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简介]
诺拉是安德斯家的养女。他们家搬到一幢旧公寓后,诺拉时常听到房门外有不熟悉的脚步声,与此同时,房里一只再也修不好的钟表忽然又嘀嗒嘀嗒倒着走起来。 她身边还陆续出现了许多神秘的事情,神秘的电话,神秘的玩偶……为了解开这一连串的谜,她根据公寓里那些旧物品的线索,终于弄清了几代人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秘密。
这部作品文笔细腻,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充满神秘色彩,小读者跟着主人公足可以过一把福尔摩斯的瘾。
[经典选读]
第一章神秘的脚步声
这事好像只发生在诺拉独自在家的时候。
她说不准事情是怎么开始的,但就开始在他们春天搬进这座旧大楼以后不久。开头几次碰到,她简直没往心里去。因为安德斯一来就把整套公寓的墙纸撕去,露出了原先钉死的那些壁橱,一切显得那么乱七八糟。旧房子的地板通常都嘎吱嘎吱响。所有房子似乎都充满了神秘的响声,不过每件事情通常都可以做出解释。
然而她渐渐领悟到,这并不单纯是地板嘎吱嘎吱响——这是另一回事。她不想称之为闹鬼,这不过是一种无法解释或者讲不清楚的事情罢了。不知怎么的,她打一开头就知道她必须保守这个秘密,甚至对达格也不能讲。
她从来不知道这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但就在事情发生之前她却有一种预感。她可以在气氛中感觉到它——一种无法形容的离奇气氛。
这一回也没什么两样。
达格在家就好了!她需要跟他谈谈,好摆脱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只要他现在回家,那事情就不会发生,或者至少可以阻止。想到这件事她再也受不了了。她冲进厨房,从桌子上的水果钵里拿了一个绿色大苹果。忽然电话响起来。
我希望它是打给我的,她心里说。跟什么人讲讲话都会驱散那种离奇的气氛。
但只是有人拨错了号,一个姑娘想打电话给油漆店。
“喂,你的电话是什么号码?”
诺拉把电话号码再说了一遍。
“你那儿不是奥克松的电话?”
“不是,你打到舍伯里家来了。”
“噢,这么说你那儿不是油漆店?”
“不是,很抱歉……”
“你是谁?”
“我是诺拉·赫德。我住在这里。”
沉默了一下。
“噢,对不起。我想打电话给油漆店。”
“不要紧。”
诺拉把听筒轻轻放下。对话那么快就结束,太差劲了。她慢吞吞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她有一个多么可爱的房间啊!每次她走进房间都这么想。光线明亮,太阳直照进来。从窗口她可以看到七个花园和九个屋顶。
她把脑门顶在凉快的窗玻璃上,低头看下面的院子,依旧看不到达格的影子。他那辆自行车不在停车的地方。他大概在芭蕾学校,吃晚饭前不会回家。到吃晚饭还有近两小时。她觉得饿了,正想啃苹果,却一下子停下来,屏住了呼吸。
那些脚步声是在那边房间吗?
是的。现在脚步声近一些了。又是那些脚步声。
她背对着脚步声站着一动不动,紧张地倾听着。现在脚步声正在走进她隔壁的房间,接着慢慢地来到她的房门口。它们在那里停下了。
每次都一样。脚步声好像直接从寂静中一下子响起,慢慢地向她这边移过来。诺拉知道没什么可怕的,不管是谁走来都不会加害于她。她试图不理这些脚步声,当它们不存在,但总办不到。这些脚步声逼着她去听,使她每一次都不得不注意到它们。
它们总是从圆形房间那里开始,接着穿过圆形房间和她自己的房间之间的小房间,然后来到她的房门口。它们在那里停下,一下子就没有声音了。
但这不是说来的人,不管是谁,就此消失了。正好相反。诺拉整根脊椎从上到下都可以感觉到,有人就站在她身后。有人站在门口,就站在门槛上,一动不动,跟她一样在等待着,窥探着。
诺拉屏住呼吸,全身心地倾听着。她感觉到不管是什么人站在那里,那个人也是同样紧张地在倾听着。
他们两个都在等待着。
诺拉不知道为什么,但她感觉到其中一定有什么道理。这种事不是人人都会碰到的。
当这件事正在发生的时候,她并不感到特别害怕。如果她高兴,她可以转过身来看到那里什么人也没有。但只要她明确感到身后有人,大可不必去打扰他。她与那人之间好像有一种默契:那看不见的来访者总是先离开。
有时候诺拉怀疑那人是不是真的来找她的,说不定是弄错了。转眼间她又断定,一定是有人特地来问她要什么——在房门另一头的什么人想跟她联系。
好了!来访者终于走了!
