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神秘的雾霭,窥视人性的善恶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ckil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简介]
  诺拉是安德斯家的养女。他们家搬到一幢旧公寓后,诺拉时常听到房门外有不熟悉的脚步声,与此同时,房里一只再也修不好的钟表忽然又嘀嗒嘀嗒倒着走起来。 她身边还陆续出现了许多神秘的事情,神秘的电话,神秘的玩偶……为了解开这一连串的谜,她根据公寓里那些旧物品的线索,终于弄清了几代人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秘密。
  这部作品文笔细腻,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充满神秘色彩,小读者跟着主人公足可以过一把福尔摩斯的瘾。
  [经典选读]
  第一章神秘的脚步声
  这事好像只发生在诺拉独自在家的时候。
  她说不准事情是怎么开始的,但就开始在他们春天搬进这座旧大楼以后不久。开头几次碰到,她简直没往心里去。因为安德斯一来就把整套公寓的墙纸撕去,露出了原先钉死的那些壁橱,一切显得那么乱七八糟。旧房子的地板通常都嘎吱嘎吱响。所有房子似乎都充满了神秘的响声,不过每件事情通常都可以做出解释。
  然而她渐渐领悟到,这并不单纯是地板嘎吱嘎吱响——这是另一回事。她不想称之为闹鬼,这不过是一种无法解释或者讲不清楚的事情罢了。不知怎么的,她打一开头就知道她必须保守这个秘密,甚至对达格也不能讲。
  她从来不知道这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但就在事情发生之前她却有一种预感。她可以在气氛中感觉到它——一种无法形容的离奇气氛。
  这一回也没什么两样。
  达格在家就好了!她需要跟他谈谈,好摆脱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只要他现在回家,那事情就不会发生,或者至少可以阻止。想到这件事她再也受不了了。她冲进厨房,从桌子上的水果钵里拿了一个绿色大苹果。忽然电话响起来。
  我希望它是打给我的,她心里说。跟什么人讲讲话都会驱散那种离奇的气氛。
  但只是有人拨错了号,一个姑娘想打电话给油漆店。
  “喂,你的电话是什么号码?”
  诺拉把电话号码再说了一遍。
  “你那儿不是奥克松的电话?”
  “不是,你打到舍伯里家来了。”
  “噢,这么说你那儿不是油漆店?”
  “不是,很抱歉……”
  “你是谁?”
  “我是诺拉·赫德。我住在这里。”
  沉默了一下。
  “噢,对不起。我想打电话给油漆店。”
  “不要紧。”
  诺拉把听筒轻轻放下。对话那么快就结束,太差劲了。她慢吞吞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她有一个多么可爱的房间啊!每次她走进房间都这么想。光线明亮,太阳直照进来。从窗口她可以看到七个花园和九个屋顶。
  她把脑门顶在凉快的窗玻璃上,低头看下面的院子,依旧看不到达格的影子。他那辆自行车不在停车的地方。他大概在芭蕾学校,吃晚饭前不会回家。到吃晚饭还有近两小时。她觉得饿了,正想啃苹果,却一下子停下来,屏住了呼吸。
  那些脚步声是在那边房间吗?
  是的。现在脚步声近一些了。又是那些脚步声。
  她背对着脚步声站着一动不动,紧张地倾听着。现在脚步声正在走进她隔壁的房间,接着慢慢地来到她的房门口。它们在那里停下了。
  每次都一样。脚步声好像直接从寂静中一下子响起,慢慢地向她这边移过来。诺拉知道没什么可怕的,不管是谁走来都不会加害于她。她试图不理这些脚步声,当它们不存在,但总办不到。这些脚步声逼着她去听,使她每一次都不得不注意到它们。
  它们总是从圆形房间那里开始,接着穿过圆形房间和她自己的房间之间的小房间,然后来到她的房门口。它们在那里停下,一下子就没有声音了。
  但这不是说来的人,不管是谁,就此消失了。正好相反。诺拉整根脊椎从上到下都可以感觉到,有人就站在她身后。有人站在门口,就站在门槛上,一动不动,跟她一样在等待着,窥探着。
  诺拉屏住呼吸,全身心地倾听着。她感觉到不管是什么人站在那里,那个人也是同样紧张地在倾听着。
  他们两个都在等待着。
  诺拉不知道为什么,但她感觉到其中一定有什么道理。这种事不是人人都会碰到的。
  当这件事正在发生的时候,她并不感到特别害怕。如果她高兴,她可以转过身来看到那里什么人也没有。但只要她明确感到身后有人,大可不必去打扰他。她与那人之间好像有一种默契:那看不见的来访者总是先离开。
  有时候诺拉怀疑那人是不是真的来找她的,说不定是弄错了。转眼间她又断定,一定是有人特地来问她要什么——在房门另一头的什么人想跟她联系。
  好了!来访者终于走了!
