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育界最流行的词就是新课程,几乎每个人都挂在嘴上。今天我也来谈谈新课程。
一、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万变的时代,经济腾飞的时代。当今社会需要学校造就高水平的学生,因为未来的社会需要能为现代高科技和信息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有教养,有能力,开拓创新的一代。
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二、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改革只留于形式。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这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2.教学只求“表面热闹”。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而学生却没有从中获得应有的知识。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只留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
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3.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恰当的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教师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
还有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如果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
1.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
2.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中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应精确把握其精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结合近几年教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式、发现式、情趣式等优秀的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法,更好地开展新教材教学。
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这也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知识爆炸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课程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新教材必将如新世纪第一缕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国教育较为欠缺的创造性快快成长,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创造出教学之美,体会到教学之乐,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
一、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万变的时代,经济腾飞的时代。当今社会需要学校造就高水平的学生,因为未来的社会需要能为现代高科技和信息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有教养,有能力,开拓创新的一代。
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二、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改革只留于形式。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这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2.教学只求“表面热闹”。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而学生却没有从中获得应有的知识。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只留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
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3.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恰当的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教师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
还有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如果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
1.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
2.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中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应精确把握其精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结合近几年教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式、发现式、情趣式等优秀的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法,更好地开展新教材教学。
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这也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知识爆炸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课程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新教材必将如新世纪第一缕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国教育较为欠缺的创造性快快成长,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创造出教学之美,体会到教学之乐,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