诺拉渐渐重新镇静下来,可以照常在她的房间里走动了。她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只剩下她一个人,这同样也是说不出来的,她只是能感觉到一样什么东西就是消失了,没有了,哪怕她听不到脚步声的离开。
她宽下心来,深深吸了口气,伸伸腰。她叹口气,朝四周看看,接着走了两步。
不错,一切恢复了正常。也许有点儿冷。快要下去的太阳照亮了桌子上的白色郁金香,墙上的钟表轻轻地嘀嗒作响,窗台上的盆栽挺起它们细巧的叶子对着阳光。
但还是失落了一点儿什么。她感到一种奇怪的渴望。每次她听到那些脚步声以后,总觉得像是什么人使她一瞬间回想到什么东西,很久以前存在过和远去了的东西。
第二章和养母一家在一起
达格会听她讲这件事的,这她知道。达格很敏感,能够理解别人所不明白的事。要是知道诺拉碰到的事,他会很高兴的,对这种“现象”——他会这样叫它们——他特别感兴趣,关于神秘的事,他比她更加好奇。尽管如此,诺拉觉得她还是必须守口如瓶。
达格不是她的哥哥,但是在一家人中她和他最亲。他的父母,安德斯和卡琳,在她小时候领养了她。
卡琳实际上是诺拉的姑婆——她父亲的姑妈——虽然卡琳只比诺拉的父亲大几岁。卡琳生下来的时候,她的哥哥们早已长大,而且都有他们自己的孩子了。
卡琳是唯一愿意而且有条件收养诺拉的亲属。其他人不是太老就是自己的事还忙不过来,家属们决定,卡琳对诺拉最合适,安德斯也一点儿都不反对。他倒很想有个女儿,而且看来他们夫妻不会再有孩子了。
卡琳是位图书管理员,安德斯是位教师。他们热爱他们的工作,常常不在家。
“达格越来越像安德斯了。”他们的朋友常说。或者:“他是卡琳的翻版!”
但这种话不对。达格既不像爸也不像妈。他是他自己,而且这方面越来越突出。
达格和诺拉两人都认为,这种找哪里像和哪里不像的做法是可笑的。然而诺拉每次听到这种话,都会由于妒忌而感到有点心痛,因为这使人想到达格是安德斯和卡琳的孩子。
诺拉却没有人可以比较。她不属于这家人——她不是它的一分子——尽管安德斯和卡琳从来不,至少不是有意识地使她感到这样。他们为她尽心尽力。他们都是好人。
诺拉知道她这样是不信任和神经过敏,但是没有办法,她总是对别人根本不会注意的细小事情不断做出过分的反应。
比方说,当达格得到卡琳和安德斯隔壁的卧室时,她丝毫不觉得奇怪。她得到的是公寓另一头一个和他们分开的房间,照他们的说法,这样她就“能够不觉得受打扰”。她不想调换房间,给她什么她也不想换,因为她爱她的房间。然而那种丑恶的小心眼儿还是露了头:他们这个小家庭想要在一起,到门廊为止自成一统。晚上她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她觉得深夜还听见他们在厨房里走来走去。这时候他们终于可以有机会舒舒服服地在一起了,就三个人,把她排除在外。
有一次她溜出来走到那里去,断定他们的样子就像被当场抓住似的。
“噢,亲爱的,你还醒着?我们不想打扰你……”
他们说得很好,但是诺拉疑心,这话反过来说才是真的——他们不想被她打扰。如果是这样,他们却从来不露一点儿声色。
诺拉想,她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她也同样从来不露声色。
他们不能不负担她。他们试图使她感到像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但是他们不明白,他们努力这样做只表明她并不是。这很自然。她根本不是他们的孩子,这一点无法改变。他们只是不想公开承认它罢了。
他们认为诺拉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她无数次听到他们对他们的朋友这样说。尽管每一次听上去都那么可信,但是那不愉快的小心眼儿马上又掠过她的脑际:如果这是真的,他们需要一再重复这话吗?
