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他眼中,保护青海的生态与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就是保护世界上最宝贵的大自然的馈赠。
——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
我要
向你们道歉
尽管我不知道
是哪一支枪
射击了你们?
同样,我也要向
你们证实
我不知道
是哪一颗子弹
穿过了黝黑的
——枪管
杀死了你们的同胞
——吉狄马加
《敬畏生命——献给藏羚羊》
这首诗出自吉狄马加。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是四川凉山彝族人,著名诗人、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曾任《民族文学》主编。国家林业局、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把他确定为中国藏羚羊的代言人。他在公开场所说过,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通过诗反映这个时代,通过诗感受现实,感受自然和人生。他献诗藏羚羊,现在又来到青海管旅游,也许冥冥之中皆有定数。
《小康》记者眼前的吉狄马加,没有诗人的激进,相反,他似乎已经洞察了诗中歌唱过的一切,从而显得从容、淡定和温和。
吉狄马加到青海时间不到两年,但他对青海已经有了感情。他对青海旅游资源了若指掌,如数家珍,对旅游发展的思路也非常清晰。采访的整个谈话过程中,关键词一以贯之: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全人类的高度,全世界的视野。吉狄马加给青海一个定义:唯一的、不可复制的。
青海,地处中国西北,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省名来自于著名的青海湖,藏语称錯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省内自然资源异常丰富。除首府西宁外,其他地区人烟稀少,全省范围内每平方公里不到7人。省内汉、藏、回、蒙古、哈萨克、土族、撒拉族等民族混居、交融。宗教以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为主。
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几条大河的发源地,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特别是高原珍稀动物种类繁多。
定位在高原生态旅游名省
过去,青海鲜为人知。《小康》记者告诉朋友要去西宁时,有的朋友竟不太清楚西宁在哪里。青海就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却一直处于人们的视野之外的西北大省。因为这里一直以来的不发达,她没有进入现代化传媒的视野,也没有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也因为如此,她的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宗教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相对完整地保留到现在。
应该说,青海因为多民族、地广人稀等缘故,经济不够发达,全省一年的生产总值还比不上东南沿海一个城市。因此,近年来休闲旅游产业进入了省委省政府的视野。新的领导班子给青海一个新的定位:青海,要成为知名高原生态旅游名省!在休闲经济逐渐被各省、市看重,在休闲旅游产业日益彰显的今天,这个定位显得尤其及时和重要。
吉狄马加向《小康》记者介绍说,我们的目标是高原旅游名省,生态旅游名省。因为青海的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象青海这样,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宗教资源融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多的。在青海省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2万平方公里是自然保护区,对于城市特别是发达城市的人们而言,是现代人心灵旅游的圣地。过去,人们不认为宗教、文化与民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文化旅游、心灵旅游的重要性,青海独特的宗教、民俗、文化,就成了日益宝贵的财富。
说起宗教旅游,很多人首先想到西藏。吉狄马加特地对《小康》记者说,西藏因为其历史和宗教的原因为世人所关注。但是旅游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海比西藏更好。
首先是地理学上。青海海拔从1700米到6000多米,是“大地的阶梯”,地理变化十分丰富。草甸、高原、冻土、戈壁、湖泊……植被与动物因为地理的变化而呈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盐水湖。其次从文化的角度来讲,青海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古代南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的通商与文化交流上曾经是重要的通道。再从文明的角度来看,这里是儒教文明、道教文明、藏传佛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的交汇地。各种文明之间保持了各自的特点,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交融的丰富文化特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就诞生在青海的塔尔寺。班禅一世和达赖一世就是他最著名的两个弟子。
吉狄马加对青海的河流有着特别的情感。青海三江源是中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他对《小康》记者说,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与河流有关系。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恒河、莱茵河、多瑙河……世界重要的文明都源自大江大河。中国的黄河、长江更是多点、多部位的文明。乐都彩陶跨越五千年历史,标志着这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谈到举世关注的青藏铁路时,吉狄马加说,青藏铁路总长1700公里,有1200公里在青海。地理上反差最大的路段也在青海。有针对性地设计沿途旅游就十分重要。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各个景区都相隔甚远,简单的“下车沿途旅游”不太可行,需要精心设计。
找回大自然赐予的青海湖
