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在协调中走向一体——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思路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4636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当前农村诸多问题,其基本的深层的原因,在于长期城乡隔绝体制所造成的城乡利益矛盾和冲突。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思考。我们认为,把农业发展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把农村改革同城市改革结合起来,从协调城乡关系入手,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选择。
其他文献
<正> 货币所有者购买和使用劳动力商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这种社会经济关系不是自然造成的,也不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条件下的历史产物。
<正> 1991年4月16日至17日,中共陕西省委研究室暨《人文杂志》编辑部联合召开了“全民大中型企业改革研讨会”,本省党政部门、企业界、学术界三十余人参加了这个会议。在会上,与会同志围绕如何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这一中心话题,就如何改善大中型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在机制、如何评价承包制及确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企业集团如何组建与发展等经济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与会同志的观点概述如下:
<正> “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以下引用此书只注篇名)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反映了孔子重要的经济思想。对孔子这句话,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正> 20世纪以来,科学认识的相对性问题主要是与参照系的确立和选择相关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如果我们把参照系推广到这个相互作用的两极,那么,相对于客体参照系的相对性就是客观相对性,相对于主体参照系的相对性就是主观相对性。本文拟就这两种相对性作一些探讨。
<正> 1954年,阿瑟·刘易斯在《曼彻斯特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后来发展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刘易斯正是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两部门的经济发展模式,
<正> 企业分配机制构造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企业的行政机构附属物地位,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因此,企业分配机制构造的内在根据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分配规定性 企业分配机制构造的基本方向是把行政属性强烈的分配机制转换为以企业自主分配、国家参与和调控分配为特征的净收入分向分配机制。
<正> 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离不开目标导向。劳动力市场的目标模式及转换模式的选择过程,对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育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文仅就我们初步的研究,提出选择我国劳动力市场模式的粗浅看法。
<正> 建国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无疑,这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协调、稳定的发展,对于推进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科学化是不利的。因此,如何使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合理化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有序地增长、就成了摆在经济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波动现象作一现实的考察,力图给出正确的答案。
<正> “产品经济布局型”结构,是当前关中经济的主要特征。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经济结构缺陷,建立关中模式,开创改革和建济新局面,必须搞清关中区情。 关中区情:大型工业为主体, 大中小比例失调 当前关中经济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其中,大型工业为主体,大中小比例失调,是主要的矛盾,基本的区情。
<正> 社会集团消费膨胀是我国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的现实经济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存在的一个现实经济问题,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这里作些初步探讨。 一、我国社会集团购买力变动态势和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