受到很好的照顾,和好心人生活在一起,然而她还是感到被舍弃。她心中明白,不管对活着的人还是死去的人,她这样想都是不公正的,都是忘恩负义的。有些日子,这使她很不好过,她会像一个孤苦无助的人那样绕着公寓走,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这天早晨她醒来的时候,感觉到这大概又是一个这样的日子。她想:当然,事情一定是这样的!妈妈太漂亮,爸爸太聪明,我一点儿也配不上他们,这就是他们消失的 原因。那事故不是事故。如果他们爱我,他们就会把我放在汽车里带走,那么我现在也不会存在,也没有人不得不来照顾我了。对,就是这么回事。
这些日子里诺拉无法停止自己思想的翻腾,哪怕这些思想又残酷又不公正。这通常发生在头天晚上梦到什么东西的时候,然后她会一整天走来走去愁眉苦脸,会感到如此难过透顶和孤独凄凉,但她怎么也不能准确地回想起到底梦见了什么。
“诺拉!你好!”
达格来到她的房间,声音听上去既快活又兴奋。他两只手各拿着一个夹满奶油和杏仁蛋白糊的大圆面包。
“来!吃一个!”他说。
“谢谢!”
她拿面包的时候,他定睛看着她。“瞧,怎么啦?又垂头丧气了?”
“是的,你怎么知道?”
“打几里路外就能看出来。吃口面包吧,那就没事了。”
她照他说的话做,很快一切都像是好些了。这时候达格告诉她,他怎么又看到了那“不寻常的姑娘”——特姆波百货商店的收银员。每见一次,这姑娘就变得更加不寻常。
“听上去她很有趣。她到底什么地方这么与众不同?”诺拉问他。
达格把身体靠在壁炉上,眼睛空望着。“有些人就是无法形容。”
他犹豫了一下,咬掉面包尖尖,舔它的奶油。诺拉温柔地看着他。达格和他那无法形容的姑娘,你永远不知道她是不是真实存在着。
“你能把我形容一番吗?”
“你?”他看来很惊讶,“可你就是你呀!”
他们俩都笑起来。
“你那位无法形容的姑娘多大了?”
“很难说。大概是我们这个岁数,也许大一点儿,17岁上下。”达格16岁,诺拉再小几个月。
“你真想认识她,对吗?”
达格把两只充满疑问的大眼睛盯住她看,微笑着。“我不知道。我有你了,不是吗?”