青海湖的管理、治理是吉狄马加来青海后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省政府对青海湖重新进行了规划与设计。以前乱搭的违规建房,不合乎生态要求的房屋,现在已经全部拆迁。正在建设的15公里的景区路,只能由景区电瓶车、自行车等合乎生态要求的工具进入。这个决定,让109国道改道而行,代价不小。但是吉狄马加认为很值得。他说:“有什么比大自然创造的东西更美丽呢?人类与大自然只能友好和谐地相处,才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针对青海湖的保护,省政府成立了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管理部门的名称是经过专门研究的,避开“开发”等字样,把重点放在“保护”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集中国内一批著名的旅游和生态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10个月,编制了《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策划》由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具体实施。
王胜德是该管理局局长,专门从省委调来负责青海湖的保护与管理。他对《小康》记者说,以前,青海湖由周边分属的多个地区和部门管理,因为各自利益和业务角度不同,形成了各自规划、各自建设、多头管理的局面,低层次重复建设、低水平小规模经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青海湖整体形象因此也常遭诟病。管理局成立之后,统一资源,统一管理,青海湖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建设好一条以环湖公路为依托的环湖自然与文化景观廊道,6处旅游活动基地。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遗产型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
吉狄马加说,从政府实践的角度,是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节能、降耗、减排。未来的产业结构中,加大科技含量。创造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可持续地发展真正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终极目标是生态和环保
生态与环保是贯穿我们整个谈话的线索。吉狄马加对《小康》记者说,在青海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中,生态保护是第一位的。作为地方政府,生态保护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
去年,青海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一千万人次。但是吉狄马加认为,青海不追求简单的人数的多少,而是希望能够提高旅游的整体质量,有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份额。他介绍说:“我们要把旅游者分层次。比如,环西宁圈的大众旅游,做好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工作;而特别需要生态环保概念,生态比较脆弱的高原地方,不鼓励大批量的游客进入,而是限制性地让少量高端旅游者进入。”
大众旅游,主要是指围绕环西宁圈,青海湖、塔尔寺等景点景区;高端与特色旅游,是指青海特有的、生态比较脆弱的高原地区,比如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进入景区的游客,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承担特殊交通、通讯如卫星手机、给养设备等野外生存所必须的高端设备。这个概念来自于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做法:在他们的保护区里面搭一个帐篷就要几百美金。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环保意识、野外生存能力,以及足够探险精神的人,是不鼓励进入的。
吉狄马加说,我们现在的总体思路,是站在世界文化旅游的高度,来对规划进行审视。而不是微观的利益考虑。我们现正处在对旅游重新认识的时期,更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认识到青海资源的宝贵价值,认识到我们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态与环保的重要性。从保护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提倡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我们已经请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来领衔设计,希望能够基于对这里地理、植被非常了解的基础上,做出高水平的规划、高标准的设计。
青藏高原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青海有着独特的差异化地理。人们对于高原本身就有一种向往,又希望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要特别把握好这样一种心理。发展不同层次的旅行者,把消费者分门别类,分层次的为他们提供旅游服务。
他说,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当生态日益恶化,不站在人类整体的角度来思考的话,人类的未来就是一场灾难。目前,不管是政治家、人类学家、环保人士、专家学者,保护生态环境,这已经是一个共同的话题。我们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三江源这些人类文明的源头、人类的净土,一定要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青海省委省政府的目标是,让休闲、旅游、文化等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成为省内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针对省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海省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青海省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和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打造一个有独特魅力的高原生态名省的概念浮出水面。除此之外,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休闲的认识也非常独到。正因为他们坚持青海不能再走先发展经济再修复生态的老路子,因此,青海的各种文化活动显得非常独特: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水与生命”国际音乐节、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国际诗歌节……青海的生态保护概念以及国际化视野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环青海湖赛已经成为高水平公路自行车赛事的代名词,在全球范围内,环青海湖赛正逐渐成长为继环法、环意大利、环西班牙之后的第四大国际自行车传统赛事。
