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与再设计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命题证明是初中几何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区别于传统几何命题教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获取几何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各版本教材都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家那样发现知识与思考问题“再创造”的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画图、度量、折叠、归纳等探究活动发现几何结论,即通过合情推理发现几何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所归纳的命题进行证明,通过严格的演绎推理来确认结论的正确性。这样的教学安排,显然有利于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的关系,认识几何命题发现与证明过程,感受演绎证明的必要性。
  关键词: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设计;“逻辑连贯、自然生成”;几何命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5-0034-03
  下面我以人教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几何命题教学的一些体会。
  1 人教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安排与反思
  1.1 人教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安排
  (1)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
  思考:如图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BD,将A点放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畫一条射线AE,则AE就是∠BAD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2)提炼尺规作角平分线的画法。
  (3)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如图2,任意作一个角∠AOB,作出∠AOB的平分线OC,在OC上任取一点P,过点P画出OA,OB的垂线,分别记垂足为D,E。测量PD,PE并作比较,你得到什么结论?再在OC上取几个点试试。
  通过以上测量,你发现了角平分线的什么性质?
  (4)证明定理,归纳提升。
  将文字命题转化为符号命题并证明,再总结文字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
  1.2 基于教材安排的教学反思
  作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几何命题完整证明的起始课,《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安排在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中,其教学目标是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材从测角仪入手,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兴趣,再创设情境组织开展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理性思辨中总结尺规作角平分线的方法与角平分线的性质,符合新课程下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定理探索环节,教材能充分让学生经历实践→猜想→归纳→验证→证明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值得探讨的是,本课中的两项主要探究活动,都是在教师安排下的学生“验证性活动”,其结论并非真正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产生。如角平分线作法的提炼只是所给“平分角的仪器”条件的直接转化,没有太多的思维含量;又如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关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这种过于明显的提示,局限了学生思维方向,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1]。
  人教社章建跃先生提倡要让学生经历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我想角平分线作法与性质的提炼,也应是逻辑连贯的探究活动,自然生成的方法与性质总结。如何上好这节命题教学起始课呢?我认为应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1)对于初中几何命题教学的定位,课标的要求是“探索并证明”。即让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观察、实验、猜测、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几何图形的性质,或提出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已有的几何知识加以证明,使感性认识得到理性的升华。如何通过角平分线定理的教学,形成一种几何命题教与学的范式,为今后教学线段垂直平分线、特殊四边形性质等做好教法上的引领,值得我们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加以研究。
  (2)几何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应在学生知识经验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并适度控制思维的容量,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于角平分线作法的探究,学生已有“角平分线概念”、“三角形全等性质”等知识基础,并积累了用尺规作角与线段的操作经验,如果只是简单地模仿“平分角的仪器”提炼作法,既没有太大的探究价值,也无益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全等三角形,寻找作图方案,但又不导致无从入手,望题生畏,应是教师在备课中考虑的重点。
  (3)几何探究活动应是基于学生原有认知上的自然生长,而不是建立在教师“先知先见”基础上的着意安排。角平分线定理的探究,其难点不是定理本身的证明,也不在于从特殊到一般的验证与归纳,而是对为什么选择研究“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的疑惑。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垂线段的意义,对后续学生能自觉利用定理解决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的再设计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角平分线作图与定理的教学的反思,我重新设计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过程。新的教学设计试图达到以下目的:(1)形成一种尺规作图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原理出发探求作图的方法与步骤;(2)整合两个探究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尺规做角平分线在角平分线定理探究中的铺垫、启发作用;(3)指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垂线段的作用与性质[2]。
  在上述观察视角下,新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复习引入、抛出问题,设计方案、总结画法,引导发现、验证定理,巩固新知、拓展提升四个环节。
  2.1 复习引入、抛出问题
  提问:
  (1)什么是角的平分线?若OC是∠AOB的平分线,请用符号表示各角之间的关系?
  (2)怎样得到一个角的平分线?如果只用直尺和圆规,你能画出它的平分线吗?
  2.2 设计方案、总结画法   (1)探究平分角的方案。
  探究问题: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OC。
  师生逐步分析设计平分∠AOB的方案。
  ①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分别可作哪些图形?
  直尺作直线、射线与线段,圆规截取线段的长
  ②作∠AOB的平分线OC,实际就是要转化成求什么问题?
  将∠AOB化成两个相等的角
  ③要得到两个角相等,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应如何解决?
  转化成构造全等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画出草图,如图3。
  ④结合圆规的作图功能,说说要得到△OPD≌△OPE,需要添加哪些条件?
  作OD=OE,DP=PE
  (2)提炼尺规作角平分线的画法。
  (3)根据上面分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如何把上面的条件OD=OE,DP=EP,用尺规依次画出?
  ②最后如何得到∠AOB的平分线OC?
  ③说明射线OC是∠AOB平分线的理由。
  (4)归纳总结,形成技能。
  ①用多媒体显示角平分线的作法;
  ②请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作出∠AOB的平分线OC。
  ③教师总结:解决尺规作图问题,可以先根据作图目标画出草图,利用所学的知识探求作图原理,再根据尺规的功能确定所需条件与求法。
  ④總结已经学过的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2.3 引导发现、验证定理
  (1)小组合作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逐步推进):
  ①由作图我们发现:若OD=OE,DP=EP,则有OP平分∠AOB;反之,若P是∠AOB平分线OC上一点,则OD=OE,DP=EP成立吗?若不成立,是否可改变条件与结论使新命题成立?
  通过探究发现:
  命题1“若P是∠AOB平分线OC上一点,且OD=OE,则PD=PE”成立;
  命题2“若P是∠AOB平分线OC上一点,且PD=PE,则OD=OE”不一定成立;
  ②继续探究:是否存在某一特定位置的点D、E,使命题1、命题2同时成立?