[酷评经典]
惊悚和奇幻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之音。技术革命带来无趣的机械世界,一切依照逻辑和法则都有理可循,于是人们反倒从文艺作品中寻找“尚未知”或竟“不可知”的小天地。
瑞典儿童小说家玛丽亚·格丽珀的《神秘的公寓》也走了谈玄说鬼的路子,书中主人公诺拉幼丧父母,寄居的亲戚新搬入一幢公寓,灵异事件便接连发生。神秘的脚步声、报废的闹钟突然倒走、墙内壁龛暗藏玄机,这些元素看似日本鬼片的寻常套路,在作者的画板上却褪去惊悚的血色,只剩了悬疑的黑白。格丽珀对于底线拿捏得当,知道怎么令人心惊而不胆战。毕竟是童书,不便像《聊斋志异》似的血淋淋出来唬人。
书中的悬念设置得丝丝入扣,即使放在成人推理小说中也不显幼稚。一般的推理、悬疑或者惊悚文学,往往在“心”与“术”之间难以平衡。大部分过于讲究办案技术,小说人物只是办案的工具和机器、作者推理的代言人,而性格和心理就当作末节不加理会了。柯南道尔写福尔摩斯,于冷静理性中偶尔也显出一点温情,虽然凤毛麟角,也算神来之笔。反观《神秘的公寓》,随着真相渐白,诺拉与神秘人同病相怜,她不遗余力地探求真相其实也是求己诸彼,读者见此,想必也与作者会心。
诺拉与外婆争吵一节是书中最接近人性的部分。诺拉发现全案的祸首为曾外祖母,便向外婆质询,两人各执一词,不欢而散。结果外公出面调停,说外婆“生怕不够高尚,一辈子都被这件事苦恼着”,那是因为曾外祖母总是向外婆灌输,她们是何等高尚。她们一直得这样想。她查问所认识的人,以及那些人所认识的人,然后和她们比较,总是得到同样的快活结论:她们比其他人更好。但内心深处,她一定对这一点有怀疑。诺拉最后明白“跟外婆要想谈出个结果来,那是没有意义的……只好让她去保持她的老样子”。年轻人总是有改变长辈的执念,有时掌握了真理便不依不饶,殊不知长辈如此为之,虽非正确,却有“不得不尔”的理由,有其环境和经历不可磨灭的原因,而年纪日长,已非朝夕能改,所以宽容和理解长辈怕也是年轻人成长的标志。格丽珀在童书中触及此点,确属慧眼独具。
(书评人 小 随)
诺拉是安德斯家的养女。他们家搬到一幢旧公寓后,诺拉时常听到房门外有不熟悉的脚步声,与此同时,房里一只再也修不好的钟表忽然又嘀嗒嘀嗒倒着走起来。 她身边还陆续出现了许多神秘的事情,神秘的电话,神秘的玩偶……为了解开这一连串的谜,她根据公寓里那些旧物品的线索,终于弄清了几代人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秘密。
这部作品文笔细腻,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充满神秘色彩,小读者跟着主人公足可以过一把福尔摩斯的瘾。
[经典选读]
第一章神秘的脚步声
这事好像只发生在诺拉独自在家的时候。
她说不准事情是怎么开始的,但就开始在他们春天搬进这座旧大楼以后不久。开头几次碰到,她简直没往心里去。因为安德斯一来就把整套公寓的墙纸撕去,露出了原先钉死的那些壁橱,一切显得那么乱七八糟。旧房子的地板通常都嘎吱嘎吱响。所有房子似乎都充满了神秘的响声,不过每件事情通常都可以做出解释。
然而她渐渐领悟到,这并不单纯是地板嘎吱嘎吱响——这是另一回事。她不想称之为闹鬼,这不过是一种无法解释或者讲不清楚的事情罢了。不知怎么的,她打一开头就知道她必须保守这个秘密,甚至对达格也不能讲。
她从来不知道这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但就在事情发生之前她却有一种预感。她可以在气氛中感觉到它——一种无法形容的离奇气氛。
这一回也没什么两样。
达格在家就好了!她需要跟他谈谈,好摆脱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只要他现在回家,那事情就不会发生,或者至少可以阻止。想到这件事她再也受不了了。她冲进厨房,从桌子上的水果钵里拿了一个绿色大苹果。忽然电话响起来。
我希望它是打给我的,她心里说。跟什么人讲讲话都会驱散那种离奇的气氛。
但只是有人拨错了号,一个姑娘想打电话给油漆店。
“喂,你的电话是什么号码?”