  诺拉渐渐重新镇静下来,可以照常在她的房间里走动了。她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只剩下她一个人,这同样也是说不出来的,她只是能感觉到一样什么东西就是消失了,没有了,哪怕她听不到脚步声的离开。
  她宽下心来,深深吸了口气,伸伸腰。她叹口气,朝四周看看,接着走了两步。
  不错,一切恢复了正常。也许有点儿冷。快要下去的太阳照亮了桌子上的白色郁金香,墙上的钟表轻轻地嘀嗒作响,窗台上的盆栽挺起它们细巧的叶子对着阳光。
  但还是失落了一点儿什么。她感到一种奇怪的渴望。每次她听到那些脚步声以后,总觉得像是什么人使她一瞬间回想到什么东西,很久以前存在过和远去了的东西。
  第二章和养母一家在一起
  达格会听她讲这件事的,这她知道。达格很敏感,能够理解别人所不明白的事。要是知道诺拉碰到的事,他会很高兴的,对这种“现象”——他会这样叫它们——他特别感兴趣,关于神秘的事,他比她更加好奇。尽管如此,诺拉觉得她还是必须守口如瓶。
  达格不是她的哥哥,但是在一家人中她和他最亲。他的父母,安德斯和卡琳,在她小时候领养了她。
  卡琳实际上是诺拉的姑婆——她父亲的姑妈——虽然卡琳只比诺拉的父亲大几岁。卡琳生下来的时候,她的哥哥们早已长大,而且都有他们自己的孩子了。
  卡琳是唯一愿意而且有条件收养诺拉的亲属。其他人不是太老就是自己的事还忙不过来,家属们决定,卡琳对诺拉最合适,安德斯也一点儿都不反对。他倒很想有个女儿,而且看来他们夫妻不会再有孩子了。
  卡琳是位图书管理员,安德斯是位教师。他们热爱他们的工作,常常不在家。
  “达格越来越像安德斯了。”他们的朋友常说。或者:“他是卡琳的翻版!”
  但这种话不对。达格既不像爸也不像妈。他是他自己,而且这方面越来越突出。
  达格和诺拉两人都认为,这种找哪里像和哪里不像的做法是可笑的。然而诺拉每次听到这种话,都会由于妒忌而感到有点心痛,因为这使人想到达格是安德斯和卡琳的孩子。
  诺拉却没有人可以比较。她不属于这家人——她不是它的一分子——尽管安德斯和卡琳从来不,至少不是有意识地使她感到这样。他们为她尽心尽力。他们都是好人。
  诺拉知道她这样是不信任和神经过敏,但是没有办法,她总是对别人根本不会注意的细小事情不断做出过分的反应。
  比方说,当达格得到卡琳和安德斯隔壁的卧室时,她丝毫不觉得奇怪。她得到的是公寓另一头一个和他们分开的房间,照他们的说法,这样她就“能够不觉得受打扰”。她不想调换房间,给她什么她也不想换,因为她爱她的房间。然而那种丑恶的小心眼儿还是露了头:他们这个小家庭想要在一起,到门廊为止自成一统。晚上她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她觉得深夜还听见他们在厨房里走来走去。这时候他们终于可以有机会舒舒服服地在一起了,就三个人,把她排除在外。
  有一次她溜出来走到那里去,断定他们的样子就像被当场抓住似的。
  “噢,亲爱的,你还醒着?我们不想打扰你……”
  他们说得很好,但是诺拉疑心,这话反过来说才是真的——他们不想被她打扰。如果是这样,他们却从来不露一点儿声色。
  诺拉想,她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她也同样从来不露声色。
  他们不能不负担她。他们试图使她感到像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但是他们不明白,他们努力这样做只表明她并不是。这很自然。她根本不是他们的孩子,这一点无法改变。他们只是不想公开承认它罢了。
  他们认为诺拉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她无数次听到他们对他们的朋友这样说。尽管每一次听上去都那么可信,但是那不愉快的小心眼儿马上又掠过她的脑际:如果这是真的,他们需要一再重复这话吗?
