快乐的时光很快就变成历史陈迹。感慨生命之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正所谓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第四段,文章批评了当时名士的虚无的思想观念,指出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们读《兰亭集序》,如果只看到它的良辰佳日,风流雅趣,而没有领略王羲之深沉的悲凉喟叹,那只能是没有读懂《兰亭集序》,也没读懂王羲之。
  但是这篇文章文字比较艰深,主旨又很深奥,放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以高一学生的文言功底和生活阅历来解读它,普遍感到吃力。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业已20多年。每届高一教学到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师生都会提起“‘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个句子,因为这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个句子,但对此句的理解又是对理解文章的主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句子本身就是王羲之引述前人的一句话,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下面注释也只有简单的一句:“死生是一件大事。语出《庄子·德充符》”学生始终搞不明白,因为生死本身就是一件大事,古往今来,难道我们的生与死不是一件大事吗?
  这里我们教师就必须做补充注释,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本。实际教学中我在课件里添加了两张幻灯片,一张介绍庄子的生死观,一张介绍魏晋时期政治形势和当时世人对生死理解,这样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学生豁然开朗,疑惑涣然冰释。
  “死生亦大矣”是庄子借孔子之口赞美一种理想人格。具有这种理想人格的人,因为感悟了宇宙自然及人生的真谛,能够在精神上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故他们在生活中,无论身临何种处境 ,其精神人格都不受外物变化的影响,哪怕是遭遇肉体的死与生这样大的人生巨变,也不会影响他们—— 因为他们的精神人格已经超越了肉体的局限,达到了与天地自然的同在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只与“天道自然”一同变化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天下》) ,而不随肉体的生与死发生变化,肉体的生灭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精神人格的存在( 也就是《庄子·大宗师 》所说的“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死生一如 )。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感慨人生最大的变化给人造成的最大的痛:生命从有到无,终不免一死。故他先从人生胜事不常、快乐易逝(小的变化,小的痛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写起,过渡到人生终有一死(大的变化,大的痛苦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然后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一句发出了惊心动魄之慨叹:“岂不悲哉! ”——面对美好的生命终将消失这样的人生变化,哪一个钟情于人生的人能不痛苦?
  庄子认为:“生死齐一”,死就是生,生就是死,生和死只是生命存在的两种状态,生死变化就象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人死后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 用不着悲伤。(《庄子 ·齐物论》)
  两晋时期,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现状,普遍崇尚老庄,许多士大夫都看淡生死,看破红尘,他们喜欢以貌似旷达的姿态来掩盖其消极无为的人生,及时行乐、自由放任的生活。“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社会上到处弥漫着的都是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王羲之在當时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既不随波逐流又能卓然自立,积极地思考人生、探讨生死,看重生死,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纵使时光流逝,就是在1600多年以后的今天,王羲之的这种积极的人生观、生死观也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反,当今社会,物质繁荣,人心却日渐荒芜,我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贫乏,许多人依然在消极人生,甚至漠视生命,既不珍惜自己,亦不关爱他人,实在让人痛心不已!
  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文章前面两段分别以“乐”、“痛”作结,最后一段以“感”字作结,表明作者坚信后世读者会从斯文(这篇序文)中产生同感:认识死生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深远立意。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所以本篇是作者对生命本身进行一次认真的思考。
  正如西方哲学所揭示的生命困境: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发现生活的无聊,而是在于对无聊有了清醒的认识以后,还必须终老于无聊之中,就在这百无聊懒之中,或长或短的生命终于渐渐消亡,万物皆化为灰烬。
  无论世界怎样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体验都是一致的,也许是王羲之已道出了这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人们。所以我们学习了《兰亭集序》以后,要倍加珍惜生命、善待人生。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去,多做好事,多做善事,我认为这应该是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最好的注解,恐怕也是我们学习《兰亭集序》应该得到一个启发。
其他文献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学科教师永恒的追求。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课程,有效课堂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价值在于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真正发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澎湃引擎。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要以教育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采用合理的
期刊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对话的能力、培养幼儿独自讲述的能力、培养幼儿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等等。在幼儿园怎样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
期刊
虽然现在高考英语试题中没有了专门的单词拼写题,但是词汇是英语语言最基础的部分,所以,词汇学习依然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大小还直接影响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记单词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据调查结果显示,80%多的的学生觉得单词“难记”。为数不少的学生在阅读时对学过的单词印象模糊,写作时不会使用所学过的单词。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词汇学习
期刊
内容摘要:  培养初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新时期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随着国家中、高考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英语听力要求明显提高,听力教学与训练已成了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听力训练,有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是无可置疑的。而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的听力水平和如何上好听力课,加强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也是
期刊
如何營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的教态形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讲解其形状,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其颜色。教师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一课学气氛。因此,教师的教态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二、以
期刊
一、学校教学课程的多样化  很多乡镇小学的教学课程存在单一性问题,单一性的课程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继而可能出现厌学情绪。学校应适当增加课程种类。很多乡镇小学的教室里都有台视,在适当的时间播放视频可对小学生起到放松心情和扩宽视野的作用。但要注意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视频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健康或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中,可以提问学生对此的理解或者
期刊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该条内容标准有两层含义:“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属模仿性技能目标,旨在通过原形示范(细菌的数量增长)和具体指导,学生能完成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理解水平的知识目标,旨在把握数学模型(抽象)与种群数量变动(具体)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  生物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与资源、环境
期刊
农村小学有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是没有兴趣的,尽管英语课没有缺席,课堂纪律也好,但都是被动学习的,效率很低。那么,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应如何培养?  一、消除“学英语无用”观点  很多家长认为:我们农村的孩子不会出国学习、发展、生活,学英语有何用呢?我们只求孩子小学阶段学好语文数学、中学阶段学好数理化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学习英语。这是“学英语无用”的观点,是极为错误的。这种错误观点不消除,将严重影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学习,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打破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深入推进课业革命变得尤为迫切。为构建扎实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内涵发展,我校提出了"三学一练"教学模式。它遵循“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
期刊
一、微课的含义  1.微课含义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的“碎片”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通过建立一两个知识点,系统概括特定的知识点,把主要的知识重点讲解, 做到课前有目标预习,课中有重点学习,课后有计划复习。  2.“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部分是课堂教学视频以及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等辅助教学资源。“微课程”是在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