诺拉把电话号码再说了一遍。
“你那儿不是奥克松的电话?”
“不是,你打到舍伯里家来了。”
“噢,这么说你那儿不是油漆店?”
“不是,很抱歉……”
“你是谁?”
“我是诺拉·赫德。我住在这里。”
沉默了一下。
“噢,对不起。我想打电话给油漆店。”
“不要紧。”
诺拉把听筒轻轻放下。对话那么快就结束,太差劲了。她慢吞吞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她有一个多么可爱的房间啊!每次她走进房间都这么想。光线明亮,太阳直照进来。从窗口她可以看到七个花园和九个屋顶。
她把脑门顶在凉快的窗玻璃上,低头看下面的院子,依旧看不到达格的影子。他那辆自行车不在停车的地方。他大概在芭蕾学校,吃晚饭前不会回家。到吃晚饭还有近两小时。她觉得饿了,正想啃苹果,却一下子停下来,屏住了呼吸。
那些脚步声是在那边房间吗?
是的。现在脚步声近一些了。又是那些脚步声。
她背对着脚步声站着一动不动,紧张地倾听着。现在脚步声正在走进她隔壁的房间,接着慢慢地来到她的房门口。它们在那里停下了。
每次都一样。脚步声好像直接从寂静中一下子响起,慢慢地向她这边移过来。诺拉知道没什么可怕的,不管是谁走来都不会加害于她。她试图不理这些脚步声,当它们不存在,但总办不到。这些脚步声逼着她去听,使她每一次都不得不注意到它们。
它们总是从圆形房间那里开始,接着穿过圆形房间和她自己的房间之间的小房间,然后来到她的房门口。它们在那里停下,一下子就没有声音了。
但这不是说来的人,不管是谁,就此消失了。正好相反。诺拉整根脊椎从上到下都可以感觉到,有人就站在她身后。有人站在门口,就站在门槛上,一动不动,跟她一样在等待着,窥探着。
诺拉屏住呼吸,全身心地倾听着。她感觉到不管是什么人站在那里,那个人也是同样紧张地在倾听着。
他们两个都在等待着。
诺拉不知道为什么,但她感觉到其中一定有什么道理。这种事不是人人都会碰到的。
当这件事正在发生的时候,她并不感到特别害怕。如果她高兴,她可以转过身来看到那里什么人也没有。但只要她明确感到身后有人,大可不必去打扰他。她与那人之间好像有一种默契:那看不见的来访者总是先离开。
有时候诺拉怀疑那人是不是真的来找她的,说不定是弄错了。转眼间她又断定,一定是有人特地来问她要什么——在房门另一头的什么人想跟她联系。
好了!来访者终于走了!
诺拉渐渐重新镇静下来,可以照常在她的房间里走动了。她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只剩下她一个人,这同样也是说不出来的,她只是能感觉到一样什么东西就是消失了,没有了,哪怕她听不到脚步声的离开。
她宽下心来,深深吸了口气,伸伸腰。她叹口气,朝四周看看,接着走了两步。
不错,一切恢复了正常。也许有点儿冷。快要下去的太阳照亮了桌子上的白色郁金香,墙上的钟表轻轻地嘀嗒作响,窗台上的盆栽挺起它们细巧的叶子对着阳光。
但还是失落了一点儿什么。她感到一种奇怪的渴望。每次她听到那些脚步声以后,总觉得像是什么人使她一瞬间回想到什么东西,很久以前存在过和远去了的东西。
第二章和养母一家在一起
达格会听她讲这件事的,这她知道。达格很敏感,能够理解别人所不明白的事。要是知道诺拉碰到的事,他会很高兴的,对这种“现象”——他会这样叫它们——他特别感兴趣,关于神秘的事,他比她更加好奇。尽管如此,诺拉觉得她还是必须守口如瓶。
达格不是她的哥哥,但是在一家人中她和他最亲。他的父母,安德斯和卡琳,在她小时候领养了她。
卡琳实际上是诺拉的姑婆——她父亲的姑妈——虽然卡琳只比诺拉的父亲大几岁。卡琳生下来的时候,她的哥哥们早已长大,而且都有他们自己的孩子了。
卡琳是唯一愿意而且有条件收养诺拉的亲属。其他人不是太老就是自己的事还忙不过来,家属们决定,卡琳对诺拉最合适,安德斯也一点儿都不反对。他倒很想有个女儿,而且看来他们夫妻不会再有孩子了。
卡琳是位图书管理员,安德斯是位教师。他们热爱他们的工作,常常不在家。
“达格越来越像安德斯了。”他们的朋友常说。或者:“他是卡琳的翻版!”