  受到很好的照顾,和好心人生活在一起,然而她还是感到被舍弃。她心中明白,不管对活着的人还是死去的人,她这样想都是不公正的,都是忘恩负义的。有些日子,这使她很不好过,她会像一个孤苦无助的人那样绕着公寓走,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这天早晨她醒来的时候,感觉到这大概又是一个这样的日子。她想:当然,事情一定是这样的!妈妈太漂亮,爸爸太聪明,我一点儿也配不上他们,这就是他们消失的 原因。那事故不是事故。如果他们爱我,他们就会把我放在汽车里带走,那么我现在也不会存在,也没有人不得不来照顾我了。对,就是这么回事。
  这些日子里诺拉无法停止自己思想的翻腾,哪怕这些思想又残酷又不公正。这通常发生在头天晚上梦到什么东西的时候,然后她会一整天走来走去愁眉苦脸,会感到如此难过透顶和孤独凄凉,但她怎么也不能准确地回想起到底梦见了什么。
  “诺拉!你好!”
  达格来到她的房间,声音听上去既快活又兴奋。他两只手各拿着一个夹满奶油和杏仁蛋白糊的大圆面包。
  “来!吃一个!”他说。
  “谢谢!”
  她拿面包的时候,他定睛看着她。“瞧,怎么啦?又垂头丧气了?”
  “是的,你怎么知道?”
  “打几里路外就能看出来。吃口面包吧,那就没事了。”
  她照他说的话做,很快一切都像是好些了。这时候达格告诉她,他怎么又看到了那“不寻常的姑娘”——特姆波百货商店的收银员。每见一次,这姑娘就变得更加不寻常。
  “听上去她很有趣。她到底什么地方这么与众不同?”诺拉问他。
  达格把身体靠在壁炉上,眼睛空望着。“有些人就是无法形容。”
  他犹豫了一下,咬掉面包尖尖,舔它的奶油。诺拉温柔地看着他。达格和他那无法形容的姑娘,你永远不知道她是不是真实存在着。
  “你能把我形容一番吗?”
  “你?”他看来很惊讶,“可你就是你呀!”
  他们俩都笑起来。
  “你那位无法形容的姑娘多大了?”
  “很难说。大概是我们这个岁数,也许大一点儿,17岁上下。”达格16岁,诺拉再小几个月。
  “你真想认识她,对吗?”
  达格把两只充满疑问的大眼睛盯住她看,微笑着。“我不知道。我有你了,不是吗?”
  [酷评经典]
  惊悚和奇幻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之音。技术革命带来无趣的机械世界,一切依照逻辑和法则都有理可循,于是人们反倒从文艺作品中寻找“尚未知”或竟“不可知”的小天地。
  瑞典儿童小说家玛丽亚·格丽珀的《神秘的公寓》也走了谈玄说鬼的路子,书中主人公诺拉幼丧父母,寄居的亲戚新搬入一幢公寓,灵异事件便接连发生。神秘的脚步声、报废的闹钟突然倒走、墙内壁龛暗藏玄机,这些元素看似日本鬼片的寻常套路,在作者的画板上却褪去惊悚的血色,只剩了悬疑的黑白。格丽珀对于底线拿捏得当,知道怎么令人心惊而不胆战。毕竟是童书,不便像《聊斋志异》似的血淋淋出来唬人。
  书中的悬念设置得丝丝入扣,即使放在成人推理小说中也不显幼稚。一般的推理、悬疑或者惊悚文学,往往在“心”与“术”之间难以平衡。大部分过于讲究办案技术,小说人物只是办案的工具和机器、作者推理的代言人,而性格和心理就当作末节不加理会了。柯南道尔写福尔摩斯,于冷静理性中偶尔也显出一点温情,虽然凤毛麟角,也算神来之笔。反观《神秘的公寓》,随着真相渐白,诺拉与神秘人同病相怜,她不遗余力地探求真相其实也是求己诸彼,读者见此,想必也与作者会心。
  诺拉与外婆争吵一节是书中最接近人性的部分。诺拉发现全案的祸首为曾外祖母,便向外婆质询,两人各执一词,不欢而散。结果外公出面调停,说外婆“生怕不够高尚,一辈子都被这件事苦恼着”,那是因为曾外祖母总是向外婆灌输,她们是何等高尚。她们一直得这样想。她查问所认识的人,以及那些人所认识的人,然后和她们比较,总是得到同样的快活结论:她们比其他人更好。但内心深处,她一定对这一点有怀疑。诺拉最后明白“跟外婆要想谈出个结果来,那是没有意义的……只好让她去保持她的老样子”。年轻人总是有改变长辈的执念,有时掌握了真理便不依不饶,殊不知长辈如此为之,虽非正确,却有“不得不尔”的理由,有其环境和经历不可磨灭的原因,而年纪日长,已非朝夕能改,所以宽容和理解长辈怕也是年轻人成长的标志。格丽珀在童书中触及此点,确属慧眼独具。
  (书评人 小 随)
其他文献
2008年7月13日22时   振奋的讯息来自那远方的古城莫斯科   传到北京的红色电波啊   波及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北京啊北京   你一手挽着祖国一手挽着五环   像出征的将士得胜还朝   用我的诗情邀来那漫天的星辰日月   让天下的朋友在这儿聚会   用我的语言融化成一首奔放的歌   让寰宇的憧憬在你这儿凝结      我们赢了   赢得痛快啊   我们笑了   笑得开心啊   三千年
期刊