钱其琛曾为青海贵德亲笔题名“天下黄河贵德清”。在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清澈的母亲河边,来自各国的国际音乐大师,被邀请在这个独特的舞台上,以充满对全人类关爱的胸怀,歌唱生命之源。
以“人与自然,和谐世界”为主题的国际诗歌节,表现着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青海高原人与自然的和谐背景下,国际上最为著名的2000多名诗人,向人们阐述诗的精神。
人類的精神与文化,在青海这样一片净土上得到重新的诠释。青海让世界来分享她的美丽,同时用这样一种姿态拒绝庸俗,拒绝我们曾经历过的、用现代文明蹂躏原始生态与人文的悲情故事。
一个生态的、美好的、壮丽的高原青海,逐渐呈现在世界的面前。她是一片人类最后的、原始的、丰富、唯一、不可复制的净土。青海用自己对世界的责任感,将环境污染、工业化的平庸、现代化的浮躁挡在外面,为全人类守护着这片净土。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句名言用在青海这里再合适不过。我们也期待着,青海因为她的坚守,一定会在经济上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成功之路。
理想中的未来青海
吉狄马加对于青海的后发展优势很有信心。他对《小康》记者说,我们要对之前的一些教训进行反思,特别是要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青海一旦走了那条路,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为这里的资源是不可恢复的。破坏了,对于人类而言不可原谅。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持续地利用其独特的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吉狄马加对于青海旅游发展的思路,是在对人类与世界发展思考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个情结在青海的各个国际化的活动中得以体现。除了大家熟知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等国际化的活动之外,他还准备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世界高原攀岩,山地人文历史纪录片节,同时,他也正在争取将世界杯、世界锦标赛放到青海来进行,让这些具有国际影响的人文品牌,成为提高青海知名度的载体,树立新青海形象。
他自豪地说,这些活动,让我们以世界的眼光重新审视身边习以为常的元素,以全人类的名义对自然与生命重新表达敬畏。国内外媒体对此非常吃惊。因为,我们的国际眼光和大视野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我们剖析人类面临的精神困境,唤醒人类意识,提高人们精神质量,从普世价值出发,发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声音!
我知道,那正是吉狄马加的理想。
链接
你所不知道的青海
一个人如果没到这里走过,就不会知道自然有多美,中国有多美。
奥运奖牌后面镶嵌的“昆仑玉”为人们津津乐道,有多少人知道,昆仑玉出产地为青海省格尔木?
青藏高原,人们习惯于把目光集中在西藏,而忽略了这个“青”——青海。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地形复杂,地貌多样。那是一个“大地的阶梯”,“阶梯”上分布着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也就意味着河谷、戈壁、草甸、高原湖泊、雪山……自然景观的多样性美不胜收,尽入囊中。
《中国国家地理》曾对中国最美的地方进行过深入的考察和展示。其执行总编单之蔷认为青藏高原的雪峰、冰川是中国足以傲世的美景。……无论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还是美洲的安第斯山,这些山上的冰雪,都比不过青藏高原边缘线上那些美丽的雪山和冰川。
青海这个“大地的阶梯”上,全省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民和下川口村,海拔为1650米。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
在青海,在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交汇处,两大地质板块千百年来不断的运动和撞击,在板块间巨大的挤压力量和地底岩浆的共同作用下,一种神奇的矿物结构形成了,那就是神奇美妙、独一无二的昆仑玉石。
如同其它的神奇天物,昆仑玉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传说。比如,相传昆仑山的神仙们把昆仑玉种在苗圃中,尽心呵护一千年就能泌出一滴玉膏,然而玉非常难种,常常眼看快成膏时却忽然毁了,数百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
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的盛事。之前有传闻说奥运奖牌将使用新疆和田玉。但和田玉资源的储量已经十分稀少,而青海昆仑玉是国际珠宝界认定的优质级别宝玉石种类。最后,昆仑玉被定为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材料。
宋秀岩省长在昆仑玉捐赠仪式上说,昆仑玉定为制作奥运会奖牌的材料,完美体现了本届奥运会“绿色、人文、科技”的主题,这对于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国文化精髓,提升青海国际形象,对于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运动员加深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青海昆仑玉在奥运会上亮相,使国内外宝石市场高度认可了昆仑玉的珍贵与价值。
——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
我要
向你们道歉
尽管我不知道
是哪一支枪
射击了你们?