但这种话不对。达格既不像爸也不像妈。他是他自己,而且这方面越来越突出。
达格和诺拉两人都认为,这种找哪里像和哪里不像的做法是可笑的。然而诺拉每次听到这种话,都会由于妒忌而感到有点心痛,因为这使人想到达格是安德斯和卡琳的孩子。
诺拉却没有人可以比较。她不属于这家人——她不是它的一分子——尽管安德斯和卡琳从来不,至少不是有意识地使她感到这样。他们为她尽心尽力。他们都是好人。
诺拉知道她这样是不信任和神经过敏,但是没有办法,她总是对别人根本不会注意的细小事情不断做出过分的反应。
比方说,当达格得到卡琳和安德斯隔壁的卧室时,她丝毫不觉得奇怪。她得到的是公寓另一头一个和他们分开的房间,照他们的说法,这样她就“能够不觉得受打扰”。她不想调换房间,给她什么她也不想换,因为她爱她的房间。然而那种丑恶的小心眼儿还是露了头:他们这个小家庭想要在一起,到门廊为止自成一统。晚上她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她觉得深夜还听见他们在厨房里走来走去。这时候他们终于可以有机会舒舒服服地在一起了,就三个人,把她排除在外。
有一次她溜出来走到那里去,断定他们的样子就像被当场抓住似的。
“噢,亲爱的,你还醒着?我们不想打扰你……”
他们说得很好,但是诺拉疑心,这话反过来说才是真的——他们不想被她打扰。如果是这样,他们却从来不露一点儿声色。
诺拉想,她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她也同样从来不露声色。
他们不能不负担她。他们试图使她感到像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但是他们不明白,他们努力这样做只表明她并不是。这很自然。她根本不是他们的孩子,这一点无法改变。他们只是不想公开承认它罢了。
他们认为诺拉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她无数次听到他们对他们的朋友这样说。尽管每一次听上去都那么可信,但是那不愉快的小心眼儿马上又掠过她的脑际:如果这是真的,他们需要一再重复这话吗?
受到很好的照顾,和好心人生活在一起,然而她还是感到被舍弃。她心中明白,不管对活着的人还是死去的人,她这样想都是不公正的,都是忘恩负义的。有些日子,这使她很不好过,她会像一个孤苦无助的人那样绕着公寓走,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这天早晨她醒来的时候,感觉到这大概又是一个这样的日子。她想:当然,事情一定是这样的!妈妈太漂亮,爸爸太聪明,我一点儿也配不上他们,这就是他们消失的 原因。那事故不是事故。如果他们爱我,他们就会把我放在汽车里带走,那么我现在也不会存在,也没有人不得不来照顾我了。对,就是这么回事。
这些日子里诺拉无法停止自己思想的翻腾,哪怕这些思想又残酷又不公正。这通常发生在头天晚上梦到什么东西的时候,然后她会一整天走来走去愁眉苦脸,会感到如此难过透顶和孤独凄凉,但她怎么也不能准确地回想起到底梦见了什么。
“诺拉!你好!”