  探究发现:当PD⊥OA,PE⊥OB时,点D,E唯一存在,此时上述命题1、命题2同时成立。
  (2)总结性质,画板验证。
  ①上面探究中,点D的位置可以如何确定,你能简洁地表述垂线段PD与PE吗?
  ②师生共同归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③用几何画板验证,发现在射线OC上任意拖动点P,都有PD与PE的长度相等。
  (3)证明定理,感受理性(略)。
  2.4 巩固新知、拓展提升(略)
  新教学设计把尺规作图与定理探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定理产生是角平分线作图探究的自然延续,而非教科书的刻意安排;而角平分线作图探索,也定位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的自我构建[3],初步解决了案例1中的两个问题。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作角平分线就必须构建全等三角形,进而由尺规功能得出并提炼作图步骤,经历了启发性铺垫(观察、操作),可理解性解释(归纳、验证),合理性证明(推理证明)的探究过程。虽然教学存在明显的思维导引,但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涉及作图方案设计,教师对探究方向给予适当的指导还是必要的。同时教师指导下的作图分析与方法总结,也为今后学生自我解决尺规作图问题提供了较好范例。作图基础上的逆向探究,是作图方案合理性证明后的变式研究,它巧妙地把学生研究重心引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不仅让学生感觉角平分线定理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生成,是前面尺规作角平分线的逻辑延续,同时也有利于理解“点到两边的距离”的具体所指,有利于纠正常见错误“把到两边的距离误认为是垂直于角平分线的垂线段”[4]。
  3 几何命题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学程序。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的习得与探究过程,一般包含了合情推理与演绎论证这两个极为重要的思维过程。因此,完整的几何命题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归纳验证,推理证明,运用提升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的感性活动中初步认识图形的性质,在归纳与推理的理性思考中验证猜想的合理性。
  (2)问题设计。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也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一系列逐步递进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3)指导探究。几何探究性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导向与引领。教师要利用问题启动学生思考的引擎,要留出时间与空间放飞思维的翅膀,要适时点拨引导探索的方向,让学生探究性活动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去发现规律,总结结论。
  (4)归纳提炼。要帮助学生归纳探究的过程与结论,提高学生自我反思与调控的能力。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正确总结研究的成果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关键知识,对学生提出的奇思妙想加以提炼,归纳出其中重要的、常见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
  (5)思维培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能力培养是几何命题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开展归纳与类比活动等发现数学结论,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要对探究结果进行说理证实和举反例证伪,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演绎推理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构建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J].数学通报,2013,(06):5-8.
  [2]何小亚,姚静.中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马复,陈怡,程燕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工业机器人仿真技术》课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从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并着重就如何设计一体化课程进行全面分析。而实践也表明,通过课程一体化的设计往往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并在之后提高学生应用在工业机器人的水平和能力,也能够在之后延长设备使用的寿命,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较为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仿真技术;一体化课程;Robo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的意义,分析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从教学设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指出了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课堂教学;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创新对策  引言  由于物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部分学生甚至对物理学习
摘 要:本文尝试通过对2019年福建省高三理综试卷中物理试题的分析,并结合当时学生答题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主要问题;解答建议  2019年高考已经过去,2020届的老师和学生进入了高三一轮复习,本文尝试通过对2019年福建省高三理综试卷中物理试题的分析,并结合当时学生答题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让2020屆高三物理老师在一轮的复习备考中少走弯路,精准教学,争取在
摘 要:本文先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现状出发,提出高中物理习题课的目标——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素养?然后通过比较原始问题和抽象问题,探讨提高学生解题素养的具体方法:试题习题化和试题原始问题化改造;以及教学中渗透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解题素养;习题教学;原始问题;思维方法  1 问题提出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由“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
摘要:lnc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重要功能的RNA分子,在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鉴定猪单核源性巨噬细胞受FSL-1刺激后相关的lneRNA,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对lncRNA进行了组装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FSL-1刺激成功地构建了细胞炎症模型,试验组与对照组共鉴定到l056个lncRNA转录本,其对应于831个基因座,这些lneRNA的平均长度为1643 bp,平均外显子数
摘 要:物理图象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从一道高考题谈起,分析教学中如何从物理图象获取信息,还原情境,建立模型;用图象的面积和斜率,分析推理物理过程;对图象变形迁移,处理数据,进行科学思维,解决物理问题,从而在物理图象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图象;教学  图象是非常美丽简洁的物理语言。图象直观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抽象思维和直观感知高度结合。物理图象有助于物理情境的建立,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民族村寨肇興侗寨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的现状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效益,让当地的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有所改善。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规划;思考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9-0000-00  1民族村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论述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始于
摘要:对于同一部英文电影的片名翻译,两岸三地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本文将对其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并从文化环境、语言习惯、经济发展三个层面分析存在于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两岸三地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0-0006-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紧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愈发频繁。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传入我国
摘 要:高中初始阶段要把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好,把握好教学进度,以保证学生能尽快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万事开头难”解决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几个问题,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延续和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衔接教学;探究性学习;元素化合物;微粒结构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与初三学生相比,高一学生
摘 要:本文以“运动和力”主题的知识构架为主线,选取典型试题创设“问题链”,在解析问题中完成以这一主题的系统复习,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益,并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而有新意。  关键词:中考物理;復习建构;问题链;教学效益  复习课是中考总复习教学的重要课型,从知识构架选题的复习建构,是创设复习“问题链”的一种选题方式,课堂呈现对一道道题的评讲,看似无联系,却有其知识构架的线索。复习教学在似零散的“问