同样,我也要向
你们证实
我不知道
是哪一颗子弹
穿过了黝黑的
——枪管
杀死了你们的同胞
——吉狄马加
《敬畏生命——献给藏羚羊》
这首诗出自吉狄马加。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是四川凉山彝族人,著名诗人、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曾任《民族文学》主编。国家林业局、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把他确定为中国藏羚羊的代言人。他在公开场所说过,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通过诗反映这个时代,通过诗感受现实,感受自然和人生。他献诗藏羚羊,现在又来到青海管旅游,也许冥冥之中皆有定数。
《小康》记者眼前的吉狄马加,没有诗人的激进,相反,他似乎已经洞察了诗中歌唱过的一切,从而显得从容、淡定和温和。
吉狄马加到青海时间不到两年,但他对青海已经有了感情。他对青海旅游资源了若指掌,如数家珍,对旅游发展的思路也非常清晰。采访的整个谈话过程中,关键词一以贯之: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全人类的高度,全世界的视野。吉狄马加给青海一个定义:唯一的、不可复制的。
青海,地处中国西北,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省名来自于著名的青海湖,藏语称錯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省内自然资源异常丰富。除首府西宁外,其他地区人烟稀少,全省范围内每平方公里不到7人。省内汉、藏、回、蒙古、哈萨克、土族、撒拉族等民族混居、交融。宗教以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为主。
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几条大河的发源地,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特别是高原珍稀动物种类繁多。
定位在高原生态旅游名省
过去,青海鲜为人知。《小康》记者告诉朋友要去西宁时,有的朋友竟不太清楚西宁在哪里。青海就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却一直处于人们的视野之外的西北大省。因为这里一直以来的不发达,她没有进入现代化传媒的视野,也没有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也因为如此,她的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宗教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相对完整地保留到现在。
应该说,青海因为多民族、地广人稀等缘故,经济不够发达,全省一年的生产总值还比不上东南沿海一个城市。因此,近年来休闲旅游产业进入了省委省政府的视野。新的领导班子给青海一个新的定位:青海,要成为知名高原生态旅游名省!在休闲经济逐渐被各省、市看重,在休闲旅游产业日益彰显的今天,这个定位显得尤其及时和重要。
吉狄马加向《小康》记者介绍说,我们的目标是高原旅游名省,生态旅游名省。因为青海的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象青海这样,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宗教资源融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多的。在青海省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2万平方公里是自然保护区,对于城市特别是发达城市的人们而言,是现代人心灵旅游的圣地。过去,人们不认为宗教、文化与民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文化旅游、心灵旅游的重要性,青海独特的宗教、民俗、文化,就成了日益宝贵的财富。
说起宗教旅游,很多人首先想到西藏。吉狄马加特地对《小康》记者说,西藏因为其历史和宗教的原因为世人所关注。但是旅游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海比西藏更好。
首先是地理学上。青海海拔从1700米到6000多米,是“大地的阶梯”,地理变化十分丰富。草甸、高原、冻土、戈壁、湖泊……植被与动物因为地理的变化而呈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盐水湖。其次从文化的角度来讲,青海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古代南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的通商与文化交流上曾经是重要的通道。再从文明的角度来看,这里是儒教文明、道教文明、藏传佛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的交汇地。各种文明之间保持了各自的特点,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交融的丰富文化特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就诞生在青海的塔尔寺。班禅一世和达赖一世就是他最著名的两个弟子。
吉狄马加对青海的河流有着特别的情感。青海三江源是中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他对《小康》记者说,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与河流有关系。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恒河、莱茵河、多瑙河……世界重要的文明都源自大江大河。中国的黄河、长江更是多点、多部位的文明。乐都彩陶跨越五千年历史,标志着这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谈到举世关注的青藏铁路时,吉狄马加说,青藏铁路总长1700公里,有1200公里在青海。地理上反差最大的路段也在青海。有针对性地设计沿途旅游就十分重要。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各个景区都相隔甚远,简单的“下车沿途旅游”不太可行,需要精心设计。
找回大自然赐予的青海湖