1.请你参加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⑴【调查】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出三类调查对象态度变化的共同趋势。    ⑵【讨论】针对下面言论中的一个要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谈出理由。  陕西民间艺术宜纳入原有的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之中,不增加课时,不设为考试科目。  ⑶【宣传】请为你所在地区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写一条宣传语。要求:突出该民间艺术的特点,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期刊
[赛题一]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决定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民族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承着民族的特色文化,凝聚着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和亲和力。把民族的传统节日以法律形式予以设定,这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励炎黄子孙发扬民族精神,牢记民族历史,激发中华儿女为民族更加强大而竭力创新创造的热情有着一种潜在的积极意义。
期刊
最留恋的瞬间  2004年,举重选手努尔詹·塔伊兰以总210.0公斤的总成绩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举重金牌,成为首名赢得奥运金牌的土耳其女运动员。她说:“这是土耳其妇女在奥运比赛中的第一个巨大胜利。我决心将这一胜利献给土耳其民族。”四年后的北京,她抓举开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试举均告失利,最终比赛无成绩。失利后,塔伊兰在下场前特意吻了一下杠铃,令人动容。她虽然失败了,但她对举重项目的热
期刊
陈敬容,笔名蓝冰、成辉、文谷。1917年9月2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城。乐山旧制为嘉定府,古称嘉帅。它是距峨眉山百里左右的一个半岛形地带,三面为长江支流所环绕,只有一面陆路,经几个县通往成都。那里气候宜人,风物多丽。古往今来,哺育了不少有成就的文人。盛唐诗人岑参、现代作家郭沫若都出生在那 里;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在那里的凌云山上读书,凌云山有东坡洗砚池,历来被视为名胜之地。  她家里虽不富裕,却足可温饱。
期刊
[剧情简介]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基丁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
期刊
点绛唇  朱 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赏析]  这首词另题为“雪中看西湖梅花作”。作者雪中游湖观梅,雅兴不浅。他看到了一段画意,又赏到几分春意,信手拈来似的作成此词,“不为雕琢,自然大雅”(《词林纪事》卷九引《词苑》)。据说朱敦儒拜访作者之父不遇,于几案间见此词,遂书于扇而去(陈鹄《耆旧续闻》)。由此可见它
期刊
  
期刊
作者:秦文君  出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编辑推荐]  本书是秦文君奉献给读者的精品力作,曾荣获国家图书奖。作品塑造了全新而鲜活的少年群像——男孩解伟、郎郎和郎思林,女孩沈女、蔡理和苏凤,还有那个有点儿危险的多变少年“尻”……全书荡漾着淡淡的忧伤,浓浓的深情,少年朋友会从丝丝入扣的故事里,从那只高高悬挂的神秘信箱中,领受生与死的启蒙、爱与恨的选择,并真切地懂得——成长是一种孤寂的等待,成长
期刊
我,一名志愿导游,身着印有奥运会标志的运动服,脚穿一双中国品牌旅游鞋,脸上挂着“蒙娜丽莎”式的微笑,大方地站在外国朋友面前……2008年,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使得北京的旅游业十分火爆,而我的职责是向外国朋友介绍北京,展示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我们的第一站便是故宫。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我们参观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座宫殿,站在金碧辉煌的太和殿前,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