达格来到她的房间,声音听上去既快活又兴奋。他两只手各拿着一个夹满奶油和杏仁蛋白糊的大圆面包。
“来!吃一个!”他说。
“谢谢!”
她拿面包的时候,他定睛看着她。“瞧,怎么啦?又垂头丧气了?”
“是的,你怎么知道?”
“打几里路外就能看出来。吃口面包吧,那就没事了。”
她照他说的话做,很快一切都像是好些了。这时候达格告诉她,他怎么又看到了那“不寻常的姑娘”——特姆波百货商店的收银员。每见一次,这姑娘就变得更加不寻常。
“听上去她很有趣。她到底什么地方这么与众不同?”诺拉问他。
达格把身体靠在壁炉上,眼睛空望着。“有些人就是无法形容。”
他犹豫了一下,咬掉面包尖尖,舔它的奶油。诺拉温柔地看着他。达格和他那无法形容的姑娘,你永远不知道她是不是真实存在着。
“你能把我形容一番吗?”
“你?”他看来很惊讶,“可你就是你呀!”
他们俩都笑起来。
“你那位无法形容的姑娘多大了?”
“很难说。大概是我们这个岁数,也许大一点儿,17岁上下。”达格16岁,诺拉再小几个月。
“你真想认识她,对吗?”
达格把两只充满疑问的大眼睛盯住她看,微笑着。“我不知道。我有你了,不是吗?”
[酷评经典]
惊悚和奇幻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之音。技术革命带来无趣的机械世界,一切依照逻辑和法则都有理可循,于是人们反倒从文艺作品中寻找“尚未知”或竟“不可知”的小天地。
瑞典儿童小说家玛丽亚·格丽珀的《神秘的公寓》也走了谈玄说鬼的路子,书中主人公诺拉幼丧父母,寄居的亲戚新搬入一幢公寓,灵异事件便接连发生。神秘的脚步声、报废的闹钟突然倒走、墙内壁龛暗藏玄机,这些元素看似日本鬼片的寻常套路,在作者的画板上却褪去惊悚的血色,只剩了悬疑的黑白。格丽珀对于底线拿捏得当,知道怎么令人心惊而不胆战。毕竟是童书,不便像《聊斋志异》似的血淋淋出来唬人。
书中的悬念设置得丝丝入扣,即使放在成人推理小说中也不显幼稚。一般的推理、悬疑或者惊悚文学,往往在“心”与“术”之间难以平衡。大部分过于讲究办案技术,小说人物只是办案的工具和机器、作者推理的代言人,而性格和心理就当作末节不加理会了。柯南道尔写福尔摩斯,于冷静理性中偶尔也显出一点温情,虽然凤毛麟角,也算神来之笔。反观《神秘的公寓》,随着真相渐白,诺拉与神秘人同病相怜,她不遗余力地探求真相其实也是求己诸彼,读者见此,想必也与作者会心。
诺拉与外婆争吵一节是书中最接近人性的部分。诺拉发现全案的祸首为曾外祖母,便向外婆质询,两人各执一词,不欢而散。结果外公出面调停,说外婆“生怕不够高尚,一辈子都被这件事苦恼着”,那是因为曾外祖母总是向外婆灌输,她们是何等高尚。她们一直得这样想。她查问所认识的人,以及那些人所认识的人,然后和她们比较,总是得到同样的快活结论:她们比其他人更好。但内心深处,她一定对这一点有怀疑。诺拉最后明白“跟外婆要想谈出个结果来,那是没有意义的……只好让她去保持她的老样子”。年轻人总是有改变长辈的执念,有时掌握了真理便不依不饶,殊不知长辈如此为之,虽非正确,却有“不得不尔”的理由,有其环境和经历不可磨灭的原因,而年纪日长,已非朝夕能改,所以宽容和理解长辈怕也是年轻人成长的标志。格丽珀在童书中触及此点,确属慧眼独具。
(书评人 小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