青海湖的管理、治理是吉狄马加来青海后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省政府对青海湖重新进行了规划与设计。以前乱搭的违规建房,不合乎生态要求的房屋,现在已经全部拆迁。正在建设的15公里的景区路,只能由景区电瓶车、自行车等合乎生态要求的工具进入。这个决定,让109国道改道而行,代价不小。但是吉狄马加认为很值得。他说:“有什么比大自然创造的东西更美丽呢?人类与大自然只能友好和谐地相处,才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针对青海湖的保护,省政府成立了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管理部门的名称是经过专门研究的,避开“开发”等字样,把重点放在“保护”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集中国内一批著名的旅游和生态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10个月,编制了《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策划》由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具体实施。
王胜德是该管理局局长,专门从省委调来负责青海湖的保护与管理。他对《小康》记者说,以前,青海湖由周边分属的多个地区和部门管理,因为各自利益和业务角度不同,形成了各自规划、各自建设、多头管理的局面,低层次重复建设、低水平小规模经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青海湖整体形象因此也常遭诟病。管理局成立之后,统一资源,统一管理,青海湖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建设好一条以环湖公路为依托的环湖自然与文化景观廊道,6处旅游活动基地。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遗产型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
吉狄马加说,从政府实践的角度,是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节能、降耗、减排。未来的产业结构中,加大科技含量。创造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可持续地发展真正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终极目标是生态和环保
生态与环保是贯穿我们整个谈话的线索。吉狄马加对《小康》记者说,在青海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中,生态保护是第一位的。作为地方政府,生态保护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
去年,青海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一千万人次。但是吉狄马加认为,青海不追求简单的人数的多少,而是希望能够提高旅游的整体质量,有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份额。他介绍说:“我们要把旅游者分层次。比如,环西宁圈的大众旅游,做好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工作;而特别需要生态环保概念,生态比较脆弱的高原地方,不鼓励大批量的游客进入,而是限制性地让少量高端旅游者进入。”
大众旅游,主要是指围绕环西宁圈,青海湖、塔尔寺等景点景区;高端与特色旅游,是指青海特有的、生态比较脆弱的高原地区,比如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进入景区的游客,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承担特殊交通、通讯如卫星手机、给养设备等野外生存所必须的高端设备。这个概念来自于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做法:在他们的保护区里面搭一个帐篷就要几百美金。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环保意识、野外生存能力,以及足够探险精神的人,是不鼓励进入的。
吉狄马加说,我们现在的总体思路,是站在世界文化旅游的高度,来对规划进行审视。而不是微观的利益考虑。我们现正处在对旅游重新认识的时期,更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认识到青海资源的宝贵价值,认识到我们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态与环保的重要性。从保护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提倡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我们已经请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来领衔设计,希望能够基于对这里地理、植被非常了解的基础上,做出高水平的规划、高标准的设计。
青藏高原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青海有着独特的差异化地理。人们对于高原本身就有一种向往,又希望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要特别把握好这样一种心理。发展不同层次的旅行者,把消费者分门别类,分层次的为他们提供旅游服务。
他说,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当生态日益恶化,不站在人类整体的角度来思考的话,人类的未来就是一场灾难。目前,不管是政治家、人类学家、环保人士、专家学者,保护生态环境,这已经是一个共同的话题。我们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三江源这些人类文明的源头、人类的净土,一定要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青海省委省政府的目标是,让休闲、旅游、文化等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成为省内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针对省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海省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青海省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和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打造一个有独特魅力的高原生态名省的概念浮出水面。除此之外,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休闲的认识也非常独到。正因为他们坚持青海不能再走先发展经济再修复生态的老路子,因此,青海的各种文化活动显得非常独特: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水与生命”国际音乐节、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国际诗歌节……青海的生态保护概念以及国际化视野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环青海湖赛已经成为高水平公路自行车赛事的代名词,在全球范围内,环青海湖赛正逐渐成长为继环法、环意大利、环西班牙之后的第四大国际自行车传统赛事。
