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生业模式初探——山东定陶何楼遗址浮选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鲁中南的汶、泗河流域,并散见于山东其他地区,这一阶段是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建立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浮选法,在山东定陶何楼遗址采集、分析了31份浮选样品,共获得1073粒(颗)炭化植物种子,包括黍、粟、大豆、小麦四种炭化农作物,其他可鉴定的非农作物炭化植物遗存还包括狗尾草,豆科的胡枝子、草木樨、藜、桑树子、芡实等.北辛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生业模式中,黍粟类旱作农业作物基本都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其中又以泰为主导,稻米在大部分遗址中都有发现,说明其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大豆只在少数遗址中已经出现.这一时期果壳类植物遗存的发现相当普遍,其中何楼遗址出土的以芡实为代表的野生植物遗存最为突出,显示出采集类经济模式在北辛晚期至大汶口早期生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本区域并未形成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成熟的旱作农业体系,相对粗放且产量较低的黍依旧是最重要的农作物资源,一些遗址中采集类植物资源仍占有较大比重.此外,大汶口文化早期内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不一致的生业经济结构,更多地反映了遗址周边小环境而非文化本身对于生业模式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的今天,各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工具实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构建高效课堂,许多教师主动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个人的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
在当前幼儿歌曲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发挥柯尔文的手势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并且让幼儿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变化,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节奏感,为幼儿后续的
期刊
中国境内现代人的出现、扩散及其文化特征,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选择云贵与中原地区晚更新世晚期的考古学材料,以跨区域比较研究的视角,揭示了不同环境背景下古人类文化发展的阶
云南怒江流域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遗存主要分布于怒江中下游地区,以保山塘子沟遗址为代表,目前共发现遗址和地点共计十余处,在时代上属于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阶段.怒江
家养动物的起源与扩散与农业起源、古代贸易、文化交流密切相关,一直是考古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山羊(Capra hircus)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为早期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肉食资源
经过90年的发展,中国动物考古学业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与动物考古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深化和扩展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自然科学方法不断纳入动物考古学的研究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主要学科,影响着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因此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数
葫芦丝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乐器,将其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意义显著.本文简要阐述了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分别从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融入趣味元素、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歌唱教学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追求以审美情感为主线,情感性、音乐性、技能性的完美统一.面对歌唱教学中的难点,以“手势互动”解决歌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