钱其琛曾为青海贵德亲笔题名“天下黄河贵德清”。在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清澈的母亲河边,来自各国的国际音乐大师,被邀请在这个独特的舞台上,以充满对全人类关爱的胸怀,歌唱生命之源。
以“人与自然,和谐世界”为主题的国际诗歌节,表现着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青海高原人与自然的和谐背景下,国际上最为著名的2000多名诗人,向人们阐述诗的精神。
人類的精神与文化,在青海这样一片净土上得到重新的诠释。青海让世界来分享她的美丽,同时用这样一种姿态拒绝庸俗,拒绝我们曾经历过的、用现代文明蹂躏原始生态与人文的悲情故事。
一个生态的、美好的、壮丽的高原青海,逐渐呈现在世界的面前。她是一片人类最后的、原始的、丰富、唯一、不可复制的净土。青海用自己对世界的责任感,将环境污染、工业化的平庸、现代化的浮躁挡在外面,为全人类守护着这片净土。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句名言用在青海这里再合适不过。我们也期待着,青海因为她的坚守,一定会在经济上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成功之路。
理想中的未来青海
吉狄马加对于青海的后发展优势很有信心。他对《小康》记者说,我们要对之前的一些教训进行反思,特别是要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青海一旦走了那条路,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为这里的资源是不可恢复的。破坏了,对于人类而言不可原谅。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持续地利用其独特的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吉狄马加对于青海旅游发展的思路,是在对人类与世界发展思考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个情结在青海的各个国际化的活动中得以体现。除了大家熟知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等国际化的活动之外,他还准备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世界高原攀岩,山地人文历史纪录片节,同时,他也正在争取将世界杯、世界锦标赛放到青海来进行,让这些具有国际影响的人文品牌,成为提高青海知名度的载体,树立新青海形象。
他自豪地说,这些活动,让我们以世界的眼光重新审视身边习以为常的元素,以全人类的名义对自然与生命重新表达敬畏。国内外媒体对此非常吃惊。因为,我们的国际眼光和大视野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我们剖析人类面临的精神困境,唤醒人类意识,提高人们精神质量,从普世价值出发,发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声音!
我知道,那正是吉狄马加的理想。
链接
你所不知道的青海
一个人如果没到这里走过,就不会知道自然有多美,中国有多美。
奥运奖牌后面镶嵌的“昆仑玉”为人们津津乐道,有多少人知道,昆仑玉出产地为青海省格尔木?
青藏高原,人们习惯于把目光集中在西藏,而忽略了这个“青”——青海。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地形复杂,地貌多样。那是一个“大地的阶梯”,“阶梯”上分布着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也就意味着河谷、戈壁、草甸、高原湖泊、雪山……自然景观的多样性美不胜收,尽入囊中。
《中国国家地理》曾对中国最美的地方进行过深入的考察和展示。其执行总编单之蔷认为青藏高原的雪峰、冰川是中国足以傲世的美景。……无论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还是美洲的安第斯山,这些山上的冰雪,都比不过青藏高原边缘线上那些美丽的雪山和冰川。
青海这个“大地的阶梯”上,全省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民和下川口村,海拔为1650米。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
在青海,在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交汇处,两大地质板块千百年来不断的运动和撞击,在板块间巨大的挤压力量和地底岩浆的共同作用下,一种神奇的矿物结构形成了,那就是神奇美妙、独一无二的昆仑玉石。
如同其它的神奇天物,昆仑玉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传说。比如,相传昆仑山的神仙们把昆仑玉种在苗圃中,尽心呵护一千年就能泌出一滴玉膏,然而玉非常难种,常常眼看快成膏时却忽然毁了,数百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
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的盛事。之前有传闻说奥运奖牌将使用新疆和田玉。但和田玉资源的储量已经十分稀少,而青海昆仑玉是国际珠宝界认定的优质级别宝玉石种类。最后,昆仑玉被定为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材料。
宋秀岩省长在昆仑玉捐赠仪式上说,昆仑玉定为制作奥运会奖牌的材料,完美体现了本届奥运会“绿色、人文、科技”的主题,这对于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国文化精髓,提升青海国际形象,对于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运动员加深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青海昆仑玉在奥运会上亮相,使国内外宝石市场高度认可了昆仑玉的珍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